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第一恐怖軍 189偏門奇計

作者 ︰ 火林鵬雲

189偏門奇計

作為一名優秀指揮官,只會按部就班,墨守成規是不行的,更要會創新,出奇招。——陳誠-

若日寇沒有入侵,白崇禧不會擁蔣,反而會繼續反蔣的。

道不同不相為謀,1911年辛亥革命爆發,年僅18歲的白崇禧就毅然加入了廣西北伐學生敢死隊,以年輕的生命捍衛民主和共和。而老蔣總是提倡中華要走德國法西斯似的一黨專政、一個元首獨裁的道路。

這樣的獨夫,不反他,還反誰?看老蔣的中央軍部隊在抗戰中越打越多,越打越精,而反觀己方的桂系軍隊,傷亡過半,精良裝備和優秀的兵員都是先補充中央軍,濫竽充數的補充桂軍。想到這里,小諸葛就覺得揪心。

唉,誰叫老蔣現在是最高軍事統帥呢。兄弟鬩于牆而外御其侮,在打敗日本人前,只能緊密團結在老蔣的麾下了,要反老蔣,抗戰勝利了,再說吧。

白崇禧收回思緒,將本次會戰的作戰環境、優劣條件作了進一步闡述︰「清江沿岸長陽、五峰兩縣,幽峽縱橫,奇峰無數,望山跑死馬,據說學生崽去鄉鎮上課,從清晨要一直走到午後,可見山之巍峨,地形有利于守,而不利于攻,將決戰區域擺在這里,此乃天設地造,我軍必勝矣。但在公安、松滋一帶,為武陵山脈與江漢平原結合處,地勢緩和,倭寇展開飛機、大炮和騎兵行動則十分便利他邊說邊巡視會場,最後將目光落在王耀武身上︰「我軍一旦合圍成功,敵援軍勢必傾巢出動,預計七十四軍的阻擊任務將非常艱巨,希望王軍長早作應對準備

提到騎兵。陳誠插話道︰「自委座于第三次南岳會議上提出要研究打敵騎兵的訓示後,在坐諸位有何心得,不妨作番交流?」

胡璉立刻看了張靈甫一眼,想到他的那一個天才創造,卻見他正漫不經心地扒弄著額頭上的一綹頭發,一副並不急于發言而又滿月復經綸的樣子,不免有些驚奇。驚奇的原因。不是他不發言——胡璉早已模準張靈甫的心思︰有時候喜歡後發制人。他的那些突如其來的靈感,一般人哪琢磨得出?待別人一一獻出錦囊妙計後,他再一開口,把自己的主意一亮相。必定與眾不同,技壓群芳。讓胡璉驚奇的,而是他的發型︰怎麼將小分頭的一邊蓄長了,搭在額頭上像劉海?剛才在外面的時候,由于戴著軍帽,胡璉沒注意到,現在再仔細一看,噢,好像那綹頭發的後面有一小塊傷痕!

老同學、老伙計的這份愛美之心。又讓胡璉想起一段趣聞。當年。他們同在河南胡景翼的國民二軍,張靈甫由于是直接從北大來投軍的,梳著風流倜儻的西裝頭,按規矩,當兵的不能留長發。想到自己要被剃成一個葫蘆頭,他理直氣壯地反問道︰怎麼革命軍連北洋軍閥吳大帥都不如?長官問他,此話怎講?他從容答曰︰「吳大帥開府洛陽時,曾令其外交參議也剃光頭,這位參議執意不肯,逐條反駁,大帥一曰剃頭規律德國,二曰軍人留發形同女性,其實繆也,德**人均留頭發,再說,軍人平時溫柔如處女,戰時勇猛如虎狼,又何嘗不可?吳大帥不僅未發怒,且認為他的話也有理由,遂不再提及此事。竊以為革命軍更具人性、更通情理,凡事不可強求。出家人個個皆光頭,難道就威嚴了嗎?」那長官听他說自己是連北洋軍閥都不如,便冷言道吳大帥有人性、通情理,那你去投吳大帥呀。這一句話,激怒了年輕氣盛的張靈甫,冷不防從對方腰間抽出刺刀,旁人大驚,卻只見他揪住自己的頭發,連連割下幾大把,然後擲刀于桌上,說了一句︰「我是來投奔革命軍的,且當我剪了一回辮子吧!」

胡璉想到這里,嘴角微微露出笑意。那時候,我們是多麼年輕啊,年輕得那樣張狂又那樣單純,以為世界就在自己手里,而不知世界不像我們想象得那麼簡單,條條框框許多,甚至是只能意會的潛規則都有許多啊。

張靈甫沒有先開口,倒是離他不遠的李天霞清了幾聲喉嚨,站了起來。李天霞心想,這個問題可得搶著說,畢竟大家從小都听過楊家將、岳家軍的故事,再怎麼著也可以翻新一下,要不然別人先說了,那就顯得自己很無能。所以他開口說道︰「那兄弟我就拋磚引玉了。我想,我們完全可以借鑒古人的戰法,在日軍必經之地,佔領有利地形,盡可能地設置壕塹、絆馬索和竹簽陣,等他們人仰馬翻之時,再以機槍火力密集掃射。如果地雷足夠多的話,還可以到處埋地雷,叫他們防不勝防、有來無回!」說罷,頗為得意地看了兩位長官一眼。

陳誠、白崇禧頻頻點頭。想當年,老祖宗他們缺乏強大的騎兵,只得以絆馬索和陷阱來阻擋胡人的金戈鐵騎,而李天霞則把傳統戰法與現代武器結合起來,古為今用,這當然是一個好辦法。

會場氣氛熱烈起來,大家七嘴八舌地作了一番補充,不過,也有人提出值得商榷之處︰一是地雷並不多,且易誤炸不知情民眾,二是日軍炮火猛烈,可迅速轟平可疑之處,我方辛辛苦苦築構的壕塹、絆馬索和竹簽陣皆將毀于一旦。

這一番話,又講得眾人犯了愁,陷于思索之中。

說這番話的人,正是胡璉。他這是在為他的老同學精彩發言作一個有力的鋪墊。果然,張靈甫和胡璉配合默契,這邊話音剛落,他就在另一邊起身而立,一開口就鎮住所有人︰「在下有一偏方,把木炭裝進竹簍里去別馬腿,保管令倭寇意想不到

豈止令倭寇意想不到?全場都為之一愣︰裝了木炭的竹簍怎可以別馬腿呢?從來沒有听說過呀!

最先發出會心笑容的,只有白崇禧,他興奮得背靠座椅,連連擊掌叫好︰「果然是偏方、果然是偏方嘛很快,大家也都反應過來,紛紛拍著桌子大呼意外,從內心深處不得不佩服張靈甫的這一奇思妙想。在坐的個個身經百戰,一點即通,毋需解釋,那木炭裝進竹簍之後不像沙包,間隙大不說,還不結實,馬蹄一踩上去肯定站不穩,而木炭這東西又在大江南北隨處可見、用之不竭!

一片叫好聲中,李天霞的臉拉長了。

張靈甫的計謀不同凡響,完完全全是創新,其水平顯然遠遠超出他,讓他心生嫉恨。張靈甫作為下屬,明知道會把長官的風頭壓下去,也不先為長官美言幾句,然後再講自己的主意,媽拉個巴子,完全不懂規矩麼!在官場會議上,通常的情形都是上級講話之後,下級首先要肯定長官的高明之處,然後再發表自己的意見,這樣才會讓長官倍有面子而不至于難堪。

這時候,陳誠望著張靈甫,滿臉都是笑,幾年前,在幕阜山區,那一場用桐油代替瀝青鋪路的「創舉」又浮現在眼前。他親切地叫著他的字︰「很好,作為一名優秀指揮官,只會按部就班,墨守成規是不行的,更要會創新,出奇招。鐘麟老弟啊,待會戰結束,本長官請你來恩施做客,如何?」

張靈甫起立應答︰「謝謝長官!鐘麟一定到!」

這一幕情形,讓李天霞更添嫉妒︰權勢僅次于委座的陳誠,竟然這麼看重張靈甫,邀請他一個人去戰區長官部做客!

其實,陳誠邀請張靈甫的目的,沒別的,只是想讓他實地參觀一下,恩施在市政建設中,發明了把桐油兌進瀝青的方法,既節約大量的瀝青,鋪設出來的路面還算結實。但李天霞並不知情,他嫉火中燒,聯想到前一階段自己在貴州任鎮遠師管區司令的時候,先為一個女人,後為一個男人,最後驚動一個洋人,和張靈甫之間發生的那些種種不愉快,他的臉拉得更長了……

老蔣想一統guomindang內部,形成一個領袖、一個派系、一個權威,避免內部的勾心斗角、窩里斗,直到去了台灣才得以實現。

ps︰

(白崇禧主要反蔣︰蔣桂戰爭,中原大戰,淮海戰役中讓20多萬桂軍按兵不動,逼蔣下野、讓李宗仁當代總統。後來國min黨敗退台灣,李宗仁去美又回到大陸,白崇禧明知到台灣前途黯淡,還是去台,照白崇禧的兒子白先勇說,家父之所以選擇奔赴台灣,是為了忠于民國。)

(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中華第一恐怖軍最新章節 | 中華第一恐怖軍全文閱讀 | 中華第一恐怖軍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