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凡的明穿日子 第六十二章中醫的偉大

作者 ︰ 寧小釵

大凡時間事皆是物以稀貴,而中醫學起來難度非常大,想要小有成就不亞于讀書人的寒窗十載,而有那高深學問和嘗遍百草,經年行醫增長實踐的毅力,還不如直接去參加科舉了。

明朝時,要想成為一名御醫得要經過非常嚴格的層層考驗,最少要花費整整十年的時間。

懸壺濟世固然受人尊敬收入不菲,可社會地位卻遠遠比不得官員,就舀太醫院來舉例,地位最高的院使不過是正五品,這已經是一名醫者所能達到的最高官職了。

因此醫生永遠是稀少的,真正醫術精湛的名醫就更少之又少,即使是徐家想要請位京城有名的大夫前來,都得派專人三催四請,每來一次最少都得封上二三十兩銀子的車馬費,御醫的花費是普通醫生的幾倍甚至更多。

非是徐家苛待下人,實在是請不起,家里下人那麼多,誰有個頭疼腦熱的都要請個大夫來看病的話,不出一年徐家就得傾家蕩產了。

何況身份不夠也請不動人家,徐灝曾經問過幾位來家里出診的大夫,原來中醫發展到明朝時已經成為一門非常嚴謹專業的行業,想要成為一名醫生的難度不亞于考中秀才。

而且不是想象中一位中醫就能包治百病,而是已經細分出了十多種專門科系,比如大方脈科,小方脈科,傷寒科,婦人科,小兒科,眼科,口齒科等等。

徐灝住在莊上時,見過有病請不起大夫或是請了不中用的鄉下蒙古大夫,所受種種苦楚的百姓,其淒慘的場景,至今依然歷歷在目。

其實最可怕的還是遇上庸醫,往往小病給耽誤成了大病,甚至稀里糊涂的送了命。

有鑒于此,加上晴雯的一聲冷笑,堅定了徐灝自力更生的想法,他記起當年看過的大長今,何不讓自家丫鬟們學習醫術,如此不但能給自家人看病還能給周圍百姓治病。

中醫向來以博大精深而聞名,徐灝自然不會讓丫鬟們什麼都學,專攻婦科小兒科和常見疾病即可,至于女人學醫會受到歧視的陋俗,徐灝根本不在乎,又不是對外人開放,我關起門來你管得著嗎?

大明皇宮里有女醫官,而且自古就有數位女名醫的記載,醫學世家雖然有傳子不傳女的規矩,但沒有女子不許行醫的禁令,至于學會醫術用來殺人什麼的,還是趕緊洗洗睡吧,此種事只要是正常人家,發生的幾率不亞于高中狀元。

徐灝出來吩咐管事去請個大夫回來,琢磨著怎麼弄回來一個名醫教授丫頭們醫術,往往那些敝帚自珍的名醫們把個祖上傳下來和多年行醫的經驗看的比命還重,指望不上,這也是中醫為何在西醫的沖擊下漸漸式微的根源之一。

等派人打听下宮里有沒有年老沒兒沒女的女醫官,請到家里讓有志學醫的丫鬟們認了干娘,養老送終,這樣就不愁學不到相關醫術了。

至于醫術啟蒙很簡單,是個讀書人就會教授,從《內經》《本草綱目》等相關醫書學起,慢慢找些胸懷寬廣的醫生來教導些時日,有了理論基礎,實踐就得再想辦法了,大抵邊模索邊治療吧,也是沒有辦法的辦法。

學得一技傍身對于大多數人是非常有吸引力的,丫鬟們學會了將來可以傳給後代,是以根本不愁沒人學醫。

徐灝尋思著先在園子里開設一個學堂,有成效的話在村里也開設一個,可惜這年頭西醫也才剛剛發展,不然真想東西結合,開一家正規的醫院。

眼看就要到半夜了,管事總算請回來一位中年大夫,徐灝二話不說把人領進了內宅,竹蘭和晴雯等丫鬟眼楮都睜大了,沒想到少爺還真把醫生給請來了。

那大夫行醫多年,進了竹園一樣神色坦蕩,反倒是秋香覺得不好意思,徐灝皺眉說治病有什麼可避諱的?就算宮里的娘娘生了病也得這麼來。

秋香不過是受了風寒引起的頭痛發燒,大夫確診之後開了幾副藥劑,說了幾句注意事項後告辭離去,徐灝早命人準備了十兩銀子送上。

把人送走之後,徐灝故意唉聲嘆氣的道︰「其實這病我就能治,都是晴雯當時擠兌我,這十兩銀子花的心疼。」

晴雯手里捏著藥方,說道︰「要是今兒個之後,誰得了病你都去請大夫的話,我就算一輩子給你做丫頭,也心甘情願了。」

竹蘭和麝月都不言語,目光倒是有著幾分期待,躺在床上的秋香嘆道︰「別為難他了,為了我已經花掉三個月的月錢,我心里堵得慌。」

「有病就得治。」徐灝說完一臉沉思,背著手走來走去,「不如咱們自己學些醫術,小病小災的也不必去求人了。」

竹蘭眼眸一亮,說道︰「這主意倒好,村里的醫婆子仗著早年學了幾天半吊子的痘術,一年到頭吃香喝辣,我不求富貴大抵學一些有用的常識,也給姐妹和家里人治些小傷小病。」

「痘術?是治療天花的那種嗎?」

徐灝急忙追問,他還記得看過的清朝宮廷小說一類的書籍影視劇里,那清代動輒小兒死于天花和水痘,非常可怕,其中天花屬于惡性傳染疾病。

竹蘭點頭道︰「正是,說起來咱們自小都被醫婆子種過人痘,這些年也沒見誰再出過疹子,真乃萬幸。不怪老太君每年都要給醫婆子送去一份孝敬,老輩說早年就因為天花,村子里要死好多人呢。」

徐灝都听呆了,他萬萬沒有想到竟然還有人痘?其實真是他孤陋寡聞,此時整個歐洲飽受天花的肆虐,幾個世紀來死了能有一億五千多萬人。而同時期的中國死亡人口遠遠小于歐洲任何一個小國。

這人痘據說傳自宋代,到了明朝時,已然是有了治療痘疹的豐富經驗,世代相傳師承相受,天花並不是造成孩童夭折的嚴重威脅,尤其是南方大多數孩子都早早接種過人痘。

等到了滿清入關後因為不信任中醫,尤其是不信任南方人,加上西方人的涌入,以至于天花成了滿清皇室聞之色變的最大殺手,順治和同治兩位皇帝死于天花,康熙和咸豐雖然僥幸活了下來,也留下了一臉麻子。

順治八個阿哥掛了四個,六個格格死了五個,康熙三十五個兒子十五個早亡,二十五個公主死了十三個,可見當時天花的危害之深。

那時期一出現天花,整個地區都要被完全封鎖,任何人不得出入,如果誰敢隱瞞不報,官府以死論罪。

直到康熙十七年時,南方的人痘法傳入北方,又傳入了宮廷。康熙對此異常重視,很快推廣到所有八旗子弟,蒙古大草原,朝鮮和日本也由此受益。當時俄羅斯專門派人到中國學習此術,由此開始傳入歐洲,往後滿清一百多年,在沒有什麼關于因天花而死亡的記載了。最終按照這個方法,西方發明了牛痘,造福全人類。

有意思的是那些清宮小說里,動輒男女主發明了牛痘拯救了阿哥和格格們,往往還正是穿越者雲集的康熙朝。

徐灝經此一事,對于中醫越發敬仰和信任,第二天一早就把讓丫鬟們學醫的打算告訴了大姐。徐青蓮正愁無事可做,自薦當起了啟蒙老師。

此事很快傳開,有很多丫鬟抱著一試的態度求著學習,徐青蓮挑選了七八個識字的,性情穩重有耐心,老實巴交的弟子,其中有竹蘭和麝月二人,晴雯因為性子急躁被篩選下來。

蕭雨詩對此也頗感興趣,和丫鬟們一起上起了課,徐青蓮先一字一句的教授內經,不厭其煩的講解。徐灝清楚學醫非一日之功,恐怕到時能有一人成才就算是不錯了。

沒事時又思索相關東西,徐灝覺得古時生產是件很危險的大事,生產時有再多的人手幫忙都不嫌多。

徐灝當即未雨綢繆,遂請來一位極有經驗的老穩婆,因他自己不便出面講解坐月子等源自現代的那些知識,就通過老穩婆的口講出來。當年徐灝的表姐生孩子時,姐夫遠在外國,他足足伺候了表姐一個月,有著豐富的理論知識和實踐經驗。

那婆子起初收了他的好處,心里不以為然,而漸漸的認識到了其中道理,開始虛心接受起來,把那些新鮮的詞匯統統記在腦袋里,並學以致用,有幾次給人接生時講的頭頭是道,什麼胎教營養搭配優生優育張口就來,把人家唬的敬佩萬分,不想此後就漸漸成了遠近聞名的月婆,無數達官貴人紛紛聘請她去接生和伺候月子。

徐灝得知此事後非常慶幸,幸虧自己當年沒有親自出馬,不然一不小心,不就成了萬家供奉的月子之神?

(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平凡的明穿日子最新章節 | 平凡的明穿日子全文閱讀 | 平凡的明穿日子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