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流大明 第三十五章秦淮八艷之一3

作者 ︰ 未知

見朱青峰被拆穿心事,變得沉默不語,卞賽輕笑一聲,繼續言道︰「破解之法,並非沒有。有些時候,先生最顧忌的方法,反倒是最有效的方法。」

「你是說,對外放出風聲,讓金陵人皆知我的出現。而後便可辨別孰是孰非,誰人忠誠,誰人ji n惡?」朱青峰參透卞賽話中的意思,直截了當的說道。

卞賽甚是贊賞的一點頭︰「不錯,此計雖可能招來豺狼,卻也不是不可一試。畢竟只有到了眼前,才能認出究竟誰是狼,誰是豺,誰是忠犬。捉蛇還需引蛇,現在引蛇的手段有了,如何捉蛇就顯得尤為重要。在毒蛇嶄露頭角的片刻,便直擊要害,莫要給蛇喘息的機會!否則毒蛇將在你空手而歸的同時,反過來咬你一口。」

朱青峰現在最擔心的兩件事就是如何辨認忠ji n,以及如何除掉不利于自己的人。而這兩個最擔心的問題,卻被卞賽輕描淡寫的破解了,令朱青峰甚是感慨,自己活了一世,竟不如一個女人來的大膽聰明嗎?

與卞賽的一番交談,令朱青峰受用匪淺,在床邊思考片刻之後,朱青峰緩緩站起身來,對卞賽行了一個鄭重其事的禮儀。而後語氣敬佩道︰「卞姑娘一席話,令在下茅塞頓開。他ri若是卞姑娘有求,在下自當效犬馬之勞。卞姑娘勞累一夜,想必已經甚是疲憊,在下便不叨擾卞姑娘的休息了,這便告退。」言罷,朱青峰又行了一禮,緩緩退了出去。

輕手輕腳的為卞賽將房門關上,而在關上房門的一剎那,朱青峰突然想起一件事來。這個才貌雙絕的卞姑娘,難不成就是明末清初,名盛一時的秦淮八艷之一的卞玉京?有了這個想法,朱青峰就立刻回想自己腦海中全部關于卞玉京的相關訊息,最後斷定此女正是卞玉京不假!

卞玉京原名卞賽,後來因自號玉京道人,故人們習慣稱之為卞玉京。現在的卞賽只有十**歲,尚未有玉京道人的稱號,朱青峰一時間沒有想到卞賽便是卞玉京,倒也合理。此時知道了卞賽顯赫的名聲,朱青峰又是一陣唏噓不已。

離開卞賽的住處之後,朱青峰便去告知了孫姐姐一聲,離開長蘭苑去尋梅用等人。此番來金陵已經許久,尚未有絲毫舉動,想必梅用等人已經等的有些不耐煩了。既然卞賽為自己指明了道路,何不盡快將這件事解決?

等朱青峰找到梅用等人後,將自己的想法全盤告知,梅用思想片刻後便鼎力支持。尤其是在朱青峰提到這是卞賽出的主意時,梅用更是雙腳雙手贊成,顯然梅用也知道卞賽的能耐。倒是盧象升和張樂龍不聲不響的把朱青峰叫到單獨一處,將自己的擔憂說了出來。

頭腦冷靜,才思敏捷的盧象升,自然知道此計乃上策,絕對值得一試。但他仍舊甚是擔憂道︰「殿下,若是將您的消息傳揚出去,便是眾人不知您便是太子殿下本尊,可仍舊對您別有用心。萬一其中有所差池,殿下該當如何?整個大明又該當如何?」其實盧象升的意思很簡單,計策是好計策,但這個計策的制定是按照太子伴讀這個身份,而非太子本尊的身份。畢竟在大多數人看來,太子伴讀又不是太子,便是陷入危險之地也沒什麼大不了。若是卞賽知道朱青峰就是太子本尊,料想卞賽絕不會說出這個計劃。

張樂龍也是點頭連連,與盧象升所擔憂的事情一致。

朱青峰卻擺了擺手,成竹在胸,安撫二人道︰「這些本宮自然知曉,不過無論本宮是以太子身份示人,還是太子伴讀身份,皆要跨過這道坎。于其束手束腳,不如果斷出擊!只要辨別了忠良,有忠臣相助,料想本宮的處境不會太危險。」

不提忠臣還好,一提忠臣,盧象升和張樂龍對視一眼,皆不由的嘆了口氣,顯得很是無奈和失望。當初賈莊誓師,盧象升帶領大明主力兵馬,與清軍決戰。若不是因為那些所謂的‘忠臣’從中作梗,逢戰必勝的盧象升又豈會輸的如此慘不忍睹?盧象升是深刻領會過其中厲害的人,而一腔赤誠絕不容太子有絲毫閃失,便是有可能惹太子不悅,也將心中想法說了出來︰「殿下,韃子雄踞京城,與山西李自成較勁。南明雖有眾臣相擁,卻是名存實亡。且各路勢力難保野心之士,何不當起亂時,過直隸、越金陵、于鹽城出海……」

盧象升所說的確是一條最佳逃走路線,也曾在朱青峰考慮範圍之內,本來朱慈烺的一切與自己無關,若是有機會,何不離開這個凌亂的圈子?不過,無論是太子伴讀還是太子本尊,這麼耀眼的身份,都絕不可能讓朱青峰順利出逃,甚至連裝成平民,朱青峰都大膽設想過,問題是天下大亂之際,有太多的不確定因素在路上等著,而且自己的身份有這麼多人知道,是絕對包不住火的,一旦泄露,便是死無葬身之地。盧象升的一席話,看似簡單,為太子謀劃出一條最為安全的路,但實際上,若自己真選擇了這條路,無論在遠見上還是太子身份上都會讓自己在盧象升心目中跌價。

早在逃往金陵的路上便已反復推敲各種可能的朱青峰又如何能忽略這一點?唯一活命的選擇便是奪取南明政權,是以,盧象升話音未落,朱青峰便揮手止住,厲聲喝道︰「盧將軍這是在勸本宮棄大明江山不顧?是要本宮視百姓于水深火熱之中而不顧?」

盧象升雙手抱拳,單膝跪地。震懾朱青峰皇家威嚴的同時,由衷的為大明還有這樣一個‘領導人’而高興,這並不能怪盧象升,將軍百戰沙場殞,縱然身死不過馬革裹尸!只是世道險惡,誰又願意為了昏君拼卻xing命?死里逃生的盧象升對這一點認識得很清楚,而朱青峰此刻的回復,才真正讓盧象升熱血沸騰︰「太子恕罪,下官鬼迷心竅,險陷太子于萬劫不復之地……」

朱青峰伸手扶起盧象升︰「本宮知道將軍是擔憂本宮安全,但此番言論,今ri便止。ri後萬萬不可有這般想法,否則將軍毀掉的不僅是你的功垂千秋。更有大明之萬世基業!」

盧象升炙熱的目光中盡是欽佩,只對朱青峰深鞠了一躬︰「殿下雄才大略,臣本不該多嘴。但將風聲放出去風險過高,還請太子三思。」

朱青峰知道盧象升和張樂龍的擔憂,但朱青峰卻並不膽怯,反而對屈身南明,臥薪嘗膽的忠臣抱有極大的信心。試問,當初李烈等人,從金陵出發到京城救援自己,若只是單純的民間俠義組織,又如何能夠成事?料想肯定是有忠臣在暗中相助!回想起李烈和羅橫當初的悲壯之舉,朱青峰便可以預料到暗中相助李烈羅橫的人,是何等的忠誠!

人生在世,總是要冒幾次險的,若是逢陷必怯,朱青峰自己都看不起自己。此事朱青峰已經下定主意了,不必再論。帶著憂心忡忡的盧象升二人,尋得梅用,經過一夜的商議,制定了具體的計劃。由梅用和孫姐姐二人,在金陵不動聲s 的將太子伴讀來金陵的消息散布出去,吸引人們的注意力。到時候,無論是忠臣還是ji n臣,都會想盡一切辦法聯系朱青峰,皆時再辨別善惡。另外為了安全起見,朱青峰並不親自出面,時刻隱居在長蘭苑,接洽之事由盧象升和梅用全權負責。盧象升身為大明重臣,對于朝中各類官臣的嘴臉知道個大概,以前是饞臣者直接忽略,而以前是忠臣者,則待定。畢竟環境可以改變一個人,忠臣也是可以變壞的,不能盲目下判定。

在梅用和孫姐姐的努力下,三天之後,朱青峰來金陵的消息,全城皆知。朱青峰料想在近期肯定會有人耐不住寂寞來尋自己,因此便乖乖的在長蘭苑寄居,等待著關鍵時刻的到來。

在這期間,朱青峰問過梅用,他們受人差遣,前往京城劫獄,難道就對背後的人一概不知嗎?經過梅用的一番解釋,朱青峰才知道,南明政權混亂,一些忠臣只能夾縫求生,不敢大肆宣揚擁護太子的主義。無論做什麼事都要極其謹慎才行,當初聯系他們的人並非親自出面,而是尋找了中間人,由中間人帶話。如今中間人早已不知所蹤,唯一的聯系方式也就此中斷。

(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風流大明最新章節 | 風流大明全文閱讀 | 風流大明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