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已弦斷,柔妃自當配合哀傷之情態,不過今日的哀傷,用作了另類的表達。
只見她曼舞紅綢,翻雲覆雨,大有竇娥喊冤之氣撼山河。一會兒婉轉巧立,似風中搖曳的灑滿點點淚瘢的瀟湘竹似泣非泣。留人無限遐想,眾人皆扼腕嘆息,為這般情境所打動。另一邊大白宣紙上,詩已題好。
翻雲覆雨雲咆哮,金戈鐵馬破竹勢。
迷迷春色三分舞,杳杳晴天一霹靂。
看罷,眾人自顧自聊著時事政治,似怕非怕,似懂非懂。此時,唯有繼續抿一口小酒才穩了心中的不安定。
該是場如何翻雲覆雨的場面!
台上,十八個女子依次排開,水袖遮面,神秘感十足。這次仍是琴音想起,已換了把古琴,彈奏之人是個年輕樂師,帶著那個年齡特有的驕傲與張揚,琴音曼妙飛舞,騰躍而上,少年意氣風發之態盡顯。聲音婉轉節奏飄飛,悠悠得意,如天籟之音。
嘴角勾起,自負可見。
古琴音漂轉委婉,張揚它的張力。
柔妃沿襲了溫暖舞風,將紅綢拋與一個宮婢,大甩水袖。
時,花香再起,夾雜著甘草香味,沁人心脾,攝人魂膽。不同樂師的高調,她低調本分,做足了每一姿勢。如玉的素手婉轉流連,裙裾飄飛,她看向不遠處的南宮軒,輕笑。一雙如煙的眼眸又迅速閃過,欲語還休。接著蓮步小走,流光飛舞,將水袖同他人一般遮了半邊臉。整個人猶如隔霧之花,朦朧飄渺,惹人遐想而不敢想。
矜持自現。
如若諷刺,便是從此開始。
不比第二舞,她轉身擊鼓時,滿是溫柔,「咚咚咚……」聲音不再渾厚,只是淡淡地輕吟。大鼓仿佛很喜歡這抹紅綢,貼臉接受它的懷抱。
溫暖,成了這一幕的代名詞。
等第四個舞者題好了,柔妃又跳著回了舞台中央。期間,仍是含情脈脈地望了南宮軒一眼。
暖閣升舞不知愁,反付天變相笑咥。
紅滿枝頭香襲襲,綠溢芳園草薿薿。
這四舞便是罷了。誰能知道,諷刺的是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