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回書說到、晉武帝司馬炎的弟弟司馬熱上奏說︰「事關國家大事、你不讓我說、我也得說,大晉朝的天下是我們的先人幾代人的努力、費盡心機才得到的、第一次五路大軍七十萬人馬進攻桃花源民族共和國均告失敗,究其原因、一是劉席履和諸葛村夫太厲害了、青出于藍而勝于藍、比當年的劉備和諸葛亮厲害。二是我們大晉朝在管理制度上有不當之處,用人唯親、唯出身。財富過于集中在少數人的手里、有才能的人得不到任用、被埋沒。致使國人離心離德,怨聲載道,才會出現五路大軍進攻桃花源民族共和國、四路投降一路全軍覆沒的慘劇,為今之計、要出榜安民、改變治國策略、用人唯才、不論出身貴賤,有本領的就要重用,才能增強國人的凝聚力、萬民同願、萬眾一心、桃花源民族共和國可不攻自滅。皇兄你這次又派數十員大將和五十萬大軍進攻桃花源民族共和國、這些大將都是因先人的功勞而當上大將軍的,據我觀察、趙括之輩眾多,即使個別人有些能耐、也遠不是劉席履和諸葛村夫的對手。」懶
丞相賈數出班符合說︰「司馬熱王爺說的有些道理。」
晉武帝說道︰「那你們說說、有誰是劉席履和諸葛村夫的對手呢?」
司馬熱和賈數一齊說道︰「我們也不知道。」
晉武帝說道︰「既然如此、還有什麼好說的、你們也找不出比他們更強的人來、就按上述的決定執行、都不要再多言了。」蟲
文武大臣都不敢再多說話了!
第二天、晉朝的平南大元帥杜防和軍師羊古率領五十萬大軍和數十員戰將就出發了、前去攻打桃花源民族共和國。
羊古對杜防說︰「杜元帥、我已經打探明白、桃花源民族共和國在川中和雲南交界的駐守軍隊只有兩萬多人,只要他們一出兵亮隊、我們五十萬大軍就一鼓作氣把他們趕盡殺絕、然後直搗桃花源民族共和國的國都大理,活捉劉席履和諸葛村夫。」
杜防說︰「軍師高見、就按軍師所說的方法進兵,但願能大破桃花源民族共和國的軍隊、活捉劉席履和諸葛村夫一幫亂臣賊子、司馬熱王爺不是看不起我們嗎、我們凱旋回京時、看司馬熱王爺還有什麼話說。」
其他的大將也都符合著說︰「我們一定要爭氣、打敗桃花源民族共和國的軍隊、活捉劉席履和諸葛村夫等、讓司馬熱王爺對我們刮目相看。」
按下晉朝的大軍一路向西南急行不表。再說一說桃花源民族共和國在川中和雲南交界駐守的大軍。
姜大膽也接到了大晉朝又派來五十萬大軍要從川中進攻桃花源民族共和國的報告、一面和將領們研究防御之策、一面火速向國王劉席履和軍師諸葛村夫上報緊急軍情。
姜大膽對手下將領們說︰「敵軍五十萬、我軍才兩萬多點、相差太懸殊了,我們不能亮隊對敵、我們只要一亮隊迎敵、敵軍全力進攻的話、我們很快就會全軍覆沒的。從川中和雲南邊境去大理一路上多是崇山峻嶺、城池多建在地形險要的位置、一夫當關萬夫莫開、我們就依次駐守在城池里、第一個城池守不住了、就退往第二個城池里駐守……如此這般一直往大理倒退著駐守、等國王和軍師的大軍到來了、那時再和他們開兵見仗。」
將領們都說︰「我們就听主將的!」
再說晉朝的五十萬大軍、來到川中和雲南交界的地方、找不到可以交戰的對手。杜防對羊古說︰「軍師、你的計策沒法用了、桃花源民族共和國沒有人和我們交戰。我們下一步該怎麼辦?」
羊古說︰「那我們只有往雲南內地進攻了、直搗大理城了」
杜防說︰「我們也沒有別的辦法了、只有向大理進攻了。」
于是、杜防下令攻打桃花源民族共和國通往大理城的第一座關城,此關城、東西兩面有山、只有北邊和南面有城門、並且北城門高大堅固、南城門則矮小得多,古代南方邊陲的少數民族重點是防御中原的軍事進攻。
晉朝的大軍象潮水般的向桃花源民族共和國通往大理城的第一座關城發起了總攻,姜大膽指揮大軍阻止敵人的攻城,兩萬多人守一面城、城牆又高大堅固且險要,也是非常輕松的事。姜大膽把兩萬多人馬分成四等份、輪番守城和搬運守城應用的物資。軍兵悠閑自得地就把關城守住了。相反、晉朝的軍隊卻死傷慘重。晉朝的大軍一連幾天、發起無數次的進攻、都是死傷慘重、沒有什麼收獲。
這天、晉朝的大軍從天剛亮就向桃花源民族共和國姜大膽率領大軍駐守的關城發起猛攻、一直猛攻到快日落西山了,晉朝大軍的猛攻還在繼續、姜大膽突然接到探馬的報告、在關城的南面有兩股晉軍、向他們駐守的關城殺了。
姜大膽一直忙于守城、接到報告後、心想、晉朝的大軍從別的地方殺過了我們駐守的關城、要是被他們堵住去往大理的歸路、我們軍隊的糧草補給運不進來、就有全軍覆沒的危險。姜大膽沒有多想、就趕緊下令、讓廖先鋒率領大軍退往第二個關城駐守,自己帶領部分人馬去阻擊第一座關城南面的兩股晉朝軍隊。
姜大膽迎住一股晉朝的軍隊、高聲斷喝︰「對面什麼人、竟敢侵犯我們桃花源民族共和國的國土。」
對面的一員大將高聲說道︰「我乃晉朝的平南大元帥手下的大將胡列、奉命特來擒拿你等亂臣賊子。」說罷舉兵刃就往姜大膽身上打來。
姜大膽不敢怠慢、忙舞動大槍迎戰,胡列根本不是姜大膽的對手、幾個回合後、就被姜大膽一槍刺于馬下。姜大膽率領人馬殺向晉朝的軍隊。晉朝的軍隊本來就沒多少人、很快就被桃花源民族共和國的人馬殺得死的死、傷的傷、降的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