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從靖康之恥開始 第129章國亂思良相

作者 ︰ 未知

來到這個世界,已經一年多了,對這個世界,趙樸也是漸漸熟悉起來。

一開始時,趙樸還有些憤青的情緒。

宋朝對士大夫最好,養士百年,可是士人除了泡妞、作詩、貪污之外,什麼也沒有作。北宋、南宋滅亡時,文人更多的是背叛,而不是殉國,文天祥這樣的人實在是鳳毛麟角。崖山浮尸十萬,更多的是軍民,而不是文人。宋朝可以說是給了文人最大寬容的朝代,但也是文人最沒節操的時代。

因而,對那些士大夫,尤其是主張議和,或是投降的士大夫心存鄙視。

可是隨著時間的延續,接觸的加深,趙樸也漸漸的理解了,說不上寬容,只是沒有過去那樣偏激。

百無一用是書生,金軍殺來了,這些書生,這些士大夫,不能騎馬打仗,也不能拿槍戰斗,他們只是手無縛雞之力的弱書生,讓他們赤手空拳去抵抗金軍的刀槍,有些勉強。在很多時刻,他們只能屈辱從賊。

畢竟,人都是自私的動物,都是怕死的,真正面對刀劍不畏懼的,又有幾個?北宋也就一個李若水,南宋也就一個文天祥,想要找出第二個很難。

況且,中華五千年的文化,就是靠著人傳承,這些書生,士大夫,本身就是文化傳承的核心載體。若是這些書生,都為國死難,中華文明說不定會斷根。在這種程度上,他們還是起到一定作用的。

從賊就從賊吧,趙樸不寬容他們,也不苛責他們。

只要不是做得太過分,太令人發指,即便是成了貳臣,趙樸也權當是沒有看見。

可是,杜允這貨太缺德了,竟然掘開黃河大壩,使黃淮一線,成為了黃泛區,幾乎是幾百萬人受災,浮尸不斷,瘟疫橫行,在某種程度上,這貨犯下了反人類罪,絕對是甲級戰犯,比秦檜的罪過還大。

「難怪,河北許多地區都淪陷,可就是大名府還在,原來是掘開了黃河大壩,成了黃泛區,不利于騎兵行進。完顏斡不離又不傻,不會為了一個區區的大名府,將幾萬鐵騎陷入沼澤等不利地區!」

「難怪,歷史上,趙構不跑往關中,不跑往洛陽,不跑往襄樊。偏偏往揚州跑路,有人說他是看中了揚州的繁華,這全是扯淡。黃河大壩一垮,使黃河水自泗水入淮,致使富饒繁華的兩淮地區毀于一旦,成為黃泛區。這里盡數是沼澤,泥地,不利于戰馬馳騁,正好可以阻擋金軍鐵騎,原來趙構是打著這個打算。只是阿爾比斯山擋不住拿破侖,黃泛區也擋不住金軍騎兵。」

趙樸的心情很是郁悶,心情糟糕到了極點,扔下小冊子,郁悶的等著大臣的到來。

…………

很快,朝中的大臣都是來到殿內。

「各位請坐!」趙樸眼神掃過這些大臣,心中思索著。

宋朝的朝堂大權,無非是軍、政、財、司、台策五大機構。而決定一個國家政策的,往往是這五大機構的十幾個領導官員拍板。而身為皇帝,不需要記住太多的人,只需要記住十幾個官員,記住這些官員的品行、才能、優點、缺點等等就足夠了。一個皇帝,往往是靠著掌控這十幾個人,從而掌控朝堂大局,從而掌控天下。至于其他零零碎碎的小雜魚,能記住則記住,記不住則干脆不用記憶。

當了皇帝也有些時間了,這是趙樸總結出來做皇帝的經驗,很粗淺,很簡陋,但是也很現實。

而位居在頂層的二十多個大臣,正是此次有著從龍之功的大臣。他們多數是大名府,應天府的地方官員。按照大宋的升官規則,需要熬上十幾年,再有朝堂的老人提點,然後才能進入六部,三省,樞密院,三司之類要害部門,成為大宋的最高領導人。

總之想要混到高層,第一在人脈,第二在根正苗紅,第三在運氣。

隨之靖康之恥,大宋的高層都是被一網打盡,都被擄走到了北方。于是,他們少去了幾十年的煎熬,提前的媳婦變成了婆,提前的登上了高位。

只是一想到這些人的履歷,趙樸就有些失望。

這些都是文人,沒有從軍的經歷,即便是帶兵而來,也是半桶水。若是太平年代,靠他們治理天下,即便是有**問題,即便是有黨爭問題,也不會出了太大的簍子。可這是戰爭年代,靠著這些文人、書生去指揮打仗,絕對是屢戰屢敗,骨氣硬的最後為國死戰,骨氣差的就是跑路,或者是投降金軍。

「疑人不用,將無人可用;用人不疑,必死無疑!」

因為懷疑這些大臣能力不行,就不重要他們,可能會無人可用;若是重用這些人,又不對這些人能力產生懷疑,可能會被這些人坑死。

「國亂思良相,家貧思良妻。各位相公,如今我大宋該如何?」趙樸深吸了一口氣,問道。此時眼楮看先了李綱,李綱在眾人中威望最高,名聲最大,資歷也是最高,由他開口最恰當不過。此時他為尚書右僕射兼中書侍郎,相當于右相。

李綱心中激動不已,國亂思良相,這不就是說的是他嗎?

李綱開口道︰「臣有十議,請求陛下思量?」

「十議?願聞其詳?」趙樸笑道。

李綱道︰「一議國事,如今都主張和議,只因兩位皇帝被擒而走,不和則禍至。昔年,漢高祖與項羽在滎陽交戰,劉太公為項羽所得到,項羽屢次將劉太公置于幾案之上,高祖攻打的更加厲害,項羽終于不敢加害劉太公而還給了高祖。過去金人與契丹交戰,契丹執意割地,以豐厚的財物賄賂金人而講和,既和之後金人又找借口挑起戰端,二十多年,終于滅掉契丹。金人又以這種辦法來迷惑中原,以至于攻破都京,毀掉宗社,立異姓皇帝改換年號,而朝廷仍然以為和議才對,是將要把天下送給金而後作罷。為了今日著想,專力自守,在要害之地建立藩鎮,在黃河以及長江、淮河之南設置帥府,修固城壁,整治器械,教練水軍,練習戰車,使敵人進無抄掠的收獲,退有被攔截打擊的憂患。這樣敵人雖然有時出沒,但一定不敢因此而深入內地。」

「可效法勾踐臥薪嘗膽的,卑微言辭迷惑金人,每年按著時節派使臣問候兩位皇帝,三數年間,軍政更加修明,甲士戰車全都具備,然後大舉討伐金國,以報不共戴天的大仇,而雪這自古以來所沒有過的恥辱。」

趙樸點點頭道︰「我知道了!「心中卻不以為然,果然是言過其實。

李綱繼續道︰「二議巡幸;天下的形勢,關中為上等,襄陽、鄧州次之,建康則又次之。今天應該以長安為西都,以襄陽為南都,以建康為東都,分別任命守臣,修築城池,整治宮室,積聚干糧,以備皇帝巡幸。三都建成以後,有三項好處︰第一項可以借巡幸的名義,督促各方使國勢不至于失之太弱;第二項不設置固定的都城,使敵人無所窺伺我虛實;第三項四方希望陛下巡幸,奸雄無所覬覦。至于汴梁是宗廟社稷的所在地,是天下的根本,陛下即位之初,怎麼可以不見一下宗廟,以安定都城百姓的心呢!希望先頒降敕文,以修整朝拜陵寢為名,選擇日期巡幸汴梁。」

趙樸點點頭繼續道︰「知道了!」心中卻暗自道,夢想是美好的,現實是慘淡的。

(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穿越從靖康之恥開始最新章節 | 穿越從靖康之恥開始全文閱讀 | 穿越從靖康之恥開始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