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從靖康之恥開始 第210章一個人的變法(一)

作者 ︰ 未知

一路之上,趙樸都在思考著如何變法,說大話容易,辦實事難。

身為後人,他可以指手畫腳,說王安石變法這個不好,那個不恰當,缺點有多少多少,弊端有多少多少;可是站在王安石的位置,它能夠比王安石做的更好嗎?

趙樸搖了搖頭。

建設永遠比破壞難,創新永遠比山寨難,第一個永遠比第二個難。就好像,李自成在進北京城時,說他比崇禎多麼多麼好,比崇禎多麼英明,可是進了北京城,過了一段時間,才知道,李自成還不如崇禎。

就好像,孫山革命時,總是說清政府如何如何不好,可是當他上位時,做的那些事情,連清政府還不如,以至後人常說「民國不如清朝」。

趙樸看來,論及化水平,他拍馬也比不上王安石;論及從政能力,他拍馬也比不上王安石;論及心思周密,他也不如王安石,總之趙樸有很多方面不如王安石,而如今他卻要變法。歷史上,王安石變法失敗了,那他能成功嗎?

趙樸心很是忐忑,成功率不足三層。

別說是僅僅三層,即便是只有一層,趙樸也得變法。正所謂不變法是等死,變法時找死,找死總勝過等死,找死至少還有一線活下去的機會,而等死一點機會也沒有。變法是必然的,道路是曲折的,前途是不可揣測的,也是沒有選擇的。

而為了變法,趙樸開始試探一些大臣,試探他們對變法的態度。

不過很失望,當談論到商鞅時,都是貶低態度;談論到王安石也是亂臣賊。而談到如何北伐時,大臣們總是夸夸其談,總是說是八字軍一到,百姓必然簞食壺漿,以迎王師。

果然一群嘴炮,人集團多數是保守集團。

法家是改革派,而儒家是守舊派。在大宋這個儒學昌盛的時代,改革很難,失敗很正常,範仲淹如此,王安石如此,趙樸心情很是失落。看了看隨行的大臣,心暗自煩躁,酒囊飯袋太多,靠誰變法呢?

趙樸四處掃了掃,很是悲劇的發現,只有他一個是變法派,在朝廷內找不到一個變法派的大臣。

他是一個人變法!

若是要襄樊一帶,在湖南湖北變法,可能連一個大臣也找不到,只能是光桿司令?

「我的商鞅在何方?」趙樸不覺苦悶的道。

這時,他隱約有些懷念蔡京,蔡京是奸臣,但也是變法派;還有秦檜,秦檜千般不好,但至少是變法派。李斯、蔡京、秦檜、李鴻章等,他們實際上都是同一類人,都是有能力,私心又重,又敢于拼搏,只要駕馭得當,還是大有可為的。

正在趙樸傷心失意時,一個大臣問道︰「陛下,可是要效仿王荊公,行變法之事?」

這時,趙樸才回過神來,才發覺在他愣神的時刻,帳篷內大臣已經陸陸續續離去,只留下一個年大臣。

「不知貴姓?」趙樸問道。

「微臣張浚!」年男回答道。

趙樸道︰「王安石是失敗者,我不學他;要學就學商鞅,成就一代偉業。華大一統,始于秦國,而秦國之強,始于商鞅。一時勝負在于力,千年勝負在于理。世人貶低商君,只因為國泰民安;一旦山河崩碎,社稷顛覆的時刻,商君之法就是救國良藥!」

張俊沉默了,沉思良久道︰「範仲淹,王安石等,力圖變法以求強,求富,然則變法之難,難于層天。變法沒有強軍,沒有強國,反倒是引動朝堂現成新黨舊黨之爭。幾十年的黨爭,耗盡了我朝的元氣,引發靖康之恥!」

「如今,我朝局勢不妙,汴梁丟了,大片的山河丟了,朝不保夕。靠著陛下努力,還有邊關的各個將士拼殺,才穩定住局面,沒有繼續惡化。若是陛下變法,必然引動朝局動蕩不安,黨爭斗再起!」

「黨爭?」趙樸笑了,聲音有些冷然,「國之不亡,黨爭不斷;黨爭不斷,國之必亡。只要我朝祖制不變,黨爭必然不休,妄想消弭黨爭,好比是緣木求魚,水撈月,幻夢一場。不變法有黨爭,變法也有黨爭,那為何不變法?如今局勢崩壞在,最好的結局是劃江而治,最差的結局是亡國。局勢已經壞到了不能再壞,也不怕局勢變得更壞!變法是必然的!」

張俊的神情有些黯然,如今聖上性格最為執拗,好似當年的王安石一般,這可不是國家的福氣。

「當然,我不會實行青苗法、募役法、保甲法等…………」趙樸神情有些黯然,「王安石是書生,書生變法,總是一廂情願,總是想到最好的結局,而我不會。我變法,只為了北伐,不北伐,只能是偏安江南!」

「兵法成敗,微臣不知道,但是微臣願意跟誰陛下!」

張俊不理解,但是此刻只能是選著支持。

趙樸心道︰「這是第一個…………」

…………

為何金國強盛?

因為金國高層都是盲居多,大戰沖鋒在行,可是鉤心斗角,細節揣摩等,則是屬于嬰兒狀態;

為何宋朝衰落?

因為宋朝聰明人太多了,思考太多了,于是什麼事情也干不成。

秀才造反,三年不成。說明了,秀才干不成大事,因為太聰明了,想的問題太多了。而一些莽夫,一些二愣,不管不顧,最後反而成功了。

變法也是如此,那些深思熟慮,計劃周密的變法,往往是失敗了。那些莽撞,冒險,激進的變法,最後往往成功了。

有人變法,是想好之後,再變法,只是計劃往往不如變化,輸的概率越大;而有些人只是想了一個大概,只是有個大概的概念,就實行了,邊想邊干,一邊干一邊改,最後成功了。

正所謂,三思而後行,想了三次就足夠了,想第四次就沒有必要了。

這次,趙樸是鐵了心要變法,最壞的結果也不過是被逼退位,最壞的結果,也不過是腦袋搬家而已,沒有什麼大不了的。

這一刻,趙樸已經做好了「革」許多人命的準備;

這一刻,趙樸已經做好了遺臭萬年,罵名千古的準備;

這一刻,趙樸已經做好了成為千古暴君的準備。

在談論法國大革命,雅各賓派為何會失敗時,有人說是雅各賓派殺人太多;而列寧卻說,不,是殺人太少了,心慈手軟是雅各賓派和巴黎公社失敗的主要原因。因此,在列寧執政的時代,幾百萬人被革命了。因為太殘暴了,俄國初期被空前孤立,可是照樣是越發強大。

所謂的殘暴會亡國,全是扯淡。實際上,金國入侵,所到之處,盡數搞屠殺,也沒見金軍滅亡;而蒙古橫掃歐亞大陸,在國,西亞,歐洲等地搞大屠殺,上億人死亡,也沒有見到滅亡;而歐洲人入侵美洲,上億的印第安人,遭到種族屠殺,也沒有見滅亡,照樣是活得好好地。

反而是,崇禎皇帝在鎮壓農民起義時,仁心不斷,不斷的招撫,結果李自成,張獻忠等幾次投降,幾次反叛,最後明朝也沒了。

一個國家,不會因為殘暴而滅亡,只會因為政策不當而滅亡。

變法是要流血的,掃干淨屋,才能更好的裝潢。

世間沒有不流血,而成功的變法,不是流敵人的血,就是就自己的血,商鞅被車裂了,死道友不死貧僧,就讓那些反對派大量流血吧!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穿越從靖康之恥開始最新章節 | 穿越從靖康之恥開始全文閱讀 | 穿越從靖康之恥開始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