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志國所用之人,給自己造成副作用最大者,當屬城北新區工委書記喬維民。
喬維民原任海北縣長,是海北土生土長的干部,幾乎與于樹奎同時起步。當年,兩人分處不同鄉鎮、委局時,關系還算不錯。等到分別擔任副縣長、副書記,彼此就形成了競爭關系,相互提防多于友好。及至後來擔任書記、縣長相互搭檔,矛盾便日漸激烈,乃至到了水火不容的地步。比較而言,無論個性還是能力方面,于樹奎都要佔先、強勢一些。廖志國來陽城任職前一年,于、喬矛盾激化到不能共事的程度,喬維民主動提出離開海北。市委考慮到情況確實嚴重,就將喬維民安排到城北新區,多少算是有些虧待于他。
廖志國到陽城任市長之後,喬維民通過黃一平的牽線搭橋,與蘇婧婧建立了熱線聯系,因此而進入到廖氏核心層。兩年前,由廖志國提議並經常委會通過,喬維民被委派到新疆某州掛職鍛煉,為期二年。按照慣例和相關規定,凡是派到邊遠地區掛職的干部,皆是本地重要後備力量,即使行前未及提拔,回來後一般也都要受重用。現在,眼看掛職期限將臨,廖志國已經給省委打了報告,建議提拔喬維民擔任政府副市長。試想,喬維民職務一旦進到于樹奎前邊,等于是對雙方矛盾有了一個明確結論,無異于打了後者一記響亮耳光。如此一來,于樹奎在嫉妒喬維民的同時,自然對廖志國百般忌狠。這,也是于樹奎公然跳將出來,挑釁廖志國權威的重要原因之一。
當然,區區一位縣委書記,敢于公開叫板市委一把手,絕非憑其一己之力所能為、敢為。在他背後,必然還有更為強勢的後台支撐。這個後台,不光通到市里,而且還延伸到省里。
3
提到于樹奎的後台,得先說說市委副書記苗長林。此人不僅是廖志國書記職位的一個強勁競爭對手,而且也是反對派陣營里的核心人物。
苗長林與廖志國同齡,出生于陽城市區,當年與于樹奎同時下放海北農村,在一個生產隊里同吃同睡同勞動三年,相處得如同親兄弟一般。之後,兩人依靠家庭背景和在農村的不錯表現,同時被推薦上大學,于樹奎讀了師範,苗長林則讀的是省工業大學。畢業後,苗長林從陽東區鄉鎮企業起家,曾經擔任過陽東鄉鎮企業局長、副區長、區長,直至陽城市經貿委主任、副市長,是陽城官場令人矚目的一顆政治新星。
按照時間順序,苗長林的正處、副廳、正廳任職時間,均先于廖志國。早在廖志國擔任陽江市副市長時,苗長林已經被省經貿委主任卜國杰看中,調任省經貿委副主任,主管全省的民營企業。那個卜主任,是于樹奎妻子大學的同班同學,苗長林與之熟悉並熱絡,起初完全仰仗于樹奎夫婦的介紹舉薦。後來,卜主任升任副省長,苗長林在競爭主任一職時敗北,輸給關省長的一個親信。卜副省長為表示安撫,讓苗長林兼任省里某大型國企的董事局主席,解決了正廳職。此時,廖志國剛剛與馮開嶺對調,北來陽城擔任常務副市長。
等到陽城人大、政府換屆,丁松離任、廖志國升任陽城市長,苗長林眼看在省里前途不明朗,便以父母年邁、妻子生病需要照顧為由,主動要求回到陽城接替張大龍擔任副書記。而此時,卜副省長也已經升任省委常委、常務副省長,成為省里與梁副書記平起平坐的大員。事實上,明眼人一看便知,此際的陽城官場,市委書記洪大光離任赴省只是時間問題,而廖志國剛任市長不久,未必具備必然接班的條件。因此,苗長林回歸陽城,並非只是要回來照顧父母、妻子,更不是尋找安樂窩打算頤養天年,而是沖著陽城黨委一把手的位置。當然,他也沒有想到,洪大光的晉升之路一拖又是三年多,而且其間又「傷停」將近一年,無形中反給廖志國爭取了時間與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