擴張之路 第六百三十五章 對蘇干涉戰爭(十二)

作者 ︰ 緊那羅在唱歌

不得不說英美幾國看的很準的,如今的中國看上去似乎很強的樣子,先是出兵歐洲,又是出兵中東和外東北,現在又出兵中亞、西伯利亞,幾乎可以說是同時開了四個戰場。水印廣告測試水印廣告測試

可實際上呢,自歐戰爆發以來,國社政府的財政壓力一直都很大,尤其是在國防軍擴軍到二百五十五萬之後,單是每年所需的軍餉就是一個天文數字,更別說作戰所需的其他一系列消耗,以及國內行政、建設等所需的費用。

說到底,眼下國社政府的財政收入也不過才十多億而已,而單是給國防軍的軍餉每年便需要三億五千多萬,這還是在自1913年起,國防軍的軍餉就一直都是每月10元,從未有變動的情況下,若是提高哪怕每個月一塊,考慮到國防軍的龐大數字,每年單是軍餉這麼一項開支都有可能會達到四億元的地步——————事實上,連續五年的時間,軍隊的軍餉都沒有提升過,這在國防軍內並非沒有不滿。

畢竟士兵們最初之所以會選擇加入部隊,就是因為當時的工人工資僅僅只有3塊錢,甚至還不到,而哪怕最普通的士兵,每個月的軍餉都有10塊。

可是5年下來,由于歐戰的關系,國內的工商業得到了迅猛發展,連帶著工人的收入也有所提升。在過去上海這樣經濟發達的地區,工人每天的工資大概在1角到1角5分,內地則是每天5分到1角。

而如今呢,類似于上海這樣的大城市,工人的工資已經增長到了2角錢左右,像雨石集團這樣的漲的還要多一些,而內地也基本上達到了8分錢到1角錢的程度。

反觀軍隊?依舊是10塊錢…

這麼一個情況下。覺悟高的士兵當然沒什麼,但是你肯定無法保證每個士兵的覺悟都如此高,更確切的說,是絕大部分的士兵都不可能有這麼高的覺悟。

所以肯定會有抱怨的聲音存在。只不過眼下國內的環境非常穩定。與1913年前相比可說是有著天壤之別,同時中國國際地位的提升。以及國內民生等方面的發展,也讓國社政府的威望空前高。再加上雖說五年下來軍人的工資一直都沒有提高過,但是軍人的收入始終還是比普通工人高出許多,就更不用提那些農民了。所以雖然有些抱怨,但也沒什麼太大的問題——————排除掉地主之後,工人的收入始終是要比農民高的,也要穩定一些,而很明顯,在如今的中國農民的數量遠遠要比工人多的多…

單是軍人的軍餉,一年下來就三億五千多萬。再加上日常的伙食、被服,武器裝備的采購,以及損耗和彈藥消耗等等…

再加上作戰時所需的一系列物資,尤其是最近剛剛出兵中亞和西伯利亞。按照財政部的計算,如今國社政府的軍事開支高達近十億元,並且隨時都有可能會突破十億大關…

如今國社政府每年的財政收入是多少?差不多十三億吧…

排除掉軍事開支的十億元,再加上國內行政及建設上的開支,政府在財政上的開支恐怕要高達十六七億元——————這還是因為迪蘭鐵路已經通車,不然開支還要更多,但即便是鐵路已經通車了,國內依舊有許多地方需要修鐵路。

事實上迪蘭鐵路之所以能這麼快修築完成,純粹是因為嚴紹一直都把這條鐵路的修築排在首位,甚至高于國內的所有鐵路。在修築的過程中不但把國內剿匪俘獲的土匪等送到新疆來修鐵路,弄得死了不少人,甚至還是24小時不間斷工作,如此才能在短短數年之內把鐵路修好。

可是其他鐵路就沒有這個待遇了,畢竟迪蘭鐵路與嚴紹的計劃有關,而其他鐵路固然能夠帶動地方的發展,以及交通等等,可是…

同時修那麼多的鐵路,壓力畢竟還是太大了些…

另外,過去積累下來的一系列欠款也是肯定要還的,比方說英美及日本等國的賠款,在比如說過去清政府以及北洋政府所借的賠款,再加上國社政府向雨石銀行所借的一億英鎊,每年所必須要還的本息等等。

零零總總算一算,每年差不多要償還兩億元左右。

這也導致國社政府的開支一下子就變成了十**億,接近二十億的地步,甚至誰也不知道什麼時候就會一不留神的把二十億這個大關給過了。

————————————————————

在過去,盡管國社政府派遣了七十萬遠征軍到歐洲和中東作戰,但是由于在歐洲及中東,法國和英國都提供了相當程度的後勤供應,所以國社政府的財政壓力並不是很大,這其中英美等國每年提供的兩千萬英鎊固定援助,以及兩千萬的臨時援助起到極大的作用,這也導致國社政府的財政壓力雖然很大,但,和其他參戰過相比卻要輕松許多。

可以說,國社政府之所以能一直這麼輕松,英美幾國每年提供的大筆援助功不可沒。

但如果英美等國中斷了這一部分援助呢?沒有了這每年三四億的財政援助,在出兵中亞及外東北之後,國社政府的財政赤字將高達七億元,甚至可能更多…

換而言之,若是終止了援助,考慮到財政問題,國社政府很有可能會知難而退,這麼這麼大的財政缺口,絕對不是咬咬牙就能挺過去的。

當然,如今中國國內的各項財稅一直都處于比較低的地步,若是能提高一些的話,也有可能把這一部分給彌補上。但這絕對不是短時間內能夠做得到的,而且想要以此彌補差不多七億元的缺口,這‘一些’恐怕要很高才行,而這很容易會導致國內情緒的不滿…

實際上英美幾國還有其他一些手段,比方說若中國繼續出兵,將不會再承認中國對中東等地的所有權。以及其他一系列的措施,但這些不到最後關頭,英美幾國卻是絕對不會用的。

畢竟直到現在,中國一直都是協約國內最忠誠的成員國之一。而且如今同盟國的力量依舊很強大。協約國還需要中國的力量。

另外還有一點就是。中國出兵中亞和西伯利亞固然引起了許多人的警惕和反感,但是卻沒幾個人替俄國人叫屈。甚至還有人覺得,若是中國能幫忙把蘇俄給解決了,即便是把中亞和西伯利亞給中國似乎也沒什麼——————當然,這在各國的政府以及社會各界絕對是少數派中的少數派…

————————————————————

當然。英美幾國也不是沒有考慮過嚴紹的因素,確切的說是雨石銀行。中國政府或許沒有錢,但是雨石銀行絕對能拿的出這麼一大筆錢來。

不要說是幾億華元了,根據各國政府的估算,即便是一億英鎊,雨石銀行也是能很輕易拿出來的——————順帶一提,當初嚴紹借給政府的那一億英鎊。國社政府早就已經花完了。

也不奇怪,畢竟已經差不多5年過去了,一億英鎊再怎麼耐花,也不可能花到現在都沒有花完。

問題是。國社政府已經借了嚴紹一億英鎊,這導致他們每年都要償還雨石銀行一億多元的本息。在這種情況下,他們還會願意再借一億英鎊嗎?

在借一億,听上去似乎很容易的樣子,可是考慮到每年所需要償還的本息…

那可就是一個天文數字了…

而根據朱爾典等人對中國政府內部的預計,文官一系的人是絕對不會願意這麼做的。

事實上也的確是如此,在英美等國宣布暫停援助之後,中國外交部雖然對英美幾國提出了抗議,可是在政府內部也有不少的官員建議退讓一步,從西伯利亞退出來,而僅僅只是佔領中亞一部分。

這樣一來,在面子上過的去,對英美等國多少也能有個交代…

就像前面說的,在私底下甚至還有一些政府官員在于英美接觸,拐彎抹角的詢問,若是中國從西伯利亞退出,而僅僅只是佔據中亞地區,英美幾國是否能夠接受…

從某種角度上講,英美等國在這件事上的判斷還是很正確的…

若是事情就這麼一直持續下去,面對差不多七億元,甚至有可能會變得更多的財政赤字,嚴紹便只有兩條路可以選擇,一條路就是選擇退讓一步,從西伯利亞退出來,甚至是從中亞地區退出來。

另一個,就是增加稅種或者是提高稅率,以此來增加財政收入,幫助國社政府熬過這一關。

但是…

前一者,相當于嚴紹承認了自己的失敗,這必定會影響到他的聲望。

至于後一個選擇…

別的暫且不說,國內的反對和不滿絕對會大大增加。

而且絕對是全方面的…

尤其是商人或是議會的人,無論是提高稅種還是提高稅率,都會影響到他們的利益,這絕對是他們不能容忍的…

若是嚴紹真的敢這麼干,他們必然會群起反對。

而只要中國內部一亂,很顯然,國防軍也就沒有辦法繼續西進了…

只是…

————————————————————

英美等國對中國國內情況的判斷固然是很準確,但是,他們卻不了解嚴紹,更確切的說,是不了解嚴紹的性格和決心。

就在他們滿心以為面對困局的情況下,嚴紹必定會選擇退縮的時候,嚴紹卻是狠狠的給了他們一巴掌…

一億英鎊…

嚴紹以個人的名義向政府捐贈一億英鎊…

這幾乎相當于國社政府一年財政收入的七成多…

而嚴紹的這一舉動,也頓時震驚的全世界…

國內社會各界自然是歡欣鼓舞,一些較為激進的報社更是公然叫囂,即便英美等國中斷了對中國的援助,中國也會繼續行動下去,徹底的把盤踞在中亞和西伯利亞的赤色分子徹底清除。

一些報社甚至叫囂著要把遠征軍從歐洲退出來,讓白人自己去解決自己的戰爭。

英美列強如此威脅中國。自然是引起了舉國不滿,尤其是在考慮到過去近百年里,中國曾經遭受到的屈辱之後更是如此,也正因為這樣。後一種言論在國內有著很強烈的市場。國會內甚至有幾個議員真的提出了這樣的建議。

而這,也因此了英美等國的慌亂。

中**隊很能打。這已經幾乎成為了世界各國的一種共識。盡管他們有些弄不明白,為什麼過去的清軍那麼的……………不過對遠征軍的實力,他們還是承認的。

而如今在協約國已經派出一部分兵力在俄國北部登陸的情況下,中國遠征軍更是在西線戰場上成為了抵抗同盟**隊的主力之一。

若是中國真的宣布退出這場戰爭…

好吧。固然,在美國參戰之後,協約國已經對同盟國擁有了全面的優勢,但若是中國退出這場戰爭……………這樣的話,影響實在是太大了。

首先,協約國對同盟國的優勢必定會減少許多,即便是協約國想要擊敗同盟國。恐怕也要付出非常巨大的代價才行。想想英美等國已經有不知道多少年輕人死在了西線戰場上,幾乎整整一代人,如今哪怕是多死一個年輕人,都足夠讓英法兩國心疼。

尤其是法國。如果說英國還只是幾乎的話,那麼法國便是完全的,徹底的把一整代的青年全都扔在了西線的塹壕里。也正因為這樣,法國政府是最擔心中國會退出這場戰爭的。

而且,尤為重要的一點就是如今的同盟國,土耳其和奧匈帝國幾乎已經快要因為常年的戰爭而崩潰,唯有因為德國所以才能堅持下去。可是如今的德國呢?內部的罷工持續不斷,和談的傾向越來越嚴重,因為德國人很清楚他們未必能獲得勝利…

在這麼繼續下去的話,或許不需要再打便可以和平解決這場戰爭。

但如果中國真的選擇了退出戰爭…

覺得自己似乎有可能會獲得勝利的德國人,會不會反而堅定了繼續打下去的立場?若是那樣的話,對協約國來說絕對會是一場災難——————其實4年的時間下來,何止是同盟國,即便是他們也快堅持不下去了…

也正因為這樣,在得知中國有這麼一種輿論傾向後,協約國立刻派出外交官與中國政府進行了一系列對話。尤其是在他們得知德國人又在中國內部活動起來,而中國的軍方似乎也很有些意向之後,更是顯得有些焦急…

英美幾國之所以不敢采取更多的制裁措施,與這也有很大關系。

畢竟他們僅僅只是想讓中國從中亞和西伯利亞退出來,絕對不會是想把中國逼到同盟國那邊去…

若真的是那樣,那可真就…

美國暫且不提,至少英法很清楚現如今的兩國,是絕對沒有那個能力對付中國的,尤其是在經歷過連續數年的戰爭之後,兩國國內的厭戰情緒很重,若真的因為俄國而與中國開戰,甚至不需要中國動手,他們國內的國民便會把執政政府給掀翻下去…

————————————————————

而另一方面,英美等國得到的消息卻是正確的。

在得知中國因為俄國的問題而幾乎與英美等國鬧翻之後,德國就好象是抓到了什麼機會一樣,立刻讓依舊留在中國的馬爾贊與中國政府進行聯系,同盟國甚至將俄國的亞洲部分全都拿了出來,希望中國能夠加入同盟國。

即便是不能讓中國加入同盟國,只要能讓中國政府停止繼續履行協約國的承諾,對德國人來說也是非常有利的。

事實上因為這件事情,德國內部有關主和的勢頭已經減弱了許多,而主戰的言論卻是再次抬頭…

從某種角度上講,這也算是從側面證實了英美幾國的憂慮。

不過…

盡管中國政府內部有些心動,因為最近一段時間的矛盾,在西線的遠征軍也有些騷動,很有些不想在繼續替協約國賣命的意思,弄得法國和英國焦慮不安。

可是嚴紹卻絲毫沒有考慮這一點。

固然,他對英美的舉動也很不爽,但是他更明白,在戰後中國對英美等國依舊有著很大的需求。把英美給得罪死了絕對不是一件好事,至少現階段是如此。

所以在得知了遠征軍的騷動之後,嚴紹立刻給在歐洲的蔣百里發了一封電報,讓他對遠征軍進行安撫。

同時也給登門拜訪的朱爾典等人一個非常明確的信息,那就是中國絕對不會退出這場戰爭,即便是現階段中國與英美之間有著一丁點的小矛盾,中國依舊會履行自己對協約國事業的責任…

嚴紹的這點保證,讓協約國方面非常‘感動’,不過他們還是希望中國能從俄國境內退出來。

而嚴紹呢…

卻是在進行完承諾之後,轉眼便捐了一億英鎊出來,而有了這一億英鎊之後,即便沒有了英美等國的援助,中國也能自行完成對俄國的軍事行動…

同樣,這一億英鎊也讓英美等國見識到了嚴紹的決心…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擴張之路最新章節 | 擴張之路全文閱讀 | 擴張之路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