蠻匪 第一百四十九章 深謀

作者 ︰ 坐井觀天的青蛙

余都姑暗暗見得楊再興追來,心中冷笑不止,暗付一介莽夫,死不可惜。

就在此時,一陣喊殺聲從後方而起。余都姑頓時面色劇變,急望過去,見有一部騎兵亡命奔來,為首之將竟就是那龍蠻子鄧雲!

「豈有此理!!!這龍蠻子莫非是天神降世麼!!」余都姑在心里咆哮,滿是血絲的眼楮瞪得快要凸出!

「龍蠻子在此!!!遼賊休得放肆!!!」

鄧雲縱聲一喝,所幸其坐下赤馬,乃是一匹汗血寶馬,能日行千里,此下仍舊精神一役,飛蹄奔馳。霎時之間,只見鄧雲策馬奔到,手中亢龍棍、青龍寶劍齊舞而動,從慌亂不已的遼人後軍赫然殺開個破口而進,背後霍銳引兵跟上,雖都人疲馬乏,但卻憑著一口氣奮勇突殺。

遼軍見得又有宋兵殺到,如遭晴天霹靂,鄧雲如同入魔,又似有神力俯身,扯聲大嘯,如同龍嘯之音,只顧往前徑直飛殺,遼兵皆不敢擋紛紛撤開。余都姑見此情勢,心中叫苦連天,這時楊再興一聲咆喝,亦如獵豹長嘯,霎時間兩人聲威蓋天。余都姑一時無措,竟望一角慌忙逃去,各部遼兵見狀,頓時戰意盡無,數員遼將連忙引兵趕去擁護。鄧、楊兩將亦縱馬殺破亂軍,倏然追去。這時,呼延通、吉青率步軍殺到,徐慶亦是心靈細巧,急領兵趁機往後突殺,遼軍後部潰散。不一時,徐慶引部與呼延通、吉青的兵馬會合一起。鄧、楊兩將亦都急急趕回。

「諸軍都已疲憊不堪,所幸遼人多已膽怯,那余都姑畏戰而逃,速速撤去,莫要多做糾纏!!」鄧雲急喝一聲,便速發號令,頓時宋軍各部人馬開始撤退,而遼軍混亂,大多兵士、將領都是心寒膽怯,不敢去追。

卻說,余都姑逃去後,听說宋兵已撤,方才恍然醒悟宋兵多是疲兵,難以久戰,此番可真謂是一世英名盡毀一朝,怒不可及,急趕回軍去,下令整頓,本以為鄧雲會如上回那般,就在不遠處伺候,本想揮軍急攻,卻又听說斥候回報,說宋兵盡撤,頓時氣得渾身抖顫,面目猙獰,咒罵不絕,狀若瘋狂。

不知不覺中,已是黃昏時候。那部正歸宋軍,無不都是筋疲力盡,拖著疲憊的身軀而行,一些兵士更是恨不得把兵甲拖去,丟了手上的兵器。

鄧雲似乎也知道諸軍的狀況,有意漸漸減緩行軍速度。這時,徐慶策馬趕來,一臉凝重的問道︰「大哥,你此下撤去,就不怕那余都姑趁機整軍望居庸關進發麼?」

鄧雲的眼皮子似乎顯得很是沉重,不覺合了起來,在馬上搖了幾下,才緩緩而道︰「二弟不必多心,遼人經過適才一番廝殺,就不論所折兵眾,其軍士卒戰將屢屢敗捷,不但銳氣盡失,更是士氣低落谷底,這般情況,就算居庸關內大軍人心不齊,恐也難翻出大風大浪。

何況,關內還有韓大哥這絕世悍將把守鎮關,劉都統亦乃當世名將,定能保之無患。再說,我等拼死作戰,已為關中大軍爭取兩日時間,如今又是黃昏時候,想那余都姑也不敢領他這些已喪戰膽低迷的大軍夜里行軍,而從這里趕往居庸關至少一日行程。如此一來,足夠時間讓劉都統整編關內大軍,將那些不安分子盡數撤離。

還有,這些弟兄都是國家棟梁,有些自敢死隊組建起便隨我等作戰至今,想大大小小也有數十戰,都是生死之交的兄弟,何必苦難他們?」

鄧雲此言一出,四周兵士听言,無不心中感激不盡,如今亂世,凡是軍中上官將吏幾乎都只顧自己仕途、利益,無視士卒生死,有些更明爭暗謀下屬功績,貪圖戰死烈士的撫恤金,而像鄧雲這般把軍里士卒當做是自家兄弟,加以珍惜愛護更是絕無僅有!!

當夜,鄧雲于營中整頓諸軍完畢,斥候來報,卻說余都姑整編兵馬畢,竟望居庸進發而去。諸將聞報無不變色,鄧雲卻是眉頭緊皺,暗覺其中大有端倪!

「龍蠻子,眼下刻不容緩,當速整兵馬,立即趕往追殺!!」楊再興忿然而起,疾呼叫道。

「不可!我軍連日死戰,兵士皆以疲憊力竭,如何再能連夜廝殺!?如今天色已晚,想那余都姑不敢進軍過快,可讓諸軍趁早歇息,待五更時候,飽食完畢,再舉戰事!!」楊再興話音剛落,徐慶即疾言厲色地反駁道。諸將聞言,多數皆都應和。只有呼延通與楊再興性子較似,一力支持。于是各將各執己見,爭執起來。帳內頓時一片大亂,吵聲此起彼伏。

「倘若出軍,我軍必當全軍覆沒!」陡然,高堂首座上的鄧雲忽然張口,此言一出,吵響頓止。眾將無不驚愕,楊再興急忙問道︰「龍蠻子你此話怎講!?」

「楊大哥你且稍安勿躁。那余都姑雖屢挫我等之手,但所謂盛名之下無虛士,傳聞此人不但武勇了得,更頗有急智。如若我與他角色互換,料定你等急切來截,當下定會布于伏兵,就等你等過來廝殺。此下夜色正黑,難以探查,兼之我軍都是疲憊不堪,若遭埋伏,便成甕中之鱉也!!」鄧雲雙眼泛光,兵法謀略,乃是其恩師周侗所教重中之重。昔年求學期間,周侗每天夜里,只要空閑,都會用上半個時辰,與鄧雲用沙盤對陣,演練各種戰事。後來,周侗又會依各種狀況,講說兵法之道。因此,鄧雲可謂是滿月復兵倫之略。當然,鄧雲作為後世之人,思想本就開放許多,每當結合所學時,都會依照現狀加以分析改變,也不會像那些紙上談兵,自以為了不起的將領。

此下,鄧雲這話一出,眾將又是一陣變色。徐慶面色更是緊了幾分,急問道︰「那依大哥所見,我等當若如何?」

徐慶話音一落,諸將不禁紛紛向鄧雲望去。鄧雲聞言,刀目一眯,腦念電轉,指頭輕輕在案上敲打,諸將都知鄧雲思量,不敢打擾,那沒心沒肺的霍銳,更是昏昏入睡。不知不覺,鄧雲思慮了足有一炷香的時間。

驀然,鄧雲咧嘴一笑,似乎已是運籌帷幄之中,淡淡笑道︰「可令諸軍早歇,明日五更,立即撤營而去!」

「大哥可是要等明日方才追殺?」徐慶眼神一亮,連忙問道。

鄧雲卻是搖首一笑,道︰「非也。其中因由我遲些再說。你等不必多慮,且速去吩咐!」

諸將素來以鄧雲馬首是瞻,此下一听,皆是無慮,其中除了趙雲在鄧雲眼色示意下留下,其余人都各自退去。

待眾人皆出,鄧雲即取案上文房四寶,趙雲趕來磨墨。不一時,鄧雲修書已畢,向趙雲笑道︰「此信事關重大,你待會退下,必要歇息充足,養精蓄銳,待五更時候,便才出發,趕往居庸關交予劉都統!」

趙雲聞言,臉色一震,遂領命退下。鄧雲隨即又思量了一陣,輕嘆一聲道︰「若此計能成,起碼能挽救上十萬條性命。願上蒼保佑。」

鄧雲嘆罷,又想自己竟會說出這樣一番話,不禁自嘲一笑,搖了搖頭,心里卻是想著其恩師的教誨,輕輕敲著指頭,吶吶道︰「兵者,詭也。詭之精于出奇而不意。」

隨著鄧雲號令發落,于是諸軍盡都早歇,直到五更時候,飽食畢撤營而去。諸將皆是急切,欲要催軍速行,反倒鄧雲卻是教諸將不必急躁,而行軍的方向卻竟是望東北那連片山脈而去。諸將無不大驚,紛紛去問,鄧雲只說自有分寸,又教葉凌風、李強、韓宇等將各引一隊騎兵,就在附近四處放哨,但見遼人斥候,定要盡數殲滅,不可放走一人。

漸漸地到了黎明時候。卻說余都姑見得宋軍一夜皆無動靜,暗恨鄧雲狡詐,想或是歇息後才來截殺,等候至晌午時分,仍舊不見,心里生疑,派去打探斥候,卻無一歸返,不由疑心更重。這時,妖後蕭晉賢派監使來催軍速進。

余都姑心想當下耗費了不少時間,不可再有延誤,便即起兵馬,謹慎而前。不過詭異的是,余都姑行軍至當日黃昏,仍不見宋軍的蹤影,心中更疑,遂教諸軍歇息,多布斥候在附近一帶探索,防備之事,自不會少。

當日,三更時候。天色已是黑透,漫天星空。且說在居庸關里,劉延慶那日見過鄧雲文書,大覺是理,即刻依計行事,將一些不安分子的部署,竟都調往燕山後線。那些將士不少是貪生怕死之輩,本就日夜憂心劉延慶對其不利,當下聞令,皆是欣然受命,紛紛撤軍而去。劉延慶為防這些兵馬造反,又命麾下數員心月復將士,各率其部,約是萬余人從後進發,以防萬一。

隨著劉延慶連日間的調撥,軍中只剩下五萬兵眾,皆是願听吩咐的忠義之軍。劉延慶整頓完畢,急切燕京戰事,當夜速命王剛、韓世忠等軍中要將前來商議。眾將商議畢,皆有意速往燕京進發。忽然,有人報說趙雲來見。劉延慶听是鄧雲部下要將,也是印象深刻,以為燕京出了變故,連忙召見。不一時,趙雲入見,拜禮畢,取出貼身文書,遞予劉延慶。劉延慶急急接過,迫不及待拆開便看,內書雲︰「遼人似覺居庸之變,屢日發重兵惡戰,某雖不才,卻知如今局勢不可退卻,遼人雖連日合眾拼殺,又以車輪戰耗之,幸諸軍努力,屢屢挫之。可軍中烈士傷亡慘重,萬余兵士折損將半,兼之諸軍疲憊,難以再戰,貿然而舉,只是無辜犧牲。不過遼人連挫,銳氣盡失,士氣低迷,那遼將余都姑急切趁亂來攻,貿然進軍,全然不知都統大人近日已速整關內亂軍。

還望都統大人看得此信,早作準備,遼人不日將到,可速整精兵,一舉破之。如今燕京兵力空虛,但余都姑此軍一破,燕京孤掌難鳴,破之易如反掌,收復失地,戰事早結,諸軍皆得以凱旋而歸,此實乃我大宋社稷之幸也!!」

(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蠻匪最新章節 | 蠻匪全文閱讀 | 蠻匪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