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氏外戚 第五百零一章 各逞機謀,平定江東(三十)

作者 ︰ 維傷

豫章城東,秦旭大軍主營所在之地,隨著宛若春日炸雷一般的巨響,天空中如同傳說中那般,同時出現了十余個刺目的光球,帶著嗆人的濃煙,墜落城中。還沒等被這等境況驚呆的孫氏守城兵將反應過來,仿佛得了信號一般,豫章城東西南三面,面帶虔誠的青州兵、一臉桀驁的丹陽兵,開始攻城了。

若是放在從前,就算是周瑜明知道秦旭麾下這兩支在鐵與血中成長起來的軍勢攻城的消息,八成並不會太以為然。畢竟攻城這種技術含量並不高的「活計」,作為進攻一方若是沒有強有力的攻城工具,以及源源不斷的炮灰填坑的話,想要以相同兵力攻下一座城池,在周瑜看來,無異于痴人說夢。所以,盡管秦旭大軍節節逼近,在江東戰事上勢如破竹,已經打定主意,有固守豫章,拖垮糧道不暢的秦旭大軍打算的周瑜,仍舊能夠有條不紊的布置防線,等待孫策回援。可現在,周瑜終于知道了那明明平凡的緊,卻讓自己總是莫名煩躁的東西是做什麼用的了。

不過半身長短的竹片,箍成圓筒,在膂力上佳的兵士手中用力掄出,那帶著絲絲煙火光氣的圓球便飛上了豫章城上空,在本軍兵士還沒反應過來究竟是什麼東西時,就猛然炸響,一如傳說中那般令人膽戰心驚。即便是自認泰山崩于前而面色不改的周瑜,在乍聞此聲之時,也只感胸口悶疼了一下。更遑論守在豫章城頭的本軍兵士了。

周瑜現在終于知道了秦旭的打算,看向不遠處大軍陣後那寫著大大秦字的白字黑底的大,眼眶幾乎要瞪出血來。

周瑜是絕世的智者,在經歷了最初的一瞬間本能的驚慌之後,迅疾便冷靜了下來。很快便發現了這土制炸彈除了光亮點,聲兒大點之外,其實殺傷力並不怎麼樣的事實。可問題是,已經因為這突發的狀況而使得本軍有兵心漸有生亂之象的情況。卻並不能因為周瑜的「醒悟」而有所緩解。踏著光亮和巨響而來的青州兵、丹陽兵。借這浩蕩之勢,已然在本軍心中留下了不太好的影響。一如慣來桀驁的丹陽兵,至今尚未有對秦旭之命膽敢違抗的例子,幾乎同青州兵一樣為秦旭如臂指使,就足可見知道這東西的真相和親身經歷這東西的威勢。其實是兩碼事。而且,周瑜心中明了的很,倘若再這麼下去,本軍別說是反擊了,能在兩營兵士沖上城頭時還有舉刀的勇氣,都已經成為奢望了。

「傳令程普、黃蓋、韓當三位將軍,各領本軍。按照計劃出城接戰!」周瑜在昨天晚上同暫時放下心中芥蒂的三員老將的謀劃,本是在依靠豫章小城之防若是不能盡御秦旭來兵時,就依一直不怎麼贊同被動防守的三員老將的建議,集中優勢兵力。優先殲滅城外秦旭大軍一部。這個決議本是本周瑜最不願意看到的結果。周瑜對秦旭也是有過一些了解的。除了知道秦旭不怎麼「光彩」的出身之外,對于秦旭這些年崛起的幾次關鍵戰役,周瑜私下也都分析過。可令周瑜也是百思不得其解的是,秦某人這些戰事,說好听點幾乎都是置之死地而後生的經典戰例,周瑜自認設身處地去做,雖然也自承也許會有轉敗為勝之機,可要做到秦旭那般如同羚羊掛角一樣的令人無可尋跡,終究還是難以做到。因而周瑜料定了秦旭若不是運氣逆天到爆,則必然是個不按規矩出牌的人物,只看此番江東之事,輕易的破解了孫氏布下的四道防線,便知這廝此番也絕對不會中規中矩的用那不到三萬人的大軍,強行攻城。必然會有其奸計所在。因此,周瑜在昨晚,用秦旭所經歷的數次戰事作為例子,說服了孫氏一眾兵將絕不能對秦旭以常理視之,因而將這一並不怎麼高明的硬踫硬計劃,放在了最後實在無可挽回之時,再行動用,卻不想,這還沒有同秦旭大軍接戰,便是被逼的不得不提前拿了出來了。

而程普、韓當、黃蓋三人的本部兵馬,正依計在豫章城東西南三門外候命,除了城中宛若流星天降的聲勢造成了一定的混亂,但因為並未親眼所見秦旭大軍施為的情景,受到的影響相對較小,兵心尚可控制。在接到周瑜命人火速傳遞的軍令之後,在三員老將的率領下,迅速的佔據了東西南三面城門,只等候周瑜傳來的出兵之令。

至于北門,幾乎孫氏勢力上下,都認為那是秦某人圍三缺一之計留下的似生實死之門,因而皆是打定主意死守豫章的孫氏兵將,竟然並沒有人建議浪費兵力去探觸此路虛實。即便是周瑜,因為孫氏只剩下豫章根本,天下已無處可去,因而也沒有表示異議。

此刻豫章城外,抬著不過是簡易攻城竹梯的青州兵、丹陽兵,如同之前周瑜所料一般,並沒有遇到太大的阻礙,便已經來至到了豫章城下。而城牆之上,本是已經準備好了充足的箭矢,打算給來兵狠狠一擊的豫章兵士,很多人甚至連弓都握不穩了,著實給來兵攻城提供了相當的便利。

面對這等攻城一方氣勢如虹,而守城方幾乎無甚抵抗的根本就不對等的奇異狀況,周瑜心中的無力感越發強烈了,眼見著豫章不過是三丈多高的城牆,幾乎要復制了當初使計差點攻下,此刻只不過是角色互換了的涪關之事,周瑜終于放棄了之前堅持的固守待援這一「正確」的策略,在城牆上已經有不少青州兵、丹陽兵攻上城牆時,不得不再次傳令,命程普韓當黃蓋等孫氏老將,出城迎戰。

而在城外,正如周瑜所總結的那般,秦旭的運氣一直相當不錯。此番帶至豫章的「妹的因」大舅哥的土質炸彈,之前已經在廣陵時用掉了一些,此刻在手的,其實也只剩下了不到兩百個而已,就算是皆是「質量」上乘,不會出現在當初無名山谷對陣曹操時,十個里面至少有七八個不響的情況,分配到三門所地兵士手中,其實也就是每處五六十個而已。看上去挺多,但實際上分攤下來,能維持一炷香的威懾時間,就已經是大大超過了秦旭的預料。

秦旭本身也沒有指望這些殺傷力不高的東西能造成多大的傷害,所求者,也不過是在本軍攻城時,能盡量減少一些不必要的傷亡。說實話,倘若不是烏梅無意間的提醒,和萬谷縣城中的糧草儲備,並沒有預料中的那般豐富,讓秦旭覺得與其等候涪關方面通開糧道,倒不如借此這值得賭一把的機會,來搏一搏的話。秦旭最為中意的,其實還是之前那圍點打援,慢慢消耗孫氏兵力的穩妥辦法。畢竟不管怎麼說,丹陽兵還好,青州兵卻是用一個少一個,好歹都是幾十人里、甚至百里挑一的精銳,自然是多多益善,那些所謂的戰場見血打磨兵勢的說法,對于見識過數次青州兵戰力的秦旭,向來是嗤之以鼻的。因而在見了被稱之為神雷的土炸彈顯威,使得攻城之事頗為順遂,甚至至今還未曾有太大的傷亡數字報來,秦旭臉上的笑意,愈發濃厚了不少,看的就跟在秦旭身旁的烏梅,不住的撇嘴。

「軋亞呀……」好在那驚人的巨響和巨大的火光在持續了一炷香的時間後就停止了,驚魂初定的豫章兵士在損失了甕城以及一段城牆之後,終于開始緩過了神來,開始組織起了有效的反抗。而在豫章四門之內,隨著幾聲令人牙酸的響聲過後,三位早就等待不及的孫氏老將,也開始發動了反擊之勢。

秦旭軍中無大將的傳聞,已經是隨著幾場戰事的傳開,在江東兵勢心中根深蒂固了。因而此番程普、韓當、黃蓋率軍出城,心中著實存了幾分要大開殺戒,立出個天大的功勞在孫策面前證明老將就是比那些年輕人有實力的念頭。在城門甫開之際,三員老將便自東西南三門處一馬當先的沖殺了出來,著實有幾分仗金戈鐵馬,要氣吞萬里如虎的氣勢。

不過,事實證明,外行領導內行無論在哪個時代,都是行不通的。要說在這冷兵器時代,戰將老老實實的拼殺疆場、性命相搏,謀士盡心盡力的統掌全局、運籌帷幄,是經過無數次染血的積累得出的最為正確的組合方式。倘若是謀士之謀不通,戰將之心不從,再加上因為信息誤導而導致預料失誤的話,得到的結局,往往會讓人很是郁悶,就比如現在的孫氏三將。

程普、韓當、黃蓋三人的戰力,是經過無數次的疆場搏殺錘煉出來的,以秦旭的目光來看,在整個漢末時期,就算不能排的上一流戰將,但最起碼在統兵上,也是中流砥柱一般的人物。若是按照周瑜起先的謀劃的話,就算是此番在經過秦某人的「作弊」手段侵襲之後,只需要抗住最初的一段時間的惶惶,說不得秦旭大軍想要正面攻陷豫章,少不了要付出相應的代價。畢竟無論是青州兵還是丹陽兵,在平原作戰上自然無可厚非,但用來攻城,估計在了解了這兩支軍勢的戰力之後,能做出這等決定的,也只有在軍事上仍舊屬于二把刀範疇的秦某人做得出這等拿牛刀殺雞的事情來。

不過也正是如周瑜對秦旭所下的定論那般,如此不按照常理出牌的手段,導致的結局就是,在程普韓當黃蓋三人殺出城來之時,遇上的,首當其沖便遇上了典韋郝昭曹性這目前「無甚大將」的秦旭軍中,僅有能「拿的出手」三人……

(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呂氏外戚最新章節 | 呂氏外戚全文閱讀 | 呂氏外戚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