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源 第七十三章

作者 ︰ 常佔

上回書說道、大晉朝的軍師曹閹宦和參謀郭獎來到桃花源民族共和國的大營、和桃花大帝劉席履及丞相諸葛村夫議和談判。

丞相諸葛村夫說道︰「你們來和我們議和談判、請說出你們議和談判的條件、看我們能否接受。」懶

大晉朝的軍師曹閹宦說道︰「我們大晉朝寬宏大量願意讓出鴻城、以鴻溝為界、鴻溝以西歸桃花源民族共和國,鴻溝以東歸大晉朝。不知桃花大帝和諸葛丞相意下如何?」

丞相諸葛村夫說道︰「這樣劃分也比較合理、我認為可以了,只不過、大晉朝地大物博、物產豐富、我們桃花源民族共和國這邊、土地貧瘠、又飽受戰亂之苦、你們的邊民豐衣足食、我們的邊民衣不遮體、食不果月復。這樣不利于邊民團結、樹欲靜、風不止,我們不想再戰爭了、但邊民集體搶奪爭斗、很難避免,要避免邊民集體搶奪爭斗、你們大晉朝給我們桃花源民族共和國一定的經濟補償、消除邊民的貧富差距。這樣兩國就可以長治久安了,這也叫花錢買平安吧!吾皇桃花大帝、龍意如何?」有句俗語叫‘花錢買平安!’就是從這兒來的。

桃花大帝劉席履說道︰「如此甚好!孤很滿意!」

曹閹宦問道︰「我們大晉朝要給你們桃花源民族共和國多少補償呢?才能買到這平安!」

諸葛村夫說︰「要很多的話、是為不公平、欺負你們大晉朝了、要少的話、難以安撫邊民、買不到平安。為公平起見、你們大晉朝就給我們桃花源民族共和國五十萬兩黃金和五百萬兩白銀,不知二位貴大使意下如何?」蟲

曹閹宦心的話︰這也叫公平、不欺負人!明明是我們連吃敗仗、欺負我們,我進桃花源民族共和國大營的時候、听說丞相諸葛村夫一直臥病在床、這家伙最好快死、難怪這些天、桃花源民族共和國一直按兵不動。但事到如此、也沒有別的辦法了。只好說︰「這個我們也做不了主、我們回去稟告我主晉武帝、再作定奪。我們這就告辭回去。」

桃花大帝劉席履說道︰「送他們回去、我們靜候佳音!」

大晉朝的軍師曹閹宦和參謀郭獎告辭桃花大帝劉席履和丞相諸葛村夫、回到鴻城、一五一十向晉武帝作了詳細匯報。晉武帝心的話︰我都這麼大歲數了、就花點錢買平安吧!回去好好享受幾天吧!于是說道︰「朕御體欠安、精神恍惚!明天孤就擺駕回京、參謀郭獎隨朕回京、軍師曹閹宦留一半人馬駐守邊防、議和條款你們擬好!孤給用好玉璽!讓各地盡快籌集金銀、交付桃花源民族共和國、不要再節外生枝。朕實在不想再在這件事上煩心了。退朝!」

兩邊的文武大臣三呼︰萬歲!萬萬歲!

第二天、晉武帝和參謀郭獎率領一半人馬、擺駕回京。軍師曹閹宦率領一半人馬退出鴻城、在鴻溝東駐防。然後和桃花源民族共和國簽訂議和條約,半個月後向桃花源民族共和國交付五十萬兩黃金和五百萬兩白銀。

桃花源民族共和國的桃花大帝劉席履和丞相諸葛村夫接受了大晉朝的五十萬兩黃金和五百萬兩白銀後、留一部分人馬駐守鴻城、桃花大帝劉席履和丞相諸葛村夫率領大部分人馬回到成都。這場戰爭也算是取得了大勝利,雖然損失了一些人馬、但獲取了五十萬兩黃金和五百萬兩白銀。撥部分財物安撫邊民。邊民得到財物後、歡呼雀躍,高呼︰「桃花大帝萬歲!」

皇後雪兒召集群臣勸桃花大帝迎娶三宮六院、招嬪納妃。桃花大帝堅決不干說、一生只愛雪兒一個女人、有雪兒在、堅決不娶別的女人。桃花大帝的表現、令全國人民感動!

一晃兩年過去了、桃花源民族共和國在桃花大帝和丞相諸葛村夫的精心治理下、國富民強、人民安居樂業,官員清廉盡職,一派欣欣向榮景象。

這天、君臣都聚集在金鑾殿。桃花大帝說道︰「有本早奏、無本退朝!」

丞相諸葛村夫出班奏道︰「吾皇萬歲!臣有本奏!」

桃花大帝說道︰「愛卿!有本請奏!」

丞相諸葛村夫說道︰「吾皇桃花大帝、您是真的一心為國為民嗎?」

桃花大帝說道︰「只要是于國于民有利、就是現在讓朕讓位、朕都一百個樂意!」

丞相諸葛村夫說道︰「既然吾皇桃花大帝有如此胸懷、就听我慢慢道來、我們要想建立更好的國家、讓人民更加幸福、必須廢除家天下、建立公天下。廢除世襲制、建立考試任命制度。進行社會變革!」

桃花大帝說道︰「只要有利于國家和人民、我無所不可,丞相你就著手變革吧!」

丞相諸葛村夫說︰「吾皇萬歲!我先前不知道你是否同意變革、還沒考慮成熟,等我考慮成熟了、再向您奏報!」

桃花大帝說道︰「今天就議到這、變革的事等丞相考慮成熟了再議。退朝!」

從這以後、桃花源民族共和國,全民都議論國家要變革的事。不知道國家要向何處發展,只知道于國于民有利,不知道怎麼個有利法!有這樣說的、也有那樣說的、各種版本的變革議論都有。

丞相諸葛村夫回家後、閉門思考國家變革方法。有時也微服到民間街坊听取國民對變革的要求

丞相諸葛村夫心想、既然桃花大帝也同意變革、我就要想個好的變革辦法。該怎麼變革呢?

我先回憶回憶人類歷史、去其糟粕、留其精華,要社會變革得于國于民有利、更重要的是要體現「公平」。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桃花源最新章節 | 桃花源全文閱讀 | 桃花源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