兩日後,二十八萬大軍趕到虎口,但是並未進入虎口,而是短暫休息後,直接南下。越風選擇一塊地勢稍高,寬度稍窄的地段。那地方沒啥民眾,也沒什麼名字。越風直接簡稱虎口了。
越風令二十萬步兵大軍演黃河北岸三里外駐扎,五萬攻城部隊準備材料,三萬騎兵守衛。浩浩蕩蕩的大營足足綿延五里之寬。
虞姬再度掌握刺諜,貂蟬協助。收攏消息道,南湖州及吳州,共集步兵十二萬,水軍十二萬在南線嚴陣以待。而且據密報,白起和周瑜分掌步兵水軍,孫武也緊急到來。
還有天地隊在偏僻之地試驗了,河窄處,浮橋完全搭不住。河寬地雖可,但以現有力量,如三個時辰無人干擾,可過三萬人。越風直接崩潰,一個時辰,就是兩個小時。現在周瑜已經十分囂張的帶著大批戰船在自己大營前來回游曳數數數量也不過五萬水軍,相信剩余七萬水軍除了三四萬封鎖海口,防御越風于海直接南下外,三五千一隊,來回游蕩。
吳之軍船,性能早有耳聞,略勝越風。假如有十隊游曳,再有步兵沿線駐守,即便千里之長,那別說給自己三個時辰,恐怕橋剛搭好,對方已經趕過來了,就是走的再慢幾十里路,有兩個時辰就到了,如果順風下行,也許留給自己時間更少。且自己知道那些地方可以渡河,吳軍就更知道了。也許就埋伏五里外等著自己呢!
越風瞬間頭大如斗,果然是天險,如果有百萬之軍,你還可用民船全線強渡,如果現在這個兵力,就難了。
二日後,越風和眾將苦苦分析長江沿線地圖。最後越風道︰「吳有水之便利,可退敵,可運兵。現我西面至邊荒三百里,東至濱海縣南有五百里,濱海至海還有二百多里,現在龐統從海而來,如無我支援,必滅。我的想法是利用投石車,切斷吳水軍移動可能,將之分割四段,左面全部無視,中部攔截騷擾,西部全滅之或驅趕至中間兩段。而且這個截斷必不能太多,否則吳只要運兵過河,集兵滅之就可,我們戰線過長,絕難防御。」
越風指了指虎口西百里之地道︰「此地兩側地勢高出十余丈,山高水則狹,僅寬百丈。以高可射遠,我們本就可達六十丈射程,估計百丈之河,一旦封鎖,幾乎難過。一旦封鎖西側水軍並不會太多,撐死一萬,我們未防其率六七萬之軍過來圍殺,務必,廣看周圍百里,一旦有兵來襲,直接據陣防守。通州府兵力約五萬,只需等待通州府救援即可。莊嚴,貂蟬你們分別攜三萬步兵,一萬攻城車,五千騎兵,三日後出發,一日內趕到,佔此地,建立防御,河道不用控制太長,五十丈足夠,其余投車圍繞大營防守。對了,騎兵千人一隊,讓副將輪流查看,是否有兵渡將。」
莊嚴貂蟬道︰「領命!」
越風又一指東二百里處,道︰「此地也為如此坡地,但是地勢高二十余丈,河寬卻有一百二十丈。典韋,張遼,你們帶五萬步,一萬攻城,五千騎駐守此地。一日後出發。除騎兵需要協防各地外,其他雷同莊嚴!」
典韋張遼道︰「領命!」
越風指了指濱海縣南的東面五十的地方,道︰「此地就是殲滅西水軍的地方。這里地勢寬闊平坦,河道足只一百丈。我們投石車僅可到達六十丈,或者多點。但是我們先以濱海出兵二萬,去修築營地,暗積累土石,墊高地面。雖不能達十丈高度,但是我們在封鎖後調大軍前去,西海口水軍為防止我們渡河,必來防御,之後龐統入河,至此地。如決戰,對方必滅。如對方逃逸,一大軍磊土至十丈,封鎖之。之後龐統東行,我們大軍以船渡江,直擊吳國京師。」
「這個時機必須掌握好,必須大軍到濱海時,虎口周圍兩段同時封鎖,然後大軍在最西發動猛攻,然後才是龐統入江,否則三四萬海軍我們也打不過。」
「據我估算,今日馬超,成月就帶二萬騎兵去濱海,先去安營,接應濱海之兵。步兵趕到大約需五天,我與郭嘉就三天後出發,由我親領六萬步,二萬攻城出發。這樣匯集一起足有八萬步。剩下六萬步,一萬攻城由項羽虞姬留在大營。我們的大營也有重用,常常假意強行過河,在大營後選一易守難攻之地,相距不超五十里,內放一萬步兵,五千攻城部隊。大家的斥候和騎兵不僅要做到時刻探查長江沿線,你們的北方圓百里動向,必須了如指掌,以防被圍。只要我們在十日內形成定局,那吳國必滅,如十日內吳國強行陸水集合,集中十余萬兵力攻打某地,只要某地被破,今日之計劃就難成行,大家也要見機行事。」
眾將紛紛領命離去。大家都知道,這一戰真的是靠每個人了,無論任何一個環節被破,那攻破吳國就是痴心幻想。越風郭嘉和綠蝶三人組,又留下了。郭嘉道︰「變數太多,恐難以成事。」
越風道︰「這些都是考驗。即便我這面損失大批兵力,例如折損十萬,但是其實通州還有十萬兵力未動。一共集合四十多萬的通州,就是折損過半,吳國也絕對無力再北伐了。」
郭嘉笑笑道︰「計策是好計,但是對方怎麼能傻等,如我是周瑜,干淨利落的每段留水兵三萬,這樣我們龐統之軍頂多可以消滅一股。即便做龐統之船南下,他們可從天南抽兵,京師出兵,我們**萬人不夠看的。甚至白起直接留下個三兩萬,和水軍一起不讓我們過河就行。那樣其余四五萬和吳北五六萬,打我們渡河缺補給的十萬人,還是輕視。」
越風道︰「我知道,這計劃也就是這樣。剛才我只是說說,如果,我佔據了某一段河道,我會把這段河牢牢的掌握。來年,就可調派北七州之力,渡河再滅吳國。就看周瑜了怎麼處理了。」
三人知道事已至此,就看雙方應變了。千里戰線,將領自由發揮居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