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癮 第七十一章 先知先覺的優勢

作者 ︰ 風一色

蔣文軒雖然厲害,但是限于時代的局限性,他不可能在這個年代提出這麼前衛的思想。

這一切的始作俑者當然是吳建飛。

當他知道付振民要進行人事調整的時候,他就知道大決戰快要開始了。據吳建飛預測,等到首長南巡,一切塵埃落定,付振民和蔣文軒的斗爭就會分出結果來。作為「改革派」的蔣文軒肯定會以壓倒性的優勢獲勝,而「保守派」付振民則會黯然退出歷史舞台。

但前提是蔣文軒不能被付振民壓住,如果付振民人事調整完畢,大湖地區各部門都會是他的人,蔣文軒不但步履維艱,而且省委也不放心把大湖交給他。

雖然不知道蔣文軒前世用什麼手段避過了這次雷霆一擊,但是吳建飛知道恐怕蔣文軒並不輕松。元月份首長南巡,而付振民直到下半年才被擠走,蔣文軒在大局已定的情況下居然還用了半年的時間,這說明這次人事調整對蔣文軒一系的打擊是非常大的。

要知道,即使付振民不被調走,他再過半年也要退下來了。

所以在吳建飛的印象中,最後的結果,即使蔣文軒勝利了,也是險勝。付振民應該是借助這次人事調整的機會,掌控了很多要害部門的主要位置,這才給了蔣文軒很大的壓力。

專員畢竟不管人事,而書記的權力則主要集中在人事大權上,這也是專員相比于書記最弱勢的地方。專員雖然也是地委副書記,但是一般不插手人事,即使想插手,也很難插的進去,這就是一二把手最大的區別。

吳建飛想通了這一點,就在搜腸刮肚,挖空心思調取記憶中的一些經驗,希望能夠幫助蔣文軒渡過這個難關。

吳建飛這些天腦袋都想破了,就想出了這麼一個拖延時間的辦法,打一個時間差。只要拖到明年1月份,基本上就大局已定。

到時候,幾家企業基本上已經落戶,大湖的經濟就會很快快車道。相比于付振民的保守,蔣文軒推動大湖這個破馬車升級換代,變成了汽車,在這個節骨眼上無疑非常醒目。這一醒目不要緊,關鍵是江淮省的經濟都不是很發達,突然有個地市異軍突起,還在一號首長他老人家鼎定乾坤的時候爆發出來,這不正好趕上了大潮流,在浪尖上沖浪嗎?

真到了那個時候,蔣文軒就是辭官不做,恐怕也會被人請出來,讓他擔任地委書記的。

對于大湖工業園的建設,吳建飛也是有印象的。這幾家企業一直拖到明年開春才開始動工建設,延誤了大概有半年的時間。當時吳建飛不知道什麼原因,現在想來,應該就是人事調整帶來的後遺癥了。

如果不是這幾家企業是以黃華的公司為首的,而黃華又是蔣文軒的關系戶,這上千萬的投資恐怕就要打水漂了。

這年頭讓上千萬的投資落戶內地,簡直就是天方夜譚。人家求都求不來,咱來了你還在擺臭架子,搞什麼政治斗爭,也不伺候還不行麼?付振民抓不住機會,那是因為他們看不清楚今後的局勢。既然吳建飛知道今後國內大勢的走向,不利用一下也太可惜了。

對于今後政局的走向,蔣文軒和吳建飛基本達成了共識,只是吳建飛現在還不好透露具體的時間表,那樣也太妖孽了。所以吳建飛鼓動蔣文軒先利用這幾個月的緩沖時間,把大湖工業園的事情敲定,這樣在明年年初,首長南巡過後,就有足夠的政治資本把付振民擠走。

可是對于這些,付振民一片茫然,所以他搞不清楚蔣文軒葫蘆里到底賣的什麼藥。他的眼光僅僅局限在大湖一地,根本不知道高層斗爭會給下面帶來什麼影響。

對于現在兩派的斗爭,付振民當然清楚,甚至他看到,他所在陣營已經隱隱佔據了上風。本來,對于有些「激進」的發展方式,付振民就有些抵觸,所以對于蔣文軒引進這麼大筆資金,他一方面有些心動,一方面卻有些不太放心,這才造成了他前後態度反差很大。

對于官員來說,眼界的高低往往決定最後的成敗。相比付振民,蔣文軒無疑更適合地委書記這個位置。

前幾天,吳建飛有些小興奮地來到了蔣文軒的辦公室。

「專員,對于人事調整的事情,我有一個小小的建議。」

蔣文軒這些天正在為這個事情頭疼。

自從掌控住了行署班子之後,很多地直部門的處級干部都已經投靠他,雖然大部分都是副職,但是這也是一股不容忽視的力量,這些人可是將來各部門一把手的後備力量。所以蔣文軒的思路這段時間進行的很順暢,再加上有金鳳濤相助,各項事務進展很順利。

但是付振民這一招出來之後,行署的各項工作明顯有了滯澀之感。人事調整的風波一起,必定要出現一些反復,原來投靠他的人估計有不少人都要轉頭奔向付振民。雖然大家都很看好蔣文軒,但是眼下要是被付振民擼了,他們可傷不起啊!

所以蔣文軒一听吳建飛有想法,頓時來了興趣,這小子鬼點子可不少。

「哦?你有什麼想法?說來听听。」

「在說之前,我想問問專員對干部任用有什麼看法?」

吳建飛這話問的有些,專員對于人事問題一向是諱莫如深,輕易不發表看法,因為那樣很容易挑起一二把手之間的矛盾,不利于班子的穩定。班子不穩定是把雙刃劍,能夠割傷書記,也能夠割傷專員自己,如果事情是由專員挑起來的,上面對專員的印象肯定不會太好。

但是蔣文軒對于陳睿和吳建飛十分信任,在一起的時候基本能夠做到暢所欲言,這也是蔣文軒與眾不同的地方,他允許下屬和他拉近關系,當然,這得是十分信任的下屬。

「你還考校起我來了?說說倒也無妨。我認為咱們現在的干部隊伍建設機制不是很健全,不利于一些有能力的同志滇拔,選拔干部應該任人唯賢,任人唯才,而不是任人唯親。現在很多領導任用干部就鑽了機制不健全的空子,任人唯親,大湖在這方面應該算是比較嚴重,這是導致大湖的發展比較緩慢的原因之一。」

「專員真是高見!」吳建飛不時地送出一記馬屁。「既然這樣,咱們何不在大湖創新一下干部任用的機制呢?」

吳建飛話一出口,蔣文軒眼前一亮,但是隨即暗淡了下去。

創新機制體制,說起來容易,真要做起來卻是難于登天。國家一直在模索著這方面的經驗,但是這無疑是一個漫長的過程。

由于時代的局限性和經濟發展水平的制約,九十年代初期想要模索出合理的干部任用機制,無疑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情,即使強如蔣文軒也不行。

但是吳建飛可以,他有先知先覺的優勢,在腦海中隨便撈幾個出來就行了︰「專員,您看這樣行不行?付書記不是要進行人事調整麼?您可以在書記辦公會上響應他的號召,但是有個條件,要求組織部對大湖地區所有的科級以上干部進行一次全面的考評。」

「然後從今年開始,每年進行一次干部考評。至于考評的方案,可以從各個角度來評價一名官員。比如民主測評,讓他們單位的人來評價領導,還有群眾滿意度,可以設立意見箱等等,盡量全面一些,耗費時日一些,只要把這次人事調整拖到明天開春,我們的迎面就很大了。」

吳建飛說的這些東西,立刻引起了蔣文軒的思考。這些東西雖然不能全面評價一位處級干部的工作能力和領導能力,但卻可以讓地委書記從各個角度來認識和了解這些人。

現在靛制下,地委書記對下面的領導干部的認識和了解,幾乎都是通過正面的接觸,這樣很片面,也很容易被迷惑。

如果組織部門建立一個綜合的干部考評體系,這自然可以讓地委書記對一個單位的主要負責人有更全面的認識。

吳建飛這個建議很有價值啊!

但是蔣文軒知道,他即使把這個建議提交到書記辦公會,估計也會被付振民壓住不發,雖然他能看清楚這里面的價值,但是和他付振民有什麼關系?難道省委還能因為這個給他個副省長當當?

但是那不要緊,正如吳建飛所說,只要能夠拖延住時間就行。這麼大一個桃子扔出來,他就不信孫耀光和宋成剛不接!

事實上,書記辦公會上的一幕幕,都在蔣文軒的預料之中!

(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官癮最新章節 | 官癮全文閱讀 | 官癮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