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恨歌》一出,關于其主題,便成為歷來讀者爭論的焦點。觀點也頗具分歧。大抵分三種︰其一為愛情主題。是頌揚李楊的愛情詩作。並肯定他們對愛情的真摯與執著;其二為政治主題說。認為詩的重點在于諷喻,在于揭露‘漢皇重色思傾國’必然帶來的‘綿綿長恨’,譴責唐明皇荒婬導致安史之亂以垂誡後世君主;其三為雙重主題說。認為它是揭露與歌頌統一,諷諭和同情交織,既灑一掬同情淚,又責失政遺恨。究竟如何,還需從作品本身去分析李心怡也不愧為大家閨秀更不愧也是二十一世紀的女性,听到桃沐沐這麼一說,她一時也是心血來潮。
「好好——」就在兩位女子言談之間,李建南的掌聲從她們的身後傳了過來,「真想不到我們李府居然住著兩位才女啊李建南看向桃沐沐于是接著道,「《長恨歌》是白居易詩作中膾炙人口的名篇,在這首長篇敘事詩里,作者以精煉的語言,優美的形象,敘事和抒情結合的手法,敘述了唐玄宗、楊貴妃在安史之亂中的愛情悲劇︰他們的愛情被自己釀成的叛亂斷送了,正在沒完沒了地吃著這一精神的苦果。唐玄宗、楊貴妃都是歷史上的人物,詩人並不拘泥于歷史,根據當時人們的傳說,街坊的歌唱,從中蛻化出一個回旋曲折、宛轉動人的故事,用回環往復、纏綿悱惻的藝術形式,描摹、歌詠出來
「由于詩中的故事、人物都是藝術化的,是現實中人的復雜真實的再現,所以能夠在歷代讀者的心中漾起陣陣漣漪。《長恨歌》就是歌‘長恨’,‘長恨’是詩歌的主題,故事的焦點,也是埋在詩里的一顆牽動人心的種子。而‘恨’什麼,為什麼要‘長恨’,詩人不是直接鋪敘、抒寫出來,而是通過他筆下詩化的故事,一層一層地展示給讀者,讓人們自己去揣模,去回味,去感受桃沐沐接著道。
一旁的李心怡見哥哥跟桃沐沐開始了長篇大論也不甘示弱,「詩歌開卷第一句︰‘漢皇重色思傾國’,看來很尋常,好象故事原就應該從這里寫起,不需要作者花什麼心思似的,事實上這七個字含量極大,是全篇綱領,它既揭示了故事的悲劇因素,又喚起和統領著全詩。緊接著,詩人用極其省儉的語言,敘述了安史之亂前,唐玄宗如何重色、求色,終于得到了‘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宮粉黛無顏色’的楊貴妃。描寫了楊貴妃的美貌、嬌媚,進宮後因有色而得寵,不但自己‘新承恩澤’,而且‘姊妹弟兄皆列土’。反復渲染唐玄宗得貴妃以後在宮中如何縱欲,如何行樂,如何終日沉湎于歌舞酒色之中說完,李心怡還不忘目光得意的看向自己的哥哥。
「所有這些,就釀成了安史之亂︰‘漁陽鼙鼓動地來,驚破霓裳羽衣曲’。這一部分寫出了‘長恨’的內因,是悲劇故事的基礎。詩人通過這一段宮中生活的寫實,不無諷刺地向我們介紹了故事的男女主人公︰一個重色輕國的帝王,一個嬌媚恃寵的妃子。還形象地暗示我們,唐玄宗的迷色誤國,就是這一悲劇的根源剛好,今天難得在府中休息一天,他就陪陪這兩個小女子好好的在這話題上議論議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