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從靖康之恥開始 第264章禍起蕭牆

作者 ︰ 未知

宗輔、金兀術二人,思考了許久,想著各種方式,也沒有想到破城之法。

準確說,不是沒有破城之法,而只能是硬打破城,花費的時間,曠日持久,打下去,不值當。

此時的汴梁,不等于之前的汴梁。

之前的汴梁,是宋朝的帝都,皇帝在這里,金銀美女都在這里,打下了汴梁什麼都有了;而此時汴梁僅僅是一個城池,即便是淪陷了,也僅僅是攻克一個城池而已。

思考了良久之後,決定還是分兵,只留少部分兵馬繼續圍困汴梁,而大多數兵馬再次南下,攻克南陽,直接逼向了襄陽。

只是這時,轉機來了!

「二位元帥,擊破汴梁,就在此時!」這時,郭藥師走了進來,神情有些激動。

「郭將軍,可有破城之法!」金兀術語氣謙遜道,可是骨里看不起郭藥師。呂布是四性家奴,至少也是三國第一名將,戰力無雙;可是郭藥師這個三姓家奴,卻是遜色了許多,除了打敗仗,除了陰謀詭計之外,什麼也不是。

可是在二哥臨終前,卻是多番囑咐,要多多依靠漢人,尤其是郭藥師,他能做到女真人做不到的一些事情。

「張所為人刻薄,汴梁城內的將士多受其苦,一位宋將願意開門獻城,棄暗投明!」郭藥師說道,將手的一封信送上。

宗輔接過信件,仔細的看了看內容,沉默無語,交給了金兀術;金兀術接過書信,仔細的看著,看了許久,也是沉默無語。書信內容,無非是說張所為人如何如何刻薄,如何如何慢待將士。心早已不服氣,將士怨聲載道,城內將士仰慕兩位元帥,願意棄暗投明,獻出城門。

「這個可是真的?」金兀術懷疑道。不會是張所的計吧!以獻出城門為由,將金軍引入其,聚而殲之。

「此信不假。多是真的!」郭藥師道,「此人李義,本是河東的山賊…………」

接著,郭藥師將李義的信息,慢慢的說了出來。

李義本是河東人氏,少年時為游蕩無賴。後來遭受了旱災,隨之成為了流民,無意被裹挾加入了盜賊。加入了盜賊之後,由于勇猛作戰,多次立下戰功,成為了山寨十八個小頭目之一,外號混江龍。

這個山寨名聲漸漸的大了起來。隨著山寨名氣的變大,也成為了官府重點打擊的對象。于是朝廷派出重兵前去圍剿,幾次攻擊下來,山寨寡不敵眾,損失慘重,最後接受了詔安,成為了大宋的廂軍兵丁。

而這李義也算是有本事,會察言觀色。溜須拍馬,再加上山寨幾年積攢下的金銀,不斷的孝敬給上司,得到了上司的賞識,最後由廂軍的編制,成為了禁軍,成為了一個不大不小的軍官。

接著金軍南侵。大戰爆發。

李義所在的禁軍,北上前去救援太原,只是在戰斗被金軍打散了,袍澤死的死。傷得傷,七零八落,淒慘無比。而李義也是一個奇葩,許多人死了,他還沒有死了最後鑽進了山溝,重操舊業,繼續當土匪。

而隨著金軍席卷整個河東之後,四路煙塵並起,各路義軍好似春天的小草一般,蓬勃而起,數也數不盡。

而李義也隨之而起,由土匪再次變為了義軍。

隨著汴梁被破,各路義軍紛紛涌向了汴梁附近,作為勤王之師,拱衛京城。而李義所率領的三千兵馬,也是隨著渡過了黃河,前往汴梁拱衛京師。

說來可笑,汴梁最危急的時刻,城池將要破亡的時刻,只有張叔夜前去救援,而其他的援軍,不論是官方的,還是民間的,都是止步不前,持觀望態度;可是汴梁一破城,金軍向北撤退後,各路義軍卻好似螞蟻一般,全部匯聚在汴梁,說是拱衛京師。

若僅僅是邀請吶喊,不出力也罷了!

而這些義軍,或是官軍,時常征糧于附近,搶劫不斷。

嗚呼,汴梁附近的幾個州縣,倒了大霉了,不久之前剛剛遭遇了金軍第一次搶劫,此刻又是遭受了第二次搶劫。

而因為征糧問題,一些軍隊彼此之間,還發生了火並,廝殺。

總之,那時的汴梁是一團亂麻,要有多亂,有多亂。

若僅僅是少數的,也就罷了。問題是各路的援軍,再加上義軍,數量龐大到了十萬。十萬,可不是虛報的數字,而是真實的數字。數量倒是不少,只是質量真的不咋地,能做到三人有一把長矛就不錯了,多數的士兵只是拿著竹矛,竹槍作戰。

而許多部隊,連簡單的隊列都站不好。

真正到了大戰的時刻,五千金軍騎兵就可以完敗這所謂的十萬大軍。

…………

而這個局面,直到張所到了之後,才發生根本性的轉變。

到了汴梁之後,張所首先開始整編這些義軍,將一些老弱病殘,剔除出去,分別安置到附近的州縣;其次,將這些軍隊徹底的打散,混編起來,然後進行考核,重新任命軍官;第三,開始整肅軍紀,嚴厲打擊一些劫掠行為,一些罪大惡極者,甚至是處死;第四,恢復汴梁等地集市,控制物價,使一些生活必需品價格降低;第五…………

連續的頒布了十大條列,開始在汴梁附近進行全面的整頓,使汴梁的秩序漸漸的恢復了過來,軍隊的戰斗力也是隨著提升;又不斷的修繕城牆,加固城防,在外圍修建一些堡壘,以便于鞏固汴梁。

在耽誤了春耕的情況下,及時的夏耕,補種糧食,使汴梁的糧食壓力為之一輕。

這一切,都很好的保衛了汴梁,使汴梁抗住了金軍暴風雨般的進攻,只是缺點也是很明顯,嚴重損害了一些人的利益。一些人多次彈劾張所,說他用兵自重,擅自更改法令、目無聖上等等,罪名羅織了一大籮筐。

而張所刻薄的名聲,也是隨之傳開。

而李義就是利益受損,嚴重對張所不滿的人之一。

只是一直迫于張所的威嚴,只能是隱忍不發,這一次金軍南下,攻勢前所未有的猛烈,而成內將士損失較大。一些心思不正的人,開始想著棄暗投明,博取好處。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穿越從靖康之恥開始最新章節 | 穿越從靖康之恥開始全文閱讀 | 穿越從靖康之恥開始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