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豹出擊 第四章 軍人的責任

作者 ︰ 登峰

鄧峰在辦公室召集一號基地指揮部第一次會議,副總指揮劉軍,政委李大為.參謀長王鯤鵬,及副總指揮吳迪,高強,雷霆.陸續落坐.

"大家都知道我們現在的情況嗎?"鄧峰看看大家說.

"知道一些.現在手機沒信號.對外電話也打不通,上網上不去"吳迪有些著急的說:"我們一些同志想和家人聯系可是怎麼也聯系不上."

"嗯"鄧峰說:"我們已經和外界失去了聯系"

王鯤鵬說:空警在黃海發現有一支航母艦隊其中有兩艘航母和十艘護衛艦和驅逐艦.朝鮮上空有大約40架飛機,不過飛行速度很慢,是螺旋降飛機.電台信號也多是一些頻率在1,5-1,8MHZ老電台訊號.我們正在破譯."

高強站起來報告說:"雷達站也發來了同樣的報告:在恢復供電以後,發現朝鮮半島東西海灣有供又五艘航母.東部三艘.西部兩艘.並有飛機頻繁起降.朝鮮空域共有飛機41架飛機,有些貼近我邊界上空".

"我們的電力中隊去巡線發現:車開到我們這個山溝外面不到一公里,原來的公路不見了,"劉軍說:"他們回來和我說,我不信還特意去了去看一趟"

大家七嘴八舌反映了一些異常情況.

"大家先看看這幾段上午收到的中外廣播電台的廣播記錄."鄧峰示意張濤把劉盈的記錄復印件發給大家.

"張主任.你再把無人偵察機拍攝到的錄像給大家放一下."鄧峰看大家看完了廣播記錄對張濤說.

大家看完了無人機低空拍攝的錄像和以在同一線路的錄像資料加以對比後,一言不發的端坐著.鄧峰看了看大家說:"此事談談自己的看法吧."

沉默了一會後,吳迪首先打破了沉默說:"這事我就想不明白,怎麼就那麼一會的功夫就把我們這麼大個基地整到62年前來了."

"這事你想明白也好,想不明白也罷,反正現在你是來了.這已是不爭的事實."高強插話說:怎麼來的我們整不明白不要緊,要緊的是,我們現在該怎麼辦?"

‘當務之急是盡快的和上級取的聯系."劉軍有些著急的說:首先恢復供電,整個場站每天的用電量相當一個中小城市的用電量.全靠發電維持不了多久.再說這個溝里近兩萬人糧食和副食品的供應,冬季的供暖煤那樣也離不開社會.雖然我們有些儲備也有農場但那是遠遠不夠的."

雷霆有些驚訝:"這里有兩萬人,這麼多"?

"你以為呢.兩個團甲級團就是一千多人百人.場站兩千人.加上一個維修場一千多人.雖然1982年集體已轉到地方了,可是和以前也差不多只是無償服務變有償了.在加上農場工人和地方上的居民.這些就一萬多.所謂地方上的居民也大部份也是我們的家屬和這些年轉業留在這里的一些干部戰士.在這種特殊的情況下哪個我們能管?"

大家都紛紛的點頭稱是.

"真要是回到這個時代,我又成了光棍一條了."吳迪自嘲的說."不過也好,這是一個激情燃燒的時代,我們可以甩開膀子大干一場,血戰沙場,建功立業,說不定55年授餃時都整個中將,上將什麼的."

"哈哈你也不怕**給你整死"有人插話說.

"有啥怕的,咱一個當兵打仗,也不參合什麼政治,整的到我嗎?"吳迪不服氣的說.

"我說兩句"李大為思忖再三感到自己應該說幾句了:"大家對這突然的變故,有些不知所措,有各種各樣的想法都是很正比常的.從現在所掌握的情況看.不管我們願意不願意,想通想不通,我們的確是回到了1950年.這也許就是所謂的穿越時空吧.大家來到這個社會,就要去適應這個社會.服從這個社會的游戲規則.再說我們本身就是中國[***]所領導的人民軍隊.听黨指揮,服務人民.是我們這個部隊的宗旨.所以我認為:我們應盡快的和黨中央取得聯系,申請歸建.以後怎麼辦,一切听從黨中央,軍委的安排."

政委李大為頓了一下接著又說:"其實大家都有些擔心這個時代一次次的政治運動擔心的生活會不如從前.對于政治運動.我們是知道歷史走向的.我想有些我們是可以盡力去改變的.就是改變不了我們自身也是可以回避的.我們要盡可能的避開政治旋渦,要想作到這一點首先要盡力的遠離它,要想遠離他就不要有什麼政治野心,要經得起權力的誘惑,要和各派的政治勢力都保持一個距離."

劉軍說:"有些事你想不參合,也難呀!"

"我研究過建國以來的歷次政治斗爭.我們都可以繞開的."李大為接著說:"總之作好我們的技術工作,軍事工作,不要出政治風頭.和現在人接觸少談政治這個話題就行了,別一遇到點什麼事就一個不憤百個不憤的.遇到事大家商量一下我看沒什麼好怕的至于生活那就靠我們自己努力改善了.我們有自己農場將來還可以辦些其它一些企業,這都是這個社會所允許的.只是不允許個人發財罷了.大家把握這個原則就行了."

看大家談的差不多了.鄧峰站了起來,在地上度了幾步說:"大家談的都很好.尤其是李政委的講話很重要.既然我們來到了這個時代,我們就勇敢的面對吧.我相信大家.相信這個戰斗的集體,只要我們大家團結一致,就沒有克服不了的困難.所以我們盡量的保存這個集體,摻沙子是免不了的.保留這個基地的相對的讀力姓.這一點必須得到最高層的認可才行,我在補充一點對于後面的歷史大家盡量的不要和現在的人多說.尤其是具體的人和事"

接著鄧峰的話鋒一轉,加重了語氣:"做為共和國的軍人不管何時何地保衛國家的安全和權益,捍為國家民族的尊嚴這個中心任務是能改變的.是我們義不容辭的責任.也是我們光榮的歷史使命.從無人機拍攝的影像資料大家都看到了第一批志願軍已集結在中朝邊界.再有十天,中國人民志願軍就要赴朝參戰了.在過去的歷史中三年的朝鮮戰爭我志願軍飽受美國為首的聯合國空軍的空中打擊.有多少志願軍戰士包括**的兒子慘死在敵人的炸彈和凝固汽油彈之下.有多少財產在美軍飛機的狂轟亂炸下損失待盡.今天我們來了,還能允許這樣的情況發生嗎?"

"絕對不能"大家幾乎一口同聲的吼道.

"師長,你就說怎麼打吧.我們本來就是中國人民解放軍,不管發生了什麼事我們也是解放軍.如果參加志願軍我高強第一個報名."

"哈哈你小子又搶風頭"劉軍開玩笑的說:"現在志願軍還沒成立呢"

"那我們都參加不就成立了嗎."高強有些迫不及待的說:"現在就和**聯系"

"聯系是肯定的",一直沒怎麼說話的王鯤鵬說:"現在的問題是怎麼聯系?和誰聯系?怎麼解釋我們這些人的身份?而誰能相信我們的解釋?"

劉軍面露難色的說:"這的確是個問題,就連我們自己都說不清.還能指望說服別人相信?"

"要我看這事是把簡單的問題復雜化了".吳迪不以為然的說:"

我們也不用費那些勁去想怎麼聯系.我們就給他來個先斬後奏,等志願軍在朝鮮和敵人一接上火,我這邊就把老美的那幾艘破航母給敲掉,再去小曰本溜達兩趟把那些機場給他一炸.完活!然後給他們來個海上封鎖,看到航母和運兵船就給他敲掉.我看老美拿什麼和我們玩.到那時還怕中央不來找我們.還怕他們不信.再說信不信無所謂.老美我打了,軍人的責任也盡到了.有這個結果也就行了."

"我說吳總呀,你這也太簡單了吧"劉軍笑著接過了吳迪的話:照你這麼打要多少導彈.多少油料,戰爭打的是後勤啊.導彈打一發少一發.油料用一噸少一噸.都打完了.把本錢全打光了,我們還干什麼?種地去!"

鄧峰回到自己的座位,認真的听著每個人的發言後說:"劉總說的對,沒有國家的支持肯定是不行的.從戰略上講我們必須服從國家的大戰略,這是一場決定中國國勢和命運的戰爭,不是我們這些人所能決定的,我們參戰很可能影響整個的世界格局的變化.我們所知道的歷史是沒有我們參于的歷史.現在我們加入了,以後會發生什麼樣的變化?我們無法知道,這種大局只能靠**,周恩來這樣的大政治家來把握.怎麼打,何時打,要听中央的.我們只能提出一些戰役的方案供中央選擇.我們現在的每一發導彈,每一架飛機,都要領先這個世界幾十年.這些都是國家的重要戰略資源.所以對每一發導彈,每一架飛機,每一件工具甚至每一顆螺釘都要倍加珍惜.不到關鍵時刻絕對不要輕意動用.從而保證我們國家在今後若干年內有足夠的戰略威懾力量.這一點我想[***]和黨中央要比我們看的清楚.但從戰役角度來講吳總講的是很有有創意.我們要以最小的代價取得最大的戰果.從根本上削弱美國在遠東空軍的戰略力量.航母無疑是最好的目標.所以我們要好好的研究一下,把各種因素都考慮進去.結合我們所知道的歷史真實情況和我們的現實武器彈藥情況制定出一號基地參加抗美援朝完整的作戰方案.報告中央由他們來決定."

鄧峰看了看王錕鵬"這事王參謀長牽頭吧.怎麼樣沒什麼問題吧"

王鯤鵬點了點頭很干脆的回答道:"沒問題."

鄧峰看了看手表然後說:"我想了一下,我們現在馬上有進行的工作"

"1,散會後王參謀長,劉總和我,坐直升機親自看一下我們周邊的情況.劉總你派上你的巡線人員和跑道的維修人員一起查找一下離基地最近的輸電線路和公路.在沒有和中央取得聯系之前我們這邊先進行鋪線,修路.一便在最短的時間內恢復供電和交通.

2,解除一級戰備.但每天都要有一個大隊J10戰備值班.對于進入五十公里內的飛機一律擊落.防止基地泄密.

3.我想準備這明天下午去一趟燕京直接和黨中央取得聯系.我走後全盤工作由劉軍負責軍事方面由王鯤鵬負責.

鄧峰說到這兒停頓了一下.對李大為說:"李政委,你下面還有大量的工作要作呀.夠你忙的啦.當然我們這些人也都要配合你的.根據新的形式,要確實作好基地人員的思想工作.了解他們的想法.盡其所能的解決他們所面臨的困難.對于可能不想留在這個國家的.我們可以讓他走.但除了個人的生活曰用品外不能挾帶任何東西.對于了解重大機密掌握關鍵技術的人除外要防止飛行員架機叛逃可能.如果發生這樣情況.為了國家的安全,就是追到天崖海角也要在第一時間把他消滅,把飛機擊毀以防瀉密.這件事要搞一把手負責制.

李大為點了點頭說:"我建議以一號基地前指為核心組成基地臨時黨委.由鄧峰同志出任臨時黨委書記."

鄧峰說:"我同意提議,但書記還是你當."

大家表示贊同鄧峰的意見.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飛豹出擊最新章節 | 飛豹出擊全文閱讀 | 飛豹出擊全集閱讀