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為王 第十二章 王省長的召見

作者 ︰ 只為五斗米折腰

羅源民直言不諱地說道︰「你的想法很好,不錯,如果可以成功,可以為你的這一次的競標加分!」

「謝謝!」付新深情款款地說道。

羅源民擺擺手,說道︰「你也不用感謝我,這是你自己做得好,要謝就謝你自己。」

「關于你們這個競標方案,我暫時是沒有什麼問題了,有什麼問題,到時候會有人跟你們提,現在你跟我去見一個人。」羅源民說道。

「見誰啊!他們兩個要去嗎?」付新好奇地問道。

羅源民看了聶紅旗和李博賢一眼,說道︰「他們兩個,如果想來,就跟上吧!」

李博賢和聶紅旗很快領會了羅源民的意思,趕緊說道︰「不了,我們去車上面等吧,應該不要很久吧!」

羅源民也沒有勉強,說道︰「不要很久,那你們就去車上面等吧。走吧,付新。別讓他等急了。」

付新緊跟著羅源民的腳步,走了出去。

來到一間比羅源民位置更好的辦公室門口,付新看了看門上面掛著的「省長辦公室」的招牌,頓時知道,自己這是要來見西江省的正省長了。

羅源民敲開門,王省長的劉秘書就立即將兩人引了進去。

這是時候電視還不普及,所以想看到、知道省長的面容,也不容易,所以付新還不知道這位王省長長什麼樣兒。他就知道,這位王省長,名叫王德榮,這是他從報紙上看到得知的。

走進去,里面一個老人正拿著一封文件正在沉思,見到付新和羅源民進來,老人把老花眼鏡掛上鼻梁,抬起頭,看向了付新。

付新也在偷偷打量著這位老人,頓時,付新覺得有些眼熟,忍不住好奇,付新冒冒失失地問道︰「王省長,我們是不是在哪里見過?」

「你說呢?」王德榮很風趣,反而問起付新來。

付新開始仔細挖掘上輩子的記憶,可是一兩分鐘過去了,付新還是想不起自己何時見過這位老人家。

「怎麼,你就不記得了,那一次,化肥掉落到河里面的那一次。」王德榮提醒道。

「噢……」付新恍然大悟,眼神亮晶晶地看著老人說道︰「王省長,你就是那位從小車下面幫忙的貴人啊,當時我還以為您是歸國華僑,前去下鄉探親的呢!」

「呵呵,當時不是發洪水嗎,我是去你們宜城縣旁邊那個受災更嚴重的高上縣考察,正好路過,見過情況緊急,我和小劉下來幫忙。」王德榮和藹的說道。

「王省長,你們認識啊?」羅源民有些好奇,一頭霧水地看著兩個人問道。

王德榮微微一笑,說道︰「以前見過一面,付新是個好同志,當時他還在紅星化肥廠工作,好像是供銷科科長,他騎著一輛自行車出門,當地一些村民開拖拉機運著化肥回家,拖拉機在路上側翻,而那時旁邊又是一條大河,水勢很湍急,付新同志勇于沖上前去幫忙,搶救人民群眾的財產安全。」

羅源民看付新猶如丈母娘看女婿,是越看越順眼,听到王德榮對付新的贊揚,看向付新的目光,更柔和,更欣賞了。

付新卻不好意思地說道︰「我是從部隊出來的,看到這種情況,伸出援手是必要的。當時王省長您一把年紀,也不顧生命危險沖上前去搶救,那才偉大呢!」

「好了,不說這個了。」王德榮是個不喜歡阿諛奉承的人,所以見付新夸獎,立即轉移話題,「我這一次叫你來呢,主要是想問問你們華興實業發展公司的情況。」

「你先听我說。」看到付新要張口說話,王德榮先阻止道︰「目前國內的,參與這一次萬門程控交換電話機項目承建的廠家,就你們華興實業發展公司一家,而這件事情確定下來呢,已經有三個多月了,所以,對于國內的其他廠家,我是不抱什麼希望了!」

「國外這一次參加這次競標的廠家,很多,在這里我就不一一贅述了,想必你也清楚,而且這些個廠家,都是參與過1982年建福省閩都市萬門程控交換電話機項目的廠商。」

「從技術層面,從生產經驗上來講,不用說的,我是更看重那家獲得了建福省閩都市項目的曰本富士通公司。畢竟他們還有國內的建設經驗。」

「但是,從經濟基礎,以及人情世故等等因素上面來講,我更加願意把項目交給國內的企業來做,這樣不僅可以省下一筆外匯,還能扶持國內的企業更好更快的發展。」

「綜于以上兩種考慮,目前來說,不管是國內廠家也好,國外廠家也好,在我心里面,都是平等,當然,我也明確點說,我會有那麼一點點更偏向于國內企業,中國人幾千年沉澱下來的人情文化嘛!」

「但是你也不要想得太好,如果你們的技術不過關,抱歉,我肯定會放棄你們。畢竟我還要考慮到這些設備的使用年限,萬一你們建好沒多久就出問題,那是不能原諒的!」王德榮敲醒了付新心中的警鐘。

「所以,我叫你來,是想了解一下,你們華興實業發展公司目前的技術情況。」

付新還沒開口,王德榮又看著付新那明亮的眼楮,補充道︰「你不用跟我說大話,這些話,我不要听,你跟我說實話就好。另外,說說你們華興實業發展公司對這一個項目有多大的把握,你也要跟我說實話,不要信心滿滿地說大話。」

付新想了想,站直身體,看向王德榮,眼神堅定地說道︰「王省長,我對于我們公司的技術實力,有信心,對于這一次的項目,說實話,我只有八成的把握,畢竟以前沒有做過,實驗室算得再清楚,萬一發生某種不可抗力因素,那也很無奈,所以,我保底地說,只有八成。」

「嗯,繼續說。」王德榮並沒有表態,而是讓付新繼續說下去。

付新繼續說道︰「關于我們公司具體的技術情況,讓我就在這里說的話,我也說不清,畢竟研發過程,我只是掌握大方向,而沒有參與具體的研究。」

「所以,我只能說,對于這些技術,我有信心。萬門程控交換電話機的技術,兩年前,我們公司就開始立項研究了,如今兩年過去了,實驗室里出了很多成果,而且這些成果,在國際上,算不上頂尖,但是中等水平,一定有,而且還有一兩個技術,我很肯定地說,在商業領域,那絕對是世界領先水平。」

「在商業領域那是怎麼回事?」王德榮顯得有些好奇。

付新瞟了一眼王德榮桌子上面的紅色電話,說道︰「就比如您這個紅色的保密電話,還有一些軍事機構的設備,我們可能比不上。」

「哦,你倒是實話實說,你接著前面的話題繼續說。」王德榮立即明白了付新的意思。付新是在說有些技術,是被一些國家藏著掖著,用于保密行業或者軍事領域,所以他不敢把話說的絕對。

「好的。」付新點點頭,繼續之前的話題說道︰「當然,僅僅我們公司立項,在實驗室里面,也是研究不出這麼多技術的,畢竟這萬門程控交換電話機涉及方方面面,需要很多技術去支持。」

「我們缺少的技術,就來源于華清大學、燕京大學等高校了。」

「我們公司,在八一年的時候,就與華清大學、燕京大學開展了合作,由我們公司給予資金支持,華清大學、燕京大學這些高校立項,用我們的錢,幫我們搞研究,研究出來的成果,由我們雙方所有,一旦做出成品上市,利潤將有雙方按比例分配。我把這種模式,叫做產學研一體化。」

王德榮好像抓住了什麼關鍵的東西,于是向付新問道︰「你仔細說說這個產學研一體化是怎麼回事?小劉你記下來。」

「好的。」付新點了點頭,說道︰「所謂企業的產學研一體化,就是將企業現有的研究成果轉化為適應市場需求的產品,再把部分產品盈利投入到科研中,開發出含金量更高、市場適應姓更強的產品。

也就是‘以產養研,以研促產’的企業經營方式。企業得以發展、壯大的動力就來自于產學研所帶來的良好運營結果。‘生產、營銷、研究’三個環節中缺少任何一個,這種良姓發展的循環圈就會被打破,使企業的發展陷入困境。

企業要想實現持續姓發展的戰略目標,就要在其發展過程中堅持將工作重心放在維護和完善這種良姓循環上。

企業內部是否建立了適于自身發展的人才管理體制,該體制是否能吸引企業外部人才,激發企業內部的能動姓、創造姓,這是一個處于創業階段企業的成敗關鍵。

產業界、高校和科研院所組成的科研聯合體。這種一體化的營銷模式體現了強強聯合的優勢。

產業內的大企業和具有技術優勢的科研院所、高校實施強強聯合,形成有利于科技成果市場化的聯合體是這一營銷模式的核心內涵。

這種模式具有合作伙伴固定,彼此之間相互熟悉的特點,有利于知識在參與者之間的交流和共享。這種模式非凡適合研發期長、投資巨大、技術水平要求高的復雜科技成果的市場化。目前國外很多企業就是采用這種模式。」

「嗯。」王德榮若有所思地點了點頭,繼續向付新說道︰「你們另外所缺少的技術,就是來自于華清大學、燕京大學等高校,你們采用的模式,就是這個產學研一體化?那這個產學研一體化的效果如何?」

「很好,目前我們華興實業發展公司與華清大學、燕京大學等高校合作的很愉快!我們拿走技術到市場賺取利潤,他們從我們這里得到資金進行研究,有效的緩解了他們的研究資金壓力。雙方實現了互利共贏。」付新解釋道。(未完待續。)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工業為王最新章節 | 工業為王全文閱讀 | 工業為王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