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這個是你的。」老道士把一只頗精致的木釵遞過來,給她示範了一下,在釵尾輕輕一拉。釵身里藏著卷起來的,是之前魏公子給的五十兩銀票。他自己帶上零散的三四十兩上路足夠了。
顧琰站了一會兒,嘴巴一癟就哭了起來,「嗚嗚——」
「好了好了,別哭了。記得以後有人找來,千萬不要說你跟我很熟。就說不知根底,也是被我蒙騙的人好了。如果有緣,我們肯定還會再見的。」
顧琰拿著木釵點點頭,「我記得了。道長你以後要是有辦法,一定要到顧府要救我啊。我肯定會報答你的!」
「好好,我記下了。你回去吧!我今晚就要走。對了,我道名不是青木,是叫明暉。以後你肯定會听到這個名字的。不過,事情不是他們說的那個樣子。」
明暉不知道自己怎麼這會兒了還在耽誤時間同一個小孩兒說這些,可是真的不願意她以後產生誤會。而且,他也憋屈了太久了。
「什麼?」
「那些人說我欺師滅祖。其實師父不是我殺的,我趕到的時候他已經受了致命傷,跟我說了幾句話就落氣了。」
「啊——」這麼沒頭沒尾的一句話,顧琰听得滿頭霧水。可是明暉顯然已經沒有時間多解釋了,只說‘你以後就知道了’,然後就把她推了出去。
顧琰把木釵揣進懷里,不舍的看一眼破舊的小道觀然後一步一步往莊子走去。老道士要遠走高飛了,不帶她。雖然他是為她好,可是還是好難受啊。
道觀里沒了人,一開始並不引人注意。因為老道士有時候接了遠一些地方的活兒,去捉鬼什麼的,也有消失好些天再回來的。可是顧琰知道,這一次他再也不會回來了。
然後,來了兩撥人找老道士。第一撥自稱是晉王府的人,直接就找到了顧琰。當然,是偷偷潛入她房里的。顧琰這才知道,她和老道士救的魏公子是當今的晉王殿下。
怪不得老道士說這回沒救錯人呢,晉王的赫赫威名就連她一個就在方圓一里打轉的小孩子都听過呢。晉王是個好皇子、好王爺。都說哪一方百姓遇上了晉王,那就是有福了。不過,老道士的仇家到底什麼來頭啊,居然晉王都擺不平麼?
「我不知道,也許捉鬼去了吧。」
這樣的回答顯然不能讓人滿意,可是她是王爺的救命恩人,這些人自然不敢難為她。
「顧姑娘,王爺問你有什麼心願,他會盡力幫你達成。」來人客氣的說道。
顧琰眨眨眼,晉王爺這是讓她許願呢。可是,她能跟著老道士去浪跡天涯,卻不能要求晉王幫她擺月兌顧家。這也是背棄祖宗呢,不會輕易被滿足願望。而且,她也不想卷進晉王的事情里去。
「王爺有沒有說兌現的期限啊?我想把這個機會保留到最需要的時候。」反正自己是小孩子,無恥一點也無妨。
來人把這話帶回去,然後帶回來一顆紅色的寶石,是當時嵌在劍鞘上的,說是以此為憑證。顧琰收下了,然後偷偷跑到山洞里挖了個坑深埋了。
老道士說有機會會到顧府救她,可是看他一副泥菩薩過江自身難保的樣子,還是不要抱太大希望。晉王爺的許諾是她救命稻草,她要留著最需要的時候用。
此時的晉王府,魏公子,不,應該是晉王爺還在臥床休養中,他離開小道觀也不過才七日而已。但兩個救命恩人,一個已經失蹤,另一個向他討了一個承諾。
「原來他是空渺道長失蹤多年的關門弟子,怪不得能將本王從鬼門關拉了回來。」
旁邊的幕僚徐先生道︰「可是王爺,據國師說空渺道長就死在這個關門弟子手上,而且皇上想要的那個東西就在那個弟子手上呢。如果能夠找回來……」
晉王搖搖頭,「青木……不,明暉道長不是會欺師滅祖的人。他不施援手,本王早不在人世了。至于國師說的話,本王不信。以他貪慕權貴的秉性,賊喊捉賊也說不定。那個東西嘛,獻給父皇雖然能得一時歡心,但卻會禍害到他的身體。本王是從來不信什麼金丹的。」
晉王沉吟了一番又道︰「若非顧小姑娘及時發現並通知明暉道長,本王也難以得救。徐先生去安排一下,莫讓她卷進這次的事里。她一個小孩兒能知道什麼。小允那里也同他打個招呼。」
「是,那明暉道長……」
「如果有機會,幫他一把。」明暉幫了他,就暴露了身份。看來,他這次受傷和國師府月兌不了干系。大哥竟已將國師府都攏入掌中了!
「是,小的這就去安排,王爺好生休養吧,不要再勞神了。」
比晉王府的人來得晚一些的,是國師府的人。來了幾個道士還有一些士兵,把周圍的人都驅趕到了小道觀里,讓大家辨認一張畫像。
畫像上是一個年輕的道士,俊眉修目,大家都不認得。顧琰也不認得,只是心頭犯嘀咕,難道這才是老道士的本來面目?這是易容術吧。這麼說來,他還真是有些門道啊。搞不好,晉王真的是被他救回來的,那他的醫術也很高明咯?
好可惜,如果他一直在這里,她就有機會跟他學這樣那樣了。
顧琰和老道士的交往並不引人注目,因為只要有銀子掙,老道士真的是啥活都接。他暗地里甚至還賣打胎藥的。當然,只是暗地里,不然李莊頭也不會請老道士教她識字了。
這些都被查了出來,教顧琰識字就不算什麼了。至于騙吃騙喝,這附近有幾戶人家沒被騙過。而且,多多少少也要給靖西侯府一些面子,她就沒有被怎麼盤問。小孩子的身份也是一層很好的保護色啊。
半個月後,這件事情的余波終于過去。國師府的人不再來查問什麼了,方圓數里這才恢復了平靜。不過,關于老道士,呃,明暉這個‘欺師滅祖’的人的故事卻在附近流傳。那些來查問的人有意無意的就把他的‘惡名’宣揚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