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從靖康之恥開始 第49章援救太原

作者 ︰ 未知

「若是一路上,沒有軍馬看護,金軍撤退時,可以肆無忌憚的破壞田地,破壞房屋,毀滅城鎮,擄掠人口,那造成的災難是毀滅性的。」

「此時正是四月份,正是種植莊稼的時刻,一年之計在于春,若是耽誤了農時,又是一個荒年。若是沒有軍馬看護,任由金軍在月復地游蕩破壞,京畿要地千里之內,將會迎來前所未有的大荒年,破壞大宋修養生息的計劃。」

種師道沉聲道。

「種老將軍說得有道理,可是風險太大,一旦不勝,那汴梁危險!」宋欽宗還是猶豫不決,太冒險了,「一旦我軍護送金軍出境時,與金軍發生爭斗,引動大戰,引得金軍再度憤怒,那時兩軍大戰,我軍吃不消!」

「幾個月的圍困,汴梁的糧食早已盡耗盡。護送金軍出境,至少需要十五萬大軍,即便只是一個月的口糧,至少需要三十萬擔糧食,這根本籌不夠!」

種師道計劃是美好的,用澶淵故事「護送」金軍出境,若是時機得當,可以消滅金軍一部分主力。可實際操作起來,遇到很多問題,有些空想。

宋真宗時期,宋軍還處在強盛時期,那時國內穩定,兵精糧足,有足夠的兵力,也有足夠的財力,「護送」遼軍離去,防止遼軍路上破壞農田,損壞村莊,擄掠人口。

可是此時,經歷了西征西夏,收復失地,平滅青唐羌等,雖然取得了勝利,可是財力損耗巨大,國庫已經空虛;再加上生辰綱,花石綱,方臘宋江叛亂等,大宋的國力損耗巨大,國庫空虛。再加上贖回幽雲十六州,賠款金國,國庫內最後一貫錢也耗盡了。

再加上燕雲戰敗,姚平仲等幾次大敗,精銳之師損傷殆盡,守住汴梁有余,可是出擊人數有限。

此刻出兵護送金軍出境,半路襲擊金軍,暫且不論勝算有多少,首先是要兵沒兵,要錢沒錢,要糧沒糧。沒有實力作支撐,即便是再好的計劃也是虛無的,也是白搭的。

…………

第二天,宋欽宗在朝堂上,拋出了這個議題。

種師道提出,讓其弟種師種率部尾隨金軍之後,俟其半渡而擊之,完全消滅其尚在南岸的一半,將金國最精銳的東路軍打殘以消後患。李綱也建議用澶淵舊事「護送」金軍出境,密告諸將有機會就縱兵追擊。

可是很快,吳敏、唐恪、耿南仲等人堅決反對而取消。

種師道又提出,集合大軍駐屯黃河兩岸,防止金軍再次渡河,預為下次「防秋」之計。宋欽宗準奏施行。可是以計算消耗的糧食,錢幣等,很快的被否決了。

兵馬未動糧草先行,皇帝還不差餓兵。

國庫沒錢,打仗沒有底氣。

即便是知道駐兵災黃河兩岸好處很多很多,可是沒有錢,什麼也搞不定。

自從那場朝議之後,種師道病了,因為對大宋未來看不到一絲希望,心中絕望到了極點。遷都是最佳策略,可是政治影響太壞,西周當年遷都洛陽之前,「禮儀征伐皆出于天子」;可是西周遷都洛陽之後,「禮儀征伐皆出于諸侯「。

遷都,意味著統治中心的移動,中央對于地方約束力的下降,會徹底破會強干弱枝的政策,輕則是藩鎮割據,重則是國家分崩離析。

當年安史之亂,唐明皇西逃,遷都而去,意味著中央對地方權威下降,形成了藩鎮割據的雛形;後來黃巢攻陷長安,唐皇再次西逃,則致使唐朝權威下降到了極點,果然沒有幾年,唐朝就滅亡了。

此時,陷入了僵局,進退兩難。此時,宋朝割地,賠款、人質,送親、稱臣等,幾乎是將朝廷的威嚴盡數散去,失去了威嚴,還能對地方形成有限控制嗎?一旦遷都,局勢會徹底惡化,徹底失去對地方的控制。

不遷都,又沒有實力防御,要錢沒錢,要兵沒兵。一旦金軍再次南下,說不好就是一個死局。

既然解決不了,那就暫時擱置爭議。

這時,張敏道︰「太原圍困已經,里應派兵解去河東之圍!」

「嘩!」

群臣這時才想到太原,想到那個遺棄兒。

太原的前身晉陽城,春秋戰國之際是趙國的都城。太原盆地北緣修建了堅固的軍事城堡,該城因建于晉水之陽,故曰晉陽城。在十六國北朝時期,曾是前秦末都和北齊「別都」。十六國時期,西北游牧民族氐族建立的前秦曾一度統一北方。

齊的都城雖然還在鄴,但晉陽是高氏父子的創業之地,北齊統治者將晉陽定為「別都」。北齊歷代皇帝多住于此,並在此大興土木,起造宮殿,還在晉祠和西山修築離宮別墅,焀建石窟寺廟。晉陽是北齊政治、軍事、經濟、文化的中心。

唐代太原稱北京,是大唐帝國的陪都。晉陽是唐朝的「龍興之地」,李淵、李世民父子在此起兵,建立了強大鼎盛之唐王朝。晉陽是北方軍事重鎮,為防範北方游牧民族突厥、回紇南下的前哨陣地。晉陽成為當時僅次于長安和洛陽的全國第三大都會,其形制規模達于鼎盛。

唐朝末年,黃巢起義佔領了長安,唐僖宗命盤踞晉北的沙陀酋長李克用南下,進攻黃巢。李克用帶領沙陀騎兵,長驅直入,攻入長安,被唐王朝封為河東節度使、晉王。李克用以晉陽為都,建立晉政權達17年,佔據當時北方半壁江山,與朱溫所建的後梁對峙。

後晉、後漢以太原為陪都共15年。因李存勖、石敬瑭、劉知遠都是沙陀族人,所以,歷史上稱後唐、後晉、後漢為「沙陀三王朝」。

五代末期,後漢皇帝劉知遠的弟弟劉崇以晉陽為都,建立割據小政權北漢。北宋建國後,宋太祖趙匡更是幾次圍攻,幾次敗北,損兵折將無數,可就是打不破晉陽城。直到全國統一,宋太宗趙光義才攻破晉陽城。

鑒于晉陽戰略地位的重要性,特別是多次建都的歷史,害怕有人利用晉陽,再次建都割據,危及宋朝統治,于是下令將晉陽城付之一炬,又決汾、晉兩水灌城,一座千載名城遂成廢墟。太平興國七年(982年),宋將潘美奏請,在原晉陽城以北的唐明鎮基礎上,建起新的太原城。

而太原一直是抗擊遼軍的最前線,如今又是抗擊金軍的最前線。

太原再次展現出了他牛逼哄哄的一面,汴梁身為帝都,城高河深,西軍各處援救,最後還差些失守,只能是屈辱的簽訂不平等條約,金軍才退去。

而太原則堅挺了許多,以一城之地,硬生生的扛住了西路軍,讓強大的金軍在太原城下止步不前。也多虧是太原挺住了,抗住了金軍的西路軍,使金軍東西兩路,鉗形攻勢瓦解,使汴梁只是承受東路軍攻擊,若是兩路合圍汴梁,一切休矣。

「太原破,澤河東之地盡數丟失,那時千里黃河,盡數是金軍攻擊之處,那時汴梁危矣。只有守住太原,汴梁才能不丟失!」白時中道。

群臣都是點了點頭,這一會出奇的齊心,沒有人提出異議。

「那不知誰去援救太原?「宋欽宗問道。

一問出這句話,大臣都看向了李綱。

白時中道︰「可派遣西軍精銳援救太原,姚古,種師中等名將,分兩路以犄角之勢出擊。李相才智出眾,可為河東宣撫使,節制諸軍,援救太原!」

「附意!」張敏道。

李邦彥道︰「此法可行!」

在場眾人都是贊同,在宋朝流行著以文制武的傳統,武將多數是副職,只有文官才能當正職。可是環視朝堂,能打的文人還真的沒有,就連行軍的一些基本常識也不懂,還打什麼戰,弄不好,就是全軍覆沒的料。

只有李綱有些經驗,帶領士兵守過城,抗住過金軍的進攻。他可能不是最好的入選,也不是最適合的人選,可是除了他之外,再也找不到一個合適的人。

李綱想要辯解,想要推辭,可是看著場中的情景,心中無奈只能是這樣了。

………………

「什麼,讓李綱出征,這不是找死嗎?」

回到汴梁,趙樸一直關注者汴梁的局勢,不為別的,只是為了更好的逃命。

听到李綱為河東宣撫使,趙樸立時眼中閃現出了絕望,前不久姚平仲一場大戰,損失了三十多萬人,這一次西軍精銳,救援太原,可能又要二十多萬人覆沒。之前那一次夜襲之戰,西軍精銳損耗巨大,而這一次救援太原,西軍剩下的家底會徹底耗盡。

地在人失,人地皆失;地失人在,人地皆得。

丟失了汴梁不要緊,丟失了太原不要緊,丟失了河東河北之地不要緊,甚至是丟失了淮河以北廣大地區也不要緊,只要是有軍隊在,遲早會有一切的,可是將軍隊耗盡,即便是守住了地,最後也會丟掉。

西軍,是大宋唯一的精銳。一旦西軍徹底完了,那汴梁也丟了,那時即便是想要突圍,想要跑路,也跑不了。

起點中文網.qidian.歡迎廣大書友光臨閱讀,最新、最快、最火的連載作品盡在起點原創!手機用戶請到ian.閱讀。

(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穿越從靖康之恥開始最新章節 | 穿越從靖康之恥開始全文閱讀 | 穿越從靖康之恥開始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