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漢 霍

作者 ︰ 榮譽與忠誠

霍去病

(字幼安)(前140—前117)

西漢名將,軍事家。河東郡平陽縣,(今山西臨汾西南)人。漢代名將衛青的外甥。善騎射。元朔六年(前123),霍去病被漢武帝任為票姚校尉,隨衛青擊匈奴于漠南(今蒙古高原大沙漠以南),以800人殲2000余人,受封冠軍侯。元狩二年(前121)任驃騎將軍。于春、夏兩次率兵出擊佔據河西(今河西走廊及湟水流域)地區的匈奴部,殲4萬余人。同年秋,奉命迎接率眾降漢的匈奴渾邪王,在部分降眾變亂的緊急關頭,率部馳入匈奴軍中,斬殺變亂者,穩定了局勢,渾邪王得以率4萬余眾歸漢。從此,漢朝控制了河西地區,打通了西域道路。四年夏,與衛青各率5萬騎過大漠(今蒙古高原大沙漠)進擊匈奴。霍去病擊敗左賢王部後,乘勝追擊,深入2000余里,殲7萬余人。後升任大司馬,與衛青同掌兵權。他用兵靈活,注重方略,不拘古法,勇猛果敢,每戰皆勝,深得武帝信任。元狩六年(前117)病卒。

英雄不問出身

霍去病出生在一個傳奇性的家庭。他是平陽公主府的女奴衛少兒與平陽縣小吏霍仲孺的結晶,這位小吏不敢承認自己跟公主的女奴私通,于是霍去病只能以私生子的身份降世。父親不敢承認的私生子、母親又是個女奴,看起來霍去病是永無出頭之日的,然而奇跡終于降臨在他身上。

大約在霍去病剛滿周歲的時候,他的姨母衛子夫進入了漢武帝的後宮,並且很快被封為夫人,僅次于皇後。霍去病的舅舅衛長君、衛青也隨即晉為侍中。衛氏家族從此改變了命運——這時候恐怕沒有人想到被改變命運的不僅僅是衛青和霍去病,被改變命運的還有多年來漢匈之間的攻守易形。

漢武帝劉徹是中國歷史上武功頗盛的帝王,而當時的漢王朝,邊境不穩,時時遭受匈奴人的侵擾。作為游牧民族的匈奴,幾乎把農耕為生的漢朝當成了自己予取予求的庫房,燒殺擄掠無所不為。而面對這樣的局面,長城內的國家卻從秦以來就無力從根本上改變,勝利的時候極少,更多的時候只能寄希望于以和親以及大量的「陪嫁」財物買來暫時的相對平安。

雄才大略的漢武帝希望改變這樣的形勢,而他很快就在身邊找到了和自己有志一同的人,他就是衛子夫的弟弟衛青。

元光五年(公元前130年),衛青拜車騎將軍,和另三員將領各率一支軍隊出塞。在這一次出兵過程中,四路大軍出塞三路大敗,尤其離譜的是老將李廣竟然被匈奴所虜,好不容易才逃歸。反而是第一次出塞領兵的「騎奴」衛青,出上谷直搗龍城,斬敵七百.衛青的軍事天才使漢武帝刮目相看,他從此屢屢出征,戰果累累。

橫空出世

在衛青建功立業的同時,霍去病也漸漸地長大了,在舅舅的影響下,他自幼精于騎射,雖然年少,卻不屑于像其它王孫公子那樣呆在長安城里放縱聲色享受長輩的蔭庇。他渴望殺敵立功的那一天。

元朔六年(公元前123年),漠南之戰。未滿十八歲的霍去病主動請纓,武帝遂封他為驃姚校尉隨軍出征。

在戰場上,霍去病憑著一腔血氣驍勇及八百騎兵,在茫茫大漠里奔馳數百里尋找敵人蹤跡,結果他獨創的「長途奔襲」遭遇戰首戰告捷,斬敵二千余人,匈奴單于的兩個叔父一個斃命一個被活捉。而霍去病等人全身而返。漢武帝立即將他封為「冠軍侯」,贊嘆他的勇冠三軍。

霍去病的首戰,以這樣奪目的戰果,向世人宣告,漢家最耀眼的一代名將橫空出世了。

戰神無敵

元狩二年(公元前121)的春天,霍去病被任命為驃騎將軍,獨自率領精兵一萬出征匈奴。這就是河西大戰。

19歲的統帥霍去病不負眾望,在千里大漠中閃電奔襲,打了一場漂亮的大迂回戰。六天中他轉戰匈奴五部落,一路猛進,並在皋蘭山與匈奴盧侯、折蘭王打了一場硬踫硬的生死戰。在此戰中,霍去病慘勝,一萬精兵僅余三千人。而匈奴更是損失慘重——盧侯王和折蘭王都戰死,渾邪王子及相國、都尉被俘虜,斬敵八千九百六十,匈奴休屠祭天金人也成了漢軍的戰利品。在這一場血與火的對戰之後,漢王朝中再也沒有人質疑少年霍去病的統軍能力,他成為漢軍中的一代軍人楷模、尚武精神的化身。

同年夏天,漢武帝決定乘勝追擊,展開收復河西之戰。

此戰,霍去病成為漢軍的統帥,而多年的老將李廣等人只作為他的策應部隊。令人哭笑不得的是,配合作戰的公孫敖等常跑大漠的「老馬」還不如兩年前的長安公子霍去病,居然在大漠中迷了路,沒有起到應有的助攻作用。而老將李廣所部則被匈奴左賢王包圍。霍去病遂再次孤軍深入,並再次大勝。就在祁連山,霍去病所部斬敵三萬余人,俘虜匈奴王爺五人以及匈奴大小瘀氏、匈奴王子五十九人、相國將軍當戶都尉共計六十三人。

經此一役,匈奴不得不退到焉支山北,漢王朝收復了河西平原。曾經在漢王朝頭上為所欲為、使漢朝人家破人亡無數的匈奴終于也唱出了哀歌︰「亡我祁連山,使我六畜不蕃息;失我燕支山,使我婦女無顏色。」

從此,漢軍軍威大振,而十九歲的霍去病更成了令匈奴人聞風喪膽的戰神。

真正使霍去病有如天神的事情是「河西受降」,發生的時間在秋天。

兩場河西大戰後,匈奴單于想狠狠地處理一再敗陣的渾邪王,消息走漏後渾邪王和休屠王便想要投降漢朝。漢武帝不知匈奴二王投降的真假,遂派霍去病前往黃河邊受降。當霍去病率部度過黃河的時候,果然匈奴降部中發生了嘩變。面對這樣的情形,霍去病竟然只帶著數名親兵就親自沖進了匈奴營中,直面渾邪王,下令他誅殺嘩變士卒。我們永遠也猜想不出此時的渾邪王心里都在想些什麼。那一刻他完全有機會把霍去病扣為人質或殺之報仇,只要他這樣做了,單于不但不會殺他反而要獎賞他。然而最終渾邪王放棄了,這名敢于孤身犯險不懼生死的少年的氣勢鎮住了他。霍去病的氣勢不但鎮住了渾邪王,同時也鎮住了四萬多名匈奴人,他們最終沒有將嘩變繼續擴大。

河西受降順利結束,而今天的我們卻只能用景仰的心努力想象,那個局勢迷離危機四伏的時候,那位十九歲的少年是怎樣站在敵人的營帳里,僅僅用一個表情一個手勢就將帳外四萬兵卒、八千亂兵制服的。

漢王朝的版圖上,從此多了武威、張掖、酒泉、敦煌四郡。河西走廊正式並入漢王朝。這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面對外虜的受降,不但為飽受匈奴侵擾之苦百年的漢朝人揚眉吐氣,更從此使漢朝人有了身為強者的信心。

封狼居胥

元狩四年(公元前119),為了徹底消滅匈奴主力,漢武帝發起了規模空前的「漠北大戰」。

這時的霍去病,已經毫無爭議地成為了漢軍的王牌。漢武帝對霍去病的能力無比信任,在這場戰爭的事前策劃中,原本安排了霍去病打單于,結果由于情報錯誤,這個對局變成了衛青的,霍去病沒能遇上他最渴望的對手,而是踫上了左賢王部。

然而這場大戰完全可以算是霍去病的巔峰之作。在深入漠北尋找匈奴主力的過程中,霍去病率部奔襲兩千多里,以一萬五千的損失數量,殲敵七萬多人,俘虜匈奴王爺三人,以及將軍相國當戶都尉八十三人。大約是渴望踫上匈奴單于,「獨孤求敗」的霍去病一路追殺,來到了今蒙古肯特山一帶。就在這里,霍去病暫作停頓,率大軍進行了祭天地的典禮——祭天封禮于狼居胥山舉行,祭地禪禮于姑衍山舉行。這是一個儀式,也是一種決心。

封狼居胥之後,霍去病繼續率軍深入追擊匈奴,一直打到翰海(今俄羅斯貝加爾湖),方才回兵。從長安出發,一直奔襲至貝加爾湖,在一個幾乎完全陌生的環境里沿路大勝,這是怎樣的成就!

經此一役,「匈奴遠遁,漠南無王庭」。霍去病和他的「封狼居胥」,從此成為中國歷代兵家人生的最高追求,終生奮斗的夢想。而這一年的霍去病,年僅二十二歲。

縱死猶聞俠骨香

在完成了這樣不世的功勛之後,霍去病也登上了他人生的頂峰︰大司馬驃騎將軍。然而僅僅過了兩年,元狩六年(公元前117),24歲的驃騎將軍霍去病就去世了。

漢武帝對霍去病的死非常悲傷。他調來鐵甲軍,列成陣沿長安一直排到茂陵霍去病墓地。他還下令將霍去病的墳墓修成祁連山的模樣,彰顯他力克匈奴的奇功。

霍去病謚封景桓侯。

霍去病生為奴子,長于綺羅,卻從來不曾沉溺于富貴豪華,他將國家安危和建功立業放在一切之前。漢武帝曾經為霍去病修建過一座豪華的府第,霍去病卻拒絕收下,說︰「匈奴未滅,何以家為?」這短短的八個字,因為出自霍去病之口而言之有物、震撼人心,刻在歷朝歷代保家衛國將士們的心里。

霍去病少言多行,從不說空話。漢武帝曾經想親自教他孫武兵法,他回答道︰「打仗應該隨機應變,而且時勢變易,古代的兵法已不合適了。」

霍仲孺當初不願做胎中霍去病的父親,衛少兒也就從來不曾告訴過他自己的身世。當他立下不世功勛之後,他終于知道了前因後果。就在他成為驃騎將軍之後,他來到了平陽(今山西臨汾),向當年拋棄了自己的父親霍仲孺下跪道︰「去病早先不知道自己是大人之子,沒有盡孝。」霍仲孺愧不敢應,回答說︰「老臣得托將軍,此天力也。」隨後,霍去病為從未盡過一天父親之責的霍仲孺置辦田宅,並將後母之子霍光帶到長安栽培成材。

少年將軍霍去病並不是完人,他曾經射殺李敢,也曾經御下嚴峻。然而再嚴峻他仍然是軍神,所有的士兵都向往成為他的部下,跟隨他殺敵立功。他一生四次領兵正式出擊匈奴,都以大勝回師,滅敵十一萬,降敵四萬,開疆拓土,戰功比他的舅舅衛青還要壯觀。對于整部世界軍事史和中國史來說,霍去病是彪炳千秋的傳奇。

霍去病的墓至今仍然矗立在茂陵旁邊,墓前的「馬踏匈奴」的石像,象征著他為國家立下的不朽功勛。**之後,世人仍然遙想少年大將霍去病的絕世風采,為他的精神和智勇而傾倒,為他那不戀奢華保家衛國的壯志而熱血沸騰。

歷代評價

東漢應劭《風俗通義.過譽》中評論度遼將軍皇甫規的時候說︰「孝武皇帝為驃騎將軍霍去病治第舍,敕令視之,曰︰「匈奴不滅,何以家為!」去病外戚末屬,一切武夫,尚能抗節洪毅;而規世家純儒,何獨負哉。」在外戚宦官專*制的東漢末年,應劭這類清流之士對于外戚是相當不齒的,以致有外戚末屬之語,猶自對霍去病有稱譽之辭。而皇甫規是當時的名將名臣,黨錮之禍中又有精彩表現,應劭尚且認為其人其行未如霍去病。

(宋)何去非《何博士備論》之「霍去病論」

天之所與,不可強而甚高者,材也;性之所受,不可習而甚明者,智也。以天下無可強之材、可習之智,則凡材、智有以大過于人者,皆天之所以私被之也。天下之事莫神于兵,天下之能莫巧于戰。以其神也,故溫恭信厚盛德之君子有所不能知;以其巧也,而桀惡欺譎不羈之小人常有以獨辦。由是觀之,凡材智之高明而自得于兵之妙用者,皆天之所資也。

昔者,漢武之有事于匈奴也,其世家宿將交于塞下。而衛青起于*隸,去病奮于驕童,轉戰萬里,無向不克,聲威功烈震于天下,雖古之名將無以過之。二人者之能,豈出于素習耶?亦天之所資也。是以漢武欲教去病以孫、吳之書,乃曰︰「顧方略何如耳,不求學古兵法。」信哉,兵之不可以法傳也。昔之人無言焉,而去病發之。此足知其為曉兵矣。

夫以兵可以無法,而人可以無學也。蓋兵未嘗不出于法,而法未嘗能盡于兵。以其必出于法,故人不可以不學。然法之所得而傳者,其粗也。以其不盡于兵,故人不可以專守。蓋法之無得而傳者,其妙也。法有定論,而兵無常形。一日之內,一陣之間,離合取舍,其變無窮,一移踵、瞬目,而兵形易矣。守一定之書,而應無窮之敵,則勝負之數戾矣。是以古之善為兵者,不以法為守,而以法為用。常能緣法而生法,與夫離法而會法。順求之于古,而逆施之于今;仰取之于人,而俯變之于己。人以之死,而我以之生;人以之敗,而我以之勝。視之若拙,而卒為工;察之若愚,而適為智。運奇合變,既勝而不以語人,則人亦莫知其所以然者。此去病之不求深學,而自顧方略之如何也。夫「歸師勿追」,曹公所以敗張繡也,皇甫嵩犯之而破王國。「窮寇勿迫」,趙充國所以緩先零也,唐太宗犯之而降薛仁杲。「百里而爭利者蹶上將」,孫臏所以殺龐涓也,趙奢犯之而破秦軍,賈詡犯之而破叛羌。「強而避之」,周亞夫所以不擊吳軍之銳也,光武犯之而破尋、邑,石勒犯之而敗箕澹。「兵少而勢分者敗」,黥布所以覆楚軍也,曹公用之,拒袁紹而斬顏良。「臨敵而易將者危」,騎劫所以喪燕師也,秦君用之,將白起而破趙括。薛公策黥布以三計,知其必棄上、中而用其下。賈詡策張繡以精兵追退軍而敗,以敗軍擊勝卒而勝。宋武先料譙縱我之出其不意,然後攻彼之所不意。李光弼暫出野次,忽焉而歸,即降思明之二將。凡此者,皆非法之所得膠而書之所能教也。然而,善者用之,其巧如是。此果不在乎祖其緒余而專守也。趙括之能讀父書詳矣,而藺相如謂徒能讀之而不知合變也。故其于論兵,雖父奢無以難之,然奢不以為能,而逆知其必敗趙軍者,以書之無益于括。而妙之在我者,不特非書之所不能傳,而亦非吾心之能逆定于未戰之日也。

昔之以兵為書者,無若孫武。武之所可以教人者備矣,其所不可者,雖武亦無得而預言之,而唯人之所自求也。故其言曰︰「兵家之勝,不可先傳。」又曰︰「奇正之變,不可勝窮。」又曰︰「人皆知我所勝之形,而莫知吾所以制勝之形。故其戰勝不復,而應形于無窮。」善學武者,因諸此而自求之,乃所謂方略也。去病之不求深學者,亦在乎此而已。嗟乎!執孫、吳之遺言,以程人之空言,求合乎其所以教,而不求其所不可教,乃因謂之善者,亦已妄矣。

至于趙雲、岳飛都引用過霍去病的名言辭讓皇上賜予的華屋美宅,也足見名將與名將之間的相互認同感,怕比王郎同志的評語來得更珍貴更有說服力。至于唐詩宋詞中衛霍、漢家大將、封狼居胥更是用老了的典故。

戚將軍紀效新書序(王世貞)︰「余嘗怪漢武帝時,下朝鮮,埽滇越,席卷甌、閩、南三越,不旋踵而若承蜩然。其最難者匈奴耳,而大將軍、驃騎將軍以輕騎絕大漠,數得志焉。此豈盡出天幸,不至乏絕哉?而太史公傳,自鹵獲封戶外,略而不具載。意其人以文章高天下,怏怏奇數,不欲令武士見長耳。及讀至帝欲以孫。吳兵法教驃騎,不肯受,曰︰‘不至學古兵法,顧方略何如。’夫然後而知驃騎將軍、大將軍之微也。彼故長于技而短于法,即不盡出天幸,于後世何所見焉。」

《中**事通史》之《西漢軍事史》(作者︰陳梧桐)

霍去病不是一個長于兵家理論的將領,他甚至對此不感興趣。《史記-衛將軍驃騎列傳》載,漢武帝曾經有心教他學習《孫子兵法》和《吳起兵法》,但霍去病卻說︰「顧方略何如耳,不至學古兵法。」霍去病也不是—個愛兵如子、能與部下同甘共苦的將領。相反,他在歷史上又以「不省士」即不關心士卒的饑寒飽溫而聞名。他出征之時,漢武帝曾遣太官將幾十車食物送至軍中,但在引軍歸來時,「重車余棄粱肉,而士有饑者」。有時士兵糧食匱乏,甚至因饑餓而不能舉手,但霍去病還在「穿域蹋鞠」,踢球健身。顯而易見,霍去病不是一個完美的軍事家。然而他卻能夠做到戰無不勝,軍功遠遠超乎那些熟知兵法又身經百戰的沙場老將,這其中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三個方面︰

首先,霍去病具有超乎尋常的英雄氣概。司馬遷說他「有氣敢任」,即不避艱險,勇挑重擔,英武果敢。從其作戰記錄可知,霍去病打仗有兩大特點,一是敢于冒險,二是凶狠頑強。前者是說他敢于孤軍深入,又經常是沖殺在前。例如,他為驃姚校尉時,居然僅率800騎兵而月兌離大部隊,追擊數百里而與數倍于己的強敵(霍去病此戰斬敵2028人。已是自己所率兵士的3倍弱,當時與之交戰的匈奴軍人數肯定要多于此數)。又如,元狩二年秋,霍去病將兵迎接欲降漢的匈奴渾邪王。匈奴軍眾「見漢軍而多欲不降者。頗遁去」局勢十分混亂。霍去病當機立斷,率先「馳入」匈奴軍中,「得與渾邪王相見,斬其欲亡者八干人」.控制了局勢。由此可知《漢書-霍去病傳》所記霍去病作戰「常與壯騎先其大軍」之言不虛。後者是說霍去病敢打硬仗、惡仗。如元狩二年第一次出征河西時,霍去病僅率騎兵1萬人,孤軍長驅直入.歷經艱險,「轉戰六日,過焉支山千有余里」.殺敵數千。回師途中又以騎兵與敵「合短兵」鏖戰于皋蘭山下,雖然獲勝還朝,但漢軍「師大率減什七」,損失過半。這場戰役進行的是何等艱苦與激烈,自可想見。

其次,霍去病絕不是只有意氣之勇的匹夫,而是一員既勇且謀、能夠決勝千里的戰將。前引霍去病「不至學古兵法」語雖不無偏頗,但從中也可約略看出他的為將之道,這即是不拘泥于習俗常規,重視戰前的「方略」即謀劃,同時又注意根據戰場實際而隨機應變。霍去病非常善于運用騎兵集團在沙漠、草原地帶機動作戰,他可以指揮騎兵進行短程奇襲.也可以指揮騎兵進行長距離、大規模的正面進攻,可以用騎兵打運動戰,也可以用騎兵打遭遇戰,表現出良好的戰術素養和高超的臨戰指揮藝術。

再次,霍去病所率領的騎兵,無論是800人的「輕勇騎」,還是l萬人、5萬人的大軍,都是精心挑選出來的優秀士兵。如漠北之戰時,「敢力戰深入之士皆屬驃騎」。他們不僅武藝高強,而且作戰勇敢,加上優良的裝備,所以霍去病的部隊很可能是漢軍的精銳之一,戰斗力遠遠強于「諸宿將所將士馬」。此外,在霍去病的麾下,還匯集了一些投降漢朝的匈奴族校尉,他們熟知匈奴道里,可以引導漢軍長驅直入而不迷失方向,還可幫助漢軍取食于敵,使他們得以輕裝「絕大漠」,充分發揮其機動、靈活、快速的優勢,捕捉戰機,創造戰機。

霍去病是漢武帝親自培養、一手提拔起來的。他對霍去病的寵信,似乎超過了所有的大臣。這其中固然不乏裙帶關系和私人感情的因素,而最根本的原因,卻是因為霍去病具有一種強烈的忠君報國精神和奮發有為的氣勢。當漢武帝為霍去病建造起精美的住宅並囑他前往察看之時,霍去病說出了「匈奴未滅。無以家為也」的千古名言。從某種意義上說、霍去病正是因為具有為國忘家的高尚品格,才能夠屢建奇勸。

霍去病勝利根本原因

1.是國力的養成與利用。自高祖至景帝,漢朝長期積儲,府庫充實,是武帝變和親為征戰的前提之一。漢武帝繼位後,一改以往忍讓求和的妥協政策,放棄「和親」,采取強硬的攻勢作戰行動,以徹底消除匈奴侵擾。與匈奴打了十幾仗,匈奴的威脅基本得到解決,漢朝還收回了被匈奴侵佔的河套地區,並在邊疆地區大開官田,補修長城,屯軍達10萬人之眾。邊疆出現了欣欣向榮的和平昌盛景象。

2.是主動進攻戰略思想的確立與堅持執行。漢朝建立後,始終面對強悍匈奴的軍事威脅。盡管漢初以來一直實行「和親」政策,但無以數計的財物贈送並不能滿足匈奴貴族的貪欲。文帝時,匈奴曾兩次大舉入侵,兵鋒直逼長安,京城危急,滿朝驚恐。漢武帝繼位後,一改以往忍讓求和的妥協政策,放棄「和親」,采取強硬的攻勢作戰行動,以徹底消除匈奴侵擾。

3.是戰術上大兵團突襲作戰的正確運用與發揮︰

1)騎兵的建設與使用。武帝時期,是中**制史上由車騎並用向以騎兵為作戰主體這一重大轉折得以完成的重要階段。大規模使用騎兵集團,快速機動,長途奔襲,是漢軍前期戰勝匈奴的主要原因之一。漢代騎兵的發展大致可以漢武帝為界劃分階段,此前是騎兵與車兵並重,此後則由騎兵完全取代車兵,進而成為漢代軍隊的主力兵種.

2)是突襲作戰戰術的運用。霍去病的作戰方略可以說是對漢軍戰術觀念的革新。他的作戰可謂是迂回縱深,穿插包圍,以最快的速度完成迂回穿插,對匈奴實行合圍,從最薄弱的環節入手對其實行毀滅性打擊。兩次河西會戰,其所部兵馬放棄輜重物資,輕裝速行,就地取食,趁匈奴立足未穩的機會迅速發動主力決戰。一舉將其徹底殲滅,斬斷匈奴右臂。所謂的就地取食,就是對匈奴後方進行搶掠,以補充軍需物資。這一方略不但解決的自身的補給問題,而且最大程度的打擊了匈奴的生產能力。使匈奴的經濟遭到極大摧毀,從而使漢朝在經濟上和軍事上確立了對匈奴的絕對優勢。

匈奴之患是古代中國秦漢時期的夢魘。但經過漠南、河西、漠北3場戰役匈奴之患終于基本從中國歷史上消失。這次漢朝向北推進到沙漠邊緣,而且佔領了全部河西走廊與青海新疆部分地區,設立了西域都護府。漢人的生存空間第一次大規模伸展,幾乎奪取了匈奴兩胡的全部邊緣根據地。

後人對霍去病將軍的仰慕和喜愛的情結,不光是對少年英雄的懷念與哀思,更重要的本質內容其實是對尚武精神的推崇與向往。所以霍去病打的戰役是漢民族戰爭史中最為蕩氣回腸的,他的勝利已不單是幾次對外戰爭的完勝,更成為了一種精神象征的豐碑,整個漢民族為之驕傲,它鼓舞感召著一代一代的漢族兒女,他那句「匈奴未滅,何以家為!」的豪言壯語更讓無數性情漢子血脈賁張。正因為如此,霍去病成為了古代士人與將領共同偶像,人們競相歌詠他、崇敬他、熱愛他,自古至今延綿千年。

死亡原因

漢書上面有記載,一說是在與匈奴決戰時染上惡疾(匈奴用染病的牛樣污染水源),而後久治未愈。

電腦訪問︰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強漢最新章節 | 強漢全文閱讀 | 強漢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