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胞胎姐妹打黑拳 第六章   話說黑市拳(4)

作者 ︰ 眯瑪然

盧達遇見了一位打黑拳的高手,也就是遇到了一個比較好的機遇,于是就不告別了他和他干爹干媽「跑碼頭」的艱苦的生活了。

唉,盧達會有什麼好機遇,應該是他的師傅的好運氣來了。

我們不要看見韋大海已經快四十的人了,夫妻倆帶了一個徒弟「跑碼頭」。

但是,他的家族大,他的老爸挺能干,他們的那個大家族是白鶴拳的骨干家庭,所以盧達的干爹是白鶴拳的掌門人。

那個時候是什麼時候哪?

正是清朝衰敗民不聊生的最難熬的時候,韋大海是個孝子,為了維持白鶴拳這個組織,為了家人的活命,這才出來「跑碼頭」。

也是該韋大海走運,那時候他的爹,也就是白鶴拳的掌門人追隨孫中山,為了護送一個搞革命的同志到東北,然後再到小日本,回來的時候專門去了一趟太行山。

他們去太行山干什麼,是去拜訪李安蓮老人家的公公,也就是師太行的爺爺,那時候師家的太行山形意拳早已名滿天下。

可惜他的爹來的不是時候,這里遭了大旱災又遭了蝗災,老百姓死的死逃的逃,于是,韋大海的爹就把李安蓮老人家的姐姐,也就是藍藍老人給帶來了。

就這樣,韋大海與藍藍的親事就定下了,不久,韋大海的爹去世,韋大海就成了白鶴拳的掌門人了。

自從韋大海夫妻倆和干兒子盧達不「跑碼頭」之後,但是外邊的事情還是很多,盧達跟著干爹來往與廣州、香港與江門之間,盧達不但學會英語,而且還交了一個好朋友叫劉易斯。

在這里,希望諸位不要誤會,這一個劉易斯是過去的英國人,而不是打垮一代拳王泰森的現在的英國的劉易斯。

但是,那個英國的過去的劉易斯與這個英國的現在的劉易斯,都是黑人,都是拳擊手,並且象是一個模子里刻出來的,不過過去的那個英國的劉易斯是專門打黑市拳的比賽的。

在這里我們不妨回憶一下美國的劉易斯擊垮一代世界拳王泰森的相關報道,那是令人難忘的日子。

新華網北京2002年6月9日電︰盡管挑戰劉易斯被擊敗,但前世界重量級拳王泰森表示,他還會繼續他的拳擊生涯,直到取得下一次的勝利。

泰森說︰「如果能賺到足夠多的錢,我還願意繼續比賽,即便對手是一頭獅子也沒關系,」。

這只又咬耳朵又坐牢房的野獸,成為拳擊界的一大污點。

但由于泰森的票房號召力始終高居不下,因此每一個「立志」在拳擊界賺大錢的人都不肯輕易放掉這棵搖錢樹。

你們看看,還是錢好,「有錢能使鬼推磨」。

據來自美國田納西州孟菲斯的消息,泰森在當地時間8日晚在那里向當今的世界拳王、英國拳手劉易斯挑戰,爭奪拳王金腰帶。

當比賽進行到第八回合時,泰森被劉易斯擊倒,遭到了他自1997年以來的首次失敗。

在談到這場比賽時,泰森對劉易斯贊賞有加,「他是個非常出色的拳手,高大,強壯,即便是再給我一次機會,我也不能肯定我是否有能力戰勝他,」泰森說。

劉易斯從第六回合起已經控制了局面,並將泰森的眉骨打破,賽後泰森不得不接受縫合治療。

「一開始就挨了幾拳,讓我有點發蒙,泰森說,「後來他打中了我,我的眼楮睜不開了,所以沒有能躲過他的右手重拳。」

從這篇報道里,我們可以看出來劉易斯的威力了吧?

在世界黑市拳市場,拳王就是領袖,拳頭就是一切,盧達也就乖乖地拜倒在這個英國的劉易斯的腳下了。

但是,這個劉易斯是干什麼的呢?

說到這里,我們不得不說一說英國,因為英國統治了香港那麼多年,在國際上的關系那麼的廣,這是世界上曾經的「日不落帝國」啊,這個劉易斯雖然是黑人,血管里也流著是「日不落帝國」的血液。

如果想了解英國有多麼強盛,我們應該先看看美國,美國是英國的參照國。

美國的全稱是美利堅合眾國,是一個由五十個州和一個聯邦直轄特區組成的憲政*制國家。

其東瀕大西洋,西臨太平洋,北靠加拿大,南接墨西哥。美國國土面積962萬多平方公里,位居全球第三或第四;其人口總量超過三億人,少于中國和印度。

這個國家在1776年7月4日,在費城正式通過《獨立宣言》,宣告美國誕生,至今才200多年的歷史。

自1870年代以來,美國國民經濟就高居全球第一。今天的美國則是聯合國安理會五個常任理事國之一,其在全球的政治、經濟、軍事、娛樂等眾多領域的龐大影響力更是其他國家所無法匹敵的號稱「國際警察」。

可是,美國多少年來一直是英國的殖民地。

美國的獨立與成立之前,經過了三個主要階段。

第一個階段,殖民時期以前。

在四萬多年前,有一批來自亞洲的流浪者,經由北美到中南美洲,這些人就是印第安人的祖先。當哥倫布到達他認為的新大陸時,居住在美洲的印第安人,約有3000萬,其中有大約2000萬人住在現在的加拿大和美國中北部,其余絕大部分住在現在的墨西哥和美國南部。

大約1萬年前,又有另一批亞洲人,移居到北美北部,這是後來的愛斯基摩人。而最早到美洲的白種人是維京人,他們是一群喜好冒險的捕漁人。

第二個階段,殖民時期。

1607年,一個約一百人的殖民團體,在乞沙比克海灘建立了詹姆士鎮,這是英國在北美所建的第一個永久性殖民地。在以後150年中,陸續涌來了許多的殖民者,定居于沿岸地區,其中多來自英國,也有一部分來自法國、德國、荷蘭、愛爾蘭和其他國家。

18世紀中葉,13個英國殖民地逐漸形成,他們在英國的最高主權下有各自的政府和議會。這13個殖民區因氣候和地理環境的差異,造成了各地經濟形態、政治制度與觀念上的差別。

第三個階段,獨立運動。

18世紀中葉,英國在美洲的殖民地與英國之間,已有了裂痕。殖民地的擴張,使殖民地的人民產生某種自覺,而萌生獨立的念頭。

1773年,波士頓傾茶事件,反傾銷開始,一直到1778年2月法美簽訂軍事同盟條約,法國正式承認美國。

1781年,約克城戰役大捷,美軍贏得決定性的勝利。

1782年11月30日,英美簽署《巴黎和約》草案,1783年9月3日,英國終于正式承認美國獨立。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雙胞胎姐妹打黑拳最新章節 | 雙胞胎姐妹打黑拳全文閱讀 | 雙胞胎姐妹打黑拳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