呵呵,那是自然,也不看看這振華高校是什麼地方。在這里,可是所有不良雲集的黑暗聖堂!是條龍就得盤著,是只虎就得臥著。」肥豬王一副我以振華為榮的模樣,得瑟得沖著眾人說道。
螳螂拳產生于明末清初,相傳由明末清初王郎(山東棲霞人于七)所創。于七家道富有,酷好武術,曾投萬貫家資往少林習藝,一心報效國家。無奈清兵人關,報國無門,他憤然回到山東,組織義軍,與清廷作對。有一次因寡不敵眾,幾乎全軍復滅,于只身走到嶗山腳下,匿在漁民家中,清兵追至,于七急上嶗山華嚴寺,找到以前同在少林學藝的師兄——華嚴寺的主持和尚,以求庇護,師兄出寺一看,連忙入來,令于七換上僧衣,削去頭發,扮成和尚,並且以開水燙到他臉又紅又腫,叫他睡在禪房、蓋上被子,不得出聲。俄頃清兵搜到,師兄說了這個是新來的僧人,患了天花病,清軍官怕被傳染,只望了于七一眼就退出來。根本認不出他,瞞過了清兵。師兄對于七說,外面風聲仍很緊,叫他索性在此當和尚,避過風頭火勢再算,于七應允,因他是義軍首領,時有舊部下秘密找他,于七深居簡出,不輕易見客,與舊部下定暗號,凡來找他的,必須寫一個「王」字,交給守門和尚,守門和尚才允許進內。(「王」字就是「于七」兩字的重疊)後來于七索性說自己姓王,人呼之為王郎,「郎」是男子漢的稱呼,以後音誤為王郎,「王郎」名字,一直流傳至今。
這期間,主持師兄常與王郎交手,王朗屢被師兄摔于丈外,王郎羞愧之極,誓要苦練武藝,勝過師兄。師兄出外雲游,一日暑天,王郎挾書到寺後林中納涼,忽聞小蟲悲鳴,回頭一看,只見蟬與螳螂斗,蟬雖大,但不敵瘦小螳螂,王郎見螳螂進退有度、兩臂爪運得迅速靈活,似有拳理在內,大為高興,又捉幾只螳螂返禪房內,用瓦盆養著,用草桿戲之,留心螳螂動作,怎樣閃展騰挪,刁勾纏掛,悟出了獨特的拳法,又吸收了宋元明三個朝代十八家法的精華,為了靈活,用猴步鋪之,共冶一爐,經過一段時期的苦心鑽研,創出了螳螂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