擴張之路 第四百一十一章 旗人(二)

作者 ︰ 緊那羅在唱歌

袁世凱當初和滿清簽訂的‘清室優待條例’共三項一十條,這其有些條款還算合理,嚴紹不打算動,有些卻是嚴紹絕對不可能姑息的。

比如說第一條的尊號問題,對嚴紹來說,在家里的時候隨便你怎麼叫,但是在外面,想讓嚴紹按照上面的要求照辦,這簡直就是做夢。

不用說,必須廢除。

除此之外還有那每年400萬兩的歲用,按照這時的匯率,400萬兩大概相當于500多萬銀元,也就是說這筆錢相當于四分之一艘的無畏艦了。

讓嚴紹每年拿這麼多的錢去養個人,如果說是個任由嚴紹擺弄的絕世美女也就算了,一個幾歲大的孩,嚴紹可沒那種興趣…

何況現在國社政府的財政他是了解的,的確,要比北洋的時候強出許多。但考慮到海量的支出,如今國社政府在財政上的壓力並不算小。如果不是這樣的話李良和梁士詒那幫人也不會成天想著‘賴帳’的問題了,400萬兩,說多不多,說少不少,但能少了這麼一筆支出的話,絕對可以減輕一些國社政府的負擔。

所以這一條和前一條一樣,也是必須廢除的。

另外還有頤和園,既然紫禁城都要回來了,嚴紹自然也沒打算把頤和園留給溥儀,這個地方自然是必須要回來。

同時還有清帝宗廟陵寢永遠奉祀,民國政府酌設立衛兵保護這條,嚴紹也一樣沒什麼興趣。反正你愛奉祀就去奉祀,那又不是嚴紹的祖宗。至于派人保護什麼的………抱歉,嚴紹可沒那麼多的閑錢。

當然。如果溥儀願意把那里捐獻出來供考古學家研究的話,那嚴紹到是願意派些人過去,不過相信溥儀反而會受不了…

另外還有第五條,光緒陵寢如制妥修,民國政府支付實用經費。和第條宮內各執事人員可照常留用,惟不得再招閹人。前者不必說,後者嚴紹連紫禁城和頤和園都收回了,還有遵循的必要嗎?

到是第七條和第八條,也就是清帝私產由民國政府特別保護和原禁衛軍歸民國陸軍部編制這兩條,嚴紹到不會刻意為難…

說到底。私人財產神聖不可侵犯,這對現代國家來說是任何人都不能踫觸的底線,嚴紹自然也清楚這點。

至于第二項的四條,也就是王公世爵概仍其舊、皇族具有與國民同等的權利、皇族私產一體保護、皇族免服兵役之義務這四條。

對嚴紹來說,第二條和第三條當然沒什麼問題,但是第一條和第四條…

首先就和第一項的第一條一樣。嚴紹與國社政府是絕對不可能承認的,但你私底下叫叫的話,嚴紹到也沒那個閑工夫卻管——————嘴長在人家身上,除非把他的嘴撕了,不然人家偷偷模模的叫,你難道還能有什麼辦法?

但是第四條的話…

皇族免服兵役?好吧,現在是募兵制。短時間內似乎不需要擔心這個問題,但這依舊不是嚴紹能接受的。

至于第三項的七條…

與漢人平等這一項當然沒問題,保護私人財產也沒問題,王公世爵概仍其舊………這個和第二條的第一項有什麼區別?好吧,這次的似乎是滿蒙回藏,不再是單指滿族一家了…

第條和第七條也沒什麼問題,也就是從前營業、居住等限制一律蠲除,各州縣听其自由入籍和听其自由信仰原有宗教。

在過去旗人是不允許經商或是農耕的,只能當兵,這也限制了旗人的生路。第條就是為了解除這點。而第七條,只要不是邪教,嚴紹到也不在乎對方選擇什麼宗教…

理由也很簡單,因為嚴紹是個無神論者,當然不會在意這些。

但是對第四條和第五條。這兩項嚴紹卻是絕對不能接受的。

因為按照第四條和第五條的規定,國社政府需要為生計困難的王公代籌生計。同時先籌八旗生計,在未籌定前,其俸餉仍舊支放,也就是說,不單只是那些王公,就連普通的旗人也要歸國社政府管。

沒當看到這里的時候,嚴紹都想來一句‘qnmlgb’…

嚴紹本人對滿族沒什麼意見,也不會對其趕盡殺絕,暫且不提滿族也是56個民族之一。要知道這時的國虛弱不堪,而日本和俄國又同時盯上了東北,如果嚴紹在東北對滿族下手的話,豈不是親者痛仇者快,自己主動把東北往日俄的懷抱里推…

但是嚴紹也不可能繼續支付這些,要知道這時全國的旗人可不少,還有那些王公,在算上每年需要支付給溥儀的500多萬銀元,單是在旗人一項上國社政府就需要支出一兩千萬、兩三千萬…

這對財政上有些困難的國社政府來說,無疑是絕對不能接受的…

但是對旗人來說,別的也就算了,取消對旗人生計上的支持,這也是他們同樣無法接受的…

————————————————————

對于普通旗人來說,什麼尊號啊,王公啊都是虛的,只有能拿到手的才是最實在的。所以他們到不會關心清帝尊號被削弱的事情,但如果觸及到他們的切身利益,那他們就沒法坐得住了。

要知道,旗人不是生產已經是幾百年的老傳統了,到如今,哪怕時局已經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但在旗人當這個‘優良傳統’依然被完好的保存了下來。所以在北京和其他地方的旗人幾乎都是在靠著清室發下來的這點俸祿活著,這也就是所謂的鐵飯碗了。

旗人是滿清的根基,在大清朝依然存在的時候,哪怕情況再怎麼艱難只要手里還有余糧清室也是要給旗人們發餉的。等到清室退位袁世凱上台,因為那個清室優待條例所以旗人們的餉也從來沒有停過,這自然讓旗人們那種‘提著鳥籠滿街跑’的哉生活能夠得以繼續。

然而如今這個新上來的嚴大總統卻要將幾百萬旗人的鐵飯碗給斷掉?他這麼說。豈不是要將這一百萬多旗人全部餓死?

想到這里,圍著善耆的旗人當不少人都變得驚怒交加了起來。

自從辛亥革命後,善耆與鐵良等人便隱居在租界里,能將鐵良和善耆從天津英租界里請出來,首當其沖的一個條件就是要有地位。當然。現在滿清已經滅亡了,所以我們也可以將地位這個詞換成輩份。

通常有地位有輩份的人,很少會是無有家資的那種,他們雖然是旗人,但在這點上也是一樣的。只不過,旗人是一個不同于尋常的團體。在旗人當,如果想攀親的話,哪怕是一個已經吃不上飯的普通旗人,說不定也能攀到一個親王的頭上。

所以他們此次來,除了原本清室優待條例上的內容外,便是為了那些普通的旗人們。畢竟這些和自己沾親帶故的家伙已經求上門了。自己也不能不出面。

當然,如果說他們在旗人當還算有些地位的話,那這些地位在嚴紹或袁世凱這樣的人眼里,就算不的什麼了。所以他們才會將鐵良和善耆從天津請出來,畢竟這兩位哪怕是在漢人當也是赫赫有名的那種,袁世凱在時也不敢對這兩人無禮。

只是讓他們沒想到的是,如今將鐵良和善耆請出來了。居然一樣是全無作用…

「如果真的這樣,那下面的晚輩們豈不是全無活路?」

驚怒之,一個身材干癟,穿著旗袍馬褂留著個山羊胡的小老頭在那里喃喃道。

下面的旗人究竟不爭氣到什麼模樣,在場的眾人都是知道的,當然,其實他們自己和那些旗人也沒什麼區別。不過好歹他們還有份豐厚的家業不是,有了這些家業,哪怕他們再不爭氣也沒關系,就算坐吃山空不也能吃個幾代不是。但是下面的那些人呢?

不事生產,恐怕就要全都餓死了——————其實餓死了也是件好事,最擔心的就是他們挨餓的時候找上門來向自己要錢,到時候你說究竟是給還是不給?

「到也不能說是全無活路…」

見那個山羊胡的老頭這麼說,善耆搖了搖頭開口道。

「段祺瑞已經向我明眼。政府最近正打算在周邊地區多開墾一些農田,眼下政府已經不收農業稅了,只要下面的那些小輩們爭氣一些,一條活路還是有的,如果不願意下地干活的話,過不久會有許多工廠出現,那些小輩也可以到工廠去做工…」

就像前面說的,嚴紹的目的畢竟不是對旗人趕盡殺絕,而且為了維持東北局面的穩定,以及打消蒙古等族的顧慮,嚴紹也不可能會這麼做。

所以雖然收回了不少東西,但嚴紹也為旗人安排了一下後路。

再加上現在國社政府已經免去了2000多項苛捐雜稅,只要這些旗人努力一些,養家糊口是絕對沒問題的。

問題是…

「問題是…」一聲苦笑,一個40歲出頭的宗貴看向善耆。「王爺,難道您還不知道下面那些人究竟是什麼德行嗎。現如今北京城里的旗人,雖然不多,但也有個二三十萬,這二三十萬里絕大部分都是不事生產,好吃懶做之人,當年先帝(光緒)在時,曾在呼蘭特留良田,以備京城旗人移墾,後撥去京城旗人十三戶,他們在京城的時候有形狀資給,在路上有驛站供支,在屯地有廬舍井灶,在地里有耕牛籽種,籌備半年有余,費金數千以上,然而時間還不到一紀,這些被挑選出來的旗人就已經帶著家小逃走,壓根就找不到蹤影,只留下三戶還在原地,但也是泣求回京…」

說到這里,那名宗貴深深的嘆了口氣。

听了他的話後,鐵良和其他宗貴也是一陣尷尬,因為當時正是滿清政府被這些旗人困擾的沒辦法的時候,當時在京的旗人,除了少數的權貴外,剩下的幾乎都快落魄的乞丐差不多。不少的旗人,甚至一家都是靠著奉餉而獲。沒辦法。為了讓這些旗人能夠自食其力,光緒也只能想辦法為他們再尋生路。

只是這些旗人也實在是太不爭氣了一些,精心挑選的十三戶,在讓他們到上好的田地里耕作,並且給他們備足了一些所需後。居然堅持還不到一紀就跑的差不多了,僅剩的三戶也是哭著喊著要回京城去。

自此,光緒自然是是沒有辦法了。而這件事情傳出去後,也成了滿人被他人嘲笑的地方。

————————————————————

「大總統,就這麼取消對旗人的優待,會不會有些操之過急了…」坐在嚴紹的對面。在朝給他遞了一杯茶女僕點頭道謝後,段祺瑞正色的道。「眼下國社政府在北京的根基還不算穩,就這麼宣布取消的話………旗人在北京可是有著二三十萬人呢…」

這就是他來的目的,事實上段祺瑞本身也是支持嚴紹的行為的,畢竟每年拿著數千萬養一群米蟲,就算是段祺瑞也有些接受不了。

問題是現在國社政府剛剛站穩跟腳。就發布這麼一個命令…

至少在段祺瑞看來,這多少顯得有些不智…

前段時間善耆跑過來找他,想要詢問下有關取消‘清室優待條例’的事情,段祺瑞雖然告訴他這已經是決定的事情,但本身還是跑到嚴紹這里來。

其實段祺瑞現在的心里也很矛盾,作為北洋的老人,面對擊敗了北洋的國社政府。他心里應該是憎恨嚴紹的。

可是最近一段時間國的變化他也是看在眼里的,這一切絕對不是袁世凱還當政的時候,北洋能夠辦得到的事情…

如此一來,段祺瑞就有些迷茫自己究竟該如何選擇了,究竟是選擇國社政府,亦或者是自己曾經的北洋政府?

然而不管怎麼說,他畢竟不願這種局面被打破,所以才會跑來勸說嚴紹。

不過和段祺瑞不同,雖然听了段祺瑞的話,但是嚴紹臉上一點緊張的表情也沒有。反而是對著段祺瑞笑道。

「芝泉先生的好意我心領了,但是這件事………還是盡早解決的好…」

嚴紹總不能告訴他再過幾個月很有可能會發生一場前所未有的大戰,到那個時候未來的數年里,恐怕都沒有機會取消這個條例了————————打世界大戰啊,那種時候還搞這種事未免太不明智了些。

「而且。芝泉先生,您對京城內的旗人評價如何…」這麼說的時候,嚴紹嘴角露出一絲笑意。

「評價?」段祺瑞遲疑了一下。「不是很高………只能說是爛泥糊不上牆…」

「這就對了…」听到段祺瑞的回答,嚴紹笑著道。「既然只是一群烏合之眾,我們又何必擔心呢……………二三十萬旗人?如果旗人都是一個樣的話,我只用兩三千人就能讓他們服服帖帖…」

嚴紹在安徽的時候,那里也是有滿人的,而且數量還不少,嚴紹對這些滿人也算是比較了解。和他們的祖先又或者是嚴紹那個時代的後輩不同,這個時代的旗人渾身上下都是一股無賴勁…

當然,好漢不是沒有,只可惜實在是太少了…

同樣,這些旗人也都是些天生的抖M,你要是對他好言好語,他們絕對會給你來個蹬鼻上臉。想要收拾這些家伙便只有一個辦法,那就是給他們來一頓狠的,只要讓他們害怕了,剩下的自然也就沒問題了…

而且…

如果這樣他們都不願意的話,那嚴紹就只有強制執行改造計劃了…

當然除了這些外,嚴紹也會用一些十分強力的刑罰折騰他們一下…

————————————————————

見嚴紹一副胸有成足的模樣,段祺瑞也不好多言,反正他已經提醒道了,已經算是盡到自己的職責。

另一方面,雖說十分輕視旗人,但在北京城內的旗人畢竟有二三十萬的數量,這可不是一個小數字。

嚴紹所謂的兩三千人就足夠了,指的只是擊潰,如果想要控制住局面,不讓局面變得混亂起來的話,就需要更多的兵力才行,至少絕對不能少于一個師…

眼下嚴紹雖然才來北京半年,但這里已經注入了他的不少心血,他自然不希望因為某些意外,使得他在北京的心血付之一炬——————他到是不擔心會打不過那些旗人,大不了就血流成河唄…

關鍵是萬一他們在失敗之後來個打砸搶啊燒啊什麼的,單憑兩三千人肯定是不行的…

于是在決定公布取消‘清室優待條例之前’,嚴紹先從北京城周圍調來了一個步兵師。全師共有一萬八千多人,就算減去炮兵團,依舊有著一萬五千余人,算上嚴紹在城外的近衛團,還有其他幾支距離並不算遠的部隊…

就算出了什麼問題,嚴紹也有信心把他給解決了。

不過為了避免大規模的流血,嚴紹並沒有讓部隊端著刺刀過來,而是先找了下公安部,讓他們先弄一批警棍給陸軍官兵——————反正只是一群戰五渣,就算只是警棍也足夠了…

當然,還是要詳細謀劃一下的,畢竟這次要面對的不單單只是旗人的問題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擴張之路最新章節 | 擴張之路全文閱讀 | 擴張之路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