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從靖康之恥開始 第38章種師道論戰二

作者 ︰ 未知

0131221

「將軍,何處此言!」宋欽宗臉s 不變,可是心中卻是極度不滿,竟然說出這樣喪氣的話,這不是打擊軍心嗎?

「陛下,戰爭本身就是比拼軍隊是否j ng銳,糧草是否存足。只要軍隊j ng銳,如臂使指,方能百戰百勝;只要糧草充足,才能持久作戰。只要做到這兩點,即便是將帥略遜一籌,亦可以彌補。」

種師道道,「這一戰,我軍有三利,金軍又三弊!」

「不知那三利,那三弊端!」宋欽宗問道。

種師道問道︰「金軍遠道而來,跨越千里出擊,可謂是孤軍深入,威逼汴梁,看似勢大,其實犯了兵家之大忌,這是金軍一弊;而我軍守著汴梁,汴梁城高河深,易守難攻,這是我軍一利;金軍騎兵為主,步兵少,善于野戰而弱于攻城,這是金軍二弊;而我軍則是步兵為主,騎兵較少,野戰不行,可是守城卻是長項,這是我軍二利;金軍以女真兵,遼兵、渤海兵、溪人兵、漢人兵為主,是摻雜部隊,內部不和,這是第三弊;而我軍卻是眾志成城,保護官家,這是第三利。三弊在敵,三利在我,本是必勝之局,久戰之下,金兵必退。」

「然而城外的屯聚的要塞失守,那里大量的糧草,武器鎧甲,攻城器械,落入金人手中。瞬息之間,原本處在劣勢的金軍來了一個大翻版,孤軍深入,卻不必擔憂,無斷糧之憂;金軍不善于攻城,卻可以圍困住汴梁。如今金軍可謂是進可攻,退可以守。戰事勝利,可以威逼我朝簽訂苛刻條約;若是戰斗不順,可以乘機離去,我軍多是步兵,即便是想要追擊也不足。若是追擊太快,反倒是容易被各個擊破!「

「而我軍卻是陷入了絕境,坐困在孤城中,汴河斷去,糧草無法進入京城,即便是汴梁沒有攻破,也會活活餓死;若是我軍出擊,野戰必敗,必然被金軍各個擊破。此時,不論是進攻,還是守城,都是死局,進退無路,無論進退,都是死局!「

宋欽宗听著,眼神平淡,好似枯木一樣,心中冰冷到了極點。這就是我的命嗎?

在沒有當上皇帝時,恐懼父親傳位于三弟,將他廢了;而在成為了皇帝時,卻面臨著危局,汴梁時刻要告破。心中升起來濃重的疲勞,有些厭倦當皇帝,皇帝並沒有想象中的那樣美好。

「陛下,我建議遷都,遷都于長安。關中本是三秦故地,山河險要,易守難攻。那里民風彪悍,多出壯士,在那里佔時避開金軍鋒芒,休養生息,c o練士卒,臥薪嘗膽,積蓄力量。遲早可以滅亡!「種師道建議道。

遷都,似乎是唯一的出路。

宋朝的首都是汴梁,汴梁處在中原zh ngy ng,好似棋盤的天元位置。這個位置,交通便利,從汴梁到大宋的東西南北都是極為便利,可以較快的獲取到東南的財稅,可以較好的派兵北出支援河北防線,抗擊遼軍;也可以更好的西出陝西,出擊西夏。

在太平年間,在宋朝國力處于巔峰的時代,汴梁起著樞紐的作用,位置至關重要。

可是在宋朝勢力衰弱的時刻,定都汴梁的缺點也是致命的。汴梁四周都是平原,沒有關隘作為緩沖,僅僅有黃河可擋住一時。可是黃河幾千里防線,處處布防,處處分兵,未必能攔住金軍,即便是狗屎運爆發,擋住了金軍,黃河千里防線,消耗的錢糧極為恐怖,足以將國庫耗盡。

而金軍只要渡過黃河,汴梁就是一個赤露的美人,只能任由蹂躪。

金軍不必攻擊人口眾多的,城防強大的汴梁,只需要斷了汴河,切斷外界運往汴梁的糧草,不許多長時間,存儲的糧食就會徹底耗盡,百萬人口的汴梁將會出現巨大的饑荒,會將汴梁困死,變成一座死城。

困守汴梁,幾乎是一條死路。

「遷都,不行!」李綱立時喝道,「官家可以走,可是百姓怎麼辦?難道丟下汴梁百萬百姓,落在蠻夷手中嗎?君王棄國,君不為君!「

白時中也立刻道︰「周室遷都,結果王權喪失。遷都之前,禮儀征伐皆處于天子;可遷都之後,禮儀征伐皆出于諸侯。遷都的後果,種老將軍想過嗎?」

張敏道︰「種老將軍,安史之亂,唐皇棄都而去,失信于天下,從此之後唐室權威喪失,藩鎮割據,最後朱溫滅了唐朝皇室,唐朝乃亡!」

種師道剛剛說出遷都的意見,立刻遭到了滿朝士大夫的責罵,似乎遷都就是亡國,似乎遷都就是大逆不道,似乎遷都就是十惡不赦。

種師道也沒有反駁,只是冷冷的看著四周的士大夫,神情極為冷漠。

只有寥寥幾個文臣,沒有回答,保持著沉默。

這時,一個老臣開口了,正是歐陽珣,他道︰「種將軍,遷都不遷都,暫且不說。如今金軍兵臨城下,即便是想要遷都,也要擊退金軍,只有擊退金軍,才能遷都。金軍不退,談論是否遷都似乎有些奢侈!」

種師道道︰「我有退敵之計!」

「出城進攻金軍,必敗;固守城池,必餓死。」宋欽宗好奇道,「不知老將軍有何破敵知計!」

種師道道︰「金軍勢大,想要擊敗金軍幾乎不可能,可是讓金軍退去,卻是很容易!」

「女真崛起于遼東,一代梟雄完顏阿骨打有萬夫不當之勇,麾下的幾個皇子更是能文能武,堪稱國之干才。其弟吳買其極為不簡單,j ng于內政,每次完顏阿骨打出征時,吳買其鎮守國都,負責運送糧草,器械等等。而完顏阿骨打也對這位弟弟,極為信任,推心置月復……只是不幸幾年前,完顏阿骨打病逝了,那一年遼軍殘部依舊囂張,遼帝依舊動亂不安,為了安定金國。完顏阿骨打在去世前,將皇位傳給了弟弟吳買其,而他也就是當今的金國皇帝「

說道這里,種師道停頓了下來。

有些事情,不需要說的太明白,能坐在朝堂上,位居高位,都是人j ng。他只需要說出一些,這些大臣,就可以猜出個不離十。

宋欽宗眼神一縮,他沒有想到,金國的開國皇帝也是上演著「兄終弟及「。

皇位傳承,有許多方式,其中最主要的是父子相承。只有在一些特殊情況,才會出現兄終弟及。比如,宋太祖趙匡胤死後,沒有傳位給兒子,而是傳位給弟弟趙光義;宋哲宗死的早,有沒有兒子,于是趙佶以弟弟的名義,當上了皇帝,他就是宋徽宗。

皇帝沒有兒子,傳位給弟弟,這沒有什麼,權力可以平穩過渡;可是皇帝有兒子,卻沒有傳給兒子,傳給弟弟,則是極為危險,甚至是引動皇室殘殺。

在開國初期的杯酒釋兵權、分割藩鎮權力等,可以說嚴重損害了當權階層的利益,幾乎是將這些文臣武將推到了皇帝的對立面,那些文臣武將懾于趙匡胤的權威,只能是隱忍不發。可是下一任皇帝,若是手段不硬,遲早會引動政策的反噬,一個不慎就是趙武靈王餓死沙丘的悲劇。

當年,宋太祖趙匡胤在去世前夕,有感于幾個兒子x ng格懦弱,無法壓住驕橫跋扈的武將,又無法駕馭住勢力龐大的文臣,為了避免再度出現五代的悲劇,無奈之下只能傳位給弟弟趙光義。

這個決定是正確的,保持了政策的連貫x ng。

可是對于宋太祖的幾個兒子來說,是極為悲劇的。他們都先後受到叔叔的算計,紛紛慘死,而他們的後人也是受到了壓制,命運悲苦。

只是歷史在重演,宋朝初期的悲劇,也在金國上演……

種師道道︰「如今,金國皇帝,皇位由完顏阿骨打所傳;而完顏阿骨打所留的子嗣中,長子完顏宗干,名斡本;二子完顏宗望,名斡離不;三子完顏宗堯,名訛里朵;四子完顏宗弼,名兀術;五子嫡長子金徽宗完顏宗峻,名繩果;六子完顏宗雋,名訛魯觀;七子完顏宗朝,名烏烈(列蒲陽虎);八子完顏宗強,名阿魯;九子完顏宗敏,名阿魯補:十子完顏宗杰,名沒里野︰十一子完顏訛魯,十二子完顏訛魯朵,十三子完顏習泥烈,十四子完顏寧吉。」

「其中,長子完顏宗干善于文治好似蕭何,奈何他是庶子,皇位無望;二子完顏宗望,也就是完顏斡不離,是金太祖第二子,經常跟從太祖征伐,常在左右,屢建殊功,稱之為「二太子」,也是威逼汴梁的罪魁禍首;三子完顏宗堯,為人x ng寬恕,好施惠,尚誠實,魁偉尊嚴,人望而畏之。從父四出征戰,侍從左右,參與帷幄,為漢之張良;四子完顏兀術,年幼,又被幾個兄長光芒蓋過,我不太了解,暫且不論;完顏宗峻,女真名完顏繩果,是金太祖嫡長子(第五子),最有可能繼承帝位,在取中京和救西京的戰爭中受傷,後死去,可惜!至于其他幾子,沒有出入意表之處,也沒有驚人戰績,暫且不論!」

「這些金太祖的兒子,都是手握大權,形同藩鎮割據,對于當今金國皇帝多有不服。其中最為厲害的莫過于完顏斡不離,他手握重兵,又在金國德高望重,時刻威脅著當今金國皇帝。」

「陛下,要知功高蓋主,必死無疑。這位二太子當今擒舀遼帝,功勞極大。這次金軍兩路南下,一路圍攻太原,難以寸進;而他一路,卻是勢如破竹。一旦攻破汴梁,他的功勞必然如r 中天,那時不僅是遭受金國皇帝忌憚,更是遭到金國滿朝文武的忌憚。r 中則移,月盈則虧。物極必反,適可而止。只要是完顏斡不離不傻,就不會率兵攻破汴梁,汴梁一破,他離死不遠也!」

「總之汴梁城破的首功,誰都可以取,唯有他不行。最好的方式,莫過于西路軍和兵于汴梁,共破汴梁,那時即便有功,也不會太明顯。只可惜,粘罕短視……」

..

..

(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穿越從靖康之恥開始最新章節 | 穿越從靖康之恥開始全文閱讀 | 穿越從靖康之恥開始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