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第一恐怖軍 207困守孤院

作者 ︰ 火林鵬雲

207困守孤院

我們只有緊密合作,精誠團結,不計較個人榮辱,才能打勝仗。——王耀武

當夜,雲密星稀,月光全被厚厚的雲層擋住了。

74軍軍長王耀武與51師師長李天霞、58師師長張靈甫,兩師副師長、參謀長、主力團團長等十多人在指揮所里徹夜商討對策。

李天霞情緒激昂,躍躍欲試地道︰「軍座,我率51師留守二方坪,主力部隊迅速轉移陳家河一帶,來他個反包圍!」李師長雙手一握,作出一個「包餃子」的模樣。

雖說耀武平時不是很欣賞李天霞,但對于老李的這種求戰勇氣,還是讓耀武覺得很贊。

王軍長率74軍久經戰陣,勝多敗少,實在不願敗退,就算日軍已經打到家門口了,他多少還想挽回一點面子。

但是一來要以51師整師的兵力冒險,二來日軍的目標很明顯是常德了,51和58師主要還是該去救援常德的57師。

耀武還是有些不舍,但是一咬牙道︰「51師以1個營斷後,58師以1個排在二方坪右翼牽制,其他主力全部轉移到陳家河、鄧家廟之線!」

五十八師撤到漆家河,腳跟未穩,第二天剛一亮,十幾架敵機就老鴉一樣尋蹤而來,圍著山頭盤旋轟炸,看這陣勢,不把山頭削平決不罷休。張靈甫臉上的青筋隨著遠處劇烈的爆炸聲直跳。昨天的撤退,本來都讓他很窩火,今天一早又見鬼子這般瘋狂,他再也坐不住了,帶著鐵蛋、衛兵便上山而去。把師部扔給了蔡仁杰。

出門的時候,弟兄們剛做完工事。高敬拿把刺刀,走幾步就往院牆上捅一刀,架在屋頂上的重機槍,便按照他的刀痕,   一陣點射。將圍牆打出一排射擊孔。

蔡仁杰追出來,沖著師座的背影叮嚀一句︰「當心一點,早些回來!」

明知道這是一句多余的話,說了也白說,但這種關心和體貼,常常在細微處不經意間就漫出來。生死與共這麼久了。患難之情深千尺,蔡仁杰覺得他和張靈甫之間的那種感覺親如家人。心心相映,肝膽相照。就連自己有時候月兌口而出的「德語」,張靈甫都听得懂,讓他更感溫馨,倍感親切。湖南話雖有五六種,但大抵相同。只有常德話因接近四川、湖北口音,而迥然不同于長沙、湘潭、衡陽一帶的湘方言,所以被人戲稱為「德語」。像這些「一低迪」、「拐噠」、「赫死八個人」之類的話,讓別人一頭霧水,只有盧醒、明燦、陳公勇這幫湖北人知道是「一丁點」、「糟糕」、「嚇死人」的意思。

今年5月間,鄂西會戰前,部隊經過斗姆湖,弟兄們第一次上他家做客,警衛排那幫小兵們見室內高朋滿座,便忸怩著不好意思進去,他出來一個勁地招呼大家說︰「豆里克,豆里克,隨便七,岔(嚓)的既有德語,又有漢腔,讓大家一時沒反應過來,還是張靈甫在一邊當了翻譯︰「發啥愣呀,就是里面清、隨便吃、放開肚皮吃

女為悅己者容,士為知己者死。能有這樣的好搭檔,是他蔡仁杰的緣分。而這種緣分,又從何而來?軍座王耀武的一席話,說到關鍵處。那次家宴上,來幫廚的老伙夫,用心搬出他的蒸功夫——蒜蓉絲瓜、珍珠丸子、冬菇滑雞、豉油青蛙、清蒸茼蒿,十碗九扣,全是蒸出來的。老伙夫常說,粵菜講究原汁原味,只有蒸菜最能體現這種水平。不夠辣麼?別急,還有上面都潑了一層紅剁椒、黑豆豉的湘菜呢︰蒸茄子、蒸南瓜、蒸排骨、蒸魚頭。盧醒又挽起袖子湊熱鬧,親自下廚,作了一道湖北有名的沔陽三蒸︰粉蒸肉、粉蒸魚、粉蒸藕。一桌菜雖無山珍海味,倒也清淡鮮辣皆有,集湘粵鄂風味之大全,惹得軍座按捺不住,沒等菜上齊,便揮動筷子,喝令左右道︰「開戰了開戰了

酒過三巡,軍座慨然嘆曰︰「不炒、不煎、不炸,蒸功夫見真水平啊。做菜如此,做人亦然。比如,鐘麟、常武兩人」——用手點點張靈甫和蔡仁杰,親切地叫著他們的字——「都不吵、不奸、不詐,為人真誠,道德高尚,才合作得這麼親密無間吧?我們只有緊密合作,精誠團結,不計較個人榮辱,才能打勝仗啊

不吵、不奸、不詐,不正是他們兩人的處事原則麼?師座外表冷峻,不苟言笑,有時候說話還得罪人,時間一長就會發現,張靈甫的心其實就像水晶那樣聖潔而坦蕩,沒有絲毫雜質,他蔡仁杰也是一個很單純、不搞歪門邪道的人,正因為如此,他們之間沒有紅過臉、搞過小動作。

到了晚上,不見師座回來,遠處的山頭,仍籠罩在重重的硝煙與烏雲之中。蔡仁杰模到廚房,吩咐老伙夫下一缽紅薯煮面條,給師座送上去。餃子是沒條件做了,就是做了,他老兄也不好意思當著大伙一人獨享。老伙夫正在洗碗,說面早都和好了,就等著師座回來吃熱的呢,正說著,大門外槍聲驟然響起,日軍偷襲上來了。

五十八師師部扎住在一個偏遠小村的殷實人家里,院子里堆了一堆松木。全村十幾戶人家,就只有這家有兩層樓。為防盜匪,門樓和屋頂上還都築有開了槍眼的護身牆。

曾有滿的松樹炮,今天可派上大用場。

這種土炮因操作不便,射程又近,打幾炮自身還會炸裂,所以不太適合野戰,卻最適宜架在城垣上、寨牆下和炮樓里打陣地戰,換炮、裝藥都方便。昨晚轉移到這里後,因傷亡過大、兵力不足,師座二話不說,把警衛連也撥給了陳公勇的加強營,可師部沒有戰斗部隊掩護怎麼行?陳公勇又讓高進帶一個排留下來,排長就是兩次負傷、還干過東洋娘們的老兵李欣。曾有滿也在這個排里,日夜都盼著用松樹炮復仇的他,自然不會閑著,專挑水桶粗的圓木,做了好幾尊炮,然後將其中一尊灌進二三十斤火藥和鐵片的松樹炮伸出院牆,對準大門外,再用磚頭將炮身壓緊。

一分耕耘,一分收獲。鬼子終于找上門來了!

曾有滿听見槍聲,正要上床睡覺的他,取下牆上的松明子,第一個沖出廂房,模糊的夜色中,只件蔡副師長一個人正順著架梯往門樓上登,門樓上的哨兵已經犧牲。他幾步跨到院牆下,從了望孔里向外一看,乖乖呀,一大群端著長槍、鬼影晃動的日軍已近在咫尺!

松樹炮的導火索有10幾厘米長,按每秒1厘米的燃燒速度,正好可供他躲閃一邊、捂住耳朵以防被震聾,但現在顯然來不及了,日軍轉眼就會沖到門樓下的死角。千鈞一發之際,他想都沒有什麼後果,這世界上沒有比他老婆、比他兩個女兒被鬼子害死更慘的後果了;他也忘記把嘴巴張開做吞咽動作,老兵們都說,在有巨大聲響的時候,假如手騰不開,像這樣做也可以防止耳膜震破。燒得「  啪啪」響的松明子,被他毫不猶豫地直接按到導火索的根部。于是,霎那間,石破天驚,伴隨著一大團濃烈的黑煙與火光,高達幾百度的烈焰、數不清的鐵片一起以每秒近千米的爆速從炮口中噴薄而出,比閃電耀眼、比驚雷震撼、比颶風狂暴,摧枯拉朽般地將沖在最前面、距大門僅只幾步遠的十幾個鬼子轟上了天,後面的鬼子有的被掀翻在地,有的被灼傷,有的被打成馬蜂窩,死的死、傷的傷,一片鬼哭狼嚎聲,僥幸逃生的鬼子兵趕緊臥倒,不知道支那軍動用了什麼秘密武器。

難道是美國佬又發明了什麼秘密先進武器給支那軍裝備了起來,他姥姥的,這麼厲害的武器,還怎麼攻啊?不少日軍心里害怕道。

(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中華第一恐怖軍最新章節 | 中華第一恐怖軍全文閱讀 | 中華第一恐怖軍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