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大全書 易經中人事吉凶與自然現象的變化

作者 ︰ 風天小畜卦

易經中人事吉凶之變化

人們用《易經》去預測人事之前途與結局,但是,得到的答案卻不是絕對的,固定的,而是根據條件的變化,而在不斷變化之中。所以一個人的結局就成了一種相對的變化的結局。例如,坤卦卦辭是元亨,利牝馬之貞,君子有攸往,先迷,後得。主利。西南得朋,東北喪朋。安貞吉。」這就告訴求卦者,其所求卦是吉利的卦,但是吉利卻是有條件的,結局好壞依條件變化而變化。第一條件就是指的只有出門外游方吉,對于所求其它事,就難說了。這可以「君子有攸往」之語悟出此點;第二是指只有騎馬外出才吉利,不騎馬就難說了,這一點,可以「利牝馬之貞」之語悟出,第三是出門之後,有一個由不夠順暢句吉利的變化過程,這可從「先迷,後得。主利。」之語悟出;第四,只有向西南方向方吉利,向東北方向則不利,這一點從「西南得朋,東北失朋」之語可悟出。總之,變足《易經》預測之技巧和基本原理,吉凶隨事而變,悔吝應時時呈,這就楚《易經》辯證法。

易經的自然現象的變化

自然現象的變化反映出人們變化的觀念,例如,「大過」卦的爻辭說「枯楊生華」,「離卦」辭的「日昃之離」,「泰卦」的爻辭說「無平不陂,無往不復其意是說,枯了的楊樹又長出了枝葉;太陽偏兩還出現了彩虹,沒有無坡的平地,沒有往而不復的事情。這說明一切都處在變化之中。故《易傳》說,算卦就是觀察事物的趨勢和變化,由此推求變化的結果。故《系辭》曰︰「動則觀變而玩其佔」。所謂佔就是算卦。又說知變化之道者,其知神之所為乎」,意思是說《易經》講的變化之道,就意味著陰陽變化神妙莫測。

從《易經》的變化觀念中,還引伸出變化日新,陰陽流轉和陰陽不測之觀念。

所謂變化日新,包含兩個意思:一是說變化永無停息,二是說在變化過程中,舊的事物不斷消亡,新的事物不斷出現。《系辭》中說口新之謂盛德,生生之謂易」,認為每天都產生新的物是大自然的最品德,不斷有所更新,這才有所謂的「變易」。

所謂陰陽流轉,是指陰陽相互向其反而轉化,從而引發出物的變化與發展。《系辭》中說剛柔相推,變在其中矣‘又說一闔一闢謂之變,往來不窮謂之道」。這是說,不論陰與陽,還是剛柔,闔闢,都是指性質相反的兩個方面或兩種東西是可以相互轉化的。

所謂「陰陽不測」是指陰陽爻和事物對立的兩個方面更迭、交蘀所產生的變化千百態,難以揣度。《易傳》把變易稱為「神」,如指出「神無方時易無禮,」「陰陽不測之謂神」。這說明在大自然的變場中,既有必然性,也有偶然性;既有確定性,又有不確定性。這就是事物變化的多樣性,和變化過程的無限性,它是構成《易經》辯證思維方式的一個重要都分。

易經》典籍的使用方法

《易經》典籍的使用方法,在以前只有兩種︰第一、是當為一種經義,把里面記載的現實理想化了演成了玄妙的抽象觀念,以為行為的準則。第二、是用作卜筮之用。古代人只有這種使用的方法,而《周易》真正的使用價值遂顯不出來。到現在,那些固有使用的方法,已給近世社會科學發展擊得體無完膚了,由社會科學帶來的新的使用方法,比以前正如天壤之殊了。所以此後的《周易》便負了社會史研究上一個重要任務。

《周易》里面「卦」的形式,由「八卦」演成了「六十四卦」,有人說︰「八卦」是始于伏羲時代,《尸子》卷下︰「伏羲氏始畫八卦。」又相傳謂根據《河圖》、《洛書》而畫的,如「河出圖,洛出書,聖人則之而畫八卦。」至「六十四卦」,是由八卦演化而來,把每一卦乂化成了八個,于是八八成了「六十四卦」。「六十四卦」是哪個時代演化出來的呢?有人說又是伏羲,據《淮南子》︰「伏羲為之六十四變。」後漢鄭玄以為是神農;司馬遷以為是文王,這樣各說紛紜,已充分表現「八卦」與「六十四卦」之來歷不明了。「八卦」與「六十四卦」是誰作的,還是不要緊,我們所要研究的是里面的《卦辭》與《爻辭》。卦有六十四,故《卦辭》有六十四項,一卦有六爻,每爻有爻辭,共有爻辭三百八十四項。馬融等以為《卦辭》是文王所作;《爻辭》是周公所作。在上文,我們已說過了,《卦辭》、《爻辭》所記載事實,大多是周代封建組織未成立以前的現象,故它的產生,決不會在文王以後。

現在說到《易傳》,《易傳》有七種,一是《彖辭》;二是《象辭》;三是《系詞》;四是《文言》;五是《說卦》;六是《卦序》;七是《雜卦》,《彖辭》是解釋《卦辭》的,《象辭》是解釋《卦辭》與《爻辭》。《彖辭》與《象辭》相信必是成于周代,如果說是周公所作,也有可能。此外,《系辭》及其他如《文言》……等,是孔子或為春秋戰國時的人所作,從里面的記載,我們就可以看出。

實在,《周易》之所以成為經,完全是靠《易傳》的介紹力而已。《卦辭》與《爻辭》的記載,只是些零星的社會現象,而《彖辭》、《象辭》、《系辭》……等,便把他演成「出天入地」的玄妙觀念,譬如︰

《易經》典籍的使用方法,乾元亨利貞。

「乾」是卦名,「元」是表示開始的意義。閔為「乾」卦是六十四卦之開始。「利貞」,貞,是說「固守」,這卦辭的解義是︰「乾卦的開始是利于固守的」。大概當時各部族為了土地牲畜常有搶奪擄掠之事發生,故反映于思想上,乾之開始即注重保守土地牲畜,為第一要義。進一步便勉不要妄自侵害別個氏族,故隨著的《爻辭》「初九」,即說︰「潛龍用」,大概是說,如龍一般潛伏固守便了,不要妄自發動。再進一步有「見龍在田,利見大人」……等,是將上面的意義反轉來說的。但《彖辭》是怎麼說呢?

《彖》曰︰大哉乾元,萬物資始;乃統天,雲行雨施,品物流形。大明終始,六位時成,時乘六龍以御天,乾道變化,各正性命。保合太和,乃利貞。首出庶物,萬國咸寧。

這樣把「乾元」解釋為萬物的開始,說到了自然現象的變化,萬物的終始,說到了乘龍御天,再歸結到社會現象的萬國咸寧。《象辭》又說︰

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潛龍用,陽在下也;見龍在田,德施普也;終日乾乾,反復道也。或躍在淵,進無咎也。飛龍在天,大人造也。亢龍有悔,盈不可久也。……

這樣把「潛龍用」,解釋為「陽在下」,見了龍在田上,又解釋為「德施普也」,或躍在淵,解為進而無咎。如此之類,《易傳》完全把《卦辭》與《爻辭》演成種種妙論,說得天花亂墜了。

我們現在研究殷代的社會經濟發展,必要舍棄了《易傳》,而單看《卦辭》與《爻辭》,才能切實地領略到當時社會的現實。

(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百科大全書最新章節 | 百科大全書全文閱讀 | 百科大全書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