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凡的明穿日子 第二百九十一章 公心私心

作者 ︰ 寧小釵

建元年二月,朱允炆尊故懿皇太朱標為孝康皇帝,廟號興宗。尊太妃常氏為孝康皇後,尊母妃為皇太後。

冊立皇太孫妃馬氏為皇後,皇長朱奎為皇太。並封皇弟朱允煙為吳王,朱允熞為衡王,朱允熙為徐王,昭告天下。

同年二月,建皇帝采納學士方孝孺之議,更定官制,升部尚書為正一品,設左右侍,位列侍郎之上。改都察院為御史府,都御使為御史大夫。

罷十二道為左、右兩院,左為拾遺,右為補闕。改通政使司為寺,大理寺為司。

詹事府增置資德院,翰林院復設替帝王承旨,改侍讀、侍講學士為學博士。設翰、史二館,翰以居侍讀、侍講,史以居修撰、編修、檢討。

殿、閣大學士並去「大」字,各設學士一人。改謹身殿為正心殿,增設正心殿學士一人。其余內外、大小諸司及品級、階勛,悉仿《周禮》制度更定。

醉心復古的方孝孺成功了,朝野內外士林上下皆時論以為不急之務,更有人說方孝孺誤國矣。

寧王府後花園。

滿屋蒼翠欲滴的綠色盆栽,在冬日里裝扮的室內生機勃勃,皆是由溫泉提供的熱氣培育,十二名精于伺候花草的宮人都是四年前由周王推薦而來的。

席地而坐的朱權笑道︰「先帝年號洪武,朱允炆則非要年號建,有些五行相克的意味,果然登基之後一力抬舉重用臣,竟不合時宜的尊崇起上古周禮來了。那為何還要削藩呢?封諸侯建同姓不正是周朝之策,四哥就是大明的周公,應該去京城輔佐于他。」

熟讀史書的沐凝雪凝視著丈夫,知道又要听到新穎的觀點了,不由得聚精會神。張氏看著凝雪有些微微失神。想不出為何名動京城的她會對采一般的徐灝傾心?

徐灝放下茶杯,說道︰「周禮最大的意義是把殷商以來兄終弟及的傳承制改為了嫡長繼承制,而周朝的分封制到了春秋戰國延綿近千年的戰亂不休,期間死了多少人?這才是方孝孺的真正用意,是借周禮提醒天下讀書人,皇帝得位符合聖人提倡和承繼天道,諸王分封日後則很可能要造成嚴重後果。」

朱權看了眼露出笑容的沐凝雪。皺眉說道︰「如你說言,看來方孝孺也不僅僅是位酸儒,春秋戰國諸百家爭鳴,伯牙期,其實想想真令人神往。」

對此徐灝和朱權倒是堪稱有道一同,他倆都不是純粹的儒家門生。

徐灝嘆道︰「唯有戰國特殊時期才能催生軍事政治化哲學等各方面的長足發展。漢家明就是源自春秋戰國的百花齊放,而自從儒家獨尊天下以來,使得人人皆知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讀書是沒有錯,可是一味崇尚孔孟之學,排斥其他學說就不對了,結果使得兩千年下來。竟唯獨漢人核心價值觀的儒家思想在原地踏步甚至大步後退,今後則必是國家發展的最大阻礙。」

沐凝雪一字不漏的記在心里,低頭深思起來,張氏感覺大為驚奇,她自小沒少讀書,可是竟然對適才徐灝的一段話有听卻沒有懂。

朱權特听得似是而非,驚訝的道︰「那小王就听听你的高見。」

沐凝雪微微搖頭,清楚丈夫絕對不會輕易對他人說出心里話。有些事委實做的說不得。

果然徐灝搖頭道︰「我只是發發牢騷,這方面說不上來什麼道理,但我想不該科舉只靠八股取士,應該廣納各方人才,就拿王爺的大寧城來說,一磚一瓦一草一木無不出自匠戶軍戶之手,手無縛雞之力的讀書人即使滿月復才華。那又有何資格高高在上蔑視他們?」

朱權輕輕說道︰「有道理,可惜絕無成事的可能。朝堂被一群臣把持,你想抬舉勞苦大眾,無異于自尋死路。」

徐灝起身說道︰「無所謂。早晚有一天由不得讀書人不去反思過往,無非就是代價太慘痛了而已,有句俗語說得好,磐涅方能重生。」

朱權皺眉道︰「這話是何意?本王听不明白。」

徐灝笑了笑,毫不客氣的說道︰「自從春秋戰國以來,哪家王朝逃得過滅亡的宿命?王爺不會真以為我大明會萬世永固吧?」

朱權大驚忙問道︰「那依先生之策,該如何治理天下?」

沐凝雪隨即盈盈起身,對著一頭霧水的張氏報以歉意。此刻徐灝說道︰「這別問我,其實得問問王爺您自己,是為公呢,還是為了私?」

「本王不懂你的意思。」朱權臉色沉了下來。

徐灝冷笑道︰「十日之前元蒙額勒伯克汗誅殺了太尉特浩海,立其巴圖拉為丞相,此舉引發衛拉特人的不滿,巴拉圖和烏格爾遂趁著黑夜一起殺了額勒伯克汗,一場火並廝殺,死亡人口多達兩萬余人,巴拉圖和烏格爾帶領四萬衛拉特人裹挾元太和宗室皇親叛逃東進,不日即將經過大寧附近,王爺您有何感想?」

朱權一臉茫然的道︰「這些元蒙余孽自相殘殺最好不過,你對本王說這個有何用?莫非還要我帶兵半路劫殺不成?沒有朝廷軍令,本王豈能擅自動兵。」

徐灝失望搖頭,說道︰「這即是公心于私心的分別,王爺保重,徐某告辭了。」

眼睜睜看著徐灝和妻大步離去,朱權不屑的道︰「想對本王使激將法?一場血戰下來,四萬蒙古人豈是好惹?勝也是慘勝,敗則大事去矣,本王豈能因小失大?讓四哥坐收漁人之利。」

張氏生平第一次對丈夫皺起眉頭,畢竟丈夫守衛邊關身負重任,怎能對防備的大敵視而不見呢?看來徐公說的不錯,丈夫的私心其實大于為國的公心。

短短一夜間,居住在大寧府周圍的蒙古部族少了將近四五千人,不問可知皆是去勤王的,黃金家族即使威風掃地,但在這蒙古大草原上依然有著無與倫比的尊貴血統和威望。

徐灝沒有被寧王所影響,推測烏格爾雖然兵力強盛,可是面對眾多源源不斷趕來的部族也不敢觸犯眾怒,大概會經過一番爭斗後,無奈立太孛兒只斤坤帖木兒為新任大汗,以此來平息眾怒,贏得喘息之機。

這時候要是寧王趁亂振臂一呼,指揮漢蒙聯軍擊敗衛拉特族,把黃金家族控制在手里該有多好?蒙古草原人心惶惶,明朝實力威信都足以號令朵顏三衛的關口,這恐怕是最能成功的時候,最不濟也是幾場大戰,削弱蒙古人的有生力量。

徐灝只能感嘆時不與我了,寧王要保存實力,燕王自顧不暇,朝廷鞭長莫及也沒有興趣出兵打仗。

恐怕朵顏三衛之所以願意投靠朱棣,正是因擔心被挾天以令諸侯的烏格爾率兵入侵,等靖難之役完事後,阿魯台也大概可以月兌穎而出了吧?蒙古也會從此一分為三。

此刻徐灝手里還有一份情報,這是百花通過商人傳來的,去年亞的帖木兒攻佔了天竺國都德里,屠殺了十萬俘虜。

說來也是有趣,洪武二十年明朝大敗元蒙的威風傳遍整個西域乃至亞,當時實力相對弱小的帖木兒開始遣使進貢稱臣,待洪武二十年實力強大後,帖木兒不愧自稱是成吉思汗的孫,扣押了包括當世三大強國大明和奧斯曼以及金帳汗國的使節,對周圍所有國家同時宣戰。

徐灝不關心亞乃至東世界的打生打死,雖說帖木兒是挺可怕的,所謂稱臣實質上是想通過不斷的朝貢獲取明朝詳細情報,貌似準備要動員一百三十萬兵力征服大明,這家伙應該會病死在半路上。

徐灝關心的是絲綢之路,亞國家有個顯著特點就是重視商貿,帖木兒征服的國家越多,其境內的商道就會越暢通無阻,這通過百花輕易能聯系上波斯商人就能看出來。

因物資匱乏,蒙古人也非常歡迎商人的到來,現在正是蒙古諸部表面上臣服于大明的好時候,那麼帖木兒汗國的國都是撒馬爾罕,那里雲集了被掠奪而來的無數學者工匠。

「元時回回遍天下。」

徐灝露出微笑,帖木兒汗國乃是明朝獲取優良戰馬的重要渠道之一,他成親時所騎的純白大宛良駒由此而來,有時候賠本的朝貢方式倒也並非一無是處。

老朱同志還是蠻精明的,厚賜帖木兒派來的回回使者,第一次來進貢馬十五匹,駱駝兩頭,換回去白金十八錠絲綢若干,結果人傻錢多速來的大明招牌,吸引來大量的回回商人,官方記載十年間就購得良馬三千余匹,民間交易肯定遠多于此了。

此外亞還盛產寶石和野獸,寶石是有錢人喜歡的,而野獸至今京城還有一頭老邁獅,當時還引起朝臣非議來著,「猙獰之獸不宜玩押」,反正明朝歷代帝王珍藏的獅幾乎都是由帖木兒國朝貢而來。

除了戰馬之外,寶石野獸等商品都屬于奢侈品,對大明來說可有可無,而明朝的瓷器絲綢茶等等,則是亞國度的必需品,絲綢之路分為陸路和海路,不管大明願不願意,都有無數的商人會為了賺錢前僕後繼。

除了綠教之外,徐灝對外國的一切都持著歡迎態度。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平凡的明穿日子最新章節 | 平凡的明穿日子全文閱讀 | 平凡的明穿日子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