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從靖康之恥開始 第331章論王安石

作者 ︰ 未知

Ps︰訂閱不給力,寫作動力下降!!!

說得是王安石,又何嘗不是當今皇上!

在這一段的觀察之後,秦檜就發覺皇上,很是崇拜王安石,對王安石很是惋惜。

這是不可想象的!

在宋神宗之前,眾所公認的奸臣只有宋真宗一朝的丁謂;而宋神宗後,蔡確、章惇、呂惠卿、蔡京、蔡卞無不被視為北宋奸臣。這些北宋奸臣,都是直接或者間接靠王安石舉薦起家。王安石,可以說是奸臣的老大。

對于王安石,滿朝上下都是恨之入骨,上到宗室、親貴,中間的士紳,商人,到底層的黎民百姓,都是對王安石恨之入骨。

可是,皇上對王安石崇拜至極惋惜居多,只是稱他用人不當,而很少指責他為奸臣。

而在實際的行政中,皇上也是處處模仿王安石。

當然了,皇上很是聰明,沒有再度使用青苗法,保甲法、市易法等,而是采取了更為容易,更為便捷,更為隱藏的手段。比如創辦銀行!

創辦銀行,在外人眼中有些微不足道。

可是若是弄好了,可以實行青苗法,市易法、均輸法的一些好處。

此時,秦檜故意這樣說,為的就是試探皇上的態度,果然皇上臉上神情不變,可是眼神中卻是帶著喜色,顯然一切如他預料的那樣。

這時,汪伯彥坐不住了,這里談論的是王安石。可是又何嘗不是借此諷喻于他。

汪伯彥道︰「仁宗皇帝時,有一天皇帝在宮苑中宴會群臣。並決定由大臣們自己到池塘釣魚,作為宴會的主菜。眾人都興致勃勃地釣魚去了,唯獨王安石心不在焉地坐著,竟然將面前盤子里的魚餌都吃光了。宋仁宗由此認為王安石是一個奸詐之人,因為不經意地誤食一粒魚餌尚情有可原,但是能稀里糊涂地把整盤魚餌都吃光,這實在是不合常理。有相士說,王安石面相「眼中多白」。這是奸臣之相。蘇洵《辨奸論》說︰洗臉換衣是人之常情。只有大奸大惡之人,才會違背人之常情,整天不修邊幅,吃著豬狗之食,邋遢地談詩書禮樂,以此博取不流俗的名聲。王安石當時以不修邊幅出名,他很少換衣服。據說也不洗澡。王安石為奸臣,早已有了定論。秦大人,處處為王安石辯護,莫非是新黨之人嗎?」

「新黨?」秦檜笑道︰「那丞相,莫非就是舊黨了?」

汪伯彥道︰「那也無何不可!」

秦檜笑道︰「莫非大人,要挑起朝廷黨爭嗎?」

「黨爭的不是我。而是你!」汪伯彥毫不客氣的道。

此時他對于這個政敵一點也不客氣。雖然此時,他還是丞相,卻被秦檜分割了一部分權力,之前更是受到壓制,心中憤恨不已。言語中一點情面也不留。

「仁宗皇帝認為,王安石是一個奸詐之人。因為不經意地誤食一粒魚餌尚情有可原,但是能稀里糊涂地把整盤魚餌都吃光,這實在是不合常理。其實,仁宗皇帝誤解了他,王安石此人講究成大事者不拘小節,王安石那時定然是心有所想,致使心不在焉,才導致誤吞魚餌為食。以此論斷奸臣與否,有些不恰當!」

秦檜為王安石辯解道。

「至于蘇洵《辨奸論》以生活邋遢,不修邊幅,就說人是奸臣呢,太過了。這是書生之見,心思狹隘。正所謂成大事者不拘小節,王安石不修邊幅,只因為他太重視大事了,反而是疏忽一些小細節!」

趙樸點點頭。

歷史上,總是將王安石吃魚餌,王安石生活不修邊幅,指責他為奸臣。

其實,這都是文人的陰暗心理所致。

若是生活在後世,就可以理解了。一些工作狂,工作起來,往往是廢寢忘食,及一頓飽一頓,飯食睡覺都不規律,更不用說生活邋遢,不修邊幅了。至于吃魚餌事件,更是好理解了,一位偉人幼年時,因為看書太仔細,用餅蘸芝麻醬,結果蘸成了墨水,直到有人提醒時才發覺。

總之,這一切,只能是反應出王安石是一個工作狂,不注重細節,上綱上線的借此說是奸臣,有些過了。

汪伯彥道︰「秦大人言語中,處處同情王安石,莫非是要當王安石第二嗎?」

秦檜道︰「我朝不以言論罪,莫非我連幾句公道話都不能說了嗎!「

「公道話!」汪伯彥道,」國之初定,必生奸臣。秦大人要慎之,以免誤入歧途!」

「咳咳咳!」看著兩人繼續爭吵的情形,趙樸不得不打破沉默,開口道︰「王安石是一個好的州官,卻不是一個好的丞相!」

「細節決定命運。身為丞相,一人之下,萬人之上,正所謂高處不勝寒,即便是完美無缺的聖人,尚且會被找出諸多的缺點,更不用說王荊公只是一個凡人。諸葛亮身為丞相,戰戰兢兢,事必躬親,為的就是防止錯誤出現。因為諸葛亮明白,身為丞相,不能有一絲錯誤,丞相犯下一點微不足道的小錯誤,可對百姓卻是驚天災難。可是王荊公沒有諸葛亮的事必躬親,沒有諸葛亮的戰戰兢,更沒有諸葛亮相父的權威,可是卻疏忽細節,不斷的犯錯誤。這些小錯誤,很是微小,可是積毀銷骨,小錯誤積累的多了,足以毀滅大宋江山!」

「傳言,王安石在個人生活方面一直極為樸素。即使是王安石政治上最堅決的反對派,也挑不出他品質上的毛病。即使他當上了宰相後,卻連自己多少俸祿都不清楚,總是一包拿回家後,交給家人隨便花銷,從來不清點數目。如此一來,更顯得王安石實行變法,既不是為了升官發財,也不是為了滿足個人野心,而是出于忠君愛國之心。這無疑讓宋神宗分外感動。所以,在新法開始推行後,盡管朝野上下反對的聲音一浪接一浪,詆者無數,宋神宗也一度動搖,但最後依然堅定地站在王安石一邊,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出于對王安石個人品質的信任。」

「其實在我看來,這是大繆!治家與治國,本身就極為相似。王荊公卻連自己多少俸祿都不清楚,總是一包拿回家後,交給家人隨便花銷,從來不清點數目,這說明他對數字不敏感,大概就是文人恥于言利。連薪水尚且如此馬虎,可見對國庫財政,是何等馬虎!連這點做不到,還當了丞相,真是奇跡!」

趙樸心中暗自道,這大概就是王安石犯下的最大錯誤吧!

王安石,一生犯過諸多錯誤,有的說他性格倔強,有的說他與民爭利,有的說他識人不明。在趙樸看來,這些錯誤,其實不算是錯誤,大多數改革都會出現,甚至更嚴重。論及性格倔強,斯大林、毛太祖更為倔強;論及與民爭利,誰能比得上蘇聯的戰時**政策;論及識人不明,毛太祖還將**選上副主席,甚至寫入了黨章。

王安石,犯下的這些錯誤,其實不算是錯誤。

他最大的錯誤,就是對數字不敏感,對金錢不敏感。

身為丞相,說白了就是管家。管理著整個國家幾千萬人生計,對于數字應當極為敏感,那里該收多少稅,那里該花多少錢,國庫預算等等,都是心中有一本帳,清清楚楚。只有心中這筆賬清楚了,才能防止**的蔓延,才能防止用人不當。

只可惜,王安石對財政只是有個大致的了解,還處在不求甚解,恥于言利。

結果是,全軍崩盤了。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穿越從靖康之恥開始最新章節 | 穿越從靖康之恥開始全文閱讀 | 穿越從靖康之恥開始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