蠻匪 第四百四十一章 安邑險情

作者 ︰ 坐井觀天的青蛙

卻說在安邑城下,金兀術軍正在猛攻城池。(八/零/書/屋好看的言情站)驀然,背後營地殺聲大起,哈密量急往一望,見營後竟隱隱有潰敗之勢,嚇得以為營地遭大量的敵兵襲擊,連忙鳴金撤軍,一邊又派人報說予金兀術。

在前線混戰里,金兀術渾身是血,凶若魔戾,無人敢擋。董旻、蘇德被殺得節節敗退,麾下精銳已死傷七、八,若再無轉機,恐怕便要全軍覆沒。

就在此時,金軍里吹響了鳴金號角的聲音。金兀術面色一變,咬牙切齒,死死地壓住了怒火,冷哼一聲,立即轉馬就去。

金軍忽然撤退,但已是強弩之末的宋兵卻無力掩殺。金兀術正撤時,听說後營被襲,頓時大怒,也不顧指揮兵馬,奔馬就往營後趕去。

可待金兀術趕到時,只見營地亂成一片,岳飛那四部隊伍,早就各往逃去了。金兀術在營地內,沖了一陣,不見宋兵,听說吳乞買走失了,驚怒不已,急尋起吳乞買。幸好不久後,金兀術在馬棚里找到了吳乞買。原來適才吳乞買在驚慌之下,竟不顧身份,躲入了馬棚。

金兀術以為是恥,覺得是自己的無能,才令自己的叔王受此大辱,跪地告罪。吳乞買听說岳飛已退,竟還能笑得出來,與金兀術說道︰「這岳飛還真是了得。佷兒吶,此人將來定是你的心月復大患,難怪你當初不惜兵部犧牲,也要殺了這岳飛!」

……

卻說金兀術雖然大破了郭京的六甲之陣,但因岳飛等人的驍勇,成功地襲擊了金人的營地,金人大帥,威震天下多年的名將斡里衍更是被岳飛所殺。金人士氣大受打擊,吳乞買心怯岳飛之勇,遂將營地撤出了數里之外。雖是如此,但並不代表吳乞買就因此放棄攻打安邑。

之後數日,吳乞買每日派金兀術率領大軍,一邊以炮火掩護,一邊指揮兵士登城作戰。

安邑本就兵力虛薄,再加上前番惡戰連連,死傷不少。這段日子又遭金人連番猛攻,幸好韓世忠及時趕到,使得宋兵士氣大震。岳飛、韓彥直等驍勇將士,且都不懼死地敢于出城拼殺,如此方才抵住了金人的攻勢。

只不過,無論是宋人亦好,金人亦好,攻守兩方都心中了然,若再無轉機,安邑必破無疑。

這時,韓世忠接到了宗澤傳來的密函,大喜過望,立即派流星馬連夜傳回汴京。

另一邊,在金人主帳內,氣氛壓抑,諸將都是面帶急色。金兀術雙眼不斷泛動著凶光,面色深沉。唯有坐在高座上的吳乞買,依舊氣定神閑,毫不動容。

原來,金人的輜重已將近用竭,再有不久前國內傳回消息,說因阿骨打的重傷,不少部落又開始蠢蠢欲動,暗里煽動民心,說女真族屢起戰事,以致國內民不聊生,有意造反。

「列天王殿下!!如今我軍深入敵境,輜重將竭,再有國內不定,不可再做征戰。當速速撤兵!!」

「此言極是!!何況列天王殿下早前有言,要半個月內攻克安邑,如今眼看時間將到,但以當下狀況來看,要攻克安邑起碼還要七、八天的時間,待時縱是攻克此城,但我軍亦無力進攻汴京,還是速速撤軍的好!!」

「是啊!!…」

各席上將士紛紛勸說,各個神色都是慌張,畢竟如今的狀況對于金軍來說,是大為不利。

吳乞買听罷,先是長吐了一口大氣,眾人不由紛紛凝神看去。♀卻見吳乞買燦然一笑,不緊不慢地說道︰「戰場之上,千變萬化,難以料定。大宋國難當前,卻幸有諸如宗、韓、岳宗澤、韓世忠、岳飛之輩,為之屏障。這些人各個都是數百年難出之人杰。得如今這般狀況,亦是無奈之事。不過諸位兄弟,不可自亂陣腳,且靜觀其變,我心里自有分寸。」

吳乞買笑容可掬,一副高深莫測的樣子。一個將士听了,面色一緊,正欲說話。就在此時,金兀術忽然眼中凶光迸發,冷哼一聲,那將士還有在場眾人,無不覺得心頭一顫,一股涼意從背後涌來,頓時紛紛閉上了嘴巴。

「叔王素來能夠運籌帷幄,佷兒相信叔王雖未能料盡一切,但在大局之上,定早有推算!!只要叔王一句話,佷兒縱是上刀山下火海,亦在所不辭!!」

金兀術眼神赫赫,凝聲而道。吳乞買听了,呵呵連笑,甚是歡喜。吳乞買在軍中本就聲威極大,如今又有金兀術的支持,一眾將士自是不敢多言,但心中那份忐忑,卻仍未消去。

另一邊,卻說趙桓听聞郭京大敗,金人連日猛攻安邑,眼看不久將破。趙桓大怒不已,重罰兵部尚書孫博,開封尹何卓兩人,又在金殿之上,當著文武百官向國相蔡京賠禮道歉。

失寵的蔡京方才釋懷,再一次登上了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眾臣之巔!

「相國一向多計,如今金人將要殺到汴京,此乃大宋之心月復要地,一國之都,我趙氏王族還有滿朝文武都居于此地,一旦汴京被破,後果不堪設想!!還請相國不計前嫌,獻出妙計,以解國之燃眉之急!!」

趙桓一想到那些凶殘的金人,殺入城內,將自己還有趙氏王族擒住的畫面,就不由打了個寒戰,眼中也多了幾分哀求之色,連忙問道。

蔡京听話,卻是不緊不慢,淡淡而道︰「若非太子殿下前番寵信那不學無術的道士,失去了對安邑增派援兵的大好時機,此下又豈會至汴京于危難之中!?太子殿下尚幼,許多事情還需听听我等老臣的意見,所謂遠小人,親賢臣。所謂賢臣,乃一腔熱血之志,為國可拋頭顱灑熱血,願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縱嘔心瀝血,亦無怨無悔。

可小人貪圖富貴,無良自私,一心只為自己謀求利益,為此甚至可將一國安危拋諸腦後,殿下但若信之,將會造成國家大亂,還望謹記,謹記。」

誰又能在這金殿之下,被天下人所指罵多年,說是大宋有史以來的第一大奸臣‘蔡京’,此下竟敢面不紅心不跳地說出這一番赫赫震詞,其厚顏無恥,真可謂是到了個高深莫測的地步。

孫博、何卓兩人卻無他這個本領,听他出言諷刺,紛紛低下了頭,渾身都在顫抖不已。他們卻非因羞愧所至,而是怕趙桓惱羞成怒,一氣之下,將他們倆給砍了!

「哈哈哈~~!!相國說得對極,說得對極!!若非看在孫、何兩人入朝多年,我早就砍了這倆人的狗頭!!此下國難當前,為免人心動亂,便暫且饒這兩人一命。還望相國息怒,息怒。」

「哼,老臣豈敢!只是每每想起大宋數百年基業,幾乎毀于這兩人之手,實在寢食難安,備受煎熬!!!」蔡京冷哼一聲,忽地轉身對著孫、何兩人,瞪眼楮吹胡子的怒聲大罵,嚇得孫、何兩人連忙跪下,叩首求饒。

此下趙桓雖在金殿之上,但看孫、何兩人那個態度,卻儼然一副對蔡京俯首稱臣的樣子。而再看蔡京一副唯我獨尊,高高在上的姿態,也使得殿下眾人都有這種感覺。

原本滿朝文武以為趙佶忽然到大理寺靜修,將政事都交予太子趙桓,朝中的勢力定會有一番改變。蔡京攏權多年,其位置早有人覬覦在心。而事實亦是如此,但眾人卻未想到,首當其沖的孫、何兩人敗得如此之快,如此之徹底。蔡京的手段、殘忍、毒辣,在朝中是出了名,這一次孫、何兩人並未成功打倒蔡京,那他們注定要承受蔡京瘋狂的報復。

不但滿朝文武明白這個道理,孫、何兩人包括趙桓也是明白。但趙桓現在只想著求救蔡京,如何可以擊退金人,使得汴京無患,哪里顧得了孫、何這兩人。何況從頭到尾,這兩人在趙桓心目中只不過對付蔡京這條老狐狸的兩條走狗罷了。

「相國,相國大人息怒吶~~!!小人有眼無珠,犯了彌天大錯,但相國大人願意原諒,小人定謹記在心,做牛做馬,任憑驅遣吶~~!」

「是吶,相國大人,看在你我多年交情,小人為相國大人也賣過命。相國大人就看在昔日舊情,繞過小人,繞過小人~~!小人給你叩頭了~~!!」

殿內充斥著孫、何兩人淒厲的哭求聲。趙桓听了,臉龐連觸,暗想這兩個人真是怕蔡京怕得要緊,連說話也開始口沒遮攔,不分場合,心中氣惱,大喝一聲,便教內侍將兩人拖下,各打五十大板,以儆效尤!!

隨著孫、何慘叫地被拖了出去,金殿內一片死寂,滿朝文武各個只覺心驚肉跳,忐忑不已。唯有蔡京昂頭挺胸,面色肅穆地望向趙桓。

「嘿嘿。這兩個小人,本太子以替相國大人懲罰了,想必相國大人也該消消氣了。」趙桓笑道。

蔡京听了,沉了沉色,遂才不緊不慢地鞠了一躬拜禮,答道︰「太子殿下不必多慮。老臣以為金人這些年屢舉戰事,國內定是存有不少隱患,而且前些日子,又有細作來報,金人在燕雲的軍隊不敵蠻匪,如今儒、順、幽、武等州,都被蠻匪所奪。

如此一來,金人內患外憂,定不敢持續久戰。但汴京畢竟是一國之都,那些金人素來又是野蠻之輩,只怕不肯善罷甘休,一旦殺到汴京,便會不惜性命地狂攻猛打。

(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蠻匪最新章節 | 蠻匪全文閱讀 | 蠻匪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