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從靖康之恥開始 第261章 謀戰

作者 ︰ 未知

羅馬不是一天能建成的,情報系統也不是幾個月可以建成的。

現在,大宋的情報系統很是坑爹,當確切可靠的消息傳來時,趙樸總算是松了一口氣。

在古代,總是喜歡虛報數字。比如曹操南下江東時,說兵馬有八十萬,其實沒有八十萬,頂多二十萬;後來說劉備伐東吳,說蜀兵有五十萬,其實沒有那麼多,頂多十五萬。所謂的百萬大軍,水分很大。

而在大宋更是有八十萬禁軍之稱,大宋兵馬總計一百三十萬。這個數字倒是沒有虛報,只少不多,實際的軍隊數量可能遠遠超過一百三十萬。只是這一百三十萬,水貨居多,多數武器不全,戰斗力低下,一打仗就放羊。

而這次金軍五十萬兵馬南下,也是把趙樸嚇了一跳。

只是看著情報上的信息,趙樸又仔細的分析之後,卻長長松了一口氣,有些明白,這五十萬大軍是怎麼回事了。

在古代,打仗就是打錢,消耗最大的就是糧食,千里轉運,出發時有一百斤糧食,到達目的地後,能留下十斤糧食就不錯了。在這個沒有火車,沒有汽車,沒有大型輪船運輸,注定了後勤壓力極為嚴重。

可能在前線,打仗的部隊僅僅是五萬,可是後面推著獨輪車,或是毛驢車,運糧食的民夫就有二十萬。

金軍說得五十萬大軍南下,可能真的有五十萬,但是只有十五萬精兵,屬于戰斗部隊,屬于在前線拼殺的部隊;而三十五萬的二線部隊,三線部隊。則是屬于輔兵,屬于押運輜重,屬于民夫部隊。

在某些時刻,這些二線部隊,則是民夫部隊也會上戰場,也會負責一些戰斗任務,只是戰斗力很是一般。

「我就說嘛?金軍不可能,有那麼多部隊,原來也是水貨居多!」趙樸長長的松了一口氣。

軍隊,可不是發上一根長矛就是軍隊。必須要經過半年左右的訓練,有一定的紀律,上過戰場的老兵佔據三分之一,才是軍隊。若是盲目的擴充部隊,數量上去了。財政消耗也加大了,訓練跟不上。往往是有害無益。

就好比。宋朝鼎盛時,號稱有一百三十萬大軍。只是這些大軍,多數只是登記上,發上一根長矛,就算是宋軍了,沒有經過訓練。沒有紀律約束。更是盲目擴充,數量龐大到駭人的地步,而為了養活這些軍隊,耗去了宋朝的七八層財政收入。堪比後世的德國法西斯,可戰斗力差到了極點,往往是幾萬部隊,就被金軍三四百騎兵沖垮了。當然了,宋朝發展水貨軍,也解決了一部分流民就業問題,算是緩解了社會不穩定因素。

而此次,金軍也是開始發展水貨軍,這固然引發了金國財政赤字,引發了金軍戰斗力衰減,但是也讓金軍能夠深入到宋軍月復地,可以更遠的打擊到成都,杭州等地,對宋朝一些經濟和財稅重心,進行毀滅打擊。

接下來,想要玩群毆戰術,似乎有些不好用了。

…………

在沙盤上,看著密密麻麻的的小旗幟,宋金之間,犬牙交錯的攻勢,趙樸感覺到前所未有的壓力。

趙樸有些惆悵,他不是軍校出身,對于指揮打仗,對于排兵布陣等,還真的不在行;平時間,胡亂的吹噓上幾句還可以,可若是在戰場上真刀實槍的干架,他還真的不在行。而在座的武大臣們,也比他強不了多少。

汪伯彥、範仲尹、張浚等,都是飽學之士,兵書戰策都讀了很多,只可惜從來沒有上過戰場,也沒有親自指揮過戰斗,比趙括強不了多少。實際上,連趙樸也不如,趙樸至少是軍事世家出身,有名將出身的老爹親自教導,而這些臣卻是地道的外門漢。

若是讓他們當一方軍區司令,絕對是輸的褲衩都不留。

至于王彥、王守義、李破軍、王德、張憲、趙大、岳飛等武將,不是還未養成,就是經驗不足。讓他們上戰場沖殺還可以,可是讓他們分析戰局,進行兵力部署,統籌全局,獨當一面,萬萬不行。

總之,此刻官不行,武將不行,他這個皇帝也不行。

沒有諸葛亮,沒有管仲樂毅,只有一群紙上談兵的書生,一些缺陷較大的武將,一個耍嘴炮的皇帝,坐在一起商討大局,商討千里防線,指揮幾十萬大軍作戰。

越是想,越是不靠譜,可是不靠譜也只能是趕鴨上架。

明知不行,也得湊合著上!

當然了,這只是趙樸一人的見解而已。

而此時,臣們揮斥方遒,似乎是諸葛亮附體;而武將們則是意氣風發,似乎是白起附身,似乎一點也不將金軍放在心上。

的確連續的勝利,給了在場的武極大的信心,使他們堅信,只要是繼續堅守下去,可以取得襄陽保衛戰的勝利,甚至能取得襄陽大捷。若是時機得當,甚至可以反攻金軍,將金軍趕回黃河北邊,大量的收復失地。

連續的勝利,速勝論的苗頭,漸漸的滋生了起來。

趙樸連續的潑著冷水,想要給武們降一降溫度,只可惜失敗了。人是一種奇怪的動物,一旦發燒了,不是潑上涼水,就可以輕易降溫的。

「不知,各位可有破敵之法?」趙樸問道。

「陛下,金軍三路南下,一路攻擊關,漢諸多要塞;一路進攻襄樊,以攻取湖南,湖北為目的;一路則是進攻揚州,建康等地。此次金軍氣勢雖然強盛,但是我軍也不不輸于人。可節節抵抗,抵消金軍攻勢,然後伺機反擊!」趙鼎道。

「關陝之地,多有山河之險,西軍又是強軍,足以抵御金軍進攻;而襄樊一代,有山河之險要,兵甲之利,但是不利于出擊;揚州一帶,兵力虛弱,想要抵御住金軍極難。若是金軍緩進關陝,圍困襄樊,出擊江南,必然顧此失彼!」汪伯彥道。

「從地理位置上看,一般是四面是山河要塞,間是平原,最利于防守,比如關,漢,四川等地;次一等的,則是背靠大山,或是大河,減少敵軍的攻擊面;而最差的地形,則是四面都是平原,敵軍可以從容的擺開地形,從四面八方圍攻。襄陽,位于漢水游南岸。三面環水,一面靠山,易守難攻,只是這種地形也容易被騎兵封鎖,又孤懸于長江北岸,容易被敵人圍點打援。」

範仲尹道,「而在路程上,又距離汴梁太近,距離襄陽,一旦被圍,退無可退,必然是第二個汴梁!請陛下移師鎮江,靠著水軍,守衛長江,以拱衛江南,一旦金軍疲憊,趁機離去,可追襲!」

歷史上,襄陽還是被蒙古攻破了,與其說是被攻破,不如說是被活活困死,多數援軍被蒙古軍消滅在了救援的路上。

「陛下,萬萬不可,大戰士氣為先。在汴梁太過危險,在鎮江倒是安全,只是向後一退,士氣必然下跌,那時空有山河險要,也難以抵擋住金軍!「一旁的王守義立刻反駁道。

趙樸深知,這次宋金百萬大軍的大會戰,關鍵點在于他這個皇帝。他到了哪里,哪里就是主戰場。

在汴梁,太靠前了,容易被金軍圍困;而鎮江靠著長江,倒是安全無憂,只是向後退得太厲害,士氣必然大跌。

而襄陽危險系數也不少,一旦城破,四周都是平原,跑也無處跑。(未完待續請搜索樂讀窩,小說更好更新更快!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穿越從靖康之恥開始最新章節 | 穿越從靖康之恥開始全文閱讀 | 穿越從靖康之恥開始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