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德水跟徐雅芝核對了一遍,確定無誤後,又在心里默誦了兩次,確信記下了,才松了口氣。心里想,這個徐雅芝不簡單,將來一定有出息。他又要了她的手機號碼存了起來。哪天徐東海單獨外出聯系不上,也好找她幫忙。
出了別墅,郭繼永要送他回家,楊德水婉拒了他的好意,說是喜歡走走路。郭繼永開車走後,楊德水並沒有馬上回家,而是在迎賓館里轉了一圈。
迎賓館跟老省委大院,原來是一牆之隔,現在違牆被拆了,成了一個院子。拆圍牆的原因不外乎這麼幾條︰一是新大院建成使用,老大院就失去了應用的功用,沒有保留的必要;二是迎賓館規模小,難以適應新形勢變化,需要擴建;三是並在一起,有利于盤活資產,也省去兩套人馬管理。其實,這些理由都是說給外人听的,當初做出這項決策的關鍵原因,是因為院子里的別墅不夠了,僧多粥少,分不過來。
最早,省委大院里只有十二套別墅,是國民政府留下來的。解放後,這些別墅就成了省委高級領導的住所。當初規定,只有省委常委和四套班子一把手,才有資格住進別墅。文化大革命以前,這項規定執行得很好,究其原因有兩方面,一是在那二十年的時間里,省委常委雖然也經常出現走馬換將,但人數相對固定。二是毛澤東時期,狠抓肅貪反腐,劉青山、張子善貪了不到兩萬元,被毛下令處決了,所以官風特別正,誰也不敢胡來。
文化大革命開始,從中央到地方,文革小組代替了黨委、政府,造反派當權,對大多數省領導班子來說,別說住別墅,不關牛棚就算十分幸運了。十年浩劫,國家完全陷入了無政府主義,野心家、流氓頭子成了別墅的主人。
改革開放以後,情況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講究干部年輕化,一批老干部被逼退下來進顧問委員會。
年輕人或許不知道,顧問委員會是一個最具中國特色的過渡機構,也是改革的一大創舉。可以說,沒有鄧小平同志提出設立顧問委員會的構想,就沒有中國改革開放的順利進展,也不可能有今天的發展局面。鄧小平復出掌權後,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撥亂反正,提出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從而從本質上否定了文化大革命的錯誤做法,統一了全黨全國的思想。第二件事,提出了干部年輕化的主張。干部年輕化,不外乎兩個原因,一是解決領導干部終身制問題,二是適應新的政治形勢和判斷,削弱黨內保守勢力,培養一批敢說、敢干、敢闖的新生力量,為改革開放注入永不枯竭的青春活力。那時候的老干部都是從浴血奮斗的革命戰爭年代走過來的,都是共和國的功臣,革命成功後沒享幾年福,又踫上了文化大革命,遭了不少罪,現在又要他們退下來,顯然不現實。怎麼辦,鄧小平就提出了設立顧問委員會的構想。位置變了、級別還在,老干部們也就勉為其難地接受了。可以說,顧問委員會是政治妥協的產物,更是政治智慧的結晶,它為開啟中國改革開放的全新局面奠定了良好的組織基礎。
老干部退到顧問委員會,政治前途也就終結了,但待遇一點也沒有降低。為了安撫老干部受傷的心,各地對老干部實行了特殊政策,待遇不變,該享受什麼級別的,還是享受什麼級別。退下來講享受,那多少有點空洞,誰都知道當官真正的享受就是當官時前呼後擁、一呼百應的氣派。對老干部來說,大概繼續住別墅就是當時最大的享受了。這樣一來,新上來的領導,就住不上別墅了。為了解決這一矛盾,省委又修了一批別墅。
未完待續,欲知後事如何,請登錄訂閱更多章節。支持作者,支持正版。
︰
作者題外話︰親愛滴看官們,敬請收藏、推薦和評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