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卻說齊為東方大國,南有泰山,東有瑯邪,西有清河,北有勃海,所謂四塞之國也。地方二千余里,帶甲數十萬,粟如丘山。三軍之良,五家之兵,進如鋒矢,戰如雷霆,解如風雨。自桓公稱霸以來,到田氏代齊,三傳至威王敗魏桂陵而益強,首稱王號。經宣王至湣王齊之強,天下莫能當。然昔日桓公之霸,救燕伐山戎,為其闢地五百里,燕始強大。至湣王之時,燕國內亂,卻听孟軻之言,乘危出兵,燕王噲死,燕國幾滅。故此桓公強而諸侯喜,湣王強而六國憂。終于六國人人自危,公元前284年,在燕國鼓動下,公元前284年,秦、楚、魏、趙、韓、燕六國各出銳師,組成空前聯軍,由樂毅率領六國聯軍大舉討伐齊國。以報30年前齊趁燕國內亂出兵燕地之仇。綜觀戰國合縱,就是後來東方伐秦,也從沒如此齊心協力之,這一切都因為齊國強大的令人恐懼。
??六國聯軍一路勢如破竹,所向披靡。大軍在聊城打破齊軍主力後,五國罷兵,燕軍繼續東進,攻破臨淄,短短半年間,齊國七十多座城市紛紛陷落,最後只剩下莒城和即墨兩座孤城。
??眼看形勢是一片大好,豈料莒城卻是堅城一座,名副其實的金城湯池,齊襄王在莒城統帥齊軍抗擊燕軍,燕軍數攻不克,燕軍攻打莒城數年不能下,不得已,于是到即墨城下來試試運氣。即墨守將戰死後,城內百姓覺得田單有統帥的才能,于是推舉他擔任將軍。齊襄王也派使者告訴田單,授予他軍政全權,讓他全力抗燕復齊。田單很受軍民愛戴,在樂毅進攻下堅守了兩年。躲在盾牌後面的人是永遠無法擊敗對手的,相反,被擊敗的威脅則是時刻存在的,如果不出變故,田單的最終命運是為樂毅所俘虜。這個時候,也就是公元前279年,燕昭王死了,燕惠王即位。燕惠不是很信任樂毅,听了樂毅想做齊王的謠言後,就派大將騎劫到齊國去代替了樂毅。
??樂毅出兵半年,接連攻下齊國七十多座城池。最後只剩了莒城(今山東莒縣)和即墨(今山東省平度市東南)兩個地方。莒城的齊國大夫立齊王兒子為新王,就是齊襄王。樂毅派兵進攻即墨,即墨的守城大夫出去抵抗,在戰斗中受傷死了。
??即墨城里沒有守將,差點兒亂了起來。這時候,即墨城里有一個齊王遠房親戚,叫做田單,是齊國田氏族的遠房本家。齊湣王的時候,田單在臨淄擔任管理市場的小官,沒有名氣。燕軍攻齊時,齊軍節節敗退,齊國百姓在混亂中爭相逃命。田單讓族人把露在車輪外端的車軸鋸短,再包上鐵皮。在奪路逃難中,因為車軸短又有鐵皮保護,田單族人的車子保持完好並順利逃到即墨。而其他人由于乘坐的車子車軸太長,以致于互相沖撞,軸斷車毀,成為燕軍的俘虜。鑒于此,即墨城中人認為田單有計謀,讓他做首領領導他們抗擊燕軍,保衛即墨城。大家就公推他做將軍,帶領大家守城。田單跟兵士們同甘共苦,還把本族人和自己的家屬都編在隊伍里,抵抗燕兵。即墨人都很欽佩他,守城的士氣旺盛起來了。樂毅把莒城和即墨圍困了三年,沒有攻下來。燕國有人妒忌樂毅,在燕昭王面前說︰樂毅能在半年之內打下七十多座城,為什麼費了三年還攻不下這兩座城呢?並不是他沒有這個能耐,而是想收服齊國人的心,等齊國人歸順了他,他自己當齊王。
??燕昭王非常信任樂毅。他說︰「樂毅的功勞大得沒法說,就是他真的做了齊王,也是完全應該的。你們怎麼能說他的壞話!」燕昭王還真的打發使者到臨淄去見樂毅,封樂毅為齊王。樂毅十分感激燕昭王,但寧死也不肯接受封王的命令。這樣一來,樂毅的威信反而更高了。又過了兩年,燕昭王死了。太子即位,就是燕惠王。田單一听到這個消息,認為是個好機會,暗中派人到燕國去散布流言,說樂毅本來早就當上齊王了。為了討先王(指燕昭王)的好,才沒接受稱號。如今新王即位,樂毅就要留在齊國做王了。要是燕國另派一個大將來,一定能攻下莒城和即墨。
??燕惠王本來跟樂毅有疙瘩,听了這個謠言,就決定派大將騎劫到齊國去代替樂毅。樂毅本來是趙國人,就回到趙國去了。騎劫當了大將,接管了樂毅的軍隊。燕軍的將士都不服氣,可大伙兒敢怒而不敢言。騎劫下令圍攻即墨,圍了好幾層。可是城里的田單,早已把決戰的步驟準備好了。隔了不多天,燕國兵將听到附近老百姓在談論。有的說︰「以前樂將軍太好了,抓了俘虜還好好對待,城里人當然用不到怕。要是燕國人把俘虜的鼻子都削去,齊國人還敢打仗嗎?」
??有的說︰「我的祖宗的墳都在城外,要是燕**隊真的創起墳來,可怎麼辦呢?」這些議論傳到騎劫耳朵里。騎劫就真的把齊國俘虜的鼻子都削去,又叫兵士把齊國城外的墳都刨了。
??即墨城里的人听說燕國的軍隊這樣虐待俘虜,全都氣憤極了。他們還在城頭上瞧見燕國的兵士刨他們的祖墳,恨得咬牙切齒,紛紛向田單請求,要跟燕國人拼個死活。田單還打發幾個人裝作即墨的富翁,偷偷地給騎劫送去金銀財寶,說︰「城里的糧食已經完了,不出幾天就要投降。貴國大軍進城的時候,請將軍保全我們的家小。」騎劫高興地接受了財物,滿口答應。這樣一來,燕軍淨等著即墨人投降,認為用不到再打仗了。田單挑選了一千多頭牛,把它們打扮起來。牛身上披著一塊被子,上面畫著大紅大綠、希奇古怪的花樣。牛角上捆著兩把尖刀,尾巴上系著一捆浸透了油的葦,還用木棍把兩頭或三頭牛的頸項連在一起,並在外沿用枷子從兩側夾住。
??一天午夜,田單下令鑿開十幾處城牆,把牛隊趕到城外,在牛尾巴上點上了火。牛尾巴一燒著,一千多頭牛被燒得牛性子發作起來,朝著燕軍兵營方向猛沖過去。齊軍的五千名「敢死隊」拿著大刀長矛,緊跟著牛隊,沖殺上去。城里,無數的老百姓都一起來到城頭,拿著銅壺、銅盆,狠命地敲打起來。一時間,一陣震天動地的吶喊聲夾雜著鼓聲、銅器聲,驚醒了燕國人的睡夢。大伙兒睡眼蒙朧,只見火光炫耀,成百上千腦袋上長著刀的怪獸,已經沖過來了。許多士兵嚇得腿都軟了,哪兒還想抵抗呢?別說那一千多頭牛角上捆的刀扎死了多少人,那五千名敢死隊砍死了多少人,就是燕**隊自己亂竄狂奔,被踩死的也不計其數。燕將騎劫坐著戰車,想殺出一條活路,哪兒沖得出去,結果被齊兵圍住,丟了性命。齊軍乘勝反攻。整個齊國都轟動起來了,那些被燕國佔領地方的將士百姓,都紛紛起兵,殺了燕國的守將,迎接田單。田單的軍隊打到哪兒,哪兒的百姓群起響應。不到幾個月工夫就收復了被燕國和秦、趙、韓、魏四國佔領的七十多座城。
??齊襄王五年(前279年),田單趕走了燕軍,收復了齊國失地以後,田軍把齊襄王從莒城迎回臨淄,主持朝政。齊國才從幾乎亡國的境地中恢復過來。因田單光復國家有功,齊襄王封田單為安平君。
??卻說荀子15歲就來到了齊國,之後又先後兩次來到齊國。荀子首次來齊是在齊湣王時,但此後不久,因戰亂離開齊國前往楚國。齊襄王從莒城回到臨淄復國後,吸取齊湣王的教訓,又招集亡散的學士,重整稷下學宮,恢復了稷下學士的列大夫職位。荀子這時再次回到齊國。不僅參加稷下學宮的恢復重建工作,同時,由于田駢等老一輩的學者都已死去,慎到、接子等稷下舊人又都離開了齊國,荀子憑他的學識和才德,在復辦的稷下學宮中「最為老師」,成為最受歡迎、最受尊敬的先生,一直到他最後離開齊國。荀子曾經三次擔當學宮領袖的重任,作為稷下列大夫之首,成為荀子一生中最重要、最輝煌的時期。
??齊襄王再度中興稷下學宮,尊儒重士,是值得稱道的。
??齊襄王身邊有9個寵臣,嫉妒田單功高位尊,想方設法企圖謀害田單。于是,他們就相約一塊去見齊襄王,讓齊襄王派田單的好友貂勃出使楚國。貂勃到了楚國以後,楚王留他飲酒,數日未返。這9個人又去對齊襄王說︰「貂勃到了楚國竟滯留在萬乘之國不趕快回來,這不是倚仗著田單這個硬後台嗎?況且,安平君田單對大王也太不講君臣之禮了,一定是沒懷好意。他在國內收買民心,賑濟貧困,對人民廣施恩;在國外收買天下有才能的人,暗地里拉攏諸侯中的英雄豪杰。他是在準備謀反,請大王仔細觀察,作好充分的準備。」
??齊襄王是非不辨,听到這麼多大臣都對田單不放心,便對田單失去了熱情。有一天,齊襄王對身邊大臣說︰「召相國田單來。」田單察覺到襄王對他不友善,就摘去帽子,光著腳,赤著上身來進見,然後退後一步請求死罪。田單的這一舉動,反倒使齊襄王不知如何是好,趕忙讓他退下。過了5天,齊襄王又召田單,不冷不熱地對田單說︰「你並沒有得罪我,今後你只要盡到你的臣子之禮,我盡到我的君王之禮就可以了。」齊襄王雖然仍用田單為相,但對田單卻不如從前器重,處處表現出對田單的傲慢態度。
??貂勃出使楚國回來後,齊襄王賞賜他一塊飲酒。當喝到酒酣耳熱時,齊襄王大聲說︰「叫相國田單立即到我這里來。」貂勃听到這話,覺得不對頭,馬上說︰「大王怎麼能說這種亡國的話呢?大王與周文王比如何?」襄王回答說︰「我不如周文王。」貂勃說︰「那大王與齊桓公相比怎樣呢?」襄王回答說︰「我也不如齊桓公。」于是貂勃慷慨激昂地對襄王說︰「我本來也知道大王不如齊桓公。然而,周文王得到呂尚,尊為太公;齊桓公得到管仲,尊為仲父。現在大王得到安平君,卻偏偏傲慢地直呼其名。況且,開天闢地以來,有了人類以後,這些作為人臣而建立功業的,哪一個比安平君的功勞更大呢?再說,當初大王不能守護先王留下的社稷,燕軍襲破都城臨淄,大王逃亡了。安平君靠著驚恐萬狀的即墨軍民和殘兵敗將7000人,擒殺了燕將騎劫,收復了齊國的千里失地,這是多麼大的功勞啊!大王想一想,在那個時候,如果田單自稱為王,沒有人能夠制止他。然而安平君能恪守君臣之道,正氣浩然,沒有自立為王,而是迎接大王和王後返回國都親理朝政。如今國家已經安定,人民已經樂業,大王直呼田單,這是連小孩子也不會做的。大王若不趕快殺了那9個讒諂佞臣,向安平君謝罪,國家就危險了。」貂勃的一番肺腑之言,大大刺激了齊襄王,齊襄王考慮再三,不得已殺掉了那9個佞臣,並驅逐了他們的家眷,賞給了安平君萬戶的食邑。
??從此,齊襄王仍與田單的關系不冷不熱,田單也得過且過,苟且偷安。齊襄王也是一個胸無大志、目光短淺的人,不做長遠打算,終日碌碌無為。
??襄王十四年(前270),秦軍進攻齊國的剛壽。十九年,襄王去世,他的兒子田建即位。
??這齊襄王陳(田)法章乃是大唐御賜義門陳氏68世祖——
??湣王子襄王,六十八世祖。
??全賴火牛陣,田齊得恢復。
??齊襄王共生五子︰嫡長太子田建、法氏、田假、田間、田角。
??周赫王五十年(公元前265年),齊襄王嫡長子齊王建即位,因其年少,國事皆決于其母君王後。是時秦趙戰火又開,趙連亡三城。趙因孝成王新立,也是太後用事,秦乘機急攻,趙只得厚著臉皮向齊國求救。最後經過一翻討價還價,以趙太後幼子長安君外加車百乘入齊為質,齊國始出兵援趙,秦遂退兵,兩國和好。
??齊王建六年,秦趙喋血長平,對峙業已三年,齊楚本欲出兵救趙,秦國聞知,揚言誰救趙國,秦必攻之。齊自復國二十年,近十年來邊境久無征戰,君臣早已不知何為兵戈,那想與秦為敵,遂不救趙。時趙國無糧,請粟于齊,本以為趙為齊國東方屏蔽,唇亡齒寒,不會見死不救。那知道齊王建高據廟堂,一口回絕。齊國上下只有謀臣周子還算清醒,上言指出︰「趙之于齊楚,扞蔽也,猶齒之有唇也,唇亡則齒寒。今日亡趙,明日患及齊楚。救趙為義舉,又可退秦而揚齊國之威名,一舉兩得,豈可因為吝惜糧食而不行此道?」本來齊國可借此事,再度顯強齊之名,可惜耽于安樂的王建根本听不進去。其後,秦破趙于長平四十余萬,遂圍邯鄲。
??公元前257年,魏楚合縱救趙,秦兵大敗,事後魏向東滅衛,楚向北亡魯。公元前250年,燕取齊國聊城,由于齊王建不救趙國之事,魏楚更是老實不客氣。魏國東攻平陸,楚國也進攻齊之南陽(齊淮北、泗上之地)。幸得田單猶在,魏楚終于退兵,又得魯仲連遺書燕將,陳說利害燕將罷兵棄聊城而去。
??齊王建十六年(公元前249),齊國一代賢後君王後去世,君王後在時,齊國與秦相交比較謹慎,不失信于諸侯。君王後一逝,齊王建就立佞臣後勝為相,秦國乘機大肆賄賂後勝,勝之賓客入秦,秦又多予金,賓客歸來俱成秦之間諜,眾口紜紜大說秦國好話,勸說齊王放棄合縱入朝秦國。時有賢臣勸說齊王︰「齊如于秦交好,而韓、周、趙、魏亡之後,秦東面而伐齊,齊安得救?」但是齊王並未听從良言,反而決定入朝秦國。、
??齊王建二十八年(公元前237年),齊王至秦國入朝,昔日楚懷王入秦,一去不返,可是這次秦王政卻置酒咸陽設宴款待,賓主盡歡而散。齊王回國之後更是信任後勝之言,那知秦國就是看在你是個糊涂蟲才讓你回去的。從此齊國干脆封鎖了西面邊界,不修攻戰之備,更不助五國攻秦。
??齊王建三十五年,秦滅韓。三十七年,秦國滅趙。三十八年,秦軍破燕都,次年,秦滅魏。四十二年,秦國滅楚。四十三年,俘代王嘉,殺燕王喜,滅燕。十年不到,秦得以滅五國,全在齊王建坐觀成敗,見五國滅亡而不救。
??五國已亡,齊國形式岌岌可危,可齊王建卻還似一木偶,毫無所覺,竟然準備再次入朝秦國。車出臨淄西門雍門,雍門司馬見勢不好,橫戟擋住車前,大聲問道︰「齊國之所以立大王,是為社稷?還是為大王?」齊王回到︰「是為社稷。」雍門司馬又問︰「既然為社稷而立大王,大王何以拋棄社稷而入秦?」齊王建方才醒悟,還車回宮,為君四十余年,總算听了一次良言。
??即墨大夫听到這個消息,以為齊王建終于開竅了,可以與其共謀,于是立即來到臨淄進言︰「齊國地方數千里,帶甲數百萬。此刻趙、魏、韓三國的臣子都不願為秦效命,而在東阿、鄄城兩地之間已有百數十人。大王如果收羅三國之臣,與之軍隊,就能收復三晉之故地,東入臨晉關;楚國大夫不願意事秦的,在城南之下也聚集有百數十人,大王同樣給予他們軍隊去收復楚地,武關可進。如此,則齊威可立,秦國可亡。大王舍棄南面稱王之機,甘願西面而事秦,實在不足稱道。」可是齊王檢依舊象木偶一樣沒有听從這最後的良言。
??齊王建四十四年(公元前221年),秦將王賁滅燕之後,引兵取道燕山,望河間一路南行攻齊。齊國只防備西面邊境,怎料秦兵自北而來,且齊自王建即位,四十四年,幾不被兵革,安于無事,故此王賁由歷下淄川,逕犯臨淄,所過長驅直搗,如入無人之境。而秦將之中大破齊軍的蒙恬正是昔日西入秦國的齊客之後,數十年後竟然以此形式重還父祖之邦,真是人生無常啊!
??秦王派陳馳誘使齊王建入秦,許以五百里之地封之,此刻齊王建若听即墨大夫之言,臨危一搏,鹿死誰手還難料,可是到最後齊王還是不听即墨大夫而听陳馳。秦兵卒入臨淄,和平生活了四十年的臨淄之民沒有敢反抗的。齊王建降,秦遷之共城。所以齊國人抱怨王建不早與諸侯合縱攻秦,听信奸臣及賓客的話以致亡國,人們編了歌唱道︰「松樹呢,還是柏樹呢?讓王建住到共城的不是賓客嗎?」意思是痛恨王建使用賓客不注意審察。
??這齊王陳(田)建乃是大唐御賜義門陳氏69世祖——
??襄王子王建,六十九世祖。
??享國雖久長,降秦受羞辱。
??自陳完奔齊到秦滅田齊,傳十六世,歷四百五十一年,有四世大夫,五世相國,二世三任君侯,五世君王,田齊立國一百九十九年之久。
??齊王建共生三子︰田升、田桓、田軫,田齊亡國之後,未知齊王建所生三子何去何從,請閱下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