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從靖康之恥開始 第219章海軍初成

作者 ︰ 未知

戰爭,可以做到許多平時不可能的事情。

若不是二戰爆發,美國也不可能籌建曼哈頓計劃,制造原彈,在太平歲月這是不可想象的。若是在和平時期,趙樸若是組建海軍,絕對是反對聲音一大片,阻力太大,最後不了了之,可是在戰爭年代,服從于戰爭,一切都不再是問題了。

趙樸說服了李綱,將組建海軍的計劃交給了他。

只是具體的如何組建,趙樸也是抓瞎,只能是大概的提出了極點注意事項,然後讓李綱「便宜行事」。

而李綱也不負所望,僅僅是半年的時間,就組建了海軍的雛形。

…………

而此刻,趙樸正在看著密折,這是李綱的上書,詳細的講述著海軍發展的進度,還有海軍編制等。

海軍編制上,主要有主艦、糧船、水船、馬船、坐船與戰船等幾種戰艦。

主艦,相當于宋代版的航空母艦,相當于明代版的寶船,相當于後世的旗艦、主力艦。集體巨大,要載著糧食、馬匹、陸戰兵員等等,至少在五千料以上,因為體積巨大,運動速度較慢,一旦遇到小船圍攻,就是死翹翹了。因而主船重點在防御和攻擊上。外層要包上鐵皮,提升抗打擊能力;同時要安裝上火炮等武器。

馬船,是快速水戰,負責淺灘地區登陸攻擊;

糧船,主要用于運輸船隊所需要的糧食以及後勤供應物品;

坐船,是運兵船,主要負責將兵力運到海岸上;

戰船,是擔任護航的專用船舶,殲滅敵軍艦隊;

水船,專門用來儲存、運輸淡水。

看著奏折上的描述,海軍已經初步具備了規模。只是在主艦的打造上,較為耗時耗力,尚未建造妥當。這主要不是技術上的難題,而是第一次打造,工匠有些不熟練,有些問題還欠思考。但是也只需要三個月的時間,就徹底打造成功了。

「李綱,果然沒有讓我失望!」趙樸看著奏章,心很是滿意。

李綱是一個人,他的長處在治上,而不在軍事上。讓他上了戰場,注定是趙括一類人才;讓他制定國家戰略也不行;讓他去當宰相,也是糊涂不斷。他的長處在于後勤,在于打造一個穩定的後方。

此次李綱被貶了。

但是,趙樸不會將他棄之不用,而是將他放在了泉州,放在了福建,讓他籌備海軍。

福建擁有3324公里長的大陸海岸線和1404個沿海島嶼,與台灣隔海相對,生活在閩地的古越人很早就馳騁于廣闊的海洋。福建的丘陵地形和環繞省界的山脈並未阻隔了閩人與外省和海外的社會經濟交往,海上航路讓福建很方便地與外界連接起來,甚至因此走得比其他省份更遠。加上福建境內多山,物產豐富,盛產造船所需的木材和鐵、桐油、蠣灰、藤、棕、麻、生漆等物料,民間就地取材,隨處造船,沿江沿海各地造船業十分繁榮,這些得天獨厚的條件,使福建帆船成為國古代海船的主要船型。

三國時期,吳國的航海活動十分活躍,先後遣使南洋、登陸台灣和聯合高麗。于公元269年,吳國在建安郡所屬侯官縣設置典船校尉,這是有記載的福建官辦造船廠之開始。吳國還在閩江口至浙江甌江一帶的沿海地區,建立更大規模的造船基地,稱溫麻船屯,所造之船稱溫麻五會,在數十年期間,建造了大量的海船,為福建的航海活動提供了充足的物質基礎。

西晉滅吳,置晉安郡,設溫麻縣,保存了吳國遺下的造船工匠和屯兵。東晉末年,浙江孫恩、盧循帶領農民起事,曾在東南沿海建造「八槽艦」,自江蘇沿海路南下廣州,後又曾順長江而下。事敗之後盧循余部種類尚繁,常居船上,所乘之船頭尖尾高、當平闊、沖波送浪,稱作「了鳥船」,直到唐武德八年(625年)才被,泉州刺史兼都督王義童遣使招撫。

唐代的福州和泉州是南方的主要造船基地,造船技術有了明顯的進步,《舊唐書》記載當時來往于福建與廣東沿海之間的商船,最大的載重可達千石,即50至60噸。唐代後期,由于央集權逐漸失去對地方的控制,福建憑借舟楫之利,或從浙江買進糧米,或向登、萊運出海外奇貨,唐末五代泉州刺史王延彬更借助海外貿易所得以資公用。

而趙樸大致的估算了一下,此時的宋朝造船技術,可比明朝鄭和下西洋時,要強大了許多。

在鄭和時代,剛剛是永歷四年,那時的明朝建國不過四十年,經濟實力,遠遠不如這個時代的宋朝;而在造船技術上,經過蒙古的入侵,大量的先進技術流失,而明朝時,雖然有所恢復,但是遠遠沒有達到巔峰。

而宋代,國社會經濟高速發展,海外貿易也隨之步入高峰,福建與廣州成為海船建造心,福州、興化、泉州、漳州設有官船廠,宋元佑二年(1087年)在泉州設置市舶司,從南宋開始,遠離戰火的泉州逐漸超過明州和廣州,成為國最大的港口。有關福建帆船特性的記載逐漸多了起來,「南方木性與水相宜,故海舟以福建為上,廣東西船次之,溫明州船又次之。」

一般來說,有1料=1石=92。5斤

而此時,已經可以制造出五千料,甚至是上萬料的大船。

只是船並非是越大越好,船大了,動力系統也是問題。此時海上的動力,主要是硬帆、旋轉櫓。動力裝置極為原始,太大的船體,會導致運動不便。此時最適合的就是兩千料的大船。除非發明了蒸汽機,不然五千料,上萬料的大船,將美觀而不實用。

可以說,宋朝的造船技術,是國古代巔峰時期。

明朝能造出寶船,宋朝也能。明朝能組建起鄭和那樣龐大的艦隊,趙樸也有信心組建同等數量,甚至是超過的艦隊。

這一切,都是營造海軍的基礎。

只是在泉州等地,雖然有官營的造船廠,但是也更多的是服務于民間航運,或是水軍的補充。對于造船廠的重視,遠遠沒有達到戰略高度。此外,這些造船廠,太分散了,實力松散,處于各種為戰的局面。

將李綱貶到泉州,為的就是將這些造船廠組合起來,形成「船業托拉斯」,可以生產大規模,高質量的海船,支持對金軍遼東作戰,將要組建聯合艦隊。

而李綱做到很好,基本達到要求。

「只要三個月後,等待我進攻的機會就來了!」

趙樸心有些欣慰。

僅僅不到一年的時間,就組建了一只強大的海軍,在後世看來是不可思議的。

可是偏偏成功了。

趙樸有些感慨,宋朝的造船技術太強大了。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穿越從靖康之恥開始最新章節 | 穿越從靖康之恥開始全文閱讀 | 穿越從靖康之恥開始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