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元風流 163、啟程

作者 ︰ 青澀隻果

雖然王維與王之渙的關系並不密切,不過這並不妨礙王維小小的幫王之渙一下,于是他愈發真誠的對王之渙說道︰「既然如此,那我就為季凌兄送上一份程儀吧。」

王之渙見王維語氣確實真誠,況且他白身一個,也沒什麼可以被圖謀的地方,所以猶豫一下後便點頭答應了,說句實話,他確實囊中羞澀,否則以他的性子,斷然不會參加這種商人邀請的宴會的。

這個時候不少詩人都紛紛寫出自己的作品,希望可以得到王維的欣賞,恍然間,王維才發現,自己似乎在不經意間真的變成了大人物,因為以前的自己,也是通過寫詩,希望得到權貴們的欣賞,從此青雲直上。

想到此,王維不由佩服王之渙的人品,若是別人看到王維這麼欣賞他的詩,肯定就順勢與王維攀交情、打蛇隨棍上了,而王之渙最後的選擇,卻是離開長安去涼州,可見他確實是個寧直不彎的人。

不得不說,這樣性格的人,雖然值得敬佩,卻總是比較難混的。

而其余詩人寫出來的詩,都要比王之渙的稍遜一籌,就算是號稱「七絕聖手」的王昌齡,現在也還稍顯稚女敕,也就李頎寫的一首《贈王維》質量還算上乘。

既然李頎寫了這麼一首,王維當然也要以詩回禮,這也算是作為詩人的交往方式了。

王維見李頎身穿簡素道袍,略顯仙風道骨的模樣,不由想起了李頎好像比較喜歡煉丹,還煉出一些贈給王維過,只是王維不信丹藥那一套,所以根本不會去服用。

但王維向來善于迎合別人,使得別人對他觀感不錯,這樣一來,他的人緣就越來越好,于是他想了一下,就提筆寫下一首《贈李頎》——聞君餌丹砂,甚有好顏色。不知從今去,幾時生羽翼。王母翳華芝,望爾昆侖側。文螭從赤豹,萬里方一息。悲哉世上人,甘此羶腥食。

這首詩字面上的意思便是︰听說你常吃丹藥,有著很不錯的氣色啊,就是不知道你從現在開始,什麼時候能長出翅膀呢?王母娘娘收起了靈芝,在昆侖山那頭盼你過去呀。有文彩的螭龍跟隨著赤毛黑斑的赤豹,那些仙獸啊,走上萬里才會停一下。世間的人們都卻甘願去享受這些葷腥的食物,真是可悲啊,

這首詩表面上就是贊賞李頎的煉丹修道的瀟灑,並懷著一種美好的期盼,希望他可以修道成功,最終成仙,最後還諷刺了一下凡夫俗子,又將李頎捧高了一下。

李頎看了這首詩後,自然非常喜歡,他自從信了道教之後,就一直比較虔誠,王維的這首詩可謂搔中了他的癢處,一時間覺得王維就是他的知己,是真的值得結交的好朋友。

不過李頎卻沒看出王維這詩中包含的一絲惡趣味,那兩句「不知從今去,幾時生羽翼。王母翳華芝,望爾昆侖側。」似乎是在祝願李頎早日修道有成,可用現在的觀點來看,分明是詛咒李頎早點吃丹藥吃死……

這也不算詛咒了,而是事實,古代的這些丹藥本就包含了各種有毒的重金屬,不知有多少人被丹藥毒死,對外自然號稱得道成仙了,實際是駕鶴西去了……

不過王維並不會去做這種讓李頎心里不爽的事情,他並非那種忠言逆耳式的朋友,或者說,李頎與他的關系,還沒有密切到讓他去提醒李頎的地步。

而且王維對別人自己的選擇,說好听點是一直比較尊重,說難听點就是別人如何關他屁事,以前他還勸過崔顥在上節制一些,或者說在玩女人時別那麼高調,可惜崔顥一直左耳朵進,右耳朵出,到最後王維便懶得管了。

其實人就是這樣,對于王維這種嚴于律己、寬以待人的人十分贊賞,對于那種希望自己好的忠言逆耳式的朋友,卻總是覺得厭煩,認為他們太過嚴苛,唯有到後悔的時候,才明白誰才是真正的朋友。

一行人又互相敬酒之後,才意猶的離去,與王維這種性格不錯的詩人交談起來,還是比較融洽的,即使無法得到王維滇攜,但能夠與王維混個眼熟,說出去也是一種榮耀。

不少詩人其實非常羨慕崔顥、盧象能夠與王維、韋陟、崔宗之這種有了官身的人結交,看起來關系還那麼好,這樣一來的話,他們以後的前途肯定就不用愁了。

但是羨慕也沒用,誰讓崔顥、盧象本就是王維、崔宗之的同窗呢,其中韋陟認定的朋友,也就只有王維一個而已,若不是王維作為紐帶,他怎麼可能接納其他人,不過現在,他與崔宗之的關系比較不錯,也許是因為出身相似,也許是因為崔宗之在與他斗嘴時總是能夠不落下風。

宴會結束時,王維終于說自己近期會回鄉一趟,所以這頓飯也算是踐行飯了,幾人也表示理解,畢竟已經背井離鄉這麼多年,如今到了衣錦還鄉的時候,自然要回去一趟。

崔顥、盧象這兩位才華不錯的詩人,還按照詩人的方式,寫了兩首送別詩,王維看了看,可惜不是記憶中的名篇名作。

這倒也十分正常,歷史上的詩歌有那麼多,除了因為意外而散佚的,能夠留下來的都是經過大浪淘沙的,可以說是經典之中的經典,也只有王維這種開了掛的詩人,才能保證自己「寫」出來的詩,都是經典。

之後幾人泡個溫泉之後,又在酒樓玩紙牌玩到了傍晚,當然是有彩頭的,要不然就沒意思了,到最後也是互有輸贏。

離開時,崔顥依舊雷打不動的在這酒樓過夜,難得來一次這胡人的酒樓,怎麼能不玩一玩胡姬?

王維又在長安陪了崔瓔珞幾日,便拿起防身的利劍、官服、魚袋等證明自己身份的事物,以及各種衣物行禮等,終于踏上了回鄉的路。

為了能夠更快的到家,王維的一切都從簡,平日里的穿著倒像是個游俠了,因為他覺得穿上官服太招搖,如今他的名聲,也算是從長安傳出去了,誰都知道王維這個詩才讓人驚艷的年輕人,還考中了進士。

前途看起來如此遠大的年輕人,那些地方官自然也要拉拉關系,說不定以後還會用到對方呢,官場上人脈實在太重要了,人脈強大的人,做起事來都事半功倍,反而那些能力強,但交際不行的官員,一輩子就只能當個小官。

至于馬匹,王維當然也不會選擇金仙公主所送的汗血寶馬,那太過引人注意了,這個時代看起來很美好,實際上有的地方都很亂,保不準路上遇到什麼強盜土匪,若不是王維急著回鄉的話,一定會帶上幾個護衛的。

不過王維現在的這匹馬,自然比他來這長安時的要好多了,速度雖然不快,但耐力不錯,可以保證王維持續趕路。

一人一劍一馬,就這樣出了長安城,回首一望,不少相熟的人都在城門口相送,朝霞滿天,在晨曦的照耀下,極具古風的城池就這樣漸漸遠去。

王維有種莫名的感慨縈繞在心頭,他忽然覺得這樣的畫面充滿了詩意,可惜自己並非因為貶官而離去,否則在這樣的情況下,一定可以醞釀出一首包含著各種憤懣的詩歌,這種只要牢騷發的好的詩,其實也挺容易名垂千古的。

雖然這個世界沒有什麼內力、武功,但王維依舊覺得現在的自己很有獨行劍客的風範,他覺得自己的打斗能力應該還是比較強的,怎麼說也是自幼學習殺人劍術的人,還曾一人一劍殺退狼群,現在想想,王維都有些佩服自己當時的腦袋一熱的行為。

當初因此而結識賀知章,也算是王維的幸運了,因為賀知章的名氣很大,而他說欣賞王維,就一下子增加了王維的名氣,還特意設宴讓王維展示自己的才華,不得不說,這個世上有才華的人很多,但能夠擁有展示才華的舞台的人,卻很少。

增加名氣的作用對科舉來說自然不用說,能夠中進士的,自身的實力是一方面,人脈是另一方面,還有一方面自然就是名氣了,只有三者完全具備的人,才可以穩中進士,所以說賀知章對王維的作用很重要。

俗語說朝霞不出門,晚霞行千里,還是有些道理的,在王維行了一個上午的路程後,天空中就下起了稀稀落落的小雨,還好這早春的雨不似夏日那般奔放,偶爾沐浴在小雨中前行,卻也別有一番韻味。

在路邊恰巧又遇到一個牧童,王維很隨意的問他何處有最近的酒家,畢竟這雨好像有越來越大的趨勢,如果再大一些,在雨中行路就是詩意,而是犯傻了,牧童向一個村落一指,說是杏花村。

王維不由一怔,忽然想起杜牧的一首詩《清明》——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不過此刻卻不是清明時節,否則自己的這番遭遇,倒是很像那位「贏得青樓薄幸名」的浪子杜牧。

============

求收藏票票

(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開元風流最新章節 | 開元風流全文閱讀 | 開元風流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