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鄉小農民 第二章回家

作者 ︰ 掙錢買房

王勇的家在黎縣劉莊鄉半山村,之所以叫半山村是因為村子被燕山遺脈半包圍住,村子後面和東西兩面全是大山,村前則是一條一米多寬的橫在村前蜿蜒而過的小溪流,小溪水不深,最深的地方也超不過半米,當然夏天發大水時例外。那時水面能有三四米寬,得由兩米多深,大水洶涌而下,聲勢很是嚇人。而在平時,由于溪水都是由山里的山泉水匯聚而成,清澈見底,因此不時可以見到小蝦小魚的在水里自由游動,偶爾還可以見到快速游動而過的水蛇。

村里的農田中的好地大部分都是在河邊,因為這里地勢平坦,不缺水源。但是地少人多,一人也就兩三分。但是村里人的口糧的大部分都得靠著這點地。至于山地,因為靠近村里的這幾座山上都缺少水源,所以大家伙種下莊稼的收成,那就全看老天爺的臉色了。一般都是種一些耐旱的玉米土豆之類,忙活一大年,能收獲的收成可能連一個人的肚子都填不滿。好在老天沒有趕盡殺絕,村子後面的大山里有著不少野生動物,像野雞,野兔子之類的小動物卻是不少,還有數之不盡的野菜,蘑菇。村里人也能靠著這些勉強度日。許多人開始長年的外出打工,一些混的好的像王勇的堂哥王強,在城里買了樓房,成了村里人人羨慕的城里人。更多的年輕人通過上大學離開了這個貧窮的小山村,去山外廣闊的花花世界尋找自己的幸福。

前幾年開始國家加大了對農業的扶持,減免了農業稅,種莊稼還給一些補貼,至于早就有的退耕還林的政策也開始在村子里被認真執行,大家伙靠著國家撥款,在山上修了不少的水窖,解決了一部分用水的難題後,開始在山上種果樹,杏,桃子,隻果,棗子,栗子……趕上這幾年水果價格走高,村里人總算不用擔心餓肚子了。家家戶戶的也開始有閑錢蓋新房,現在村里有2/3的房子在這兩年都重新翻蓋了。從遠處一看村里處處是新房,還真有興旺發達的意思。去年國家的村村通工程,讓這個偏僻的小山村也通上了水泥路。一條三米多寬的水泥路蜿蜿蜒蜒的從遠處通道村里,這可不僅解決了村里人出行的難題,更重要的是村里後山中的山貨可以很方便的賣到外面,給村民換來一張張的人民幣。這山成了半山村最大最好的資源。靠著村後的大山,村里一年時間家家都能賺個一兩萬。山菜,野物,還有山上的果樹結出的果子……這大山成了村民發家致富的最大希望所在。

王勇告別堂哥王強從市里坐班車到縣里,再從縣里倒車上了一輛去另一個縣途徑王勇所在的劉莊鄉的短途客運班車。到了鄉上下車在打個在路邊拉客的面包車,十五塊,王勇總算是回到了家里。

在村頭河邊的小橋邊下了車,王勇拎著行李往家走。過了小橋順著水泥路走上一百來米就進了村子。

「小勇?」一個粗狂的聲音在旁邊響起。

王勇一看,是村里的能人大伯——王大海。王大海是村里第一批出去打工的人,在建築隊干了十來年後,回家自己拉起隊伍,也組建了一個建築隊,四處攬活,掙了不少。在市里的公安局工作的堂哥王晨就是王大海的兒子,下面還有一個上大學的丫頭,可以說王大海是村里過的最好的人家,要錢有錢,要勢有勢。王大海和王勇的父親王大江是親哥倆。當年王勇父母出事後,王勇哥倆除了二爺家之外就受大伯一家的照顧多。王勇上大學後,弟弟王亮則干脆直接搬到了大伯家住。

「大伯,是我,我回來了。」王勇說道。

「回來好啊,你這從畢業到現在,總是說工作忙,連過年也不回趟家。你大媽可是想壞了。好了,走跟大伯回家。」說著就過來拉著王勇的手就往村里走。

「孩他媽,你看這是誰來啦?」王大海還沒有進門就開始喊。

「大媽,是我回來啦!」

「小勇回來啦?在哪呢?快進來讓大媽看看。」屋里傳來大媽田秀的聲音。很快大媽就從屋里跑了出來。拉著王勇就開始掉眼淚,「你這個沒良心的死孩子,回了家也不知道先到大媽這看看,要不是你哥給家里打電話,大媽還不知道你回來了呢。」

王勇也是有些眼圈發紅,想想這些年自己一個人在外漂泊,遭了多少的罪不說,最讓人受不了的還是孤單,這一走五六年,和家里親人就沒再沒見過幾面。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本就是孤兒的王勇每到節日總是主動要求值班,讓別人回家過節,因為王勇怕過節,怕看著別人家里熱熱鬧鬧的,自己孤單一人,怕又想起往事,怕又想起父母弟弟……

「大媽我這不回來了嗎?好啦,我這回回來就不打算走了。到時天天陪著你,陪到你煩為止,成不成?」

「好啦,老婆子,王勇剛回來哭什麼啊?像什麼話嗎,趕緊做你的飯去吧,這都到晌午了」王大海在一邊說道。

「用你管,小勇啊,跟大媽進屋,把東西放下,大媽給做了好吃的。看你瘦的,這幾年在外邊這得遭多少罪呀。大媽給你好好補補。」大媽拉著王勇就進了屋。

進了屋,大媽把王勇的行李和買的禮物放到炕頭,便拉著王勇做到沙發上給王勇在飲水機上接了一杯水,一會又給王勇舀零食水果。」吃啊,你小時候連飯都不好好吃,最好吃零嘴。怎麼現在不愛吃了?」

「成了,小勇都多大了,你還當他是小孩子啊。」

「我願意,怎麼著吧?」

王勇一看兩人這要吵起來了,趕緊插話道︰「大媽,我二爺二女乃身體好嗎?」

「好著吶,一口氣能爬到山頂。不過這幾天不在家,和你二女乃出去了,說是串親戚?去北京了。」大媽低著頭的說道。

大伯听了大媽的話,表情有些不自然,不過王勇並沒有發現。听到疼愛自己的二爺沒在家,王勇有些失望,不過很快調整過來。

「大媽,這屋子是啥時蓋的,裝修的真好。」王勇這話到不是恭維,大伯家的這房子一看就是新房,剛進來時王勇看了一下。沒有十幾萬下不來。房子有五大間,是本地流行的平房樣式。外表貼了瓷磚,院子里還蓋有門房,偏房。正房五間,中間是廚房兼餐廳東屋住人,西屋放東西,當倉庫。這是這一代普遍的房子樣式。東屋這邊砌著炕,還有這邊的土暖氣,東牆上海掛著空調。靠北牆是兩個大衣櫃中間是個組合櫃,上面有一台大概32英寸的液晶電視。挨著東邊炕沿擺著一套組合沙發,一長兩短。沙發前有個玻璃的茶幾,上面還擺著套茶具。

王大海趕緊接過話茬說道︰「前年我自己的建築隊蓋的,去年秋天裝修好了放了半年,今年五月剛搬進來。我這可是個招牌,按城里的**叫樣板間,別人找咱建房子,一看咱家這房,人家心里就踏實。這就代表著你大伯這建築隊的技術水平。」

「行啊,大伯這你都懂啊」

「別听他吹了,這還不是你哥給他出的招,他自己能有這本事?大老粗一個。」大媽在邊上數落道。

「好啦,趕緊去做飯吧,這肚子都咕咕叫了。也不怕把小勇餓著。」

「小勇啊,先吃塊西瓜,大媽知道你愛吃魚特意給你炖著魚呢,一會咱就吃飯啊。」大媽說著就往堂屋去繼續燒火做飯。

「小勇啊,剛才听你的意思是不打算出去了,要回來種地?」大伯問道。

「在外面活的太累了,不想再瞎混了。這不就想著回家干點啥?」

「前天,王強打電話過來說你看著不對勁,沒精打采的,怎麼回事啊?跟大伯說說,大伯給你舀舀注意。」

「沒啥事,就是前短時間辭了工作,又跟女朋友分了手,心里不舒服。已經沒事了。你們不用擔心。」

「沒事就好,跟大伯不用客氣,有事就說話。對了,你回家準備做點什麼啊?想好沒有?不行還是讓你哥在城里給你找個工作吧。」

「不用了,大伯。我這次回來就想好了要響應國家號召扎根農村,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

「行了吧!被跟大伯扯用不著的,要說實話,你怎麼想的?」

「我想著把家里的果園子收拾一下,在蓋幾個大棚,另外還想養點雞,對了我準備把山上以前的那三個儲水池給擴大一下弄個養魚池。這有個名堂叫生態養殖。听說是挺掙錢。我想試試。」

「哦,種大棚不錯,能掙錢。養雞可就得注意了,一不小心就血本無歸。咱家這一片養雞的已經很少了。就是因為風險太大。這沒有技術可養不好這玩意。村里劉軍在外面人養殖場干過幾年,到時候可以雇他過去干活。他人也老實,你把養雞場交給他管基本上就不用你操啥心了。還有村後頭你們鄰居你二叔家里種過大棚,後來趕上下大雪,把自己建的大棚給壓塌了,損失了不少錢,到現在還沒緩過起來。你要種大棚,可以讓你二叔過去給你干一段時間,多少也能幫著你點。」

「嗯,行。」王勇沒有猶豫,很痛快的答應了,大伯說的兩人在王勇父母過世後也沒少照顧哥倆兒,有機會了當然要回報人家。做人不能忘恩負義,這是王勇從小就受到的教育,最早是爺爺,後來是父親,現在是大伯,一個接一個對王勇灌輸著知恩圖報的做人準則。

「對了,你要弄這麼一大攤事,錢夠不,不夠大伯這有,可別跟大伯客氣。」王大海知道王勇這小子性格內向,有什麼事都憋在心里。偏偏又要強的很,死要面子,最不願受別人恩惠。所以提前跟這小子打聲招呼,省的他抹不開面子開口。

「不用,大伯。我這幾年手里攢了點錢,應該夠用了。」擁有神奇的小世界後王勇根本不會為錢發愁。

「你們爺倆別聊了,過來吃飯啦!」大媽的聲音打斷兩人的談話。爺倆起身向外走去。

(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回鄉小農民最新章節 | 回鄉小農民全文閱讀 | 回鄉小農民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