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毛猴子在這半崖山洞中走來走去,好半天過後,臉上終于顯出決然之s ,走到李承訓身前,吱吱呀呀的一陣比劃。
李承訓听明白它同意跟隨自己下山,卻它還要再去兩個地方看一下。
「行,我陪你!」李承訓毫不遲疑地說道。
紅毛猴子打算跟他混了,自然沒有異議,當先向山側岩石攀爬過去。
李承訓有意測試自身武功,便充斥真氣于經脈間,縱身施展出猿攀式,緊隨其後。
紅毛猴子玩xing不改,爭勝心強,又似乎想測試下自己ri後的同伴功力如何,不僅發力狂奔,還盡找些犄角旮旯,難以著力的地方快速攀爬。
李承訓始終若即若離地跟著,心里卻頗感驚異:這猴子的速度奇快,如果自己沒有天生神力和百獸拳的功底,此刻還真追趕不上它。
紅毛猴子翻越了半座山後,來到一處密林,便比比劃劃地阻止李承訓繼續跟著它,讓他在這里等候。
李承訓笑笑︰「行,你速去速回!」
紅毛猴子幾個起落便進入林中,同時,林子中突然涌出許多大小猴子,歡呼雀躍。
他現在終于明白,這紅毛猴子竟是這山林王國里的猴王,或許不僅如此,以它的功力作為百獸之王也不為過,難怪它不願離開這里,這讓他聯想起《西游記》里的孫悟空在水簾洞的情形。
李承訓也不著急,躺在地上參臥禪,他現在已經可以隨時隨地進入禪定狀態。
大約一個時辰後,紅毛猴子眼眶發紅,扁著嘴,出現在李承訓面前。
李承訓想安慰兩句,但又不知道說什麼好,便只是拍了拍他的肩膀,聊以慰藉。
紅毛猴子突然「茲哇」一聲,蹦到一處高絕的樹杈上,仰天長嘯,尖細的聲音里透著洪勁蒼涼,竟引得周圍猴叫此起彼落。
在群猴的哀叫聲中,紅毛猴子流下兩行滴熱淚,之後便頭也不回的翻身向崖頂爬去。
李承訓緊隨其後,本以為現在是要出山,但紅毛猴子卻把他領到了少林寺上院對面的一處懸崖旁。
他在少林寺待了九個月,自然認得崖對面的山是五ru峰,而那個離絕頂數十米的天然石洞,便是達摩洞。
「猴兄,你要去達摩洞?」他見紅毛猴子一會兒呆呆的望著山洞,一會兒又期許地看著自己,因而發問。
紅毛猴子點點頭,目光炯炯地盯著李承訓。
李承訓在少林別院待了九個月,自然知道這里。作為是達摩祖師參禪悟道之地,現在達摩洞已經成為少林聖地之一,為防止遭人褻瀆,ri夜有武僧在洞外看守。
他沉思過後,緩緩地說道。「好吧!但是咱們得從崖上倒爬下去,這樣才可以避開洞外守衛的武僧
就這樣,一人一猴,身法奇快,竟如兩只壁虎一般,從崖頂快速地爬進洞內。
剛進洞內,李承訓便是一驚,全身汗毛都豎立起來,他沒想到洞內居然有人,只見一位番僧正安然端坐在洞內深處的石壁前。
紅毛猴子當即跪倒,手腳並用地爬向那老僧。
李承訓卻有些尷尬,他總不能如猴子那般爬進去,但明顯這番僧便是這神奇猴子的師父,定然是位奇人,竟不知該施何禮恰當。
「達摩洞!達摩?」李承訓猛然驚醒,內心狂跳起來。據史書記載,菩提達摩在距唐朝一百多年前坐化于少林寺,難道他沒死?
「俗家弟子李承訓參見祖師!」他慌忙跪拜下去,叩頭施禮,自然不敢用化名欺瞞菩提達摩。
李承訓本能地跪伏在洞口,可等了半天,卻听不到里面一點兒動靜,便覺得這大違常理,按說一代宗師豈會如此孤傲?
當他再次抬頭看時,才看清那並不是達摩本人,而是石壁上的人影,隨即恍然大悟,暗呼自己犯了糊涂。
原來達摩曾在此洞內面壁九年,由于年深ri久,身影投于洞內石上,竟留下了一個面壁姿態的形象,面目眉眼依稀可見,衣褶皺紋若有若無,後人便把這塊石頭稱為"達摩面壁影石"。不過可惜的是,這佛門瑰寶,在一九二八年的時候,被軍閥石友三在火焚少林寺時給擊碎。
這段歷史李承訓是早就知道的,不過由于紅毛猴子進洞便大禮參拜,誤導他先入為主在先,認為里面有人,再者洞內光線不明,也令他產生錯覺。
李承訓走到石壁前,恭敬地跪下,給達摩人影石面扣了三個響頭。
紅毛猴子依舊跪在那里,一會兒看看石壁,一會兒看看李承訓,吱吱呀呀的叫了起來。
李承訓搖頭苦笑道︰「猴兄,達摩祖師前無古人,後無來者,我不是他,我只是一個平凡的人!」
原來,這紅毛猴子見李承訓懂猴語,能說猴話,便以為是他原來的主人,及至到了此刻,他仍然堅信他們面貌不同,卻還是同一個人。
李承訓不忍欺騙它,和它說了半天,才使它理解他的話,卻見它眼中生出一抹淒涼之s 。
至此,李承訓已然完全明白,他學的這套武功當是《易筋經》,而這套神功如何通過猴子學到手,其中的機緣巧合也已捋順清楚。
相傳,菩提達摩由于長期靜坐,困倦是難免的,便時常起來活動筋骨,而這套行氣運功的法門,便是聞名後世的《易筋經》。這紅毛猴子一定是當年追隨達摩祖師的,跟著祖師每ri參禪打坐,自然也有幸學到了這套功法。
另外,李承訓通過紅毛猴子懂人言這點來猜測,菩提達摩當年一定點撥了這只猴子,啟蒙了它的智力,否則它不可能擁有如此智慧,如此禪定,如此功力。
李承訓心中極喜,他在無意中居然學到了夢寐以求的少林絕學,歡喜之余不禁想到了少林的另一部絕學《洗髓經》,以及這兩部經書的一段歷史故事。
傳說達摩走後,少林僧人在洞中發現了一個鐵盒,盒上沒有鎖,卻打不開。聰明的僧人用火一烤,鐵盒便開了,原來鐵盒被蠟封住,以防水汽侵蝕。
鐵盒中有兩部書,一本是《易筋經》,另一本叫《洗髓經》,都是用梵文寫的。而當時,少林寺里真正懂梵文的只有二祖慧可,而他卻把《易筋經》留在少林,自己拿著《洗髓經》去雲游天下。
當時寺中也有一些對梵文一知半解的僧人,你翻他譯,依法修煉,以致後來少林功夫多如牛毛。
再後來,有位僧人帶著《易筋經》去峨眉山,見到了天竺僧人般剌密諦。在般剌密諦的幫助下,《易筋經》才有了中文版。
自《易筋經》問世,少林僧人坐禪與習武已是密不可分了,而天下武林也便應運而生,更有「天下武功出少林」一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