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癮 第六十八章 書記辦公會

作者 ︰ 風一色

人事調整的風已經放出來一個月左右的時間了,但是地委卻遲遲沒有動靜,不過誰都不敢掉以輕心。這個時候掉以輕心就是和自己過不去,和自己的前途過不去。

任何一次人事調整的消息放出來都不會是空來風,這事關書記的權威,書記不會隨隨便便放出這種消息來的。既然消息放出來了,肯定是要有所動作的,無論是大動作還是小動作。

而且越是遲遲沒有動靜,就說明這次調整的規模可能越大,書記要給所有人充分的準備時間。不動則已,一動就要以雷霆萬鈞之勢囊括最大的好處,讓蔣文軒沒有反擊的余地。

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終于在這個周一的早晨拉開了帷幕。

九月奠已經微微有些秋意,雖然不是十分明顯,但是那些許涼意卻告訴人們,響即將過去,收獲的季節即將來臨。

對于付振民來說,的幾個月肯定是收獲的季節。因為他今天一上班,就讓秘書通知幾位副書記,召集他們過來開書記辦公會。

對于一些年齡稍微大一些的官員們來說,書記辦公會這麼一個不是決策機構的決策機構很是記憶猶新。

如果說在當時,常委會是大湖地區的大腦中樞所在,那麼書記辦公會則是大腦中的大腦。為什麼這麼說?在這個年代,一個地市的黨委班子一般有多位副書記,就拿大湖來說,除了付振民這位黨委書記,還有四名副書記。

這五位書記在開常委會之前會開一個類似踫頭會的會議,就是傳說中的書記辦公會了。書記辦公會不是一級決策機構,是不能決定重大問題的。召開常委會前,由書記召集幾位副書記溝通意見,醞釀、確定提交會議討論、決定的議題的一種形式,它不是一個決策層次。因而,不能用書記辦公會代替常委會。

但這僅僅只是上面的規定,事實上,書記辦公會議定的議題,提交到常委會上討論不過是走個過場而已。

一個地市的常委人數,包括書記、副書記在內一般是7至11人。書記辦公會的人數是五人,在很多情況下,這已經超過了半數。再加上書記、副書記的層級本來就比常委要高,所以書記辦公會通過的議題,再拿到常委會上討論還有什麼意義?

這種情況在新千年之後,國家提倡「減副」之後才有所改觀。減副之後,一級黨委班子一般是一正二副三名書記,書記辦公會就這樣退出了歷史舞台,常委會集體領導取代了書記辦公會,常委們的權力大大得到了加強。

江淮省並不是經濟大省,但卻是政治大省。從省一級的層面開始,各級黨委班子的復雜程度,在全國都能排在前列。可以說,江淮省就像一個大染缸,誰來了都得染點顏色,非常不好管理。

但是在政治上,江淮省一般都會緊跟國家的步伐,中央的決定到了江淮會絲毫不打折扣地執行下去,直到縣里、鎮里。所以江淮省各級黨委班子的配備很標準,沒有什麼可挑剔的地方。

大湖的黨委班子有十名常委,其中一正四副五名書記。不知道省委出于什麼考慮,把大湖地區的常委人數弄成了偶數,不過這也是正常現象,沒有什麼奇怪的地方。

除了地委書記付振民,地委副書記、行署專員蔣文軒之外,另外三名副書記分別是分管黨群的地委副書記孫耀光,地委副書記兼組織部長宋成剛,以及地委副書記兼紀委書記常春華。

副書記之間其實並沒有什麼高下之分,只不過行署專員是正廳級干部,二把手,所以在一般人的認知中,給它冠了一個第一副書記的稱號,實際上並沒有這種說法。

書記辦公會原則上每周召開一次,不過很顯然,今天這個書記辦公會與以往不同。付振民讓他的秘書通知各位副書記的時候,就告知了今天書記辦公會的議題是人事調整,這讓幾位副書記心中了然。

今天的書記辦公會是在書記辦公室旁邊的一個小會議室召開的。這麼大的議題,如果在書記辦公室里面談,不免有些兒戲。而且今天參會的人比較多,書記辦公室也坐不下。

除了五名書記,還有另外兩個人在場,那就是地委秘書長甘強以及付振民的大秘書閆亮。甘強和閆亮都是列席會議,不發表意見,這對于一名常委來說實在有些憋屈,但是在那個時代背景下,所有的秘書長都是如此,大家都習以為常了。

蔣文軒開會有個習慣,那就是提前五分鐘到場,不會早也不會晚。在蔣文軒的認知中,五分鐘正好,早一點有些浪費時間,晚一點不免有些對同僚不太尊重。他從來不管其他人什麼時候來,哪怕付振民比他早到也無所謂,蔣文軒有他自己的做事原則。

不過付振民還真沒有在蔣文軒之前來過,付振民每次開會都是掐著點,基本都是最後一個到場,今天是頭一遭。

蔣文軒來的時候,會議室里已經坐了好幾個人。會議室重新布置過,用桌子拼成了兩排,相對而坐,由于人數較少,大家級別相當,這樣開會比較方便。付振民居中而坐,身上散發出強大的威勢,一看就知道他今天要發力了。

黨群副書記孫耀光坐在付振民的右側,正和付振民在聊著什麼。甘強則坐在末席,打開筆記本寫寫畫畫。閆亮則在側首單獨擺了個桌子,他負責會議記錄。常春華和宋成剛還沒到。

蔣文軒在付振民的左手邊坐定,沉思不語。

不一會常春華和宋成剛聯袂而來。

眾書記坐定,付振民緩緩開口︰「同志們,今天召集大家來開這個書記辦公會,是我覺得目前咱們大湖的干部隊伍結構有些不太合理,老同志太多,年輕人太少。而且據我了解,近一年來,有些部門的負責人因為退休在即,沒有心思干工作,導致整個部門工作效率十分低下。」

「這些干部曾經為大湖地區的發展做出過卓越貢獻,但是臨到老了思想上卻有些懈怠。這種狀況如果長期下去不加改變,是十分危險的。他們一個人會帶壞一個單位的風氣,影響年輕干部的成長,所以我覺得有必要對咱們的干部隊伍動一次大手術,去掉腐肉,讓年輕干部出頭,各位覺得如何?」

付振民開門見山,也不打什麼啞謎,直接拋出了人事調整的議題,讓大家討論。不過他還是要找個冠冕堂皇的理由,總不能跟大家說,我要干部們都听我的,那樣太赤果果了。

付振民說完,看向蔣文軒︰「文軒,你是第一副書記,你先說說你的看法?」

蔣文軒十分淡定,似乎對付振民拋出來的大殺器無動于衷,听到付振民的話,他只是淡淡一笑︰「付書記,這個事情比較突然,我還沒有做好準備,就讓孫書記先談談他的看法吧。」

蔣文軒好像對付振民吹了一個月的風一無所知,有些無措的樣子。

付振民也搞不清楚蔣文軒葫蘆里賣的什麼藥,但是既然蔣文軒這麼說了,他總不好拿個鉗子把他的嘴撬開。

于是又轉向孫耀光︰「既然如此,那耀光,談談你的看法吧?」

孫耀光是從省勞動廳外放到大湖的,他原來是省勞動廳的副廳長,外放到大湖擔任副專員,然後擔任常務副專員,再到地委副書記。按照他的履歷,地委副書記基本已經到頭了,當然省委肯定會考慮到他的感受,在退休之前幫他解決正廳級別的問題。

孫耀光在大湖可以說已經無欲無求,地委十分超然。他即將退居二線,但是現在手上卻握著很大的實權。這一年來,他在付振民和蔣文軒之間不偏不倚,頗有些和事老的架勢。

只見他清了清嗓子,說道︰「那我就談談我的看法。」

(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官癮最新章節 | 官癮全文閱讀 | 官癮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