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民國做球星 第五十六章 梭子

作者 ︰ 賺奶粉錢

「梭子」起源于70年代,被認可于80年代,盛行于90年代,及後卻盛極而衰。它因為種種原因而迅速消亡,迅速得讓中國球迷還不知道它到底是什麼,長什麼樣子,就幾乎立馬不見了。

據說,之所以外國教練總是不能在中國獲得成功,就是「梭子」惹的禍。

各色外教的本意,是讓某球員打「梭子」位置的,可是該球員卻不知道什麼是「梭子」,只能依照自己的錯誤理解去行事,結果變成了邊後衛,或者是不上不下的邊前衛。從這點可以得出一個結論,中國足球以為自己是足球校園里的小學生,是大錯特錯的,你根本就連幼稚園都沒能畢業,連這麼基礎的東西都不知道。

或者這就是國家的邊路球員總是表現不佳,而且總會惹出事端的重要原因。

其實「梭子」是一種對球員特殊打法和特殊位置的稱謂,與清道夫、自由人及錨人等相當。

而要說起「梭子」,就應該先從邊後衛說起。

邊後衛,顧名思義就是負責扼守邊路的後衛球員。本方進攻時,它往往還需要壓上參與。最早的事例可以追溯到1958年世界杯。在《貝利自傳》中曾有這樣一段描述︰「尼里頓桑托斯顛法是亦守亦攻,他那粗得像樹干一樣的腿不停地前後奔跑,毫無倦意。早在對奧地利的那場比賽,尼里頓。桑托斯就主張不要單純防守,而應主動進攻,那次我們的第二個進球就是他射入的。後衛射進球這種事在世界杯比賽中是極斯少見的。現在他已前場,我們正在瑞典隊球門區。他朝我們大腳踢來一個很遠的高球,我們用大腿停下來,再挑高一點,球往下掉的時候我來了個大轉身,球還沒有落地,來了個凌空射門。斯芬森奮不顧身地撲去攔球,但球在他的左方,他鞭長莫及,球勢也太快,他來不及了。他撲倒在地上,手伸得很長,球還是飛進了網。」

從這個事例中,我們可以知道「邊後衛助攻」古己有之,而不象現在很多專家說的那樣後來才出現,只不過當時的助攻,縱深和頻繁度不如今天罷了。

不過,「邊後衛助攻」被證實是普遍的、行之有效的打破平衡的方法,還得歸功于拉姆塞爵士的442無邊陣型。這個陣型雖然沒有邊鋒,但邊路進攻依然威力不減。它依靠邊後衛的輪番助攻去佔據邊鋒的位置,並發揮作用。

但邊後衛參與進攻,還是有很多的缺陷與不足,它太刻板、太易預見甚至是缺少節奏,對手很易截斷和封堵,甚至會成為對方反擊的防守漏洞。

邊後衛助攻,只有突然而快速的插上,方能見成效。

另一方面,邊路防守有一個特殊性,那就是邊線本身就是一道防守線。對手在邊路控球時,即使只被一名防守隊員進行緊逼,他也會感到至少有面對兩人的壓力,因此,教練都開始試著取消邊鋒。

邊鋒被取消,邊後衛助攻不給力,「梭子」就在這種情況下誕生了。

「梭子」指的是頻頻穿梭于一條球門線和另一條球門線之間的球員,它集邊鋒、邊前衛和邊後衛的角色于一身,但它又不是單純的邊鋒、邊前衛和邊後衛。當對方進攻時、它應該作為後衛隊員進行防守,而一旦自己的隊近代球後他又會雙層上變成前衛、前鋒,一秒鐘也不再耽于防守,失球後並不急于回撤,而是立刻開始緊盯對手,爭取搶到球重新發起進攻。它是全面型足球的產物,歐洲人稱之為「變鋒」、意大利人取名「轉動邊鋒」、阿根廷人則叫作「鼓風機」。

確切地說,「梭子」源于德國足球專家迪特瑪爾克拉麥爾(國際足聯講師,曾于1976年至1978年執教拜仁慕尼黑隊),他于1974年世界杯為對付荷蘭隊的全攻全守,而專門設計了「梭子」的戰術打法。

如果一個原本的歐洲足球弱國,它的聯賽俱樂部球隊卻忽然連續奪得了歐洲冠軍杯,難得的是,該球隊的成員還全是本土球員,那麼以這支歐冠冠軍俱樂部球隊為班底組建的國家隊,會是世界杯上的弱旅嗎?

1974年的荷蘭就是以這種強大的姿態,傲然出現在世界杯的賽場上。

如此有競爭力,而且具備全攻全守的先進戰術的對手,怎麼可能不被意圖劍指冠軍的東道主西德隊所重視呢?

決賽中,早有準備的西德隊針對荷蘭的433陣型缺乏邊前衛的固有弱點,發起了一輪輪致命的攻擊。西德隊首先以解放福格茨、施瓦岑貝克和貝肯鮑爾組成了一個緊實的三角防守根基;其余的球員幾乎都囤積中路,給邊路的兩名隊員布萊特納(原左邊後衛)和邦霍夫(原右邊前衛)留下了很大的活動空間和自由度。

布萊特納和邦霍夫都改變了自己顛法。他倆來回穿梭在整個邊路,時而象衛、時而象鋒,特別是對方大兵壓境的時候,兩人竟然月兌離防守向中線游弋。

到最後,西德隊如願地捧走了金杯,荷蘭隊卻無奈地成為了「無冕之王」。

西德隊的成功,讓世人開始體會到了「梭子」的威力,並行之效仿。因為「梭子」總是可以與三後衛聯系在一起,由此產生的352陣型也備受推崇。所謂的「三五二」與「五三二」的相互轉換的模式——進攻時壓出成352、防守時回收成532,其實是錯誤的說法。

日本國家隊的崛起過程中,也運用到了「梭子」。它用兩個「梭子」球員,完成了原本應由六個邊路球員負責的任務,其余的球員怎麼可能不因此而顯得接應點極多,配合精妙以及進攻立體呢?

不過,90年代的越位規則修改,使得三後衛的防守體系備受爭議,盛行一時的「梭子」打法也因此受到了毀滅性的影響。此後國際足球就好像被洗了一次牌,一些不適應新規則的球隊,例如阿根廷和德國這兩個打「梭子」戰術的國家隊,比賽成績變得一落千丈,僅能保留一個「強隊」的頭餃。而懂得利用新規則的球隊,例如法國隊和西班牙隊則榮幸地加入了世界杯冠軍的俱樂部。

當然,也有拋棄原有觀念,重新崛起的國家。德國就是其中之一。別的國家,都是青年隊延續成年隊的打法和戰術,德國則不然,它勇敢地用成年球隊,去繼承青年隊的新戰術和新打法,從而獲得了如鳳凰涅槃般新生。

至于意大利隊,這個崇尚靈活運用足球戰術的國家,好像每次的規則改變,都對它影響不大,反而可以佔盡便宜。

直到2013年,「梭子」一詞依然有影響力,很多外文報章都會引用它,但是更多的所指,卻是兩個能上能下的邊前衛。

而陳樂為傅思遠和邰怡夫兩人安排的新角色,就是這樣的兩個梭子。或者可以用當今最簡單最普遍的說法來形容一下,就是兩翼齊飛。

下底傳中,兩翼齊飛!這是陳樂早就想完成的構想,隨著益智球員的日漸成熟,球隊已經可以初步嘗試這個戰術打法了!

(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回到民國做球星最新章節 | 回到民國做球星全文閱讀 | 回到民國做球星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