擴張之路 第四百零一章

作者 ︰ 緊那羅在唱歌

北京研究院的**建築里,李隱和研究院的一些專家正眯眼欣賞著眼前的一輛汽車,過了半響,李隱才轉頭對著身邊幾個從雨石集團來的管理層道。「你們覺得怎麼樣?」

自從國社政府成立後,嚴紹就把原來的研究所搬到了北京並改名為研究院,院長依舊是由李隱擔任。

而整個研究院的任務,就是專門研究一些處于這個時代最前沿的或是最實用的技術。

當雨石集團發來電報,要求研究院根據原有的‘雨滴’汽車重新設計一個車型時,李隱他們正在試飛一架最新研制的飛機。

確切的講,應該是戰斗機…

而且還是這個時代最早的戰斗機…

此時距離萊特兄弟第一次駕駛飛機飛上天空已經過去了10年,在十年的時間里,飛機這東西雖然在許多人的眼里依舊和玩具沒什麼區別,但多多少少還是具備了些實用性的。

然而這些飛機都只能說是飛機,而不是戰斗機,因為這時的飛機還沒有專門用于空戰的裝備。最早用于空戰的器更是五花八門,磚頭、石塊、手榴彈、手槍都是武器。而人類最早的空戰則是發生于1911年的墨西哥內戰,當時革命軍雇佣美國飛行員埃蘭伯駕駛「寇蒂斯」式飛機,與政府軍的一架偵察機在空用手槍互射,開創了空戰先例。

兩個飛行員,在空用手槍戰斗。這在後世可能會是個很好笑的故事,然而在這個時代卻是事實,因為這時的飛機根本沒有用于戰斗的武器。

後來隨著戰爭的發展。空戰斗變得激烈起來,飛機性能和飛行員的駕駛經驗也在不斷豐富,各國研制了適用于飛機作戰的航空機槍。第一次世界大戰初,法國人首先把帶活動支架的地面用機槍裝到飛機後座上。1914年10月5日,法國飛行員弗朗茨和觀察員凱諾特駕駛一架瓦贊飛機在空巡邏,發現一架德國偵察機正在偵察法軍防線,弗朗茨逼近敵機。凱諾特用機槍瞄準,將其擊落,這是空戰史上首次擊落敵機的戰例。

當時。飛機的螺旋槳絕大多位于機頭前方,前射彈會擊螺旋槳片而限制了飛機作戰潛力。法國飛行員加羅斯在其座機的螺旋槳根部安裝了一套撥滑彈板裝置,初步解決了前射彈打壞螺旋槳片的難題。1915年4月1日,他駕機升空。輕而易舉地擊落一架德軍飛機。後又擊落2架,並迫降德機2架,從而成為有5架戰績的第一位王牌飛行員。

然而這麼做依舊會限制很大的性能,算不上純粹的戰斗機…

直到另一樣東西出現…

————————————————————

飛機在這個時代是個玩具,最多也就是在偵查用的時候很有用,這是這個時代絕大部分人們的一種看法。但是作為後來人,嚴紹肯定是不會這麼看的。

所以在研究院還是研究所的時候,嚴紹就已經投入大筆的資金。讓李隱和他的團隊對飛機和航空發動機進行研究。由于資金充足,再加上這個時候從國外購買技術很簡單。所以研究所制造的飛機性能和同時代最好的飛機相比也不會遜色。

但是在戰斗機的研制上研究所卻陷入了困境,把機槍放在飛機後面?讓另一個飛行員操作?這麼做到是沒問題,但卻達不到嚴紹的要求。

可如果按照嚴紹的要求把機槍放在機頭前方,機槍射出的彈又會射片影響飛機的性能,甚至是產生安全問題。

對這件事嚴紹也很頭疼,作為一個男人,愛好軍事幾乎是本能的事情,問題是他那個時代的軍事愛好者通常都只關注二戰,對一戰的興趣並不怎麼大,至于機頭機槍什麼的到了二戰的時候更是早就不用了…

最後沒辦法,嚴紹也只好做了一回甩手掌櫃,吩咐李隱他們想想辦法,然後就忙自己的事去了。

而李隱他們,幾十號人,卻是想破頭也沒能想出個辦法來。

直到研究所搬到北京之後,一次一個女性研究員從外面買了個風車回來,風車在院里被風吹的轉個不停。

那個研究員買回來的是個雙層風車,前面一層呢較小一些,後面的則是稍大一些。當時一個男性研究員見到這一幕頓時受到了啟發,很快就跑到了李隱那里,把自己的靈感說了一下。

他的解決辦法也很簡單,和法國人差不多,就是在螺旋槳根部安裝一套撥滑彈板裝置,這麼一來自然就沒問題了。

很快研究院的研究員們就一起努力,在研究院的其一架飛機根部安裝了這種裝置。就測試效果來說,在安裝之後的確有很大效果,雖然對機槍性能的限制很大,但至少機槍彈不再會對槳造成什麼威脅。

之後李隱他們還讓飛機上天試了幾次,結果測試都比較出色。

眼見測試成功,總算是解決了一樁心事的李隱他們連忙把嚴紹叫了過來,而在觀看過結果之後,嚴紹也對李隱尤其是那個靈機一動的研究員贊揚了一番,甚至還獎賞了那個研究員一大筆錢——————其實他也不是很懂,還以為一戰的戰斗機都是這樣的呢…

當時嚴紹一共獎賞了那個研究員1000塊錢,這麼筆錢在這時的國就算是買一百畝地都夠用了。這一幕落在旁人眼里自然引起了不小的羨慕和嫉妒。

同樣,或許是獎勵的刺激,這個研究員發明的撥滑彈板裝置也給另一個研究員帶來了極大的靈感,很快他就根據這點靈感研究出了比撥滑彈板裝置更重要的發明。也是一戰時期戰斗機的重要基礎。

射擊同步協調器…

這種機構是在螺旋槳軸上裝一只雙凸輪,凸起處正好正對著兩個槳。當螺旋槳正好轉到彈射擊的正前方時,凸輪操縱一個連桿抬起。機槍自動停止射擊,這就避免撞擊槳了,而在轉開之後,彈則可以從槳的空隙飛出去。

歷史上德國人在見到法國人的撥滑彈板裝置之後,一共用了48個小時才把射擊同步協調器發明出來,而那個研究員卻用了整整一個星期的時間。

但這麼長時間的研究同樣讓他得到了豐厚的回報………5000塊的獎金,考慮到這時代尋常人一年的收入才3、40塊。這些錢已經足以讓他吃喝一輩了…

而這種裝置的發明,也使得人類史上的第一架戰斗機出現在了國…

————————————————————

雨石集團關于新車型的請求(要求)是在戰斗機測試成功後不久送到的,這時的研究院其實已經從雨石集團下**出來了。但是現階段研究院的研發資金都是從雨石集團得來的,再加上嚴紹又是集團的幕後老板,所以李隱他們到也不敢拒絕這一請求(要求)…

事實上這時研究院的規模已經比過去要大了許多,直接參與研究的研究人員更是達到了700余人。這里面既有華人研究員也有從歐美過來的一些知名科學家。

後者會跑到國來的原因很簡單。因為雨石集團對研究院的資金援助實在是太大方了,尤其是在那些有前途的項目上。反正現在集團也不差錢,自然沒必要在這種事情上吝嗇。

也因此抽出幾十人的專家團出來幫忙設計新車型,對研究院來說簡直是不能再簡單的事情。而這個時候從雨石集團來的人,也在用審視的目光看著眼前的這款新‘雨滴’汽車。

按照嚴紹的要求,李隱他們並沒有直接新設計一款汽車,而是在原有的基礎上進行了一番改進。

畢竟新設計一款汽車的話,整個事情實在是太麻煩了些。

設計新車所需的時間就不多說了。再怎麼高效也給用了一年時間吧?這還是在研發順利的情況下,如果不順利的話很可能還要再多些時間。

之後配套的‘流水裝配線’也需要調整。眼下汽車公司所用的‘流水裝配線’,每條都有著自己嚴格的標準。比如說現在‘雨滴’汽車所用的裝配線,在經過一系列的簡化之後已經只需7000多個步驟,而整條裝配線便是根據這7000多個步驟設計的。

如果你新設計一型汽車的話,那麼便需要重新設計一條與汽車配套的裝配線,且每個步驟都必須要進行一番優化,以達到最能節省時間的程度,所需的時間算上設計耗費的時間將會很長。沒辦法,畢竟剛剛步入工業時代。

所以到不如在雨滴的基礎上進行改進,這樣原有的部件大多都能用上,裝配線的話也只需要稍微進行一些改進。不但節約成本,而且節省時間。

————————————————————

房間里面,雨石集團的人還在用審視的目光注視著這款新車,而旁邊的一個專家已經開口解說起來。

「貴集團的要求是在對汽車的舒適性及性能優化時,盡可能減少對成本的影響,而我們就是根據這一條來進行的優化…」

「首先就是舒適性,在繼續采用原有底盤的情況下,我們對汽車的外殼進行了一番改動,使得車的外形變得更加飽滿,內部空間也要比原來更加寬敞,舒適性大為增加,當然,限于底盤的體積,車內空間肯定是沒法跟流嵐相比的,但我們本來也不是要設計一種取代流嵐的汽車,所以這點覺悟問題…」

「當然,在車身體積變大的情況下,整輛車的重量也增加了一些,雖然不算多,但是原本雨滴的發動機功率就不是很高,如果在繼續采用原有發動機的話,新車的速度將會受到很大影響,這也和我們原來提升性能的想法不符,所以我們采用了前些日研發的新型發動機。在功率上要比原來的強出一線,這樣即便車身比原來重了一些,也不會影響到車的性能。」

「同時我們還采用了另一種新式輪胎。輪胎要比原來雨滴汽車所用的輪胎寬一些,但由于底盤的限制,所以要比流嵐差上一些,不過即便這樣還是比原來的雨滴強出許多。」

「另外由于車內的空間要比原來寬敞不少,所以我們也對內部進行了重新布局。」

「目前研究院將新車命名為‘雨滴’型車,因為替換了新的發動機,還有新的車身外殼及輪胎等等。所以整個車的成本大概要比原來高出100多美元…」

原來雨滴汽車的成本也不過才200多美元,現在在底盤等都沒換的情況下,只是對車身外殼、發動機、輪胎等進行優化。100美元並不是很多。

而在听完那個專家的敘述後,集團派來的人亦評估起來。

由于車身外殼進行優化的關系,整輛汽車的外形要比雨滴看上去飽滿很多,也順眼了很多。雖然整體上看比流嵐還是差了不少。但在成本只增加了100多美元的情況下就能達到這一水平。這也算是相當成功了。

現在所差的,僅僅只是實地性的測試。

不過考慮到整輛汽車只有輪和殼是新的,別的都是已經用了許久的東西,所以會出什麼大毛病的可能很小。

想到這里,為首的一個人對李隱開口道。「就目前而言應該沒什麼問題,希望接下來李院長能再多組裝幾輛,供我們進行一下實地測試,看看是否還有什麼隱患。只要沒有的話,相信很快就可以投入市場了…」

「這個沒問題…」研究院的資金基本上都是雨石集團提供的。李隱自然不敢有太多的傲氣。「稍後我就讓他們組裝5輛出來,其3輛提供給你們,剩下2輛我們自己留著看看還有沒有什麼地方需要改進的,沒問題吧?」

「沒問題…」為首那個人輕輕點了下頭。「既然這樣,那我們就先回去匯報了,稍後會有人來取車,倒是就麻煩李院長您了…」

「沒什麼,這都是我應該做的…」

客氣了一番後,剛剛集團的那幾個人乘著車離開了研究院,而李隱也安排了幾個人留下,等著雨石集團的人上門取車…

————————————————————

汽車是集團盈利最高的業務,所以集團方面對此到是很重視。在得知的確沒什麼大問題後,很快就有人到研究院去取車。

另一方面,伊萊諾也找到了嚴紹,把車已經弄好了的事情告知了他。

這時已經是2月初,天氣稍稍的暖了和些。把月兌掉的外套交到下人手里,伊萊諾直奔嚴紹的辦公室。

辦公室里,嚴紹正看著一份電報。

電報是從南美那邊步高發來的,上面的內容很簡單,乘船前往南美的海兵們已經訓練的差不多了。雖說戰斗力不敢說有多強,但在巴西人的幫助下,把船一路開回國還是沒問題的,而步高的這封電報就是在詢問他們是否可以北上和劉冠雄他們匯合了。

「………速度到還可以…」抿了抿嘴唇,雖然劉冠雄那邊還沒有電報傳過來,但是考慮到從里約熱內盧到紐約所需的時間,既然步高他們那邊都差不多了,那麼等到他們北上抵達紐約外海的時候,劉冠雄他們那邊應該也準備的差不多了。

當然,事先肯定要發電報詢問一下的,畢竟劉冠雄負責的里瓦達維亞號排水量明顯要比步高負責的大,所需的人員也更多。最重要的是,在回程的路上完全是依賴于海軍自身的官兵,而不像步高他們那樣可以雇佣巴西人,難度明顯要高出一塊…

只不過就在嚴紹想著要不要給劉冠雄發封電報,詢問一下訓練進度的時候,伊萊諾推開房門從外面走了進來。

「車的事辦妥了…」

走到房間的角落替自己倒了杯水,伊萊諾對看向自己的嚴紹開口道。

「挺快啊…」听到居然這麼快,嚴紹稍稍有些吃驚。

畢竟現在才2月初,時間不管怎麼看都有些快過頭了。

「只是個殼罷了…」伊萊諾輕輕一笑。「整個車底盤什麼的都是用原來的,只有殼、內部空間、輪胎和發動機是新的,這其發動機是成熟產品,不需要擔心可靠性的問題,輪胎的話………似乎也不會有什麼問題,唯有殼和內部空間是比較麻煩的,因為要重新設計,不過這次我們催的緊,所以他們那邊的效率也很高,在找了專門的設計師設計後,只用了1個星期就把車的外形給設計出來了…」

也不奇怪,這個時代的車本來就很簡單,要擱在5年前還是手工作坊的時候,更是一個車一個樣。

李隱他們的想法也很簡單,這次主要是實驗嚴紹提出的概念是否可行,所以對車的外形在設計時並沒有太講求什麼,內部空間也是如此,如此一來自然便簡單了許多。(未完待續請搜索樂讀窩,小說更好更新更快!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擴張之路最新章節 | 擴張之路全文閱讀 | 擴張之路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