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電影帝國的誕生 第九章 監制

作者 ︰ 愚樂

這次游船上的會議,是新電影的第一次籌備會,主要目的,是為了讓劇組成員之間相互認識一下,畢竟這部戲,是個大工程。

沈沖之前一直秘而不宣,把吳宇森和洪金寶等人蒙在鼓里,倒不是故作玄虛——他需要先拿到在康樂大廈拍外景的許可。

康樂大廈是香港的標志性建築,又擁有「亞洲第一高樓」的頭餃,要在香港,拍攝一部極具轟動性的電影,它是首選目標,而正如羅維明所說,康樂大廈的租客,大都是世界級的企業和機構,如果未經允許,拍一部把它炸的亂七八糟的電影,可能會引起商業和法律上的麻煩。

康樂大廈是置地集團的物業,置地集團又是怡和洋行的子公司,而怡和洋行是香港英資四大洋行之首,對香港的政治、經濟都有舉足輕重的影響,這種巨無霸,沈沖不想惹,暫時也惹不起。

得不到許可,這部電影就沒法拍,所以沈沖之前守口如瓶,什麼口風都沒透露,他從台灣回來後,才終于收到了怡和洋行的回復——電影中的室內布景,不得和大廈內部結構相同或相似,而且要支付100萬港幣的建築形象使用費。

果然是人怕出名豬怕壯,名氣大了,到處都有人想咬一口,不過沈沖沒怎麼猶豫,很快就付了錢——反正很快置地集團就會有大麻煩,到時候落井下石,加倍的收回來。

其實在他的記憶里,有很多大場面電影,偏偏選中在香港制作起來很麻煩的《虎膽龍威》,是有原因的。

對沈沖而言,拍戲不僅僅是拍戲,更不是為了票房,最大限度的提升整個香港電影行業,或者說中國電影行業的水平,才是當前的重點。

《虎膽龍威》這部電影的創意非常好,開創了在狹小封閉的空間里,平凡英雄以一敵眾,對抗一群暴徒的動作片模式,這種模式,特別適合香港電影。

香港地域狹小,無法拍攝大場面,小空間里閃轉騰挪,是香港電影的主流,同時,空間越狹小,越能展現香港電影的招牌——功夫片的魅力。

而此時的香港動作電影,還停留舊式的傳統武俠片和清末明初的功夫小子片上,隨著現代化進程的加快,這兩種類型的電影,已經落伍了,越來越不受歡迎,都市時裝動作片,才是未來的主流,而香港嚴重缺乏爆破,飛車,槍火道具之類的人才。

《虎膽龍威》具備現代都市動作片的所有元素,有爆炸,有槍戰,有高科技,而且這部電影的場面看似壯觀,但成本不高,總共預算才UU多萬,布魯斯-威利斯一個人的片酬就用掉了500萬。

場面不小,花費不多,說明電影中的各種爆炸戲,在好萊塢有一套成熟的實現方案,因為成熟,所以便宜,這套方案,才是沈沖真正想要的東西,所以他才下血本,讓奧維茨幫忙,招募了那麼多幕後工作人員,而且他在香港招募的更多,足足有兩百多人,在船上參加會議的,只是其中的幾個主管而已。

香港電影向來以喜歡跟風著稱,只要他這部電影能大賣,後續跟風作品一定如雨後春筍般冒出來,大量的拍片機會,會讓各種幕後工作人員迅速提高水平,拉近和好萊塢的差距。♀

沈沖要拍的《虎膽威龍》,只是借用了一下核心創意,至于電影的人物設定、情節內容和具體環境,全都需要根據時代背景和香港的實際情況,重新打造。

電影是和流行文化結合非常緊密的東西,一部電影,放在RU年代可能會票房大賣,放在90年代,可能會無人問津。

比如《虎膽龍威》票房大賣,和當時的電影環境有關——以史泰龍和施瓦辛格為代表的硬漢動作電影,充斥市場已經六七年了,在那些電影里,主角滿身肌肉,無所不能,所向披靡,殺敵如割草,槍林彈雨中毫發無損,千篇一律,臉譜化嚴重,缺乏真實感,觀眾已經厭煩了。

正好在這個時候,布魯斯-威利斯出現了,他相貌普通,身材一般,有老婆有孩子,還遭遇了中年危機,打斗也是普通人的招數,會受傷,會流血,會自我調侃,讓觀眾有代入感,又滿足了他們想要換換口味的期望,于是一炮而紅,票房大賣。

而1979年,史泰龍的《第一滴血》都還沒出現呢,施瓦辛格還在跑龍套,尚未成名,這時候搞個有老婆有孩子的落魄警察做主角,觀眾會買賬?

所以沈沖把主角改成了一個來自南丫島鄉下的小警察,再給他安排一個在康樂大廈上班的夢中情人,這種窮小子英雄救美,獨佔花魁的童話故事,古今中外,人人喜歡,永不落伍。

《虎膽威龍》拍攝的時候,正值日本經濟最強勢的時期,號稱要買下整個美國,讓美國人很反感,所以在電影里,恐怖分子打劫日本人,觀眾看的很爽。

而沈沖大投資拍《虎膽威龍》,其中重要的一點,是因為這部戲是和嘉禾合作發行的——嘉禾前兩年,和日本的日活電影公司合資,組建了日本最大的院線,擁有上千家電影院。

以香港、台灣和東南亞這些傳統電影市場的容量,很難收回成本,所以必須得開拓日本和美國市場,否則,以香港電影極度商業化的氣氛,別說有人跟風了,會被當做冤大頭笑死……

所以片中被恐怖分子打劫的對象,被沈沖毫不猶豫的改成了英國人,反正香港英國人多,很合理,而英國電影市場,離他太遙遠,不需要考慮。

除了時代背景,香港的現實條件也必須得考慮。

比如香港警察遭遇突發危機的應急機制,肯定和美國完全不同,而原作中諷刺官僚主義的警察和唯利是圖的記者橋段,也得根據香港的現實,重新修改。

比如康樂大廈樓頂無法停靠直升飛機,卻又面朝大海,恐怖分子的逃跑計劃,肯定需要改變。

如此種種,需要考慮的事情非常多,沈沖太忙,沒時間去琢磨細節寫劇本,只寫了個情節框架,定義了一下主角的身份,恐怖分子的來歷,以及故事基本脈絡,整體還不夠成熟,所以他在開會的時候,沒有開門見山的談劇本,而是先拋了個「炸掉康樂大廈」的噱頭出來,嚇一嚇人,營造了一個「我要投資搞大制作」的氣氛,加深眾人的印象。《》

至于劇本的細節雕琢,開完會議之後,沈沖就把這個任務,交給了吳宇森和陳欣健。

吳宇森六十年代就在玩RN**制片,後來進了邵氏,成為張徹最喜愛和最信任的弟子,做了好幾年的副導演,接著又跑去嘉禾拍戲,拍了七八年,可以說導演技術和拍攝經驗,已經磨練的差不多了,他所缺的,只是一個上位的機會而已。

吳宇森是香港罕見的有大場面感的導演,他對都市動作片的節奏把握和場面控制,向來為人稱道,而且第一次拍都市動作片,就拍出來了《英雄本色》,可謂才華橫溢,他日後也搗鼓過不少電影的劇本,比如那部和《虎膽龍威》類似題材的《辣手神探》,就是編劇之一。

明知道是大才,何必看著他蹉跎呢?反正《英雄本色》如果被蝴蝶翅膀扇沒了,還能補救,可吳宇森在黃金年齡里,荒廢了六七年,對香港電影的損失,就太大了……

所以沈沖這次特意把他從嘉禾撈出來,擔任電影的導演。

陳欣健做了9年的警察,擔任過刑事偵緝科、警察訓練學校教官、偵探訓練學校教官多種職務,1974年旺角寶生銀行發生挾持人質事件,他是現場指揮官,有應付實際大場面的經驗,他從警司位置上辭職之後,寫的幾個劇本,水準都頗為不俗,像《跳灰》、《茄哩啡》、《牆內牆外》等,都風靡一時,票房口碑雙贏。

由他來負責編寫康樂大廈出事後,警察的反應和內部的沖突故事,再合適不過。

而武術動作,自然是洪金寶親自負責——沈沖選他做主演,可不是因為他面相忠厚,義氣深重,而是因為他是香港最具創造力的武術指導之一。

1977年,洪金寶拍了《三德和尚與舂米六》,開創了功夫喜劇片的先河……

19RU年,洪金寶拍了《鬼打鬼》,開創了靈幻喜劇片的先河……

19年,洪金寶拍了《提防小手》,開創了香港時裝功夫片的先河……

除了開創香港動作電影新類型之外,他做武術指導,也是碩果累累,比如1978年的《贊先生與找錢華》,被認為是詠春拳的教科書,而日後的《Al+劃》,《五福星》系列,《葉問》等等,都極有創新性和時代感。

沈沖有心借這部《虎膽威龍》來革新香港當前一招一式,拖沓冗長的打斗方式,所以選了能打能設計的洪金寶來做主演——成龍在搗鼓《沛弟出馬》,而元彪又太過青澀。

洪金寶面容憨厚,身材發福,頗具草根氣息,而且因為是演藝世家出身,所以在一堆功夫明星中,他的演技也是數一數二的,曾拿過金像獎、亞太影展的最佳男主角,這也給他加分不少。

當然不管是吳宇森,還是洪金寶,此時都還太稚女敕,而好萊塢來的員工太多,他們肯定掌控不了,所以沈沖特意聘請了加里-庫爾茨加盟。

加里-庫爾茨是喬治-盧卡斯的御用制作人之一,參與了《美國風情畫》,《星球大戰》的制作,還在《教父》里做過演員,《星球大戰》拍攝工作完成後,他月兌離了盧卡斯的團隊,打算獨自發展。

沈沖從奧維茨那里得到消息後,立刻就給他發了聘任邀請,擔任新電影的執行制片人,《星球大戰》很多場景都是在攝影棚里拍攝的,卻比《虎膽龍威》更宏大,更復雜,沈沖希望借助他的豐富經驗,來營造大場面的氣氛——《虎膽龍威》的大部分鏡頭,都是在片場里搭室內景拍攝的,要是處理的不好,很容易露馬腳,或者太小家子氣。

除了這部電影之外,加里-庫爾茨還將是東方魅力的制片部門經理。沈沖準備以他為師,在香港建立成熟的電影制片人制度。

香港電影行業里,早有制片這個職業,但非常混亂,不正規,除了嘉禾之外,其他公司的制片人,都是掛羊頭賣狗肉的偽制片人。

在好萊塢,制片人是一部電影的主宰,有權決定拍攝的一切事務,包括拍什麼樣的劇本,聘請導演、攝影師、演員,管理攝制資金,審核拍攝經費並控制拍片的全過程,拍攝完成後,制片人還負責影片的洗印,市場的宣傳和推銷,總而言之,制片人的工作,是從電影劇本之前開始,電影公映之後為止。

因為采用外判衛星制,所以嘉禾的制片人,職能和好萊塢的類似,全權負責電影的拍攝,只不過有這個資格的人,很少。

在邵氏,制片人的工作,只是負責安排廠期和外景場地,以及控制支出,至于電影內容,預算,導演和演員的選擇,統統由公司決定。

而根據《電影時代》的調查,香港七成以上的**電影公司,都是老板親自當制片人,老板娘當會計,親戚朋友做劇務和場記。(注)

總體來說,在香港,制片人是可有可無的存在,並不受重視,而且薪水酬勞很低,一般只有幾千塊。

而且很多人都搞不明白,制片人于的活,老板全都能于,為什麼非要請個制片,浪費錢發薪水?

要知道電影是專業性很強的行業,而投資拍戲的老板,大都是其他行業過來的,隔行如隔山,需要有職業制片人在老板和導演之間協調,如此,才能保證電影能夠順利拍攝,取得預期的盈利。

比如一個外行,投資一部電影,他除了知道省錢之外,還知道什麼……電影題材好不好,導演水平怎麼樣,演員知名度如何,在東南亞的片花行情如何等等,不是專業人士,很難搞的清楚。

投資拍電影,都是為了求財,什麼都搞不清,如何能賺錢?

如果投資人投一部虧一部,社會資金就會大量撤出,電影行業會萎靡,而如果投資人過于強勢,千方百計省錢,無法保證電影質量的話,電影市場會萎靡。

所以一個成熟的電影行業,應該是分成五個模塊——投資人,制片人,導演,演員,幕後人員。

高水平的職業制片人,是電影商業過程中的潤滑劑,上可以保證投資得到回報,下可以維持電影質量不受影響,作用非常重要。

然而在新藝城崛起之後,香港電影行業里造出來了一個怪胎——監制。

監制是投資人和制片人的混合體,大權獨攬,是一個劇組真正而且唯一的核心。

世人皆知,任何一個組織,權利不可過于集中于一人,中國漢唐時代有宰相,明清時代有內閣,都是皇帝和百官之間的橋梁,監制集皇帝和宰相于一身,極大的侵蝕了導演的權利,所以兩者之間,沖突不斷,一個處理不好,就讓整部電影蒙受損失。

這方面,徐克就是活生生的例子,先和吳宇森鬧翻,《英雄本色3》票房慘敗,後和胡金銓惡斗,《笑傲江湖》同樣虧本。

當然監制的誕生和發展,也和香港電影的特殊環境有關。

香港市場狹小,人才有限,所以電影公司規模都比較小,俗話說船小好調頭,監制集老板和制片于一體,可以快速對市場做出反應,追風趕拍,效率很高。

不過也正是因為這樣,監制對職業素質要求很高,一個不留神,血本無歸,缺乏彈性,比如寫了《天蠶變》和《沈勝衣》系列的「鬼王」黃鷹,做監制投資拍僵尸片,市場風潮已過,他還痴心不改,最終被高利貸活活打死在家里。

而且監制只適合小公司,不適合大集團。

沈沖旗下的生意越來越多,以後不可能像現在這樣,每部戲都要照顧,培養能夠一條龍打包劇組所有工作的職業制片人,勢在必行。

不僅如此,沈沖有更大的野望,他希望這些職業制片人,成熟之後,可以走出去自立門戶,創辦公司,他不需要一統江湖,他需要的是大量可以在整個世界攻城略地的競爭對手,反正以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以中國電影市場的巨大容量,再多的電影公司也養得起,蛋糕做的越大,他分的越多。

所以他改組了制片部門,把曾勵珍降職為普通制片人,讓她跟著加里-庫爾茨學習,因為之前的幾部戲,她名義上是制片人,實際上是個高級劇務——劇本是沈沖選的,預算是沈沖定的,發行是沈沖策劃的,她只是個執行者,沒有完全**的制作一部電影。

不過加里-庫爾茨初來乍到,不了解亞洲的市場行情,所以這部《虎膽龍威》,沈沖才是制片人,他是執行制片人,負責管理從好萊塢招聘的那些工作人員,並和吳宇森等人溝通。

而以後,沈沖會漸漸放手,只關注最值得關注的電影,至于普通的投資,都會交給職業制片人去做。

注數字來自《香港光影百年》

(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一個電影帝國的誕生最新章節 | 一個電影帝國的誕生全文閱讀 | 一個電影帝國的誕生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