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風後 第364章 有獸焉,其毛如血

作者 ︰ 離詭

其實墨家的蛻變,從墨子一開始死後就已經開始了,墨子的威望其後人無一人能夠企及,也因此,墨子一死,墨家就立刻因為傳承的正統之爭而造成了分裂,最後雖然憑借著後人所建立「巨子」制度而維持住了墨家的完整,卻也同樣因為這種違反了墨子建立墨家初衷的制度,而為後來墨家思想的完全分崩離析埋下了隱患!

戰國末期,在激烈的兼並戰爭之中,為了適應戰爭形式的需要,墨家當時已經演化出了三大支派,即︰面對天下眾生,上至君王下至黎民宣揚墨家思想的墨言,專注于工匠技術、世間公理鑽研的墨匠,以及在動蕩的時局中,墨家為了保衛自己而組建而成的武裝力量墨軍!

原本,在戰國末期,墨家三系最初剛剛分開之時,居于墨家領導地位的是墨言一系,墨匠一系次之,而墨軍為最末,然而,因為當時的戰爭頻繁爆發的緣故,=.==使得墨軍一系在墨家的地位逐漸凸顯,進而變得越發重要,而墨軍一系的實力也因此而得到了飛速的發展,以至于很快,墨軍一系的強大實力,甚至已經壓倒了其他兩系的力量的聯合,從而在無形之中,已經具備了能夠向當時居于墨家領袖地位的墨言一系挑戰的能力!

不過,當時正是戰亂時節,墨家三系都需要親密的團結在一起才能夠共度難關,加之當時距離墨子離世也並未過去多長時間,他的質樸言行自然能夠對在戰國末期的徒子徒孫們產生明確的直觀影響,因此,雖然在戰國末期時,後世墨家分裂衰亡的一切隱患都已經埋下,然而。種下的種子想要萌發,卻還要等到戰國以後,歷經秦王朝,直到漢朝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開始。

不得不說,漢武帝的「罷黜百家。獨尊儒術」政策是一招絕殺,直接命中了所有諸子百家的命脈要害!

畢竟天下大多數凡人之所求,不過名利二字,而大一統時期掌握實權說一不二的帝王,對于人心所渴求的這兩樣東西則擁有著得天獨厚的先天優勢!可以說,威名赫赫的漢武相對于普通的凡人而言,則無異于一尊近乎于無所不能的偉大神祇!

神之眼中所有,世間也將擁有,神的口中所述。必將成為真實!于是,在武帝利用帝國的統治力量以及人心的因勢利導,步步緊逼之下,一盤散沙的諸子百家近乎一敗涂地!兵、法、農、陰陽、縱橫等一大批傳承自戰國時期的中小學派最先無法維持,最終,在這種來自于天地大勢的巨大沖擊之中徹底的崩潰解體。

因為學派的崩潰與消失,昔年這些輝煌一時的學派所創造的那些傳承也因此而紛紛的遭到遺失,一少部分典籍資料得以保存下來。後來,則這些典籍則分別為後來殘存下來的墨家。與世無爭的道家,以及,當時如日中天的儒家所收藏保存下來……

道家的地位最超然,因此即便漢武帝推行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政令,道家的損失卻並不嚴重,反而因此而迅速地斬斷與世俗的聯系。成功急流勇退,相比之下墨家的處境,卻是在那一段時期極為的艱難!

在漢帝國的建立之中,墨家門徒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也因此。當帝國建立以後,昔日出生于貧苦大眾的墨家門徒也因此而成為了政權的既得利益者,身份地位的改變,並不僅僅是在帶來了榮譽的同時將墨家學派推動到一個更為廣闊天地之中,恰恰相反,因為所獲得的這種與墨家宗旨所不符合的權利地位,使得墨家本身就早有間隙的三大派系之間的隔閡更加明顯!

不過,由于當時畢竟是漢朝初年的緣故,經過秦末戰亂的上至權貴,下至黎民都渴求安定,因此社會矛盾緩和,加之統治階層推崇道家黃老無為的治國思想學說,因而在那一段時間里,整個帝國社會安定,經濟繁榮!而學術界雖然無法再現如戰國時代一般百家爭鳴的勝景,但總體的進步仍然不小,況且能夠在秦末大戰亂之後保存自家近乎完整的傳承,對于諸子百家之中的大多數來說已經算是天大的喜事,因為在戰國時代,各派學術思想便已經極為的完整,而戰國之後的各學派學術思想的發展,至多,也不過是在前人的成就之上進行修修補補而已!

而在這樣的一種情況之下,雖然墨家思想本身帶有蔑視權貴的因素包含在內,然而卻正是因此,而令出身貧苦的墨家門徒深知相對于一味的蔑視權貴與仇視統治階層,勞苦大眾所最為想要得到的,卻是安定而祥和的生活。也因此,雖然在漢帝國初年,就是墨家內部也已經出現了階級的分化與對立,然而卻能夠在雙方共同的努力之下而淡化這一事實,從而努力的維持著墨家的統一與完整!

——直到漢武帝的「罷黜百家獨尊儒術」政策,最終毀滅了這一切!

客觀事實的講,武帝的輝煌一生,不可謂不英明神武,而其之所以會采取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政策,其目的,自然也當然是為了能夠讓帝國的國祚能夠真的如儒生們所宣揚的那樣萬事久安!然而智者千慮必有一失,因此雄才大略如秦皇漢武,也必然會有在其視線之外的盲點!

始皇帝首次一統華夏,還接連做了統一文字,度量衡等各種工作,想要秦帝國的基業萬世不移,然而卻沒有料到,就在他自己的身邊會潛伏著趙高這樣的隱藏得極深的野心家,以至于在他死後僅僅兩年,秦帝國便在趙高的禍害之下二世而亡了。

而漢武帝,則幾乎犯下了與他的前輩秦皇同樣的錯誤!

並不是輕信方士以及重用佞臣,雖然,這兩者的確讓漢武帝損失慘重,甚至令他直接的損失了自己苦心培養的繼承人,以至于武帝郁郁而終!然而,若是真實比較的話。漢武帝所犯的錯誤最為致命的,其實還是他生平最為得意的那個政策「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因為前者,僅僅只是在漢武帝一代對國家造成了直接的慘重的損失,而後者,卻是從根本上在摧毀國家的基石,並且由于其在思想上蠱惑人心的強大。使得這一政策最終流毒天下,遺害無窮!

不能說儒家一無是處,至少大成至聖先師孔丘的才情與品德無可置疑,然而即便如此,周莊先生在自己的《莊子》中,卻還是已經將儒家的虛偽與軟弱剝開的一干二淨!也是了,若非儒家先天便是個軟骨病,極富進取與改革精神的大成至聖先師又怎麼會在後半生中郁郁不得志,甚至有家有國而不能回。在最困難時還要在荒野中被野人向野狗一樣的追攆……

而至于「亞聖」孟子,不說也罷,「張儀在秦宮中痛罵孟子」雖系後人所偽造,不過卻也因此而辯證得出所謂的亞聖是一個虛偽小人!因為真正的君子,是既不會在遇到有人溺水之時有時間思考「嫂溺,當援之于手」,也不會在背地里誹謗君王「望之不似人君」的。

所以荀子雖然亦出自于儒家,卻儒法一體。子墨子曾為儒家門徒,卻最終背叛了儒家創立墨家。就是這個原因!

其實,最初的儒家由先賢周公所創,能夠延續周朝八百年的國祚,雖然先天不足但也同樣有一定的可取之處,比如昔日姜太公治理齊國,尊重皇親貴族。推崇有功之人,周公听聞之後便嘆息著說未來齊國,太公的後人中一定會遭遇到謀逆篡位的不幸!

所以為了避免這一局面的誕生,周公采取的是另外的一種治國途徑︰尊重皇親貴族,推崇賢德之士!然而。周公的治國之策卻遭到了來自于太公的無情批判︰執行這樣的國策,周公的後人要一代比一代懦弱下去了!

——這世間的萬事種種,終究不能使總有前人栽樹後人納涼,每一代祖先們當然都會為自己的子孫後代們做到最多,然而同樣每一代的後人們,也都必須要去面對自己那一代所必須要面對的各種困境!世間亂了不要緊,因為只要有強而且勇悍無畏的後輩們,終究還是能夠安定天下,然而若是到時只剩下一群懦弱的子孫後代,那他們又能夠憑借什麼來延續祖先的榮光、血脈呢?

不過,因為天下之事終究難得圓滿,每一個人都會有他所能夠到達的能力的極限,因此若是漢武大帝僅僅只是為了維系國祚的長久不衰,因而尊儒的話,那麼雖然漢帝國或許就會如同前朝的周王朝那樣慢慢的衰弱下去,但同樣會如周朝那樣,得以國祚長遠,那樣的話,雖然萬事萬物終究不能盡善盡美,然而總體上,武帝的做法,卻不能被認為是錯的!

然而,因為武帝在性格上的好大喜功,使得他為了盡最大限度壓榨民力而在獨尊儒術的基礎上,還做出了罷黜百家的決定!

如果說,誕生于這片神秘東方大地上的古老華夏文明是一片茂密的森林的話,那麼諸子百家中的每一家,便都是在這片森林中的一棵棵生機旺盛的樹木!誠然,為了奪取更多的養分滋養自身,每一棵樹木之間都是敵人,然而,若是認為的將整片森林中所有的樹木全都弄死,僅僅只留下了其中的一棵樹,那麼難道這棵樹,就能夠獨霸整片土地的養分,進而能夠長到遮天蔽日的龐大地步嗎?

當然不會,因為對于林間的樹木而言,彼此之間並不僅僅是競爭者,還同樣,是抵御沙塵、風暴、干旱等無數自然災害的同伴!也唯有眾多的樹木聚合在一起成為了森林,森林下面的土地才會變得無比的豐饒肥沃,所以,若是原本的茂密森林最後只剩下一棵孤零零的樹木存在的話,不說這棵孤零零的樹未來會不會因為得天獨厚的環境而成長成為一棵參天巨樹,單就是原本被森林所覆蓋的肥沃泥土,也會很快就會在自然災害的侵襲之下變得貧瘠,最後,化作一片荒漠。

況且,與明顯就是一棵枝繁葉茂的參天大樹的道家相比,作為被選中的樹種。儒家明顯是先天不足的!

如果不罷黜百家,在諸子百家共存的學術交流氛圍與壓力之下,尊儒未必不能夠使儒家自立自強,從而與漢帝國同心合力共度今後的一切難關,然而,過度的拔苗助長必然會導致災難的發生。正所謂上有所好下有所效,無數的投機者紛紛的加入了儒家,使得原本便先天不足的儒家,體型迅速的膨脹而無休止的臃腫起來,最終畸化成為異形!

好大喜功的漢武絕對是那種為了自身的目的會無限制的壓榨本國治下臣民的暴君,而異形化了的儒家,雖然口口聲聲禮儀仁愛,也作出一幅為統治者著想,希望國家長治久安的面孔。然而在儒家表面光仙華貴的內里,實質上卻是充斥著無數吸血噬肉的寄生蟲,並以儒家的禮法為手段,不僅向下愚弄欺騙廣大平民百姓,還多次的企圖愚弄他們的主人,帝國的君王,至高無上的帝國統治者們,妄圖以此來竊取至高無上權利。從而欺壓百姓,作威作福。實現自己心中不可告人的陰暗目的。

所以從武帝開始,異化了的儒家便既不會如原來一樣堅定的站立在統治者這一邊,同樣也不會為了貫徹孔丘等一大批理想主義者的理想而選擇庇護世間生存艱難的廣大平民百姓,他們僅僅只是寄生蟲而已,是要寄生在宿主的身上,食其血噬其肉。直到取宿主而代之的!!

或許這可算作人心險惡吧!就正如《荀子》所言︰人之初,性本惡!然而,武帝雖然雄才大略,但他從小便生長于深宮之中,不與民間接觸。也便不知人間疾苦,所以對于人心,武帝其實一直都不明白!

也因此,一代雄主才會輕易的相信了儒家的謊言,放棄了他的前輩秦皇所鐘愛的法家,拋棄了他的祖父輩所認同的道家,而選擇了儒家!並且為此不惜全力助幫助儒家清掃敵人,將所有有可能威脅到儒家利益的其他學派思想從根本上予以摧毀!

一簞食,一豆羹,得之則生,弗得則死……是故得乎丘民而為天子,得乎天子為諸侯,得乎諸侯為大夫……應該說,孟子這個人雖然在道德上有所瑕疵,然而,其對于人心的洞徹卻是遠超常人,也因此而深知,民貴君輕,所以如桀紂那樣的暴君的滅亡,完全是他們嚴重欺壓平民百姓的咎由自取!

然而武帝卻並不明白這個道理,而當時圍繞在武帝身邊的那些儒生們,則不過是一群弄權的佞臣,不說不具備孔子心系天下的偉大情懷,就是能夠擁有孟子那種極為高明的洞徹世事能力,也必然只會為了自己的前程而毫無底線的蠅營狗苟,至于民間的疾苦,國家的未來,很遺憾,這些人是全然不會在意的,就是有事,也會花言巧語利用儒家的言行為自己的開月兌,欺騙統治階層與貧苦大眾百姓。

然而,一句謊言可以永遠的欺騙一個人,也可以在一段時間之內欺騙大多數的人,然而它終究欺騙全天下所有的人。

統治階層還在懵懂之間,天下間數量眾多的民眾們卻早就已經清醒過來,任儒生們如何巧舌如簧,在民間百姓愈發高漲的怒火之中也只能是做自我安慰,愚人愚己罷了!然而問題是,出自于深宮,不了解民間疾苦的統治者卻會極為輕易的被這些儒生的謊言所蒙騙,以至于自以為江山永固,從而越發不知收斂的壓榨著民力!

告緡令、白鹿幣毫無底線的侵吞著豪門貴冑的財富,而民間百姓大多貧苦,壓榨不出多少油水,便也唯有以服瑤役相抵——武帝時期的民間瑤役,賦稅之重冠絕整個漢帝國統治時代!

可以說在最初的時候,漢武帝的確因為自己改變的國家政策而在短期之內便獲得了一大筆巨大的財富︰然而,這卻是建立在漢高、文景等前面好幾代人的努力休生養息之下的積累,隨著這筆財富的被搜刮干淨,隨著時間的流逝,持續橫征暴斂的惡果,很快便在帝國境內迅速地爆發開來。

僅僅幾年的時間,原本安居樂業的帝國治下就已經民不聊生,流民四起!

而哪里有壓迫,哪里便有反抗!在這樣的一種情況之下,全國各地接連爆發不堪重負的農民反抗官府盤剝的起義。導致漢武帝為了維護統治的穩固,不得不調動大軍派往各處予以鎮壓!

而也正是在這一時期,植根于下層貧苦百姓的墨家思想三大派別,正式宣告全面分裂!

向來主掌墨家思想宣傳的墨言系作為既得利益者的一方,全面的倒向了統治階級,而大半由出身貧苦百姓組成的墨軍系則宣告與統治階層徹底決裂!而身為墨家三大派系的最後一支。墨家的工匠系原本想要努力彌合雙方的矛盾,妄圖使墨門不至于分裂,卻料不到因為此舉,自身會成為雙方同時所爭斗的目標,以至于最終,成為了墨門內斗的犧牲品!伴隨著墨匠一系在墨門中的迅速衰弱下去,墨家數百年來所積累的珍貴工匠文化也不可避免地遭到了大量的遺失!

被墨門內斗撕碎的墨匠一系的殘余勢力,除一部分被分別被墨言與墨軍兩大勢力吸收之外,其余者大部分散落于民間。從此閉門造車,只專注于工匠一職而再不過問世事,于是終于,徹底泯滅在了時光之中!

而墨言一系雖然身為統治階層的既得利益者又獲得了一部分墨匠的傳承,但是當儒教得以全面興盛之後,依舊推崇墨家思想的墨言一系,也被統治階層內部視作了異端!于是遭到排擠與打壓!

後來,在長期生存的夾縫之中。墨言一系殘存的力量的一部分人最終得以融合了因統治不可或缺而最終得以存留在統治階層內部,但卻同樣受到儒教輕視與打壓的其他諸子百家思想。如縱橫家,兵家等等等等!以至于後來墨言一系的傳人也就越發的見識廣博,多才多藝!

——是的,墨家墨言一系,便可算作是最初花間派的前身,不過。在成為花間派之前,墨言一系的演變卻要相對于其他魔門派系,更為的曲折與漫長……

而墨軍,雖然得以擺月兌了墨言一系對于自身的桎梏,卻也因此而起了反作用。因為陡然失去了墨言一系的指引,而整體陷入到了一片茫然當中,因此,當墨家正式分裂之後,雖然留在了貧苦大眾之中,墨軍一系行動決策確實尤為的遲緩!

加之之前因為墨家的內斗導致三大派系皆分身無術,從而導致了就在天下百姓因為不堪壓迫而奮力揭竿而起之時,向來以庶民領袖自居的墨家居然袖手旁觀,而不是全力的領導群眾,導致民眾反抗暴政的力量始終分散而無法形成一個強大的強大的整體。最後被武帝的鎮壓大軍一一平定!

持續不斷的失敗,使得墨家在窮苦百姓所組成的反抗軍的心目中的崇高地位大大降低!然而,當時站在貧苦百姓一方的墨軍一系卻根本無力改變這一現狀,墨家分裂所造成的信仰缺失,以及隨著墨家分裂,原本在墨家居于領袖地位的墨言一系的離開,都使得墨軍一系對日後自身所要前進的方向充滿了迷茫,而若不盡快的解決這兩個問題的話,墨家的墨軍一系都必然會很快步墨家分裂的後塵,因為思想的分歧而陷入自相殘殺之中了!!

而當時,正是未來與墨門後裔爭奪天下窮苦百姓信仰的大敵佛教,初次的登上了華夏大地的歷史舞台的時刻。

誕生于古天竺的佛教,其思想與墨家一樣根基同樣扎根于貧苦百姓,然而其思想追求虛無,教導教徒忍耐,卻與墨家激進的反抗精神完全南轅北轍,而這樣的思想想當然,會更為統治階層所青睞,因此才會被統治階層所看中,專門請來與本土誕生的墨家思想爭奪身處低層的貧苦百姓心中的信仰!

後世佛教在中華大地上的興盛無疑說明了在那一場戰斗中,誰才是真正的的勝利者!然而在當時,佛教的入侵,並未給予墨家繼續留在貧苦大眾之中的墨軍一系足夠的重視。

因為當時的墨家墨軍一系,實是已經到了生死存亡的時刻!墨軍一系必須要盡快的找到一個符合所有墨軍成員利益的共同信仰才能夠繼續維持自身的存在,為此,即便這個信仰並不為世人所認同,並且會給原本受人景仰的墨家派系抹黑,也顧不得了。

——于是,具有悠久歷史的盜墓賊派別思想,就在這個時候,進入到了墨家碩果僅存的墨軍一系的視線之內!(未完待續。).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大唐風後最新章節 | 大唐風後全文閱讀 | 大唐風後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