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我們便一路北上。這一路,我們是走一陣停一陣,哪兒有病人,我們便停下來。象升這一路,便充當了我的藥童,他手腳靈活,臂力又強,許多山上的藥,我采不到,便都交給他了。
這一路,還真是給我幫了不少的忙呢!」
俞仁听了這話,才知道原來還有這麼一段故事。
「象升離家多久了?」俞仁問。
「有大半年了吧!最近這小半年,我跟李先生一直都在山東一帶轉,不然早就到京城了。」盧象升道。
「象升在山東這半年,有何所見?」俞仁隨口問了一句。
盧象升嘆了口氣,「山東一省實在是民生凋敝。各州府衙門,對百姓的盤剝遠甚于江南。我們走過的地方,許多的村子都沒有人了。反是一些本無人居住的山中,卻是人聲鼎沸、雞犬相聞。
這些可惡的貪官們,把許多百姓逼的沒有了活路,只好逃進深山。而這些貪官們卻依然毫不收斂。
我只怕,如此下去,不用多少年,這山東便要暴發一場大亂。大明的大好河山,都是被這些貪官們給一點點的侵蝕掉了。將來要是有一天,我入閣拜了相,一定要嚴懲這些貪官,還百姓一片清天。」
俞仁見盧象升說的神情激憤,正要說話,一旁的梁如繼已經忍不住插上了口。「盧相公的這個想法,跟我當年是一樣的。可是現在受了俞相公的啟發,我終于明白了;要想讓百姓的日子好過,可不僅僅是解決一兩個貪官的問題。大明這個帝國的大廈早已是千穿百孔,百姓只要生活在其間,便逃不月兌被盤剝的命運。
就算是沒有了貪官,朝廷就不向百姓收稅了嗎?就舀山東來說吧!我曾在一個小縣生活過幾年,全縣共有十八個村鎮,人口不足三萬,可是縣衙里的統計卻還十余萬人。為什麼會有如此大的偏差,我也曾問過一位縣吏朋友。
他告訴我說,咱們大明的這些戶冊,包括藏于宮內的黃冊,這麼多年來,那都是按太祖皇帝當年統計的數字抄下來的。如今已過了兩百五六十年了,可朝廷還是按那些數據收稅。雖然每年都有進行重新統計,可是卻年年都是新瓶裝舊酒,只是照著樣子抄一遍而已。
可是這兩百多年下來,許多地方的情況便都發生了很大變化,與原本的人口大不一般了。本來,我朝規定賦稅是十抽其一,在歷朝來算,那都是輕的,可是因為百姓的減少,那些人員不足的州縣卻又要按上面的數字完成任務,這多出來的賦稅,便被分攤到了現在的百姓身上,再加上一些實在無法收齊的人家,這官府收的賦銳就遠不止一成了。
就舀我從前呆過的山東那個縣做的統計來說,那兒的百姓,他們實際每戶百姓要交的賦稅一般都是五成左右,有些特別重的,甚至重到六到七成。如此重的賦稅,百姓還怎麼生存。所以,許多人不得不放棄家業,跑進深山,情願去開墾那些荒山,也不願留在家中,種自家的那些田地。
這些問題是處理掉幾個貪官就可以解決掉的問題嗎?」
盧象升嘆了口氣,「梁兄說的不錯。這些超額增加賦稅的情況,我也遇到過許多。我原以為是那些地方官將多余收上來的賦稅中飽私囊了。看來,梁兄說的才是關鍵。
不過,我還是認為,咱們大明還是有希望的。听說當今聖上年輕有為。一登基便重用東林人,欲要重振朝綱。相信不用多久,國家便會氣象一新。百姓的日子也一定會越來越好的。相信這些問題,也都會一一得到解決。」
俞仁搖了搖頭,「東林君子們,確實是一群有節操的正人君子。可是,他們卻未必挽救的了大明朝這座將傾的大廈!」
盧象升卻一副很有信心的樣子。「我不贊同俞兄的說法。事在人為嘛!只要我們大家齊心協力,幫助皇上,相信一定可以迎來大明的中興。」
梁如繼看了一眼俞仁,一副欲言又止的樣子。
俞仁明白,梁如繼其實是想讓自己勸盧象升放棄科考,跟著他們一起去建立那個理想中的新世界。可是,俞仁也是了解盧象升的,知道他認定的事情,是輕易不會改變的。況且,他對自己的這個劃給梁如繼的餅,最終能不能實現,其實也並不是有十足的信心。
作為朋友,他並不想讓盧象升冒著放棄功名的風險,陪著自己一起干。
俞仁看了一眼李先生,「李先生認為如何?」
李先生眯起他那不大的眼楮,放下手中的茶杯。「我對這些是不懂的,也沒有興趣。我只知道,我的命是我師傅給的。我本是一名孤兒,是我師傅在大街上把我領回了家,不然我就餓死?p>
恕?p>
我師傅姓李,所以我也姓李;我師傅是一名行腳郎中。所以,我從小便立下志願,此生一定要學師傅的樣子,行走天下,為天下貧苦人治病。
對于你們所說的那些東西,我不懂,也無法評論。」
俞仁默默的點頭,心中似有所悟。
他輕輕舉起手里的茶杯,向大家道,「正所謂殊途同歸嘛!雖然我們的認識不同。可是說到底,大家其實都是同一個心願︰解天下百姓于倒懸之苦。若用泰州派的話說,那正是王艮前輩所說的那句︰百姓日常即是道,最為貼切了。
就讓我們以茶代酒,一起干了這一杯,然後各自向著自己夢想的方向去努力吧!」
幾人听了俞仁的話,一時情動,紛紛舉起了茶杯。
「對,俞兄說的對。殊途同歸,咱們仍是同道中人。」說完,盧象升舉起杯子,一飲而盡。
飲完茶,盧象升慢慢放下茶杯,又輕嘆了口氣,「只是不知,何時才能迎來這‘江平濁浪清’的太平盛世。」
坐在一旁陪席的梁如繼听了盧象升這句話,也出發一聲輕嘆。他想起自己這些年走南闖北,看到的大明世界。那些貪婪的商人、比商人更貪婪的官員,還有那些整日里為了一點小利而爭吵不休的小民。在利益面前,他們可以出賣友情、親情,為了讓自己能夠多得一點好處,他們隨意的污蔑別人、出賣朋友。
一想到這些,梁如繼只想著快些逃出這個世界,快些建立起一個如俞仁口中所說的無爭的世外桃源。
俞仁放下茶杯,拍了拍盧象升的肩膀,「放心吧!事在人為,人定勝天。只要我們不斷努力,我們的理想終有一天會實現的。」
盧象升看著俞仁的眼楮。在俞仁的眼里,他看到的是堅定與信心。盧象升重重的點了點頭,方才那一絲悲觀的情緒也跟著一下子遠去了。
第二天,盧象升便告別了俞仁與李先生,說要早些進京,準備來年的會試。對這次的會試,他顯的信心十足。俞仁為他找了一條船,讓他坐船進京,這樣子既快,還可以在船上邊走邊看書。
俞仁送別了盧象升,也帶著趙蕊和梁如繼他們南下松江去了。這兒的事情,便托付給了曹安和李先生。
船行了四五日,便到了蘇州。
眾人下了船,又轉馬車一路向松江而去。眼看就要到家了,俞仁這心里卻開始緊張起來。雖然他跟趙蕊認識的時間也不短了。可是他還從來沒有跟李瑩提過此事。他不知道李瑩突然看到自己把趙蕊帶回家,會是什麼反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