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鄉小農民 第九十九章憶苦思甜

作者 ︰ 掙錢買房

接著**拉著媛媛的手給她詳細地講起白薯粥的做法.

要先將白薯清晰干淨,然後切成成顆粒狀。不過也有人就切成片狀,等晾曬干後再磨成顆粒或者粉狀。

吃的時候就跟大量的高粱米(不是現在吃的那種粘的高粱米,房子小時候還吃過,我們這邊一般都叫song米,本地叫法是笨song米,和黏米是兩種不一樣的高粱米。)混在一起煮成粥。

談到高粱米**有來了興致,多說了一點︰「話說高粱米這玩意是真心的不好吃,主要是拉嗓子很難咽,現在估計已經絕跡了。很多年沒見過了,不過在當時那可是好東西,養活了一代人啊。」

「恩,我小時候還吃過幾年這東西,不僅煮粥,還做米飯,是比大米難吃多了,主要是不好咽。現在還有賣的,據說這玩意和其他的粗糧一樣,很有營養。」王勇跟著說道。

「那時候能一直有白薯粥吃就算是過的相當不錯了,這東西甜的很,比其它的那些吃食好吃多了。就這玩意也不能吃到年底,很多人家到年底那都是連一斤肉都割不起。我那時候看見肉兩眼能冒綠光,見到老鼠洞那都大挖特挖。」還沒等大伯說完,大媽就開口接過話茬。

「能挖到老鼠洞那全家都得高興至少一個星期。尤其是冬天的時候。不僅能吃到肉,一般的老鼠洞里都會有老鼠儲存的糧食什麼的。運氣好能挖到半袋子,夠一家人吃一個月了。」

「啊!吃老鼠?」媛媛捂著嘴強忍著嘔吐地**。

「好吃嗎?」王勇倒是挺感興趣。因為小時候有一段時間,集上賣耗子藥的說是回收耗子筋,一斤要十幾塊錢。

十幾塊啊?當是王勇記得一根冰棍五分錢,酸梅粉五分,糖塊一分一個或者二分一個。當是就跟幾個小伙伴瘋了似地滿世界抓耗子。

大偉那家伙說是听他爸說耗子肉可香了,到時候咱們燒著吃嘗嘗。結果王強和王斌倆人一听這嘴也饞了,干脆就準備抓到了之後大吃一頓再說。還特意讓兩個熊孩子去找干柴火,就等抓到老鼠以後解解饞。

可是也不知道是不是以前人們抓的太厲害還是我們這幫人太笨,忙了大半天一只耗子也沒有抓到。最後有運氣好的逮了一只野雞烤了,大家伙兒一人分了一塊肉,吃的那個香啊!現在想起來還流口水呢。

不過從那之後,一群小伙伴就惦記上了,都想嘗嘗著耗子肉是不是傳說中的那麼好吃。

「有啥好吃不好吃的?那時候只要是肉,都好吃。」二爺來了這麼一句。

「是啊!那時候是真窮啊,不僅沒吃的,穿的也沒有。都是大孩子做一件,穿不了了給老二,接著老三,然後老四,一直往下排,實在是家里沒孩子了就給親戚朋友家。」劉慧蘭的話讓遠遠瞪大了眼楮。

生在城市里的她根本就沒有受過這些罪,她出生時,父母都已經到市里教書了。雖然當時的生活條件也不是很好,但絕對不會缺衣少食了。甚至手里還能有零花錢,這一點可比生在村里的王勇幸福多了。

「都一樣,那時候都是分布票的,一年就給那麼一點,這麼可能夠?「

「誰說不是,那時候困難到啥程度了?連總理的襯衣都是打折補丁的,就這都舍不得換。最後不得已了,才特意做了一個新領子換上。這樣看起來好像跟新的一樣,其實里面都是補丁。「**的這番話讓年輕人想起了小時候的那片課文。

真的無法想象一個大國總理竟然還穿不起一件新襯衣!不過真實情況應該就是那樣。八十年代初的那幾年出生的農村人,有幾個沒穿過補丁衣服,補丁襪子的?

「我記得我小時候到上了小學還穿補丁衣服,補丁襪子呢!好像那時候我們同學都那樣。唯一的新衣服或者說沒有補丁的那是過年的時候才能穿的。」王勇很是感慨的說道。

「你們那個時候應該算是好多了,也就趕上了憑票供應的尾子,比以前可強多了。我們那會什麼都得要票。小到一盒火材,大到「三大件」,縫紉機、自行車、手表。就沒有不要票的?」

「連買火材都要票?」|

「那可不,我記得剛到城里參加工作的時候。學校發福利一人給了二斤的魚票。我高興的放了學就去副食品店里跑。當時想著買了魚拿回去給你姥姥他們改善改善。」劉慧蘭說到這里停了一下。

媛媛正听得津津有味呢,就問道︰「那你給我姥姥他們買的什麼魚呀?」

王勇發現幾個長輩听到媛媛這話都露出了一絲苦笑。怎麼回事?要知道港城可是濱海旅游城市,這靠著海邊還能買不到魚嗎?

就听劉慧蘭接著說道︰「我到了商店立著老遠就看見店門口擠了一堆的人。一打听,說是新到了一批冷凍的鰱魚和帶魚。當時我那個高興啊!可是等快要排到我時,我就看見人家售貨員直接的就拿起秤轉身就走了。」

「不是吧?還真賣光啦?」王勇可是真的給驚住了,難道那時候的人都那麼愛吃魚?

「可不是嗎?就那二斤魚票在我手里半年多那才換成了魚。」

「怎麼會這樣?咱們不是靠著大海嗎?怎麼還會缺魚吃啊!」媛媛十分不理解的問道。

「魚還用票嗎?隨便找個河溝撈唄?」王勇從小長在半山村這麼個有山有水的地方,對于魚一直是不缺吃的。

媛媛爸給出了解釋︰「那會什麼都缺。雖然說咱們這里靠海,比內陸地區可能吃到魚的機會要多很多。可是那時候是計劃經濟,所有的東西都是國家統一調配的。並不是你這里多的東西就一定都留給你。」

「對,是這樣。打個比方,咱這里的漁民打到了魚,可不是直接就拉倒市場上賣了,要先統一的上交市里,然後會有一大部分按照計劃運到各地。那時都講究顆粒歸倉,最後就造成了這出產魚的地方卻沒有魚吃的現象。」**的這番解釋很是恰當的說明了當時社會上的這種很普遍的現象。

「我記得過年的時候為了能買到一點瓜花生,我頭天晚上不到十二點就跑到了副食店排隊,就這樣還沒佔到第一。前面已經拍了好幾十個,最早的一個那是頭天下了班就過來了。」媛媛父親緩緩的說道。

「記得那是六幾年的春節,主席請剛剛在聯歡會演完節目的一群演員吃飯。你們知道吃的是什麼嗎?|」二爺看著王勇和媛媛問道。

「國宴唄,這還用問?」王勇一副好像很清楚的樣子。

「吃肉吧,那時候能好好的吃頓肉可不容易。」大伯也湊趣道。

「吃包子,都沒想到吧!一桌一盆子大包子,一盆湯。」**沒讓二爺繼續賣關子直接一語道破。

「不是吧?主席請客就讓大家吃包子?這可是國宴啊!」大伯眼楮瞪得老大,一副絕不相信的樣子。

「這有什麼呀?三年災害的那幾年,又趕上跟蘇聯鬧掰了要還賬,主席和總理半年多都沒吃過肉。」**作為總理身邊的工作人員對這事十分的有發言權。

「哎!那幾年是真苦啊!全國人民都一樣吃不飽肚子。整個京城的樹葉和樹皮都幾乎被吃光了。甚至餓死人的事都沒少發生,這還是在京城。其它邊遠困難的省份那還不知道怎麼樣呢!」**這話說完之後,大家都久久沒有言語。

王勇看著眼前這一桌,感覺自己真是太奢侈了。特別是看到自己碗里那個吃了一半就不吃了,準備扔給桌下邊的白毛大的那半碗肉片。王勇感覺自己真是罪大惡極啊!

「咱國家還有這樣的事啊!」從出生就一直在**罐里長大的媛媛很難理解怎麼會有這種事發生。

「呵呵,你出生的時候,咱的生活早就好的很了。不說吃多好,至少大家都能吃飽飯了。」田宇凡嘆了一口氣說道。

大伯也有些激動地說道︰「你們是不知道啊!分田到戶第一年,等糧食都收回來了之後。除了交給國家的公糧,咱家里第一次有了那麼多的麥子和玉米,我跟大江兩人在晚上偷偷地裝了一衣兜的玉米,就那麼生著就嚼啊!那個香,真香啊!」

「是呀!那年我家里過年的時候把家里養的大肥豬殺了,自家留了十幾斤肉還有一個大豬頭。當天我媽就把豬頭給煮了,我們一家七口人一頓就把個大豬頭給啃得干干淨淨。從來都沒想過我們一頓能光吃肉,那肉真香啊!」大媽說到這里嘴里咽了一下唾沫。

「恩,是啊。十一屆三中全會之後,咱的曰子那是一天好過一天。咱這片是八三,八四年分的地,從那之後咱村里就根本沒听說過誰家還挨餓的。」大伯補充道。

「我們也是,國家改革開放之後,這生活總的說來是越來越好。特別是進入新世紀之後,別的不說,就看看現在的小孩子。一罐女乃粉好幾百,一件小衣服好幾十,甚至好幾百。那各種各樣的玩具讓我看的都眼花繚亂。」劉慧蘭笑著說道。

「可不是咋的,就說倩倩給我買的這個手機,一個就要好幾千塊。那以前我們一個月的工資也就才五十塊錢。這麼一個東西我還幾年的工資也買不起。」**拿出王倩買的手機顯唄著。

「以前暫時想吃肉都想得瘋了,現在是吃肉都吃煩了,改吃菜了,還是野菜!」

「那是,現在的什麼綠色,還有什麼無公害,有機之類的蔬菜那比肉貴多了。更何況還有王勇弄得這什麼超級蔬菜我听說現在市里有人出一千塊一斤都買不著呢?」劉慧蘭說到這里一下子就興奮起來。

「現在的孩子真是有福啊!」二爺感嘆道。根本就沒想到自己有一天會持有吃煩了,現在的生活真是做夢都沒夢到過。(未完待續。)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回鄉小農民最新章節 | 回鄉小農民全文閱讀 | 回鄉小農民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