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屈膝求和南宋王朝魂歸大海
南宋朝廷在蒙古草原鐵騎猛烈的攻擊下,只有招架之功,毫無還手之力。蒙古草原鐵騎快如旋風,所到之處,燒殺搶掠,慘無人道,無惡不作,南宋大地到處是腥風血雨,到處是殘垣斷壁。懦弱無能的南宋朝廷在窮途末路的情況下,又派遣工部侍郎柳岳,到元朝的軍營,提出請求,進行和平談判,苟延殘喘。
元朝名將伯顏對宋朝的屈膝求和不以為然,非常憤怒地南宋使臣說︰「你們的國家逮捕和殺害了我的外交人員,我對此非常憤怒,所以就派出軍隊,懲罰你們的罪過。過去你們向我們貢獻錢幣,割讓土地,李將軍向我們投降,都是你們國家的傳統慣例。你們為什麼不遵照著辦理?與我們建立友好關系,過去你們是從一個小孩的手中奪取到天下的,今天你們的皇帝也是一個小孩,我們也學學你們的樣子,也從一個小孩子手里奪取他的政權,也是上天對你們的報應,你們又何必多說什麼呢?」宋朝的外交官柳岳被說得啞口無言,只得灰溜溜地返回朝廷,向朝廷報告出使情況。
南宋還不死心,又派遣宗正少卿官陸秀夫,再次到元朝的軍營里,放價,要求自稱佷子,向元朝繳納錢幣。強硬的伯顏還是不給面子,沒有答應他的請求。宋朝那樣在元朝面前,自我貶低,自稱是外族的子佷,都不能獲得準許,朝廷上下都感到無限的悲哀。
陸秀夫出使元朝後回到宋朝後,陳宜中就把情況報告了太後,請求再次出使元朝軍隊,他真想得天真,請求元朝封賞南宋為一個小國家,成為一個**的小朝廷。太後也是一個沒有主見的婦女,就依從他的建議,仍然命令他柳岳攜帶著請求允許**的國家公文,前去請求元朝軍隊的批準。
到了高郵的時候,被當地的居民嵇聳缽殺死,外交使臣被殺,這次宋朝乞求元朝的軟骨頭外交就成了泡影。太後是一個婦道人家,缺少見識情有可原,沒有多少值得指責的地方,但是陳宜中卻是一個堂堂的宋朝丞相,一國總理,竟然不顧國家尊嚴,厚顏無恥到如此地步,實在是該殺!
元朝軍隊繼續進軍,迫使嘉興投降,攻陷了安吉,直接逼近宋朝都城,攻佔臨安。文天祥和張世杰向皇帝的母親太後提出把皇宮遷入大海島嶼的請求,決定自己率領軍隊背水一戰,作最後的掙扎。陳宜中卻沒有听從他們的建議,和太後進行商量後,決定派遣監察御史官楊應奎,攜帶象征國家政權的傳國玉璽,就是國家印章,向元朝軍隊軍投降,為了保全自己的小命,奴顏婢膝,毫無氣節。
元朝將領伯顏看見宋朝沒有經過戰爭,就向他們投降,這個意外的收獲不小,真是求之不得,就高興地接受了拱手相讓的宋國玉璽,還召見陳宜中,雙方談判投降的具體事宜,陳宜中這時也弄不清元朝軍隊的真實目的,感到非常害怕,就連夜逃跑到了溫州,躲避了起來。
張世杰對這個膽小鬼的行為非常憤怒,與劉師勇和蘇劉義等人率領自己部隊撤退到了海上。朝廷里只有文天祥還留在那里,太後命令他擔任右丞相的職務,到元朝的軍隊談判投降的事情。文天祥不想干這件丟人的差事,就辭去丞相的職務,竟然自作主張,到元朝的軍營里去,指責伯顏的過火行為。自古弱國無外交,他真是自不量力,多此一舉。
伯顏就把他逮捕後,關押了起來,就派將領進入臨安城內,查封了南宋政府的倉庫,收繳了南宋的全部圖書典籍,以及各種印章,還威脅宋朝的最高領導人太皇太後,親自簽署命令向元朝軍隊投降。
過了幾天,元朝軍隊就搶劫了宋朝皇帝趙顯,以及皇太後全氏,福王趙與芮等人,返回北方。只有太皇太後謝氏,因為當時正在生病,就獲得準許晢時留了下來,後來也被元朝士兵抬了出來,送到元朝燕京都城。
只有度宗皇帝還有兩個兒子,最大的名字叫趙是,被封賞為益王,年齡十一歲。最小的那個名字叫趙昺,封賞為廣王,年齡只有六歲。當臨安形勢非常危急的時候,就神不知,鬼不覺地提前與他的母親楊淑妃,偷偷出城,逃跑到了溫州,躲藏了起來。
陳宜中看見皇族到來,非常高興,迎接了他們,然後一齊通過海路,到達了福州,就讓皇族廣王趙昺,當上了新皇帝,讓皇帝的母親楊淑妃當上了太後,共同听取大臣議論,處理國家政務。
隨後不久張世杰、蘇劉義和陸秀夫等朝廷大臣也先後到來,因此又重新組織起了臨時政府,仍然命令陳宜中擔任左丞相的職務,統帥都各路軍馬,成為軍事首領。到了這時苟延殘喘的南宋小朝廷還要啟用他,顯得又可笑又可恨。
張世杰等人也沒有閑著,重新擔任了官職,走馬上任,各有職權,還真像那麼回事兒。那時文天祥也從鎮江逃了回來,通過海路到達福建,楊太後仍然任命他為右丞相。後由于和陳宜中拓議論政務的時候發生沖突,弄僵了關系,離開朝廷南下劍州帶兵打仗去了。
元朝軍隊兵分兩路,一路大軍攻入廣州,守城將軍黃俊頑強抵抗,最後在戰場上身亡。另一路蒙古軍隊攻破了揚州,宋朝的右丞相李庭芝,指揮使官姜才被元軍逮捕,勸勸告他們投降,他們沒有听從,都被殺害,死得很有氣節。
福建那時起就被敵軍佔領,形勢非常危急,任憑他文天祥多麼有能耐,建立政府,招收軍隊,張世杰也沒有閑著,向四處發布命令,帶兵各路大軍保衛皇帝,也竹籃打水一場空,毫無收效。
南宋的小皇帝和他的母親太後楊氏,看見形勢危急,無法安身,只得離開大陸,登上小船,今日逃到這里,明日逃到那里,歷盡艱難困苦,受盡驚風駭浪,費盡心機,只堅持了兩年多的時間,最可憐的是那個年齡才十多歲的小皇帝,在路途中歷盡艱險,由于過度驚駭,生了重病,到達碙州以後,就在那里醫治無效死亡了。
趙,生于公元1268,死于1278年,南宋第八位皇帝,廟號端宗,謚號裕文昭武愍孝皇帝,歷史上又稱他為宋帝。
南宋端宗趙為宋度宗長子,宋恭帝兄。恭帝被元擄往北方,陸秀夫等擁立他為帝。在位3年,在元軍追擊中受驚而死,終年11歲,葬于永福陵,今廣東省新會縣南。趙曾先後被封為吉王、益王。
德祐二年,公元1276年,元軍進逼臨安時,他由駙馬都尉楊鎮等護衛,出逃福建。欲對宋室斬草除根的伯顏派兵追趕,沒有達到目的,無功而返。3月,趙等人到達福州,得知臨安滄陷,恭帝被擄往北方。5月,陸秀夫、陳宜中、張世杰等人在福州擁立他為帝,改年號為「景炎」。
端宗即位時,年僅8歲,朝臣陸秀夫等堅持抗元,力圖恢復宋朝,但在元軍的緊緊追擊下,他只得由大將張世杰護衛著登船入海,東逃西避,疲于奔命。左丞相陳宜中對大局絕望,遠走佔城,今越南境內。景炎三年,公元1278年3月,端宗為躲避元將劉深的追逐,上船避入廣州灣,一天夜間,坐船不慎被顛覆,端宗落入海中,後被左右救起,已經喝了一肚子的水,而且就此起病,嚇得好幾天都講不出話來。因元軍追兵逼近,他又不得不浮海逃往岡州,今廣東省雷州灣,經此顛簸,又驚病交加,于4月病死。
大臣們為了維持南宋的統治政權,再次推選他的小弟弟趙昺,那里年齡只八歲,當了新皇帝。
陳宜中逃到海南後,也在那里病死了,朝廷里就任命陸秀夫擔任左丞相的職務,與張世杰一起共同處理國事。陸秀夫于是就走馬上任,身居要職,還用孔子的儒家經典著作,培養新皇帝。他的精神雖然可嘉,卻有些不識時務,過于迂腐。
後來听說元朝軍隊又追擊了上來,南宋朝廷只得又逃到山。元朝將領張弘範,帶領軍偷偷到達潮陽,首先襲擊和逮捕了文天祥,又帶兵進攻山。張世杰又故技重演,用連接戰船的辦法,守住了峽口通道,又用水泥涂滿了戰艦,以防備火箭的攻擊。
張弘範對他也毫無辦法,只得派遣人員勸告他投降,張世杰不為所動,沒有听從他們的勸告。張弘範另外派出軍隊進行堵截,截斷了宋朝軍隊的取水的通道,宋朝被圍困了起來,身處險境,非常危急。
元朝士兵又從四面發起猛烈的攻擊,宋朝軍隊無法抵抗,只得敗走,這時就邊赤膽忠心的張世杰,也看見宋朝大勢已去,都砍斷了纜繩,自己突圍出去,只帶領了十六只小船,奪取了海港,自己逃離開了。陸秀夫為了維護民族的氣節,家族尊嚴,先逼迫著妻子,跳入大海自盡,最後自己背著幼小的皇帝跳進大海,同歸于盡。
太後楊氏看到這種悲壯的情景,失聲痛哭,大聲說道︰「我之所以忍受著恥辱,堅強地活了下來,就是為了趙家血統的延續,今天趙家的皇族已經完全滅亡,還有什麼盼頭呢?,還不如死了干淨。」也像陸秀夫他們那樣,投入大海死亡。
趙昺,曾先後封為信王、廣王、衛王。臨安危急時,他在母親楊淑妃帶領下,暗暗出城,逃到泉州,即今天的福建省泉州市。宋端宗于景炎三年,公元1278年4月病死,趙昺被陸秀夫,張世杰于同月岡州擁立為帝,5月,改年號為「祥興」,6月,遷到崖山,今廣東省新會縣南。
與此同時,南宋右丞相文天祥在五坡嶺,今廣東海豐,被元軍統帥張弘範的弟弟張弘正所俘,其統領的督軍府從此瓦解。宋幼主祥興二年,公元1279年,正月,元將張弘範率水陸兩路元軍直趨崖山。
崖山背山面海,地勢險要,張世杰下令焚燒島上行宮軍屋,人馬全部登船,然後依山面海,將一千多條戰船排成長蛇陣,用繩束連接在一起,船的四周築起城樓,船上涂上一層厚厚的濕泥,縛上一根根長木。將帝昺的座船安置在中間,詔示將士與艦船共存亡。
張弘範見宋軍戰船集結,行動不便,就先用小船裝滿柴草,澆上油,點火後乘風攻擊宋水軍。宋軍船上的濕泥阻止了火勢蔓延,長木又頂住了火船,使元軍的火攻歸于失敗。張弘範又阻斷了宋軍的水源,封鎖了海口。宋兵饑渴交加,處境日益困難。張弘範派人勸降,被張世杰拒絕。2月6日,雙方進行了最後的決戰,張弘範分兵四路,發動猛攻。
宋軍正在拼命抵抗時,忽听得張弘範所在的指揮船上奏起了音樂。宋軍以為這是元軍將領在舉行宴會,戰斗就松懈了一下。不料此樂聲是元軍總攻的訊號,張弘範的指揮船直撲而來,箭如暴雨。元軍在亂箭掩護下,奪走了宋軍的戰船七艘。各路元軍又一齊猛撲過來,從中午到傍晚,海戰進行得異常激烈。
忽然,張世杰見到一條宋船降下了旗幟,停止了抵抗,其他戰船也降下旗幟,知道大勢已去,急忙一面將精兵集中到中軍,一面派出一只小船和十多名士兵去接帝昺前來,準備突圍。
皇帝趙昺這時正由左丞相陸秀夫守護著,待在一艘大船上。小船來接帝昺,陸秀夫不知這是真是假,又擔心帝昺如突圍不成而被元軍截獲,堅決拒絕。他知道君臣都難以月兌身了,就連忙跨上自己的座船,仗劍驅使自己的妻子投海自盡。
然後,換上朝服,回到大船禮拜帝昺,哭著說︰「陛下,國事至今一敗涂地,陛下理應為國殉身。德祐皇帝,也就是宋恭帝,當年被擄北上,已經使國家遭受了極大的恥辱,今日陛下萬萬不能再重蹈覆轍了!」帝昺則給嚇得哭作一團。陸秀夫說完,將黃金國璽系在腰間,背起九歲的帝昺奮身躍入大海,以身殉國。
頃刻間君臣二人就沉沒得無影無蹤。其他船上的大臣,宮眷,將士听到這個噩耗,頓時哭聲震天,幾萬人紛紛投海殉國。張世杰率領水軍余部突圍而出來到海陵山腳下,不久,有人帶來了陸秀夫背負帝昺共同殉國的噩耗。張世杰悲痛不已,此時,颶風再來,部下勸他上岸暫避。張世杰俯視著在風糧中飄搖的宋軍殘船,拒絕暫避。
絕望地回答︰「無濟于事了,還是與諸君共甘苦吧」又說道︰「我為趙氏,也算竭力了,一君身亡,復立一君,如今又亡,我在崖山沒有殉身,是望元軍退後,再立新君,然而,國事發展到如此地步,難道這是天意。」說完墮身入海。南宋滅亡。
張世杰到達海陵山下的時候,剛好遇到狂風大作的氣候,他就就燃起香燭,對天禱告說︰「我為了宋朝的趙氏江山,也算是竭盡全力了,一個君王滅亡後,我們又擁立了一個君王。今天新的皇帝又滅亡了,但是我還沒有死亡,還希望在敵軍撤退後,另外擁立一個姓趙的人才維系趙家的血統。如果上天一定要讓趙氏家族滅亡,管理台風的神靈,就趕快打翻我的戰船,讓我們葬身海底吧!」說完話,戰船果然被打翻,張世杰也落入海中死亡。
宋朝,960年建國,1279年滅亡,是中國歷史上的一個朝代,根據首都及疆域的變遷,可再分為北宋與南宋,合稱兩宋。
宋太祖在建國時為了避免安史之亂以來藩鎮割據和宦官亂政的悲劇,遂采取重內輕外和重文輕武的施政方針,一方面有利于經濟與文化的繁榮。但另一方面也因此導致武力積弱不敵北方外敵,對西夏及遼用兵均無功。
1126年至1127年發生靖康之變使徽、欽二宗受金人擄去,迫使宋室南遷建都臨安,與入侵的金國以淮水到大散關為界,史稱南宋,而將此前建都汴梁歷史稱北宋。
1276年,都城臨安陷落,南宋亡于蒙古統治者忽必烈建立的元帝國。
宋朝自太祖皇帝至皇帝趙昺,共經歷了三百二十年,如果從向南遷都的時間算起,一共經歷了一百五十二年。宋朝的趙氏江山從此徹底滅亡。
手機用戶請到m.閱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