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彥、太史慈、張等人剛剛登岸,便見遠處來了十余騎,為首一人穿著寬大的袍子,頭頂束發戴冠,面容枯瘦,膚色暗黃,眼窩深陷,下頜上掛著一部青須,所帶的隨從,都穿著玄色勁裝,腰中系著一把佩刀.
這十余騎向正在登岸的張彥等人看了一眼,為首之人的臉上便露出了一抹淡淡的笑容,一聲令下,帶著人從高崗上飛馳而下。
張彥剛剛踏足江東的地面,對這里人生地不熟的,也不知道這十余騎是敵是友。于是,張彥讓太史慈率軍在外攔截,隨時做好戰斗準備。
太史慈領著二十多名長矛兵,便擋在了要道上,將長矛一致對外,嚴陣以待,大聲喝問道︰「來者何人,報上名來!」
為首一人見狀,急忙停了下來,朗聲問道︰「我乃揚州刺史帳下別駕,姓薛名禮,特來拜見張使君!」
太史慈听到以後,便回到張彥的身邊,抱拳道︰「啟稟主公,是劉繇的部下!」
「讓他過來吧!」張彥道。
「喏!」
太史慈應了一聲,轉身便沖薛禮大聲喊道︰「薛大人,我家主公有請!」
話音一落,擋在外面的二十多名長矛兵便隨即撤開了一條路,薛禮翻身下馬,讓部下在原地停留,徑直朝岸邊走去。
張彥坐在岸邊的一塊岩石上,看到薛禮朝他走了過來,又細細的打量了一番,不等薛禮開口,他便先問道︰「听說,薛大人是徐州彭城人士?」
薛禮點了點頭,道︰「回張使君話,在下不僅是徐州彭城人士,還擔任過彭城相。」
「難怪你的名字听著這麼耳熟,居然是我的前任!」張彥呵呵笑道。
薛禮愣了一下,問道︰「怎麼?張使君也曾擔任過彭城相?」
「嗯,就在曹**第一次入侵徐州之後。」
薛禮驚訝的道︰「這實在是太巧了,我正是在曹**入侵徐州前半個月離開彭城的。」
「我接掌彭城相時,曾經听小吏提及過薛大人,說薛大人不知道因何原因,是突然離開了彭城……如果當初薛大人沒有離開彭城,我們說不定還會見上一見呢。」
薛禮道︰「過去的事情,都別提了,總之一言難盡。我之所以會離開彭城,也是被陶使君所逼迫的,實在沒有辦法了,只好一走了之。」
「被陶使君所逼?」張彥好奇的問道。
薛禮一提起這件事,就氣不打一處出,于是將事情的來龍去脈都說給了張彥听。
說起來,薛禮與陶謙之間並無什麼矛盾,歸根到底,還是漢朝州刺史與郡國之間的權力之爭所造成的。
漢朝把全國分成十三個監察區,即一個司隸(中央直轄區)和十二個州。司隸設司隸校尉一人,地位極為顯赫,負責監察除三公以外的朝廷百官和京師近郡犯法者。每州各置刺史一人,用以監察地方政情、受理案件、考核官吏。
而刺史的職權,也有明確的規定,即「奉詔六條察州」,那六條是︰一、「強宗豪右,田宅逾制,以強凌弱,以眾暴寡」,即限制地方大族兼並土地,反對其橫行鄉里。二、「二千石不奉詔,遵舊典,倍公問私,旁詔守利,侵漁百姓,聚斂為殲。」即打擊地方高級官員的以權謀私的不法行為。三、「二千石不恤疑獄,風歷殺人,怒則任刑,喜則**賞,煩擾苛暴剝戮黎元,為百姓所疾,山崩石裂,祆實訛言。」即打擊地方高級官員執法不公平。
四、「二千石選署不平,阿附所愛,敝賢寵玩」,即打擊地方高級官員在察舉士人時偏向親己。五、二千石子弟恃怙榮勢,請任所監」,打擊地方高級官員子弟不法。六,「二千石違公下比,阿附豪強,通行貨賂,割損政令」,打擊地方高級官員和地方大族相互勾結。對刺史的職權作出明文規定,既可以為刺史行使權力提供依據,又可以防止刺史濫用職權干擾地方的正常行政事務。
最初,刺史的權力只限于這些,但隨著以後曰益的發展,到了東漢建武十八年(42年),刺史開始有固定的治所,奏事可遣計吏代行,不復自往,而且就連俸祿也提高了許多,不僅如此,朝廷還經常派刺史領兵作戰,刺史奏聞之事更不必經過三公委派掾吏按驗,太守、國相、縣令都對其頗為忌憚,甚至有因畏刺史而解印棄官之事。
到了漢靈帝中平五年(188年),劉焉謂四方多事,原因在刺史權輕,遂改部分資深刺史為牧,刺使實際已為一州軍政的長吏、太守的上級,州郡兩級制隨之形成。
薛禮當彭城相時,陶謙也只是個州刺史,薛禮想要在彭城干什麼事情,按照道理來說,不必想陶謙稟告,可自行做主,因為陶謙並非他的上司。可陶謙卻非要橫插一杠子,事事進行干預,薛禮對陶謙的這種行為極度不滿,便上疏朝廷,**陶謙。
可是,陶謙早就在薛禮身邊安插了眼線,得知這一情況後,陶謙便讓人把薛禮給關了起來。
薛禮身為國相,身邊都是陶謙的人,連他的行動都受到了限制,在極度郁悶中,薛禮最終決定辭官不做。但薛禮又害怕遭到陶謙的**,于是舉家遷徙到了揚州的秣陵。後來,劉繇到了揚州,听聞薛禮的大名,便聘為了別駕。
起初,薛禮並不願意出仕,但劉繇禮賢下士,數次光顧,薛禮礙于面子,這才肯答應出仕,擔任別駕一職。
薛禮出任別駕之後,用自己之前的親身經歷向劉繇建議,一定不要對治下各郡干預太多,否則會適得其反。
劉繇恰恰听了薛禮的建議,所以除了他所在丹陽一郡之外,其余各郡都他都陽奉陰違,以至于揚州政令不通,各郡互相為政。
不過,在劉繇治理的丹陽郡里,百姓都安居樂業,他也深受百姓的愛戴,但他身為刺史,不干預其他各郡之事的行為,卻讓吳越一帶的賢才反認為是無能的表現,于是,吳越之地,濟濟人才,都思得明主而不能。
張彥與薛禮一番談話之後,也算是一見如故,畢竟薛禮是彭城人,而張彥也是彭城人,兩個人是老鄉,自然有一種別樣的鄉情在心頭。
對于張彥而言,薛禮這個人是有才干的,但是太過于迂腐,只遵守禮儀,卻不懂得變通,雖然可用,也只能做個縣令、太守之類的官職。
薛禮這次來到岸邊,其實是奉命前來接應張彥的,五千兵馬全部登岸之後,張彥便帶著他們,跟隨著薛禮一起前往丹徒暫歇,然後再從丹徒直接趕往秣陵。
抵達丹徒後,薛禮好好的宴請了張彥等人,張彥又介紹太史慈、張給薛禮認識,眾人都是一番喜悅。
酒過三巡,眾人正在高興時,忽然薛禮的一名親隨慌里慌張的跑到了薛禮的身邊,伏在耳邊低聲說了幾句話。
薛禮听到之後,面色頓時大變,眉頭更是緊緊皺起,眼楮里面也布滿了一絲驚恐。
張彥見到此狀,急忙問道︰「薛大人,出什麼事情了?是不是有了秣陵的最新戰況?」
薛禮搖了搖頭,這才說道︰「孫策仍在休整兵馬,秣陵倒是安然無恙。不過……」
「不過什麼?」
薛禮一臉哀愁的道︰「吳郡豪強嚴白虎,擁兵萬余,獨霸一方。如今趁著劉使君率軍在秣陵抵御孫策之際,嚴白虎居然帶著兵馬從烏程殺到了吳郡的郡城,斬殺了吳郡太守。緊接著,嚴白虎又從吳縣出發,欲襲擊曲阿,如今已經抵達了毗陵縣,距離曲阿不足百里。為了抵抗孫策,劉使君幾乎帶走了所有兵馬,曲阿城中守兵不足千人,嚴白虎如今來襲,該如何是好啊……」
張彥听後,暗想道︰「剛到江東,便遇到這件事,果然是多事之地。」
「薛大人勿怕,有我在此,曲阿丟不了。」
話音一落,張彥便對太史慈道︰「立刻點齊兵馬,星夜趕往曲阿!」
「喏!」
隨後,薛禮撤了酒宴,也帶著人,與張彥、張、太史慈等人一起前往曲阿。
丹徒距離曲阿不算太遠,只有八十里地,加上又是急行軍,還有薛禮帶路,所以一路上省去了很多麻煩。
破曉時,張彥等人已經抵達了曲阿城里,薛禮讓人打開城門,帶著張彥等人入城,暫且安置在軍營里休息,而薛禮則派出斥候,打探嚴白虎的情況。
辰時,斥候回來稟告,嚴白虎的軍隊剛從毗陵出發,百里之遙,預計明曰才能抵達。
于是,張彥便吩咐軍隊好好的休息,養精蓄銳,他則騎著馬,與太史慈、薛禮、張等人一起出城巡視了一下周邊的地理環境。
曲阿地勢西北高、東南低,有低山丘陵和平原,以平原為主,東部和南部則是太湖平原,這一帶湖蕩成群,河川縱橫交錯,密如蛛網,低窪之處更是多不勝數,其中還有不少沼澤。
巡視一圈當地的地理之後,張彥等人便回到了城里,開始制定作戰計劃。
根據敵我雙方的兵力,張彥和張制定了伏擊計劃,並且準備御敵于外,不讓嚴白虎的軍隊靠近曲阿城。
計議已定,張彥等人便開始休息,到了傍晚的時候,大家都休息好了,這才開始進行部署,帶著兵馬,早早的埋伏在嚴白虎的必經之地上,只待嚴白虎率軍到來。(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