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大全書 第五十四章師卦

作者 ︰ 風天小畜卦

易經第七卦師卦地水師坤上坎下

坤為地,坎為水,地中有水。地中眾者,莫過于水。師為眾,部屬兵士眾多的意思。持正的「仁義之師」,才可攻伐天下使百姓服從,用兵勝負在于擇將選帥,持重老成的人統兵可獲吉祥,這樣才沒有災禍。

師卦;師子在甲骨文中是會意兼形聲字,甲骨文左邊是兩邊展開之行,右邊是禮巾,會獻禮巾之意。師卦之象;有虎、馬、指演午末、將軍立于台,主掌兵權,指印著拜與地,之受賞。天馬出群之卦,以寡服眾象。面對考驗,應深明大義,掌握部屬的心才是上策。

師卦是《易經》六十四卦的第七卦。地水師(師卦)行險而順,是中上卦。象曰︰將帥領旨去出征,騎著烈馬拉硬弓,百步穿楊去得準,箭中金錢喜氣生。這個卦是異卦(下坎上坤)相疊「師」指軍隊。坎為水、為險;坤為地、為順,喻寓兵于農。師卦,闡釋由爭訟終于演變成戰爭的用兵原則。戰爭是凶惡的工具,關系著人民的生命,國家的存亡,所用兵必須慎重。軍隊必須是正義之師,統帥必須中庸、公正,老成持重,不可好戰喜功。戰爭必須得到人民的支持,才能戰無不勝。這是師卦的主要精神。

這個卦里包含了眾多、出行、效渀、防御、聚集、積蓄、儲備等意思。

此卦象征戰爭出兵,但要齊心抗敵,終能成就,大利功名。但此卦亦見天克地,主有變動之象,易見官訟,日久亦人丁漸少。

「人生不能離群而居」(荀子),人類本質即為社會的存在。「師」指多數的團體,也可以表示軍隊。根據周朝的制度,5000為旅,8000人為師,12500人為軍,故團體、軍隊均需有指導者。指導者的好壞,可影響團體之命運,應如何率領將兵打仗?也是現代管理者的課題。此卦指明指導者之道,原則即為「貞正」。不管多麼苦痛,既有正確目的,民必跟隨。

師卦位于訟卦之後,《序卦》之中這樣解釋道︰「訟必有眾起,故受之以師。師者,眾也。」爭訟的人越來越多,以致形成了軍隊。

《象》曰︰地中有水,師。君子以容民畜眾。

《象》中這樣解釋師卦︰師卦的形象,下卦「坎」為險,水;上卦「坤」為地,順。整個卦象就是地下有水。水潛藏在地下取之不盡,也就是士兵來源于農民中間。因而,這一卦象征「師」。君子觀此象,應當效法這一精神,平素能容民養民如大地蓄水。在人民當中蓄積兵眾的力量,以備戰時用之不竭。

師卦象征軍隊作戰,屬于中上卦。《象》中這樣評斷此卦︰將帥領旨去出征,騎著烈馬拉硬弓,百步穿楊去得準,箭中金錢喜氣生。

此卦的卦名為師。前面的訟卦是講人們的爭訟,不服從裁決,便會引起械斗與戰爭。所以訟卦之後便是師卦。師是兵眾的意思,它是古代軍隊的一級編制,名稱沿用至今。按《周官?大司馬》中|己載,藏兵于農,每戶出一人,五人為一伍,五伍為一兩,四兩為一卒,五卒為一旅,五旅為一師,五師為一軍。按這種推算,一師就是兩千五百人。而師的引申義也就代表戰爭了。戰爭必然會使人產生憂患,所以師卦也有憂患的含義。這就是《雜卦傳》中所說的「比樂師憂」。

師卦上卦為坤為地為眾,下卦為坎為水為險,地中有水、引眾犯險,就是師卦的卦象。地中有水,則是比喻兵來源于民眾中,平時務農,戰時成兵。引眾犯險則表示戰爭會帶來大量的人口傷亡,表明了戰爭的殘酷。

爻辭;出兵用師之道。

師,貞,丈人吉,無咎。

師︰一般是指老師。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而解惑也。效法,學習,拜人為師。古代可以稱之為師者有︰師長、樂師、師氏、醫師、旅師、載師、士師等等名稱。師在這里是指老師。貞︰是正,在這里指老師本人之正,教育方法之正確,還指學生學習態度學習方法之正確。丈人︰是對年長者的尊稱。年長德高望重之人為丈人。

「一」惟初大始道立于「一」造分天地,化成萬物,此為數之始、物之極,得此者聖人也。

「丈」人在此有聖人的意思。「丈」人也有長老、威嚴、莊正的含義。言其以正率眾,德足以服人,威足以齊人,此乃賢明之長者。「丈」人亦有解作大丈夫者。如孟子所言︰「居天下之廣居(仁也),立天下之正位(禮也),行天下之大道(義也),得志與民由之(率也),不得志獨行其道(善也)。」此謂大丈夫,可備一說。

「師」者,正眾也,指有紀律的群體。「正眾」之「正」有四層含義。

師,眾也。貞,正也。」這是說老師的作用是教化民眾。教化眾人干什麼呢?以天之道德教化眾人,使眾人正直無私,正大光明。也就是教化民眾移風易俗,知天地萬物的道理,服從明君之政,而揚善懲惡,使天下以正。正如《禮記•學記》日︰「發慮憲,求善良,足以諛聞,不足以動眾。就賢體遠,足以動眾,末足以化民,君子如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學乎!」其意思為︰「多思考問題,廣為招求善良之人,這樣做只能使自己小有名氣,卻還不足以感動群眾。親近賢人,體察被疏遠之人士的內心,這樣做能夠感動群眾,卻不足以轉變民心,改變風俗。君子如果想教化民眾,改變風俗,那就一定要從教育著手啊!」這就足以說明教育的重要性,通過各種教育方式,就能起到改變民心,移風易俗的作用,而使天下安寧。

「能以眾正,可以王矣。」這是說,能使民眾正直,使民眾明白天地萬物變化的正常規律,懂得道理,能棄惡從善,遵守法令,禮義道德者,就可以做天下的君主。正如《禮記•學記》曰︰「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道。是故古之王者建國君民,教學為先。《兌命》曰︰念終始典于學,其此之謂乎!」《學記》說︰「美玉不經過雕琢,不會成為有用的器物,人不經過學習,就不會懂得道理。因此,古代的帝王建立國家,統治人民,都把教學放在首位。《尚書•兌命》說︰‘要自始自終經常想著學習。’就是這個意思吧。」

「剛中而應,行險而順,以此毒天下而民從之,吉又何咎矣!」「剛中而應」,剛中,是指以道德教化眾人,首先是古聖人效渀天地之善德而創立的公正無私,正大光明,誠信長久,廣博仁厚,清靜無為,以善待萬物為道,以其善德使萬物得到好處為德,合而為天之道德。以道德教化民眾,以道德治理天下,使民眾認識其中的道理和意義,並且響應。「行險而順。」行險,一方面是指教育過程之艱難,另一方面是指使眾人通過學勻,認識道理,規律,法則,法令之險,以知道自己的困頓處,然後加強學習,以明白事理;正如《大學》曰︰「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後定,定而後能靜,靜而後能安,安而後能慮,慮而後能得。」其意思是︰「大學的教學方法,在于闡述並讓學生顯明光明的道德。道德的意義在于愛民,在于使人居于善,以達到以善待萬物。知道居于善地,而後才能確定志向,志向確定然後才能靜心,心靜才能安身,身安心靜而後才能思考,能思考才能得到精深的學問。」這是說大學的教育目的,是為了使學生明白道德,並顯明光大道德,而以仁善之德善待萬物,善待人民,為天下人民謀利益,不只是為了使自己有一技之常,而為自己謀求私利。

還有,在軍事上,︰以其品質、德行含化眾人,行必有義。即軍隊必須是正義之師,貞正之師,這樣才能自然而然,順其自然地順民意,得民心,得天下。

以其法律號令率眾以律,行必有令。「丈人言」。即軍中統帥必須持守公平、公正,中庸,必須公正廉明德才兼備,不可好戰喜功

矯枉以正,以有道伐無道,萬民咸從。「地中有水」。喻為兵聚藏于民眾之中,用兵必須得到公民大眾的支持,這樣才能有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兵源,這樣才能順應潮流,無往而無不勝。

以正眾人之思。命德討罪,以懼亂臣,以討賊子。孔子成《春秋》而亂臣賊子懼此之謂也。如此這樣才能令行禁止,以從民願。「客民畜眾」。即君子(尊道貴德之人做統帥)應當客待民眾(全心全意為公民服務)畜養民生(利民、惠民,不把持、不壟斷物質和精神財富,利而不害,為而不爭),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人,尊道貴德,才能得民心,得天下。這正如毛先生所說的「軍民團結如一人,試看天下誰能敵」!

(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百科大全書最新章節 | 百科大全書全文閱讀 | 百科大全書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