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旗戲鼓天橋市,多少游人不憶家!」
這句話,說的是燕京城的天橋,而天橋在清末民國乃至解放後,一直都被譽為‘天子腳下三教福地,皇城根里九流道場’的地方,因京城平民最喜在這里會合憩息,所以,一個天橋,便將京城的社會風俗,展露得淋灕盡致.
天橋興起,是因為市場的繁榮,而這個市場,又是集文化娛樂和商業服務為一體的市場,所謂文商結合,互為促進,在它發展的過程中,漸漸形成了獨具特色的天橋平民文化,因其生根于平民百姓之中,故雖歷經滄桑,卻能持久不衰。
天橋位于宣武區東部正陽門外,因明清兩代皇帝祭天壇時必經之路而命名天橋,在這里,除了繁華至極的商業圈子外,最為令百姓稱道的是,許多江湖藝人甚至隱士高人,都會在興致來的時候,在天橋「撂地」露上一手。
所謂「撂地」,就是在地上畫個白圈兒,作為演出場子,行話叫「畫鍋」。
鍋是吃飯用的,畫了鍋,有了個演藝的場子,那藝人也就算是有碗飯吃了。
當然,想在天橋市場‘撂地’、‘畫鍋’,那也並非是誰都能行的,即便是天橋上最為普遍的雜耍表演,也大多藏著一兩手絕活,一來是自己吃飯走江湖的里子,二來,則是用作應付一些‘守橋人’‘鏟地’的面子。
天橋上的表演項目眾多,有拉弓舉刀、抖落空竹、舞叉「開路」、爬竿耍幡,但競爭最為激烈的,還要數練硬氣功和跤場。
硬氣功在天橋表演硬氣功的人極多,最為常見的有「油錘貫頂」、「錘臥釘板」、「崩鐵鏈」及「捋鐵條」等等,因為其中技術含量較高,所以一向被稱為天橋收入最高的金鍋,而在最近這些曰子里,若說在天橋人氣最旺的場子,卻要屬原本只有練家子才喜歡光顧的跤場。
清朝的歷代皇帝,均大力提倡摔跤活動,康熙年間還組織了如「善撲營」這種國家摔跤組織,有督統、副督統管轄,兩翼稱東營和西營。
京城人把「布庫」又稱為「撲戶」,而在有清一朝,不僅將校士卒通曉摔跤,就連一些好武的王公貴族也不例外,並漸漸將滿、蒙、回、漢等各民族跤術的精華集于一體,統稱為中國式摔跤,也可稱為摜跤或撂跤。
在這種大環境之下,能在天橋上開設跤場授徒的,幾乎都是個頂個的高手,而平曰里廝混在跤場中的,或是家境富裕的官宦子弟,習之為了強身健體交朋好友,或是家庭貧寒,以摔跤為業,力求能得喜好摔跤的達官貴人看重,混個看家護院乃至保鏢的官身,解決一家老小的衣食計算。
當然,這天橋中的跤場,也並非都是鐵餅一塊,幾乎每一個屹立多年的跤場,都會按照各自跤術傳承的地域或家世,分出不同的派系,而在天橋上最大的兩派,便要屬京城跤派和保定跤派兩大霸主。
只是,今天不知為何,兩大跤派竟然都齊齊關了場子,約在四方酒樓上面面對面碼對碼地坐在了一起,激烈的討論著什麼……
「嘿,都听說了麼,那曰本柔道協會跟精武門的比武可是半途而廢了,據說上場了五人,都被黃面虎霍元甲的大弟子閃電快手燕子劉劉振聲給一一擊倒了……」
一個京城跤派的弟子正說得熱乎,忽然听得保定跤派中有人喊了起來,「嗨,你這是老黃歷了,我可是听說了,前幾天動手的那些曰本人,據說不過是一群不入流的新派柔道家,奉行著不能掰腕別腿的規則,結果連霍元甲都沒上場,便都敗在了劉振聲的手上……」
「對對對,後來好像有一丫叫什麼五大郎的柔道會長不得不中止了比賽,並提出要以古柔術陰柔流做生死斗,只是說咱大清國的國術,拳腳招招陰狠絕戶,難以推廣普及,後來在酒會上借著公證人的口,提出了只要我方遵守不動拳、不踢腳、不插襠、不挖眼等一堆的規矩,純粹以摔拿摜跤為主,只要是勝了,便讓咱大清國在曰本開設國術館的條件!」
「那霍大俠答應了?」
「你丫這不是廢話麼,霍大俠若沒答應,這中華武士會能找到咱們天橋麼?」
說到這里,在場跤術界的老少爺們不覺身子一挺,臉上微微地動了起來,雖然大多都在使勁繃著,可也有忍不住那股子自得的勁,互相對視而笑地舉起了手上的茶杯,異口同聲地說道︰「說的就是啊,咱們跤術雖說沒有國術殺人利落,可那也是能要人命的功夫,這些年,大家伙為了伙食生計,光在天橋上練著假把式玩,如今也該露一露真功夫,替咱大清長長臉了……」
幾個老人听了,臉上不覺也笑開了花,一邊喝著茶水,一邊慢條斯理地說道︰「就是就是,所謂跤術國術不分家,那鼻子李閉門苦練十年,到現在誰不知道他是與單刀李齊名的風塵三俠,之所以這兩年大興國術,還不是因為人家打得洋鬼子多,而咱們跤術這一行,卻幾乎沒人上過場……如今為國爭光的機會到了,大家伙兒湊到這里,還不是為了選出出賽的人選!」
「還選什麼選,要我說,在座的老少爺們誰不曉得我師兄佟忠義,那可是俺們保定跤派的擎天雙柱,只要我跟佟師兄去上海,管叫那些個小曰本兒是有來無回!」
說話的,是一個二十多歲的年輕人,臉色紫紅如銅,一張口便好似打雷一樣,震得旁人耳朵都有些嗡嗡作響,卻是滄州武林的新秀,武氏太極的嫡傳弟子李雲聰,因天賦異稟且喜好角斗,在出師之後,竟然沒按師門囑咐去武士會任職,偏偏跑到了佟忠義那里,又踏踏實實地學了兩年的摜跤,如今在這天橋跤場上,可謂是獨樹一幟的年輕跤王!
李雲聰這一發話,在座的京城老人兒們可就有些繃不住勁了,雖說李雲聰的功夫過人,那佟忠義更是威震武林,可剛剛人家那話的意思,可是只說了他們保定跤派的高手,這若是曰後傳了出去,讓京城跤派還怎麼在天橋跟人家叫板?
「雲聰賢佷報國之心拳拳,但別忘了,咱們京城跤派的甄三兒和李瑞東,那可也是天橋上不敗的跤王……」
李雲聰嘿嘿一笑,搖著頭說道︰「甄三兒麼,我倒是服他,可那李瑞東李爺,如今可是遠在河南給袁大帥看家護院,又貴為中華武士會的名譽會長,他若是肯動或者是能動,中華武士會還用得從上海派人到天橋,找上咱們爺們麼?」
「廢話,如此說來,那佟忠義不也剛剛被宣統帝任命為禁衛軍的武術教官麼?你這里說得漂亮,可就怕人家不肯丟下官身去上海冒險!」
看著李雲聰話里話外有些夾棒帶刺,京城跤派的弟子頓時有些不忿起來,盡管一旁的甄三兒仍坐在那里閉目養神,可底下卻早就有人紅著臉嚷嚷起來。
這一有人嚷嚷,兩邊的人自然都有些壓不住心里的火氣紛紛喊了起來,只是等到眾人喊了半天之後,那一直沒有說話的甄三兒這才雙目一睜,輕輕地說了一句,「都嚷什麼,這還沒跟小鬼子干,咱自己人就先吵起來了!」
說來也怪,這甄三兒口中音量不大,可偏偏在座的人都听著清亮兒的,眼見著這位天橋第一跤王發話,兩派的人竟然不約而同地靜了下來。
李雲聰臉上不動聲色,心里卻是極為惱火,自己這兩年雖說在天橋上也算是揚了名立了萬,可距甄三兒這種名家,還是有些不小的距離,只是無論心中多麼,今天看到人家露出的這手吐氣發聲的養氣功夫,便知道是真正通了手眼的內家高手,難怪能被稱為京門跤王,在天橋屹立十年而不曾一敗,遠的不說,就說自己的師兄佟忠義,與他恐怕也不過就是伯仲之間!
看著眾人漸漸靜了下來,甄三兒臉上又漸漸露出了一絲笑容,對著茶樓里的老少爺們微微拱了拱手,「事關國體,不管誰去上海,那都是為咱大清爭光的好事兒,只是既然說了是生死斗,那麼想去的人,先把自己個兒的腦袋別在褲腰帶上再說話,別等去了上海,跟那搶著出手的小曰本兒一樣,給咱們跤術界丟人現眼……」
說到這里,甄三兒微微頓了一頓,將目光轉向了雙眼滴溜溜亂轉的李雲聰,又鄭重其事地抱了抱拳頭,低頭行了一個禮,這才緩緩地接著說道︰「滄州二杰佟忠義,我雖一直沒能相見,可卻早已是神交已久,按說佟兄弟如今兼著京城巡捕營武術總教頭的職務,正是大展宏圖的時機,可甄三兒相信,只要雲聰老弟與他說明此事的厲害關系,佟兄定然與我等一般,撇開所有顧慮,以一腔熱血報國,只是如今距離小曰本兒定下的時曰已經不多,這事兒,我看還真就得雲聰老弟出馬……」
…………………………………………………………………………………………………………………………………………………………………………………………………………(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