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青山的腦袋一點也不笨,學啥都很快,听完的評書,他差不多就能一字不落的再講一遍,不管多拗口的綽號還是武功,那是倒背如流,唯獨就是坐不住硬板凳,一提上學,腦袋就疼。
老羊倌也沒辦法,眼瞅著自己也快五十歲了,見他實在念不下去了,自己年紀也一年比一年大了,就打算教他木匠手藝,指望著學成後,將來也好有碗飯吃,不至于餓死,平時也能幫著自己一把。
民間都說「老先生,少木匠」。其中的「老先生」是指陰陽先生或是看病的郎中,這類人是越老越吃香,越老越被人看中;而「少木匠」是說木匠最好是年輕力壯的,因為這行里,刮拉鑿砍錛,干的都是力氣活,歲數大了,也就干不動了。
這一年等到大年初五,開始了正式拜師。徐青山認師行禮,跪地叩頭,先拜過了祖師爺魯班後,接著又給老羊倌叩了個頭,算是正經入門了。
木匠拜師後,學藝一般都是三年零一節,也就是大年正月初五拜師,到了第四年端午節,五月初五時就算是出師了。期間不開工錢,不準退師,師傅打罵徒弟,萬一失手,打死了也不償命,而這幾年,是由師傅負責徒弟的吃穿。
本來這徐青山一直和老羊倌相依為命,所以這些條條框框也就不那麼重要了。老羊倌真心去救,徐青山也願意去學,要說這小子,別看學習不行,但是對這些木匠活,倒是極感興趣。都說「師傅領進門,學藝在個人」,這種木匠活都是實際操作,口傳心授,並且要舉一反三,學會了做方凳,就要自己研究做方桌,很多時候需要個悟性。
徐青山心思聰穎,學了一年,基本上就學得差不多了,做的東西也有模有樣了。不到兩年的時間,基本上就把老羊倌的木工活都學的差多了,算是提前出師了。
畢竟他是小伙子,手腳麻利,活做的又快又好,一來二去,這老羊倌就漸漸的退了二線,啥活都讓徐青山自己去做了,而他自己倒是享上清福了,也不怎麼出去了,平日里在家做做飯,听听收音機,日子倒也過得逍遙自在。
徐青山從心底感激老羊倌,救命之恩,傳藝之情,這些徐青山別看歲數不大,但是心里有數,對老羊倌好的那是沒話說,平時做工的掙的錢都交給老羊倌,讓師傅留著買米買面過日子用,和老羊倌好的就跟親爺倆似的,過得雖然不富裕,可是卻也很快樂。
到了這一年,老羊倌五十四歲,徐青山也二十五了。
在農村,男的要是過了二十五還沒訂婚或是結婚,就算是大齡青年了。
這兩年,時不時的也相看了好幾個對象,女方對于徐青山的印象還都不錯,不過最後都是差在這彩禮上,都是嫌老羊倌家里太窮,要地沒地,要房沒房,窮得耗子進了門都直掉眼淚,最後也就都不了了之了。
徐青山也大了,脾氣也倔,罵那些人家狗眼看人低,有眼不識金瓖玉,錯把茶壺當夜壺,就是把閨女白送,也不要了,大不了,打一輩子光棍。
老羊倌總覺的這事不能再拖了,自己都打了一輩子光棍了,總不能讓孩子也娶不上個媳婦。但是抬眼一看,自己這屋里的確是家徒四壁,要啥沒啥,是這麼多年來,一直攆吃攆穿,根本就沒攢下什麼錢,一時也犯了難。
這幾年,村里買家俱都不找木匠做了,都是到縣里買現成的,款式也漂亮,這木活也就沒法干了,徐青山幾年前就到縣上的家俱廠去打工,一個月賺的錢只夠他們爺倆平時用的,一年到頭也攢不下一千塊錢。
農村娶媳婦,這彩禮可不是小數目,瓦房和家俱、家電先不說,單單過彩禮沒有個幾萬塊,根本姑娘就娶不進門。可這幾萬塊要是就這麼個的攢法,那還結個屁婚啊,沒等攢夠,姑娘都當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