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國報紙對瓜分技術的消息並沒有太多的正面報道。《金融快報》只是把秦國官府注冊商行數量陡然上升到一個新的高度進行了報道。這篇報道只是一篇信息咨詢類的報道。
相反。股票市場進行了一次重大調整。首先,咸陽股票交易中心傳來消息。股票交易中心將宣布有五只新股票發行上市。這五只股票除了兩支文陽內股票。投資者喜歡把文陽兩字開頭的股票統稱為文陽股票。因為,這個股票群體很大。比如,目前秦國有二十二家上市商業組織。其中有十三家帶有文陽字眼。
新上市的文陽股票分別是投資銀行,和技術開發商行。其余的三家則大同小異,他們非別是電器開發商行,新型交通運輸工具。巴蜀長江運輸商行。最後一個是由海軍俱樂部建立而成的。他們將是作為民用船只輔助海軍完成運輸任務。
其次就是期貨方面。秦國將煤炭和原油作為新的品種納入了交易範圍。原油開采和提煉雖然有一定的技術水平。但空白的區間很大。而這行業,嬴玉竟然沒有投資注意到。這就給了一些人巨大的機會。不僅僅是原油,還有煤炭。雖然內燃機出現了。但還沒有達到大規模的普及地位。相反。煤炭的地位如今已經無法撼動。而煤炭開采,還處于一片空白。嬴玉沒有進入的原因很簡單。因為她已經掌握了一大片的煤炭開采地,而且還是露天煤礦。在成本上她有很大的優勢,為此,她不願意在煤炭上花費過多的金錢投資。而是把能源上的錢全部轉移到黃金上去了。
這些商業利益算盤尚文可管不著。只有要有去勘探煤礦,鐵礦。原油就可以了。其他的尚文則需要制定一系列的商業法規。已經環境保護法。礦產資源開采如果不加管制的去開采的話,那麼引發的環境問題將給經濟帶來很大的麻煩。這一點已經不需要證明了。
不過尚文卻有了一個意外的發現。秦國的法律體系中竟然也有類似的法律條款出現。這就讓尚文減少了很大的工作量。他需要的就是根據現有的情況作出一些適當的改進。
尚文忙著起草條文。而在咸陽的李牧則顯得非常的輕松。趙秦之間,以秦國做出巨大讓步,趙國提供大量勞動力為代價。雙方達成了經濟互助條約。秦國在未來五年內將為趙國提供總計二十萬金的低息貸款幫助趙國恢復經濟。趙國則需要派出總計十萬人左右的軍隊幫助秦國消滅匈奴,西域等國。軍事物資後勤補給等全部由秦國負責。為了加強兩國的友誼。趙國不對秦國商人征收任何賦稅,秦國則保持了百分之一的低稅率。尚文和李牧草簽了該條約。條約的副本迅速的轉送給了趙王。李牧剩下來就是四處走走。
李牧對秦國巨大變化依然興趣不減。在秦國參謀部,他見識了到了電報。以及正在架設的電話線。這兩種快捷的通訊工具讓李牧打開眼界。不僅如此,他還想要引進這兩項技術。但這兩項技術需要付出很高的專利費用。並且需要和私人企業去談判。這讓李牧有些模不著頭腦。不過想想也能想明白,這樣快捷的東西。秦國怎麼會如此輕易的給趙國。
就是那個外表光滑的小管和發麻的銅絲這些東西。他都不知道怎麼回事?王翦也是經過學習了解之後才知道。銅絲導線中有一種叫電的東西。這東西就如水一樣。王翦把自己的理解給李牧解釋了一番。李牧才明白。
「電。那不是上天的閃電嗎?你們秦國竟然把閃電都馴服了?」李牧一邊看著電話,電報突然想到這個問題問道。
「這個。我也不知道。這東西怎麼來的我也不明白。我只知道,有一個廠子專門提供電力支持。我們才能依靠這些東西保持通訊。」王翦說道。
「那個廠子我能看看嗎?」李牧問道。
「可以。」王翦說道。
發電廠的規模不是很大。因為這個時候的發電廠發的還是直流電。不是交流電。電壓值也不是很高。最高在一百伏特。不過秦國直接用電壓作為電壓單位而是用。
發電廠使用的依然是蒸汽,但卻依靠的是蒸汽輪機來工作。這一點比蒸汽先進了許多。
「這個黑乎乎的東西是什麼?」李牧非常注重細節。在查看煤炭的時候,他就注意到,煤炭雖然都是黑色。但和趙國使用的木炭絕對不同。
「這是煤。比木炭,木材發出的熱量還要高,火爐的溫度更加高。」王翦解釋道。
「哦。」李牧一點都不嫌髒的抓起一把煤又是聞的又是嘗的。
「這東西挺怪的。我能帶回去一點嗎?」李牧問道。
「可以,這東西很常見。可以。」王翦說道。
隨後參觀的李牧顯得心不在焉。草草結束訪問後。李牧便回到驛館。他要研究煤。李牧之所以要帶回來這東西。主要是他在北方作戰的時候好像再哪里見過。
「煤。煤。煤。」李牧來回走動的說道。
「這東西在哪里見過那。」李牧搖頭實在是想不起來。
「將軍,有一少年求見。」門衛在門外說道。
「哦。叫他進來。」李牧說道。
「爺爺。」進來的是李左車。他是放假來咸陽走動的。
「沒事,你來我這里干什麼?」李牧顯然有些責罰的意思。
不過李左車看了一下桌子上的煤便笑了。
「爺爺也在研究煤?」李左車問道。
「恩。」李牧哼了一聲。
「爺爺,這東西,我趙國的雲中,代地便有。孫兒小時候還玩過這黑土。難道爺爺忘了。」李左車說道。
「對。我說我想不起來。就是這黑土。秦國竟然拿他用來發電。」李牧拿起煤說道。
「不僅是發電。那火車大鐵馬也是靠他來運作的。據說,在北方,秦國已經大規模的開采。用來冶鐵。這東西冶鐵速度非常的快。」李左車顯然對煤有了很深的了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